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很平庸?

惠恩生物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很平庸?為什麼大部分小孩學習成績都不行?       

這和我們的大腦有關。 枯燥無味不感興趣的東西,沒有接觸,看不著的東西,在大腦中很難形成印象。大腦記憶儲存所構成的知識框架裡面,80%知識的是我們親手做過的事情的所形成的生活經驗,10%知識的是在學校課堂上老師教給我們的書本上的,另外10%知識是別人告訴我們的課堂書本上的東西,我們只能用眼睛去看,無法動手實際去操作所以就記不牢固,所以動手去做每件事情至關重要。從生活經驗去親力親為的角度來講,絕大部分真正的知識是用辛苦勞動、刻骨銘心的教訓和白花花的銀子換來的;真正的知識是用來改變生存環境、拓展生存空間、改變命運讓自已過的更好、發明創造、創新的。      比起其他動物來說,我們的智商很高了,可是在同類中我們都沒有差別。我們的大腦要像健美運動員的肌肉一樣,需要在合適的環境中得到合理的鍛鍊。如果把愛因斯坦關在小廟裡面做和尚;把愛迪生像拿破崙一樣關在科西嘉小島上,那麼他一生也可能做不出什麼成績來? 我們需要努力學習,但怎樣才能讓自己努力學習 我們需要堅持,但怎麼才能讓自己堅持? 我們需要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組織有效的思考? 我們需要方法,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以上的四個問題,也許每一個問題,至少要用一本書的內容才能回答清楚。這裡只做簡單的概括和指引。      怎麼鍛鍊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腦喜歡新鮮、刺激、挑戰,會把經歷過新鮮,刺激,挑戰性的事情,在大腦中反覆的回放、思考,然後形成記憶。就像蟒蛇吞下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之後在一段時間裡慢慢消化。      苦燥的學習需要的是刺激,而不是壓力。(具體方法自己思考)。一個人走一段路很無聊。那兩個人邊走邊說話就不感覺路遠。跑步很累,但有漂亮的女孩子在前面跑就不會感覺累。     

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寫劇本的時候會參閱很多資料,考駕照的時候想辦法反覆的背理論,單純的去學習枯燥無味。所謂的黃金屋、顏如玉、光耀門楣,我們看不到體會不到。你能體會到這些的時候你已經不在學校。長大以後我們在工廠大家做一樣枯燥的事情,拿一樣工資,自然就平庸了。      當人開心的時候做事情,做順手接觸到的事情,或者經常做的事情,就會做的好一點,時間久了這方面就會比別人做的好。從這一點來考慮,小孩子得到尊重、認可、寬容很重要,心情舒暢開心更容易投入有效的學習,尊重孩子的權利,拒絕簡單粗暴體罰。除了工作把重心都放在孩子學習上,和孩子一起學。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家庭的重點但不能施於壓力。孩子喜歡的事情要善意引導,不能橫加指責。    青黴素、汽車、飛機、電腦,這些最有用的東西, 帶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他們全是西方人發明的。可以說明一點,西方的教育模式要比中國進步。有必要研究一下西式教育。    在西式教育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英國諺語:一個父親等於10個老師,家長會刻意的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在學校中老師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不是單純的數理化,生物,地理,體育,音樂才是很重要的,而不是拼命的去背課文,背理論,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然後他會自發的去學習。既然80%到90的孩子都考不上學,何必要天天逼著他們學,正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而懼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你用死來恐嚇沒有用,他不願意學,你逼他也沒有用,牛不喝水強按頭,猴子不上樹幹敲鑼,解決不了問題的。       

