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常说:麦收八十三场雨,怎么理解?

老农李作民


大家好,我是美丽远嫁乡村,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农民常说:麦收八十三场雨,怎么理解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不是春雨,但是,它给农家带来的喜悦,足以让耩了大片麦子的农民,夜不能寐。

小时候在乡下,听到一句俗语,“麦收八十三场雨”。开始理解不了,怎么麦子获得丰收要用那么多场雨呀!八十三场,天哪,那还不下涝了。

后来一位老人解释给我听,我才恍然大悟。

“麦收八十三场雨”是说:要想麦子丰收,在干旱少雨的北方,能下三场雨就很好了。那就是,农历八月一场雨,耕地下种耩麦子;农历十月一场雨,封地雨,保墒,麦苗们喝饱了水舒舒服服睡一冬;农历三月一场雨,一觉醒来的麦苗要返青,干渴的嘴巴正等着甘甜的雨水。靠天吃饭的北方,有了这三场雨,起码能保证麦子顺利的收割下来了。这就是“麦收八十三场雨”。

尽管现在有机井可以灌溉,但是,如果给麦子浇一次冻水,那也要用不少钱啊。

要不农民说,这场雨就是老天爷在“下钱”呢。

但愿明年三月再下一场透雨,保证麦苗返青。







美丽远嫁乡村


八十三场雨,并不是说麦子要经历八十三次下雨才能丰收,经历八十三场雨,怕是不会有太好的收成。这里的八十三是要分开来看,即八、十、三,指的是月份。而麦收八十三场雨,是说的三次雨,即农历八月播种雨、十月越冬雨,和农历三月的拔节雨。

八月播种,十月准备越冬,三月小麦拔节,这就大概像一个小孩的孕育、成长和事业将成的壮年,如果没有好的天气,就极有可能造成体弱甚至夭折。八月播种,播种前土地都是经过深耕翻犁的,这时候土地就会比平时更松,不那么结实,这样的土地有利于种子萌芽,但太松却不利于种子扎根,这个时候,如果下一场雨,土地就不至于过松,也不会太紧实,即利于萌芽,又有利于扎根,能够保证小麦后期的生长。十月的雨相当于给小麦浇冻水的作用,又相当于一次营养供给,我们都知道,种植过程中,水的作用并不比肥料的作用低。而到来来年三月,小麦长势极快,这个时候,小麦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天降甘霖,能够为丰收带来多一层保障。这也是给农业生产一些指导,比如这些时候偏偏没有降雨,那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人工浇水。

到了小麦扬花的时候,则是相反的,扬花期下雨不利于小麦授粉,这个时候,有风更有利于小麦授粉,小麦产量也会更高,所以才会有“风扬花握折杈,雨扬花秕袼甲”。小麦灌浆期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灌浆期如果雨水过多,也可能会影响产量,这个时候如果下雨要及时梳理水沟,排除积水。可以施一些叶面肥,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

可见,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雨水,并不是所有时候下雨都好,所以这句农谚浅层次是指这几个时间段的天气,更深一点的,是指有利于农民丰收的好天气,毕竟种植更多的是靠天吃饭,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可以依靠机械人力,但遇上“老天爷赏饭吃”的年头,粮食产量更高,中间浇水施肥等的成本也会减少。


三农实事分享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农民常说:麦收八十三场雨。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生产经验,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逐渐形成了农谚,用以指导后世子孙农业生产的。

麦收八十三场雨这句农谚里的八十三,指的是农历的月份,就是八月十月和三月。说的是在这三个时期下雨,是冬小麦能否获得丰收的根本保证。在我们这靠天吃饭的旱作农业区,现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有了这三场透雨,冬小麦就能获得丰收。



七月白露八月种,八月白露不敢停,这是我们这里以前农民播种冬小麦的谚语。农历的八月份,正是我们这里农民施肥整地,准备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降雨非常重要,有了一场透雨的话,就能播种好小麦,为实现小麦萌芽奠定了充足的墒情基础,底墒充足也有利于以后小麦苗齐苗壮和分葉。

农历的十月份,到了立冬至小雪节气,正是冬小麦分葉的时候。这个时间的降雨,有利于促使冬小麦苗势由弱转壮和促进小麦分葉。就等于给小麦浇了一遍冻水,既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又为来年春季小麦防春旱创造了条件。



