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2020年1月23日,新冠肺炎爆發,武漢封城!


900萬人困在武漢數月!


其中,就包括年前回武漢探親的王女士一家。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困就是數月,她和丈夫目前無法回廣州上班。


這些年夫妻倆好不容易當上了高管,眼看著同事們都復工了,自己和老公卻沒辦法回去復工,實在是崩潰無奈。


“我們一個月兩萬多的房貸,車貸,還有孩子的奶粉錢......”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不能回去上班,不僅意味著沒有收入,還可能面臨著職業危機。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壓死駱駝最後的那根稻草,很有可能就是幾張輕飄飄的紙幣。


大部分人的生活,不過就是為了謀生。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從缺錢開始!


成年人的崩潰,從缺錢開始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比這疫情更可怕的事的話。


我想,那就是,窮。


窮人,不敢失業,不敢犯錯,甚至不敢生病......


就像《我不是藥神》裡王傳君飾演的,那個頭髮稀疏,病弱的呂受益。


因為白血病,他買藥幾乎花光所有的積蓄。


本打算一死了之,但剛出生的兒子讓他有了活著的念想:他想要聽兒子喊聲爸爸。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後來,他跟著藥販子程勇賣藥,從中掙點小錢,也能拿到治病的便宜藥。


可好景不長,程勇由於害怕走私藥物被抓,決定解散團隊不再做這個生意。


他掙扎,絕望,苦苦哀求無果後,為了不拖累妻兒,最後他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也許一開始他就預見了自己的結局,殘酷而真實。


果然,“窮人的命,賤如草芥。”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就像電影裡,藥販子張長林的一句臺詞說的一樣:


“我賣了這麼多年藥,發現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種病你治不好,也治不過來。”


喜劇可以不和錢扯上關係,但悲劇往往和錢息息相關。


戲劇雖源自於生活,但有的時候生活遠比戲劇殘酷。


2013年,全國婦聯發佈《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指出,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0-17歲)6102.55萬。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在網頁上隨手搜索,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留守兒童問題。


有人指責他們的父母,沒有盡到養育和教育孩子的義務。


作為父母又何其無奈:在老家打工真的養不活全家!


他們大多都是社會的底層,知識儲備和能力有限,只能靠著體力去掙些辛苦錢。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


安徽一老人在河床上撿礦泉水瓶時被淤泥困住,被發現時已深陷淤泥近12小時,僅一雙手和一顆腦袋露在淤泥上方。


民警徒手挖泥1小時,才將老人救出。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僅僅是為了一個礦泉水瓶子,老人差點將自己的命搭上了。


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所有的力氣。


時代的微塵,普通人的大山


“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


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誰也無法逃脫!與宏大的時代相比,我們個人是渺小的。


很多人沒被病毒壓倒,卻被生活壓倒了。


確實如此。


很多家庭,手停就口停,曾看到一對年輕夫婦因為存款用完,又沒處打工掙錢,不得已暫棄嬰兒的新聞,實在是心酸!


現實生活中,這樣真實的故事比比皆是: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鍾南山院士說,疫情至少延續到6月份,很多人就不理解那些在疫情期間出門的人。


可如果不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誰會選擇冒險復工!


可能這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兩個字。


時代裡的一點灰塵,卻可能成為每個個體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方方寫過一本書——《塗自強的個人悲傷》:


塗自強,一個在山溝裡考上大學的寒門子弟。


他靠著鄉親們的零錢接濟和打工的錢湊了學費,到武漢上學。


當他大學畢業準備考研之時,他父親因變故而亡,母親因意外重傷。


他百般無奈放棄考研,四處奔走謀職,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


但母親始終無法適應城市生活,而他為謀生歷經艱辛,早已積勞成疾。


最終,他安頓好母親後,便了結自己的生命。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圖源:網絡


就像2019新冠狀病毒,它落在個人身上,那是難以承受的一座大山。


在疫情爆發之初,黃岡有一位來自農村的孕婦染上重症肺炎,住進了ICU。


為了治病,她的丈夫借了將近20萬元,最後因為無法再承擔醫療費用,不得不選擇放棄治療。


最終孕婦沒能等到國家的免費救治政策,就離開了人世。


實在可悲可憐!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要是再有多一點點錢,整個結局或許就完全不同。


關於疫情,有人說過這麼個段子:


感染致死的可能性才2%,不開工的致死率是100%,再不上班,我就要餓死了。


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賺錢的能力,是你抵禦風險的底氣


這次疫情,讓這屆成年人刷新了對錢和資源的認知。


我們不想因為一場大病、一次失業、一個錯誤的選擇,而掉進貧窮的深淵。


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它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圖源:網絡


其中,最低的兩個需求都需要錢,後三者則需要錢和時間。


只有能賺錢,才能給家人最堅實的後盾;


只有能賺錢,才有勇氣背起行囊,尋找詩和遠方;


只有能賺錢,才沒有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去實現自我。


從某種意義上講,錢,就是資源;而資源,就是抗風險能力。你抵禦風險的能力越強,受挫回血的時間越短,續航時間才越長。


要知道,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一廂情願。


更多的是缺錢後的孤立無援。


《當幸福來敲門》主人公工作上一個錯誤的決定,讓他積蓄清零,最慘的時候他帶著兒子睡在地鐵的廁所裡。


後來的他,用我們無法想象的付出跟毅力,得到了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將辛苦變成了幸福的一部分。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如19年走紅的《都挺好》,故事的結局是蘇明玉辭職照顧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蘇大強。


這事要是擱普通人身上,恐怕又是一出“塗自強的個人悲傷”吧。


普通人一旦辭職,沒有了錢,只能跟父親一塊餓死;要是不辭職,又沒有辦法照顧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置頂賺錢的能力。


在很多時候,有錢,意味著我們有底氣、有選擇權。


有錢,可以治病,可以團聚,甚至可以幸福。


“永遠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繕屋頂。”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我們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人一定要學會居安思危。


所以,好好工作,好好學習,成為一個能賺錢、懂存錢、有規劃的人。


願你在下次風暴來襲,仍能從容不迫,拈花飲茶。


點個在看願大家餘生都不為錢發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