西方很多大科學家的童年學習成績是很平常的,有些甚至還沒有讀到什麼書,很多健美先生小的時候也沒有一身肌肉,施瓦辛格小時候也不是很結實。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後來的偉大。有至關重要的兩點。1動手能力,2獎勵機制。在西方國家醫科大學的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解剖幾具屍體,親自動手實踐,而不是在坐在教室裡聽教授講理論,杜絕了將來的醫療事故,在中國沒有實體解剖的情況下,實習醫生完全是在拿病人那身體做屍體解剖實驗。另一個就是獎勵機制,西方國家有一套發明專利保護機制,諾貝爾發明了炸藥,成為炸藥公司的老闆。身價千萬。愛迪生髮明瞭電燈。就是電燈公司的老闆。搖身邊成千萬富豪。貝爾發明電話成為電話公司老闆。亨利福特發明汽車T型橋和生產流水線,建立通用汽車公司。他們的發明讓他們財源滾滾,成為百萬富豪。      在動手能力方面,要多花錢不惜重金買器材,給孩子營造環境,但不能揮霍無度亂花錢。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孩子的身體力行動手能力,跑步,勞動,露營,機械故障排除。親自動手做事情在大腦中才會產生深刻的印象。另外一點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建立一套合理而完整的獎勵機制,寫成書面文字章程,然後制度上牆,提醒自己,提醒孩子。        小孩子如果病大人會帶去打針吃藥。小孩子的思想上出了毛病我們卻全然不知,小孩子的思想就是一棵稚嫩的樹苗,不關心呵護就會長的歪歪扭扭。    小孩子會在邊寫作業的時候邊看電視,大人也會在邊洗衣服的時候邊聽歌,沒有誰在邊數錢的時候邊看電視,原因就是:做枯燥無聊的事情的時候人會分心,需要一點點刺激。      美國一個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管任何一個小孩,只要他不是傻子,你把他交給我,我都能把他培養成一個天才。方法就是:每天都用放大鏡去發現他的閃光點,然後不停的鼓勵他。



鼻子不來風


我相信每個人在幼年的時候總覺得以後可以在某個領域呼風喚雨吧啦吧啦[摳鼻],再不濟也能買張彩票中個百八十萬,反正總能和有錢這麼聯繫起來。他們曾經還是有夢,至於在什麼時候甘於平庸,那有可能是被現實qj到無法握住夢想的那一刻。

我曾經認識過一個廠裡的同事,那是一年暑假,工廠招暑假工,,,,這裡就不鋪墊了。認識了小李(大家這麼叫),他非常樂觀天天嘻嘻哈哈,你能想象周圍的人都在做事的時候他一個人笑的停不下來嗎?現在想起來他笑得好像和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在笑,一開始我就覺得這人指不定是有點毛病,於是一直都有意疏遠他。直到有一天,和他在小賣部碰到,我付錢的時候發現沒有帶手機,他走過來說“我請你吧”。於是我第一次和他喝酒聊天,我問他“這裡都是本地老頭老太太,你一個外省的這麼點工資你怎麼不換個工資高的”他笑了笑“是啊,還不如去畫畫,哈哈”然後那天聊到凌晨。我瞭解到他是高中輟學,還是藝術生,因為父親去世,母親檢查出白血病,家裡還有個弟弟讀初中,不得已出來賺錢。高中出來能賺錢的穩定收入的他只能想到進工廠了。每天在工廠重複的工作讓他看不到未來,但一想到不工作弟弟的生活費,自己媽媽的醫療費就沒有著落,就只能這樣咬牙堅持著。

小李是大部分人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人都有夢想,若非不是生活所迫,誰願甘於平庸。



關梟


曾經聽過一個二八定律,實際上,只要有群體的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會產生領導者和普通群眾。

說實話,人人平等這種話,我從來沒有信過,窮人出生和富人出生的環境天差地別,收到的教育和世界觀影響也同樣天差地別,我記得很清楚的一篇文章《我用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名字大概是這個,當時我就在想沒有什麼平等,沒有什麼大家都一樣。

平庸就是平庸,再努力也比不過優秀的人,說到努力,人是有惰性的,也許可以通過大量的努力脫離平庸,事實上有人嗎?每個時代這樣的人極少數。只有少量的人脫離而出,大部分的人習慣安於現狀並不斷抱怨,這是一種可悲又可笑的事實。當然我這樣說可能有說喪氣話,傳播負能量的嫌疑,可事實不是嗎?只是平庸的人不願意接受自己平庸。

(二八定律(英語:Paretoprinciple,也被稱為80/20 法則、關鍵少數法則、八二法則、帕累托法則),是指約僅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 此概念起源於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在洛桑大學注意到了80/20的聯繫,於他的第一篇文章《政治經濟學》中說明了該現象,例如:意大利約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80%的豌豆產量來自20%的植株等等。該原則在現今企業管理中廣泛運用)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者巴萊多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同時,他還從早期的資料中發現,在其他的國家,都發現有這種微妙關係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係。於是,帕累託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同時,人們還發現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平衡的現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這種不平等關係的簡稱,不管結果是不是恰好為80%和20%(從統計學上來說,精確的80%和20%出現的概率很小)。習慣上,二八定律討論的是頂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

灰塵客


今天我在聽邏輯思維的時候,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就是富的人越富,窮的人越窮這個觀點是個悖論。

他說比如我是一個高爾夫球的外行,和一個高爾夫球世界冠軍比賽,我會怎麼比?我會說,我們打滿全場18個洞嗎?