农历的三月份,是冬小麦扬花和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比较大,这时候能下一场透雨的话,对小麦的灌浆成熟,以及实现穗大粒饱非常重要。如果这个时间能下一场透雨,那么冬小麦的丰收,就会肯定没有问题的了。

总之,麦收八十三场雨,这句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谚,说明了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三个关键期,雨水对小麦的重要性,是符合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的。尤其是对我们这缺水的旱作农业区来说,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麦收八十三场雨,这是一句满含着农民智慧和经验,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真理,它就流传在我们华北一带的北方冬小麦主产区。

麦收八十三场雨,这是啥意思?难道说我们北方的冬小麦想要丰收,必须要经历八十三场风雨的洗礼吗?其实,是不是的。谚语中的“八”、“十”和“三”,所暗指的都是农历的月份,整句谚语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每年农历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各有一场及时的好雨,小麦的丰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证,基本不是问题。

农历八月的时候,也是阳历10月的时节。此时,北方麦区的夏玉米刚刚收获归仓,麦农正在忙着整地浇水,翻耕土壤,为播种冬小麦做着积极准备。而此时降雨对麦农来说是比较金贵的,假如天公作美的话,麦农不但省下了浇水钱,也能更好地抓住农时,做好小麦的备播播种工作,确保冬小麦出苗好,苗齐苗壮。而每年农历的十月,正是初冬即将来临的时间。为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麦农都会忙着为小麦施浇封冻水。秋末冬初来一场知时节的好雨,麦农的心里自然是欢欣和惬意。再看来年的农历三月,也已经走进阳历的5月,此时的小麦穗子早已抽出,正是扬花结实,灌浆壮籽粒的关键时刻,对水分和土壤墒情的要求自不必说。好的春雨,带给麦农的肯定是20几天后的丰收和笑意。

快来吧!知时节的好雨,现在我们北方的麦农就欢迎你!


乡村萤火虫


今天是3月21,属于春分节气,农历2月28,马上就要到阳春三月了,随着雨水的增多以及气温的上升,各种植物也开始了生长,农民们种的小麦也不例外。

农民们常说麦收八十三场雨,小麦就会有一个不错的收获,这里的八十三场雨可不是指数量,也不可能下这么多的雨,这里的八十三分别指八月十月和三月,一般情况下,农民们所说的月份是指农历,农历在勤劳的农民心中的分量是不可撼动的,不像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擅长看阳历,看今天星期几。



那么为什么说小麦在八月十月和三月,这三个月对雨的要求很期盼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也是农民嫩日积月累总结的经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小麦在八九月份耕种,我们这里一般情况下,是在收获玉米之后耕种小麦,而这个时候如果土地太干旱,农民们就会期盼能下一场雨才开始耕种,这样有利于小麦的出芽,虽然说现在都是可以浇水的,但是那样太费钱了,真的是费工又费力,可见小麦在耕种的时候对雨水是多么的急切,当然,由于季节的原因,这个时候的雨水有时候还特别的多,这也会妨碍耕种的时机,因此呢,无论什么事一定要合适,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而十月份的时候,天气变得寒冷了,小麦也开始透露新芽,仿佛给大地披了一层淡绿色的外衣,特别的好看,可爱,而这个时候充足的雨水,可以使小麦的根更加的牢固,这样小麦就不容易受到强风的侵害,不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而且会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更加茁壮成长,因此对于小麦来说,这个时候是需要充足雨水的。

最后一个三月份,其实我们这里年后一定要给小麦浇一次水,最近几年真的很少见到下厚厚的大雪了,想靠天吃饭真的很难,现在地里已经很茂密了,过年后有些农民都会给地里撒上一些农家肥,或者在浇地的时候撒下一些肥料,过几天就到三月份了,充足的雨水也是确保小麦能否丰收的关键因素。



麦收八十三场雨,非常好记也非常易于理解,也常常听到那些老农民这样说,当然以前的农民真的是靠天吃饭,雨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说现在有条件浇水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这些免费的雨水才是最令人喜悦的!


