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传奇小说里看到许多"武功盖世"的高手,他们或一人血洗长街,或来去无踪犹如鬼魅,但高手们似乎都只是孤胆英雄,形单影只,很少出现在战争中,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批评现代武术观赏性大于实战性,但是在古代,武术家们好像也都不怎么上战场。但是最近,一些专家研究出了结果。

先从武术自身讲起,明清两代的时候,武术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大大促进了自身的传播发展。加上乱世时人人自危,武术真正迎来了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家,例如王真南等等。但这个时期思想禁锢严重,不仅是文坛,武术界许多高手也不愿轻易出世、惹人注意。

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但是偏偏有个武术家不走寻常路,练成武艺后投身战场意欲报效祖国。他就是石敬岩。

石敬岩是明末的著名武术家,开创了石家枪法。年轻时跟随老家县令学习剑法,后来去了少林寺学习棍法和枪法。万历年间应募进入军队,平叛有功。从此就在军中任职多年,由于军旅生活的特性,石敬岩的武功就比较偏重临阵实用性,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招式,在当时其他众多枪法大家中显得格外突出。

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石敬岩在军队里还是取得了许多功勋的,身经百战,也常有百夫不当之勇。但并没有取得自己一直以来想成就的丰功伟绩,加上军队内部鱼龙混杂,首领任权使气,石敬岩生性鲁莽不懂周旋,就一气之下退出了军队。但后来当又有叛乱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战场的路。此时他已经在家乡开了武馆,颇有名气,家里也有妻儿老小,但他还是毅然决然抛弃了一切,为了胸中的热血与理想。


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但是此次参军并不顺利,对手不再是当初的苗族军队,而是狡猾的张献忠,张献忠在石敬岩进军的路途中设下了埋伏,石敬岩想也不想直接闯了进去,况且长官也同意了此次行动。但在羊肠小道上石敬岩越走越觉得不对劲,等到想回头的时候却听闻四面呼声喊起,他们陷入了敌方包围中,眼看着就要被彻底包围了,后方援军还迟迟不到,石敬岩紧急派去的联络兵也杳无音讯,石敬岩不得已下终于显现其武术名家本色,尽管已年近七十,但挑起长枪来毫不逊色,左冲右撞,一连斩杀数十名敌人。其勇力震慑住了张献忠。但待后者看清不过是一名勇夫,就命令属下不用蛮力,用乱箭将其活生生射死。一名近战的武术家如何抵挡冷箭来袭?最后直挺挺倒在战场的风沙中。

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石敬岩固然是猛士,但战争是一群人的战争,匹夫之勇只能威慑一时。这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单枪匹马的传统武术家在实际战争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尽管能够一人扫荡一片,但战争的胜利绝对不是靠死了多少人的数字来决定的,需要的是打击一整个兵团的士气、信心,乃至信仰。打破了敌军的团结凝聚核心,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但一群这样的武学名家在一起,那就成为一支极其了不起的力量。当年辛弃疾二十多名骑兵深入敌后活捉叛徒,李靖生擒突厥可汗也就一千来名精兵。精兵的力量是极其恐怖的,历史上许多名战就是靠他们取胜的。这些传奇军队中任何一名挑出来都能成为社会上的武术家,只不过在军队中,他们的姓名被隐去,只剩下"精兵"二字代替而已。

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石敬岩有一位真传弟子,叫做吴殳,名字本身就和"武术"音近。吴殳在当时的名气很大,他写的《手臂录》更是武学界出名的著作。吴殳名噪一时的原因不仅是武艺高强,其学问也做得很好,虽然没什么深厚的家学,但要拿他与寻常读书人相较,就胜在阅读面特别广。此外,他为人也十分古怪,也许是受到师傅的影响,他一生都没有进入官府或者军队,始终在民间游荡,来去无踪。

武学名门石敬岩师徒的惨淡命运,生不逢时,英雄空洒泪

他就属于那种传奇小说中常见的民间隐世高手,他的传奇还体现在文武兼修的神通上,明末的时候社会上出现不少崇尚兵法的人,也带起了一阵风尚,吴殳作为石敬岩的正派弟子,却没有参与到其中来,只是潜心著作,将文学与武学联系起来,这种学术模式放在现代也是独具一格,引人注目。而毕竟在古代,重文轻武的思维定势几乎是无法推翻的,吴殳还能将武学上升到与文学、史学并列的地位,不得不说实在是令人佩服。

但这样特立独行的高人往往十分寂寞,据称吴殳一生困厄,写出来的书也很少传世。但最近几年,学界也在逐步发现吴殳的光辉价值,积极搜寻吴殳的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