不會的,因為水平差距太大,比多了肯定輸嘛。所以,如果我有機會決定賽制,我應該說,咱倆就比打一個洞,一杆定輸贏。因為我還有可能碰巧贏一把。

這個例子說明了有優勢的人,應該等待概率自己慢慢地穩定起作用,這是他們保持優勢最好的最理性的策略。一個高爾夫球高手,他應該和我多打幾把。正常發揮和我打,他就能贏。

也就是說,有優勢的人,優勢本身就是他們的牽絆,他們的每個行動需要考慮太多的因素。

而平凡的我們可能起點低,但是我們如果有勇氣和命運賭了一把,說不定就有驚喜在前方等著我們。

但是大部分平凡的人總是熬不過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臨界點”,這一個個小小的點,就決定了你的成敗。

比方說一個池塘裡的荷花,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的2倍數量在開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第15天?

錯!是第29天。

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裡的荷花,總覺得自己要辦大事兒了,一開始就用力過猛,在第10天、第20天、的時候還沒有看到成果,但是感覺力氣已經用光了。甚至有人第29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昨天提到的複利法則,那個比現在的你厲害37倍也是積累了356天后才有的成果。

所以為什麼說絕大多數人平庸無奇呢?因為很多人的一生可能遇到了很多個機遇,甚至還做出了行動。但是因為沒有堅持到荷花開的那一天就放棄了。

所以平凡的我們如果覺得你的機遇來了,就去孤注一擲吧,並且在孤注一擲的路上一定要堅持。那麼明天我們就來聊聊怎麼樣才能逼自己堅持的方法吧。


小黃蜂愛白玫瑰


人雖不可妄自尊大,但更不可妄自菲薄。正如你所說:“大家的智力也差不多,甚至優秀的人智力也並不是最好的。”那他為什麼成為了“優秀”的人呢?我個人認為:除一部分人是通過自身努力而成為真正優秀的人外,很大一部分人是通過溜鬚拍馬、摧眉折腰贏得權貴賞識而得到機會。在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今天,一個正直的人想要得到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容易。請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只要我們自己對得起我們自己的這分工作、這分工資,我們就可安心理得的生活在這世上,你覺得我說得對嗎?


家有小沫沫丶


你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嗎?

六個盲人只能依靠觸覺,所以他們伸出手,通過觸摸來了解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象身,於是認定大象像一堵牆;第二個人摸到了鼻子,於是認定大象像條蛇;第三個人摸到了尾巴,於是認定大象像條繩子;第四個人摸到了耳朵,於是認定大象像把扇子;第五個人摸到了腿,於是認定大象像棵樹;最後一個人摸到了象牙,於是認定大象像根長矛。

現在,每個人心裡都有了一幅大象的清晰畫像,可是由於所有的畫像都是基於有限的感知,因此都錯了。我們常常就像這六個盲人一樣,透過自己的視野看待世界。以下,Enjoy:

01

我們的視野很狹窄,於是思考也跟著遭殃。最令人遺憾的是,視野狹窄首先會影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己的潛力。

大多數人從未徹底瞭解自己,我們只看到我們現在是什麼人,從未意識到我們還有更重要的部分:我們有能力成為什麼人。我們也從未意識到,現在的自己有多大成分只是偶然的結果。

例如,別人如何看待我們,這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發展和成就。在一項實驗中,研究者對一所小學的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智力測試。他們告訴學校的老師,測試將篩選出那些學習成績即將“突飛猛進”的學生。

事實上,這個測試根本做不到這一點,研究者只是隨機選了一些學生,說他們的學習將會突飛猛進。隨後研究者觀察到,老師們給這些學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學方法,跟其他學生完全一樣。儘管如此,當研究者在年底再次對全體學生進行了測試後,發現之前選出來的那些學生,其智商得分的提升幅度是其他學生的兩倍。

這種提升歸功於什麼呢?很顯然,老師對這些學生形成了讚許的態度,並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態度傳遞給了學生,而這些學生的自我形象也因此發生了根本改變。

02

研究表明,困惑、氣餒、無可奈何等反應不是天生的,而是習得的。

在一項研究中,實驗對象被授以一些問題,並被告知這些問題有解,但實際上它們無解。隨著解題的嘗試一次次失敗,實驗對象經受了越來越嚴重的挫敗感,直到最終無奈地放棄。

然而,這項研究的真正意義還在後面。還是這些實驗對象,當之後被授以有解的問題時,他們仍舊錶現得很無奈,根本沒有努力嘗試就放棄了。

這些研究說明了日常生活中的什麼問題呢?

