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詩評 杭州西子湖詩社精選詩《梅雨江南》點評 陳虛炎


【原創】  詩評 杭州西子湖詩社精選詩《梅雨江南》點評   陳虛炎

杭州西子湖詩社精選詩《梅雨江南》點評

梅雨江南

這個時候,適合太陽下聽雨

品嚐酸,帶點澀的味道

也適合你讀小令。讀出宋詞裡的

欸乃聲

就有小舟駛進

三畝荷池。出來就是唐朝

是唐詩寫意的水墨六月

——畫中人同你一道悶熱。姑娘雲裡焦慮

等哥哥歸來

撫琴

一抹羞紅半開半闔,滑落窗口

被頑童撈起,裝飾漣漪

漂洗乾淨的風鈴

叮噹叮噹

除去幾分潮溼,江南的聲音也清脆

河,纏繞浣衣的手

銀手鐲,亮瞎偷看人

油布傘撐開三點陽光三朵雨花

紙扇上,白牆灰橋黑瓦

臨水坐穩了

老人們坐穩古街,在天邊吹來的古風裡

爽快

得意忘形時,各自打開半壺酒

打開清淺的花月。有梅影旁逸

搖晃一樹燈火

這個時候

趁醉摟緊魚的小蠻腰

甩動水袖,甩掉被你捏出汗的一串串水珠

2016.6.16初稿

2019.1.12修改


陳虛炎:誠然,詩人展現了極其深厚的功力,用一組組江南雨鄉的畫面,為讀者呈現出一個栩栩如生的“活的”江南。細看下,詩人選取的這些構成畫面的素材,也非常具有江南的代表性,比如宋詞,小舟,荷池,水墨畫,撫琴,風鈴,浣衣的手,油布傘,紙扇,白牆黑瓦的古街,乘涼老人,以及花月和梅影等;如此眾多的素材要容納到一首並非太長的詩中,還要構成動態紛呈的諸多江南特色畫面,是極不容易的。假如詩人火候不夠,或者沒處理好承接關係,反而會寫成意像虛無縹緲,華而不實的“孔雀詩”,而我們看到了,這首詩並沒有這種病態。相反,這些素材有機結合和鑲嵌在意像組中,相互調動和比例關係都十分和諧。我想,這是得益於詩人高明的承接技巧,以及文字把控的能力。比如我們看看幾個重要的承接點,是如何自然過渡的:這個時候,適合聽雨;也適合……便過渡到了聽小令;然後從小令自然承接宋詞,再從宋詞中的欸乃聲,又聯想到小舟,以及荷池;而其忽然跳躍至“唐朝的寫意的水墨六月”,僅僅通過“出來便是”,似乎有些牽強,然而若從時間順序觀察,代表夏季的荷池與水墨六月就有了聯繫,尤其在有了“畫中人同你一道悶熱”一句,便建立了充足的合理性。於是“撫琴/一抹羞紅半開半闔”便緊銜托出,“滑落窗口”和“被頑童撈起”又成為一道緊密的過渡形式,儘管其經不起事理邏輯的推敲,但在詩歌中是允許的,那種似像非像的可能性,或者說詩人腦海中的意識片段都是圍繞一箇中心,即在梅雨江南的現實和詩意中捕捉靈感之素材。至於是風鈴,還是浣洗的手,或是銀手鐲之間的聯繫並不過分重要,重要的是畫面在詩人腦海中如流水般湧動,他需要以最快捷和迅猛的方式捕捉到,然後通過文字的構架為其鋪設血肉。再看“紙扇上,白牆灰橋黑瓦”,這其實也是江南古街的形象,詩人既然將其已通過紙扇而表現了,便不再下文臃繁而述,只說“臨水坐穩了”,便又回閃出一句“老人們坐穩古街”,就這樣又自然而然,把筆端遞給了乘涼喝酒的老人們;而同樣的方法,“打開半壺酒”又過渡到“打開清淺的花月”。應該說,這首詩是非常特殊的,因為他真正打破了事理邏輯。然而詩人卻以自身高超的文字技巧,建立了新的邏輯性,從而銜接了一道道莞爾詩意的畫面,將之聯結成一個整體。我不知這種邏輯該以何種概念來定義,只是知道,詩人一定擁有美妙的魔術,令詩歌整體具足了完備的合理性,同時也將詩意發揮到極致。最後,詩人回到開文的筆調:“這個時候”——趁醉摟緊魚的小蠻腰,又形成有力的過渡,結尾以一個極具畫面感的富含靈性的動作,完滿詮釋了江南水鄉的特色。就像一個無缺口的環,詩人最終完美閉合了他的詩意邏輯的大圈。

2019/2/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