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为何突然有钱了?钱从哪里来?

锐锐CC


前言: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可不是凭空产生的,经济基础不论放到任何时代、任何事物上,那都是十分适用的。而且如果经济能力不充分的话,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也是难以支撑起来的。同希特勒相关的大事件想必都家喻户晓,我们大可可以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形容。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但如果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话,希特勒也难以发动二战,毕竟战争是最“烧钱”的活动。由此我们便不难得出: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的经济实力确实取得了令人瞠目的速度。

德国雄厚经济实力的背后:非一日之功

正所谓《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同题目当中说的那样:难道德国雄厚的经济实力背后是希特勒一人突然上台的缘故吗?这种一概而论的论断大错特错,难道希特勒从上台到发动二战,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能凭借他一己之力使得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从而能够达到发动世界大战的目的。这样的论断无疑于将“希特勒个人功劳等同于一战前德国历经两次工业革命所积攒下来的财富和工业财产”了。请问,这有可比性吗?

众所周知,因为德国是一战发起的轴心国,所以早于公元1918年的一纸《凡尔赛和约》便将德国制裁了个够呛,军队军队不让发展,工业工业处处受制。处于这样被打压的状态下,德国经济发展能力在前期确实鲜有进步。再加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席卷,所以说德国经济发展态势并不算是乐观。

我之所以说德国于二战前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于希特勒,那是因为涉及到德国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努力,我们不应该否定德国之前的努力。比如,历经两次工业革命的交集洗礼,德国同美国一般,均代替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英法而鹤立鸡群。难道我们能忽视德国在此期间确定的稳定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吗?

德国经济发展背后:希特勒功不可没

希特勒在位期间始于1933年,终止于1945年,先后共任职11年。而他任职的这个期间,从时间节点上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预谋到掀起再到结束的阶段。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希特勒对于“儿时拥抱整个地球”的梦想其实是早有预谋的。说预谋也许不太好听,那不妨用“政治事业”来形容,显得更为贴切。

货币政策

希特勒上台之前曾说过:“黄金本位和货币对比是造成德国人民灾难的根源。”面对1933年的经济危机,时任德国总理的希特勒很巧妙地利用货币来调解经济危机的手段,他决定面向德国废除黄金和股票交易,取而代之的是只是进行“物物交换”,看似传统,但对于经济危机给德国经济带来的的危害程度确实大幅度减小,从而积攒了一定财富。

★重塑福利保障体系

希特勒一次精彩的演讲:“打破《凡尔塞和约》加在德国身上的枷锁,让每个人都有工作,让每家每户都有牛排和面包,让德意志民族重新振兴起来!”

希特勒这段话在我看来,确实是十分令人激动,毕竟一战是德国军民的痛楚所在,而“牛排和面包”更是德国人所梦寐以求的早餐。所以希特勒上台之后,首先便重塑了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他主张延长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而且投入巨资来改善劳动环境、增加就业岗位等保障制度。

剥夺剥削犹太人

“排犹主义”一直都有存在,只不过在二战结束、犹太人定居比利时之后,这种落后思潮便有所遁形。希特勒本人十分厌恶犹太人,而且为了迎合经济发展,希特勒上台后便将剥削的重点对象矛头指向了“富得流油”的犹太人,开始展开了大规模地“排犹运动”。通过豪取强夺的不法手段,希特勒剥削了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犹太人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双管齐下

希特勒上台之后,基本上由政府出资买断了柏林和其他大中城市的银行以及各大公司的股票,以此来垄断这种大型企业。除此之外,希特勒又将政府所垄断的这些资本转手卖给其他私人企业资本。这样就达到了如此的一个状态: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能随之加强。即私人资本同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笔者结语:

其实希特勒对于德国经济的复苏不仅于此,我们还应该着重看到希特勒对于德国经济实行的“两个五年计划”,仅仅四五年时间,德国的经济就已经恢复到了一战前的水平。对于希特勒能够成为发起二战的佼佼者结论来看,希特勒绝对是个不俗之人,先不说德国于二战前期的作战成果,仅仅从希特勒的这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来看,那就足够证明希特勒确实颇具能力。至少从他恢复经济的手段来看,他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