對孩子的要求前後矛盾和反應難以捉摸的家長,放大學生的缺點而不是優點的老師,忽視隊員的實際表現或貢獻的教練和活動牽頭人,這些人都能奪走我們的自信,讓我們習慣於失敗,無法看到自己真正的潛力。

很多成功者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他們拒絕用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

溫斯頓·丘吉爾曾被貼上“學得慢”的標籤,馬莎·格雷厄姆曾被告知不具備成為舞者的身材。托馬斯·愛迪生曾被要求退學,因為老師認為他笨得無可救藥。後來,他在鐵路局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結果做實驗時把火車點著了,隨即遭到解僱。

愛因斯坦早年的遭遇更悽慘,部分細節如下:他可不僅僅是不起眼,一個老師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你將永遠一事無成。”15歲時,他被學校要求退學。

第一次參加蘇黎世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時,他沒有通過,學校要求他先去瑞士一所高中復讀一年。在蘇黎世理工學院期間,他表現平平,教授們對他都沒什麼印象,以至於研究生助理也沒當成,也沒人推薦他留校任教。

他最終在一所寄宿學校當上了老師,可很快就被解僱了。他向蘇黎世理工學院提交了一份熱力學論文,申請博士學位,但論文被退回了。4年後,他把狹義相對論的論文作為博士論文提交給伯爾尼大學,結果再次碰壁。

“等等,”你也許會說,“丘吉爾、格雷厄姆、愛迪生和愛因斯坦都不是尋常人!問題是,普通人能否克服負面評價。”答案是肯定的。

就舉一個例子:一位老師注意到,當學生相信自己在某個學科上很笨時,他們就會下意識地向那種自我形象靠攏。他們相信自己笨,所以他們就表現得很笨。這位老師開始改變學生的自我形象,而當改變發生時,學生就不再表現得那麼笨了。

這個例子不是讓你忽略合理的批評或建議,也不是說單憑信念你就能勝任某個領域的工作,而是告訴你不應該妄自菲薄—你的潛力肯定比你曾經以為的要大得多。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說“我絕對做不了這個”或者“我沒天分做那個”時,要記住,過去不能決定未來。所謂的天分往往不過是知道訣竅罷了,而這可以學會。

03

所有的哲人和聖賢都告訴我們,有個性的人很稀有。然而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有個性的人。

如果哲人是正確的,那麼大多數人的自我評價就是錯誤的。這個錯誤的根源在於這樣的假設:擁有獨一無二的基因和經歷,就可以確保個性的形成。果真如此,那就沒有誰會是隨波逐流的人了。但是,隨波逐流的人又確實存在,因此這個假設不成立。個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要想成為有個性的人,關鍵是要誠實、客觀地看待自己。這需要勇氣,因為這往往要求我們拋棄一廂情願的想法,摧毀我們視若珍寶的自我幻想。在你身上,缺乏個性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讓我們來看看。

從你任人擺佈地躺在嬰兒床裡咯咯笑的時候起,你就在學習了。等到你有了感覺能力,各種印象撲面而來。

在你能夠老練地解讀印象之前,你就已經接收到了好幾百萬個印象。到了你能夠有效地解讀印象時,你早已通過模仿學會了很多行為和反應。你不斷地模仿父母和兄弟姐妹,練習說話和走路—對了,還有思考。

後來你上學了,接受了老師講授的信息和觀念,經常模仿他們的習慣和態度。你也從朋友和同學身上學習,等到同伴接納變得重要時,你的很多言行就不是出於恰當或成熟的考慮,也不是出於你自己強烈的意願,而是因為你相信那些言行會讓小夥伴們接納你。

但是對於你的態度、習慣和價值觀的形成,影響最大的因素也許並不是父母、兄弟姐妹、老師或朋友,而極有可能是流行文化。

根據尼爾森公司(Nielsen Group)的數據,一個普通兒童每週看電視的時間約為28小時。這意味著從學齡前到上高中這段時間裡,一個普通兒童花在電視上的時間約為14000小時,而相比之下,花在課堂上的時間只有約11000小時。這還沒算上玩電子遊戲、聽音樂和上網的時間。

流行文化怎樣影響人們?通過把觀眾變成旁觀者,電視往往會助長人們被動接受的習慣。通過用平面廣告和電視廣告進行轟炸(據估計,一個人到18歲時看過的廣告多達75萬條),廣告宣傳會使人們變得輕信,容易把有偏見的證詞當成事實。

