“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

用户7910949522095


王昌龄在开元、天宝年间诗名重一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其中以边塞、宫怨、闺怨、送别之作成就较高。特别是边塞诗,不但生动的描绘了塞外风光,而且较深刻的反映了军旅中将士之间的差别以及边将无能,赏罚不明的现象。

王昌龄擅长绝句,尤以七绝见长,能以精炼形象的语言把广阔的背景,深长的情意融铸在一起,意新格俊,雄浑自然,被后人誉为“开、天圣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可能是王昌龄青年是漫游河西、陇右的作品。本篇原列第四首,反映了边防将士杀敌立功的壮志和将士们决心破敌的豪情,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雄浑豪壮的艺术风格。


闲情偶记生活点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

所言之意是,戍边将士为了戍守边塞,守卫国土,抗击进犯的敌人,早已身经百战,连铠甲都要磨穿了;

“黄沙”描绘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百战”描述出了戍守边塞时日之漫长与边塞战事的频繁;

“穿金甲”描述出了抗击敌人的战斗之艰难;

不破楼兰终不还:

所言之意是,不打败那进犯之敌,永不归还故乡;

写出了戍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誓言,是如此的坚定不移;

前一句对边塞战事艰难的描述,使得后一句将士们那坚定不移保家卫国的誓言,听起来更加铿锵有力,充满了誓死卫国、抵御外敌的恢宏气势;

这是何等的爱国豪情,让人激情澎湃,似乎那涌动的血液充满了无限生机,催促着这些钢铁般的战士,去吞噬那频繁的进犯者,哪怕鲜血洒满疆场,亦是无怨无悔,只为身后那一国之安。


奶茶爱尚咖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写的是唐代军人在西北戍边的情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对戍边战士的战斗生活和胸襟抱负的集中表现和概括抒写。黄沙表现了西北战斗环境的恶劣和艰苦,战争时间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战争强度之大,连战士们身上穿的铁盔铁甲也磨穿了。但那又怎么样呢?“不破楼兰终不还”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说出了戍边战士的不畏艰险,奋勇破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坚持到底的戍边誓言。

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在这首诗里,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戍边战士跃动的心律,寓景于情,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的艺术画面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表现出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再次接近伟大的复兴,重现当年盛唐时候的辉煌盛景,我们当代人也应该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特征,就像这次抗击疫情就体现了我们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



用户樵中


不怕艰难,顽强战斗到底,不战胜敌人决不还家的决心。


中国新派肖朋


不畏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


源来缘聚


视死如归的精神


狼一狼图腾


表现了战士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对胜利充满了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