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為何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下)

上接《孫中山為何同意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中)》

王朝更替而不亂者幾稀。無獨有偶的是,後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令部長的徐永昌(當時也在北京軍中)也在回憶錄中稱,“正月十二第三鎮在北京兵變,初非袁世凱所主使,有些人委稱系袁世凱指使,以抗議南方代表要求遷都南京者,實乃誣傳,不過袁適逢其會,利用兵變拒絕遷都,或者有之。因第三鎮在漢口與革命軍作戰之後,士兵回京,仍不忘在外作戰時期之不紀律生活習慣,而帶兵者戰時不知注意約束士兵的軌外行動,戰後又疏於整頓與防範,故至釀成兵變,若謂第三鎮兵變為袁主使,然則毅軍兵變,亦將謂有人主使耶?”

孫中山為何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下)

徐永昌

原來,在第三鎮兵變後的第二天晚上,薑桂題的毅軍也在西城譁變起來。接著,天津、保定也都相繼發生譁變的事情。這些譁變,大都是以搶劫民財為目的,特別是在“截捕第三鎮變兵後,得到意外的收穫,軍心即起浮動,每每想發橫財”,因為在堵截中,“變兵被管押或處決,物品歸公,而若干銀錢飾物,不少都裝入了堵截者的腰包。……經過一、二日截堵變兵,弟兄們彷佛像貓子吃慣了野食,派他們固然出去,不派他們亦要自動出去。……等到絕無變兵時,他們還有順便偷劫城外居民的……”(《徐永昌回憶錄》)袁世凱可能沒有想到,他離開北洋新軍不過兩三年,他親手訓練出來的部隊已經成了這個痞樣。

在北京兵變後,東交民巷的外國公使團果然迅速做出反應,他們以外國人遭到搶劫為理由,在向袁世凱提出了強烈抗議的同時,還從天津等地調集衛隊入京,以加強使館區的巡邏警戒。不僅如此,公使團還威脅說,如果中國不馬上組建共和政府、恢復良好秩序的話,他們將調集更多的兵力進入北京,大有重演當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架勢。

孫中山為何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下)

東交民巷門口

由此,反對定都南京的聲浪進一步高漲,《申報》在3月5日發表一篇題名為《對於北方兵變之觀念》的評論,責問南京臨時政府“袁總統尚可南來受任耶?”“臨時政府尚可建設南京耶?”江蘇省議會也於3月7日通電指責南京臨時政府強行要袁南下,“致統一政府迄未成立,奸人乘機煽惑,遂肇京、保之變”;“今全國大多數皆主臨時政府設在北京,所見既同,自應協力以達公共之主張,豈可令挾私見爭意氣者敗壞大局?”

孫中山為何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下)

申報

而就在同一天,黎元洪發佈了一篇十萬火急的通電:“頃聞京、津亂黨操戈,首難雖平,餘孽未清,禍變之來,將未有艾,外人對此,極為激昂,某國並潛謀運兵入規京輔”,“瓜分之禍,即在目前”。與黎元洪一樣,其他省份的都督及將領如閻錫山、譚延闓、馬毓寶、孫道仁、蔣尊簋、蔡鍔、藍天蔚、朱瑞、蔣雁行等人也都紛紛表態,主張定都北京。

孫中山為何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下)

黎元洪

事實上,孫中山、黃興等人在這個問題上一開始就陷於被動的地位而不得不有所緩和,如孫中山在《復章太炎函》中說,定都一事,“可俟將來國民會議之”。黃興也在《復莊蘊寬李書城書》中說,“國都問題當由國會解決,臨時政府為暫行統治權之機關”。 從以上表態來看,孫中山、黃興雖有所退讓並稱由國民會議解決,但仍舊企圖造成先定都南京的事實。

而“兵變”後,袁世凱也不再同專使團會面,卻不時地派人將各地變亂的電報送來,其用意不說自明。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蔡元培等人也覺得局勢悲觀,他們向南京發去一電,稱:“內變既起,外人干涉之象既現,無政府之狀態,其害不可終日”,“培等會議數次,全體一致謂不能不犧牲我等此來之目的,以全垂危之大局”。

孫中山為何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下)

袁世凱

所謂“高手過招,高下立現”,在政治權術和經驗上,當時南方革命黨畢竟遠不如袁世凱來得老到;而在政治、經濟、軍事的資源上,他們也遠不如北洋勢力,在當時的情勢壓迫下,孫中山、黃興等人即使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專使團的建議,放棄原來建都南京並堅持袁世凱來南京就職的主張。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身穿大禮服,在北京外交大樓中(即前清外務部公署)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日,前清的舊官僚們也都按前朝慣例,向新總統排班謁賀,就連蔡元培等人也不得不雜列其中,鞠躬相慶。如此結局,倒像當時流傳的一首民謠說的:“橫商量,豎商量,摘下果子別人嘗;今也讓,明也讓,吃人的老猿稱霸王!”

孫中山為何讓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下)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和各國使節合影

但話說回來,大勢所趨,不讓又能如何?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