通過在節目中頻繁地切換鏡頭和插播廣告,電視會限制觀眾發展自己的專注力。

通過鼓勵自我放縱、衝動任性和及時行樂,廣告宣傳會削弱人們的自律能力。通過把報刊的大量版面和訪談節目的平臺留給藝人,供他們炫耀和賣弄自己的意見,媒體會讓人們難以辨別卓越與平庸。

我們會被矇蔽,以為自己是獨立的。

04

要想成為有個性的人,僅僅聲稱獨立是不夠的,你必須實現獨立。下面的三個步驟將幫助你獲得個性。

1.承認環境因素對你的思想產生過影響。

要對自己說:“我的頭腦裡充滿了他人的觀點和態度;我不加批判地接收和接受它們,是因為我年少輕信。如今,其中的很多觀點和態度都已固化成為原則和信念,但有些肯定是錯誤的或者不合適的。”

然後,列出你特別崇拜或者親近的人,比如你的父母、叔叔嬸嬸、教練、老師或者名人,想想他們每個人的信念和行為,弄清楚這些信念和行為究竟怎樣影響了你的觀點和態度。

2.整理和評價你的觀點和態度,包括你最看重的那些。

要問問自己,你的政治哲學是什麼。(當然,這個問題不僅意味著“你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它還意味著你怎麼看待民主國家中政府的角色和公民的責任。)還要問問自己,你對宗教、種族、國籍、婚姻、道德和法律有怎樣的看法。要列出你的觀點,與別人的觀點比較,並基於合理性而不是你的好惡檢驗它們。

3.當你為政治、道德等各個主題確定了最合理的觀點之後,接受它們。

如果這意味著推翻你先前的觀點,請欣然接受。要記住,出於正當的理由改變想法,這是最有個性的表現。

實現真正的個性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百蹴也未必行。這是一個持續的任務,需要付出畢生的努力,但是,只要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思考者,你就必須承擔這項任務。

抵制“思見信”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反思你的思考過程”的習慣。

你要警惕你對問題和爭議的第一印象,尤其是那些鼓動你不考察證據或不斟酌相互矛盾的論點就馬上表明立場的強烈印象。


孫遠遠


大多數人是容易懈怠的。

他們的意志被本能所掌控。

渴望舒適,討厭壓力。沉迷享樂,逃避痛苦。

下了班吃完飯,或躺或坐,開始刷朋友圈刷抖音,或手遊,或追劇。

總之不願做任何費腦細胞的事情。

一晚上的時間被刷手機虛耗,睡前或許會有滿滿的罪惡感,但會安慰自己,從明天開始,我一定好好學習。

明日復明日。

他們沉迷於自己人生的舒適區,不願走出來,然後舒適區會長出一張張看不見的網,去網住他們,當有天想走出來的時候,卻深陷其中,無力改變。

雖說這個時代是興趣變現的時代。

但大多數的愛好只是趨於享樂。

愛好美食,只是滿足了口腹之慾,對背後複雜的製作流程望而卻步,或並不感興趣。


安怡麗宸


你好,這個問題吧,俗話說的好,跟著千萬變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環境也很重要就好像你家裡的是打工的你剛剛讀書出來是不是也是打工的,不可能你剛剛出來就自己一個人去陌生的地方吧,如果家裡做生意的你自己肯定也會了解做生意這一行了啊,自然比幫別人打工工資高一些了,要想不平庸機遇加自己的努力還要有貴人帶你,有了機會你還要看自己是不是那快材料了,就比如一個家庭爸媽的是工廠上班的那自己肯定也是工廠上班了可能以後的孩子也是一樣了,可能有的人不會那是個別,就拿現在的90後來說完全靠自己打拼的有幾個人買起車跟房的,大多不是用了父母辛苦半輩子的錢買房,隨其自然吧想改變不是這麼容易的,有的時候不的不認命,別人出生就可以吃穿不愁你吃飯的難,拿什麼跟別人比那怕你在努力也比不過別人有關係的,努力這是慢慢的過的好一點為了以後自己的家拼搏。


吃貨小姐姐11


其實人多很聰明,平庸只是相對而言。人類的發明總是先驅者走在前面。發明電燈炮的只有一人,其餘的人就顯得【今日頭條】驗證碼7364,用於手機登錄,5分鐘內有效。驗證碼提供給他人可能導致帳號被盜,請勿洩露,謹防被騙。

知道了平庸。發明蒸汽機火車頭的也是一人,其他人包括髮明電燈泡的人就顯得平庸。由此可見,平庸是大部分人,只是相對比較而言。指在某個領域而已。人各有專長,非平庸一說。


平安喜樂33300777黃根


因為他們只想平平淡淡的過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