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消耗1.7亿人的口粮,正在逼近中国的世界级蝗灾

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几十年上升,其中导致了印度洋的气旋频率增加,而澳大利亚的山火更是进一步恶化了环境。阿拉伯半岛人迹罕至的沙漠上开始频繁的出现了大暴雨。而暴雨的出现导致了阿拉伯半岛万年寸草不生的沙漠竟然出现了绿色植被,沙漠蝗虫也就是这一次蝗灾的主角就这么诞生了,在以往的蝗虫卵孵化时,原本应该饿死的大部分蝗虫因为这些极端天气带来的植被顺利长大,它们啃食完了植被,等到土地荒芜食物短缺沙漠蝗虫就会为了寻找食物而迁徙。

换而言之,其实这一次蝗灾也是因为人类在破坏环境而造成的恶果。蝗虫这种生物有一条神奇的后腿,就是那根能让它使劲蹦跶的后腿,上截部分有着许多接受刺激的神经。而这个神经被碰到,被重复地刺激到,他们会在短短时间内变成暴走模式。也就是说,在蝗虫集聚时,相互拥挤,不断的戳其他蝗虫的后腿,它们的形态会发生变化,暴走模式下的蝗虫会散发出一种物质叫苯乙腈,这种物质对于鸟类或者人类都是有毒的。所以鸟类一般不会吃成群的蝗虫,人吃了也会对身体有害。数量少的时候,蝗虫是性格温顺的,食量小,飞行距离短,而群居的暴走模式下的蝗虫不仅食量大还可以长距离飞行。当大量的蝗虫往同一个反向运动时,在沿途会疯狂进食,疯狂产卵,疯狂孵化,没有天敌。就这样,蝗虫就会逐渐的形成蝗灾。

日消耗1.7亿人的口粮,正在逼近中国的世界级蝗灾


而这一次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蝗灾是世界70年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蝗灾。据统计,每8000万个沙漠蝗,一天之内就能消耗3.5万人的食物。然而这样的蝗虫单单是印度就有4000亿只。整整5000个8000万。换算过来一天就能消耗1.7亿人的食粮。这场蝗灾已经摧毁了巴基斯坦40%的农作物,肯尼亚7万公顷的农田以及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共计7万公顷的农田。造成了东非地区2360万人陷入食物饥荒。

日消耗1.7亿人的口粮,正在逼近中国的世界级蝗灾


这次的蝗灾群逆风一天能飞100到120公里,顺风能飞150公里。这次他们就是从东非出发,顺风跨过红海,穿过阿拉伯半岛,飞越波斯湾,直奔巴基斯坦和印度,逼近中国边境。蝗虫离中国不远了,但是这次蝗灾能危害到我国的几率很小。首先根据沙漠蝗虫的生活习性,他们顶多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猖狂我们有着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它们想来首先得翻过这两座大山,就跟钢铁侠一样高空结冰的问题,蝗虫也有。另外就算是绕过了这两座大山脉,中国也有其他的办法。其实,在新疆地区,蝗虫一直是危害性问题。但是中国人在几千年与蝗灾的斗争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生物防治。蝗虫刚刚孵化出来的幼生期,其实还不会飞,最多只能蹦跶。这个时候,一只优秀的牧鸡一天可以吃掉70多只蝗虫,7天内就可以完成1000亩的活动任务。2012年,全国出动了近300万只鸡,对1400万亩的草原蝗虫进行治理,直接减少1.27亿元的损失。

中国其实从古至今蝗灾和旱灾水灾一直被并称为三灾。根据中国救荒史的统计秦汉蝗灾平均每8.8年一次。两宋时期3.5年一次,元代1.6年一次,明清时期2.8年一次,论受灾程度和受灾范围都堪称世界之最。蝗灾之所以不在肆虐离不开中国优秀科学家的努力。其中马世骏先生和孙儒泳院士对中国的蝗虫治理研究起到了关键性支持作用。可以说是根治了中国的蝗灾,他们二位也被记录进了高三生物必修课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