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舞伎那些事

日本的歌舞伎與中國的京劇都是被中日兩國稱之為"國寶"、"國粹"的民族藝術形式,是兩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古典戲曲之一。

但是歌舞伎是日本所獨有的一種戲劇,與我國的戲曲有著很大差別。

我們都知道,日本還有一種職業,藝伎。那麼藝伎和歌舞伎的區別是什麼呢?首先藝伎的歷史比歌舞伎長,其次歌舞伎只是做歌舞方面的工作,而藝伎工作內容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所以說藝伎工作範圍更廣些。


日本歌舞伎那些事


很多人會把藝伎或者歌舞伎理解錯意思,或者乾脆偷換概念,直接把“伎”變成了“妓”。“伎”是表演的技巧的意思,而“妓”的意思和它就相去甚遠了。無論是歌舞伎還是藝伎,都與色情行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今天我們講的歌舞伎,在日本國內已經被列為了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也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歌舞伎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歌舞伎就相當於戲劇,它的主題大致有兩類:一是描寫貴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現民眾生活。劇目可分四種:“義大夫”狂言“時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歷史劇;“世話物”狂言,描寫庶民生活和愛情故事劇;稱作“所作事”狂言的舞蹈劇,內容涉及忠孝仁義等道義,對一般市民進行勤儉、行善、懲惡的道德教育。

現在的歌舞伎行業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傳男不傳女,歌舞伎也一直都是男扮女裝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這我們要從歌舞伎的淵源談起。

關於歌舞伎的起源,一般認為它起源於戰國時代末期,出雲的巫女阿國是歌舞伎的奠基始祖。阿國最初在能樂的舞臺上演出的唸佛舞蹈,當時阿國的表演非常受歡迎,所以引起了眾多賣藝女子爭相模仿,因而產成了女歌舞伎。

日本歌舞伎那些事


江戶時代初期,由於歌舞伎表演盛行,許多遊女(遊女即日本古時的娼妓)也開始模仿演出,並常有藉機賣淫的情事,因為太敗壞風俗,所以1629年開始,幕府就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

為了不中斷歌舞伎的發展,劇團變更了辦法,他們讓那些年輕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產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這種歌舞伎被稱為"若眾歌舞伎"。

"若眾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員因為年輕貌美,所以深受日本武士的喜愛,再加上演員的生活作風糜爛,經常和觀眾發生同性戀情,時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會轟動的事件發生。幕府雖然採取多種措施加以改善,但難見效果,那時候的“若眾歌舞伎”也就是現在日本歌舞伎的原型。

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歌舞伎從此改變了側重以美媚之貌蠱惑觀眾的做法,轉而追求演技,逐漸發展成專門由男演員演出的純粹演藝。所以只能由男人來演歌舞伎,而歌舞伎的演員也都是男人。

對於不瞭解日本文化的人看見歌舞伎總會有這樣的聯想:那就是鬼!看不出性別的白臉人浮現在幽暗的背景前,拖著比京劇還長的唱腔,舞臺上似乎還飄著浮世繪的落葉,確實有一點恐怖,至少不符合中國傳統意義的審美。

他們和藝伎相似,藝伎會用一種液狀的白色顏料均勻塗滿臉部、頸項,這樣會使她們看起來猶如雕飾華美的人偶一般。他們這樣做是是為了襯托出他們色彩強烈的服裝,也是日本的傳統。

日本歌舞伎那些事


在日本,歌舞伎演員被稱為文化豪門,他們不僅收入豐厚,而且地位崇高。與一般的演藝工作不同,歌舞伎界不存在“自己奮鬥成為歌舞伎演員”,因為即使到現在,這份工作最主流的傳承方式還是世襲制,你必須出身於某個家族且為男性,才可以成為歌舞伎演員。

在日本非歌舞伎家族出身的人要想在這個等級階梯上爬到最高地位,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阻礙歌舞伎發展的矛盾所在,雖然學習歌舞伎的年輕人增多了,但是他們卻幾乎沒有機會成為主角。

日本有幾家歷史上有名的歌舞伎名門,其中松本流宗家的小少爺——藤間齋。他也被稱為“日本歌舞伎界耀眼美少年”。

日本歌舞伎那些事

現在日本的年輕人早已對傳統的歌舞伎沒什麼興趣了,歌舞伎之所以今天還能場場爆滿引起人們的興趣,其大部分都歸功於電影改編的成分,許多演員和劇團將歌舞伎融於劇目中,並在電視和電影院廣泛傳播,此前熱播動漫《海賊王》也被改編為歌舞伎進行表演,這使得傳統的歌舞伎持續發展,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