乡村小二哥


朋友们,让我们先科普一下“八十三”是什么意思,这样大家就明白了,所谓“八十三”代表的是月份,它是来自于宛光的《河东谚》:即“八”代表的是农历八月份,“十”代表的是农历的十月份,而“三”代表的是农历的三月份,而“麦收八十三场雨”是农耕人在种植中世代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一句谚语,具体理解如下:

八月是播种小麦的季节--雨水促进种子的萌发

小麦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但收割的季节都是在6-8月份左右,比如春小麦是春季3-4月份播种,也就是目前春分时节播种,大约到了7-8月份即可收割,而冬小麦在7-8月份播种,一般要到5-7月份才是收割的季节,冬小麦的成熟时间是春小麦的3倍,即春小麦大约100天即可收成,而冬小麦的成熟期为300天左右。

但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需求,一般选用的是冬小麦品种进行播种,谚语的形成周期较长,一般谚语要经过上百年的经验才能总结出来,在以前没有天气预报只能靠经验去总结,以提升庄家收成,因此当我们在八月播种小麦之后,若有雨水,就能提升小麦的萌芽率,因种子在萌芽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促进种子膨大,萌发出胚芽,从而生长为完整的植株。

十月是小麦根茎生长期--雨水可促进根茎矿物质元素运输

当我们农民朋友把小麦播种之后,小麦在2个月左右是幼苗期,此时也是根茎完全发育的阶段,如果根茎缺少水分,就会导致幼苗枯黄,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萎蔫枯烂,因为水分可以促进根茎营养液的运输,把土壤里面的矿物质元素运输到幼苗的叶片里面,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植株的生长。因此,当十月份下雨的时候,就会“帮助”小麦的根茎生长。只要根茎生长良好,就会有助于种子的饱满,可增加小麦产量。

三月是小麦生长期--雨水可促进果实颗粒饱满

按照八月份的品种播种,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小麦开始处于花芽分化期,此时有雨水及时补充营养,就能提升花芽分化,促进果实颗粒饱满,我家每年播种小麦的时候,都是选择冬小麦种子播种,小麦的抗寒能力特别强,哪怕是有冻雪,它幼苗也能存活。小麦在生长期的时候,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以促进茎秆的生长。

综上所述,“麦收八十三场雨”是有科学依据的谚语,因为小麦喜欢生长在偏潮湿的土壤里面,一般在播种的时候,至少要保证土壤湿度在60%以上,才能提升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只要植株生长良好,就能增加产量,同时在栽培过程中也要注意病害的预防。农村有很多关于农耕的谚语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依据”。

你还知道有什么谚语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沐叶学长


我们这边有一句农谚就是麦收八十三场雨,具体指的是,前年农历八月,也正是秋收秋种最忙IH。若农历八月有雨,墒情好,农民也就很自然、轻松地多种上小麦。等到农历十月,也就立冬之后,小麦要浇上冻水,予以保墒浇苗防止麦苗冬天冻坏。若十月又有雨,土壤墒情好,小麦不浇水也不会对麦苗造成冻害。等到明年农历三月正是麦苗返青后速长时期,若再下一场大雨,注定小麦要丰收了。当然这三场雨必须是透雨,也就是说水分足以使麦苗生长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这里农民所说的小麦丰收需要八十三场雨。


桂富652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农村大米,农民常说的麦收八,十,三,场雨,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就是我们说的农谚。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

下面是我的观点,麦收八,十,三,场雨,说出哪几场雨对麦子丰收特别重要,就是八月的雨,十月的雨,三月的雨,这三个时期的雨是小麦丰收的根本。

在我们这边, 农历八月恰逢农时的“秋分”前后,此时降雨,既有利于前茬玉米的灌浆,又为小麦播种,实现一播全苗奠定了充足的墒情基础。

农历十月时为农时“立冬”至“小雪”节气。此时降雨,相当于给小麦普浇了“冻水”,既可使小麦安全越冬,又为未来春季小麦防春旱创造了条件。

农历三月,恰逢小麦的起身拔节时,需要浇“春一水”,的时候是实现穗大粒多的关键水,因此“麦收八十三场雨”与小麦生长发育的三个关键期相照应,既赋予小麦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又符合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使得小麦能够增增产丰收。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有帮助。






大米在农村


麦收八十三场雨,问题是《麦收前》的条件,而不是《麦种》的田间管理。

而八十指的是麦子的收成,要达到八成到十成的收获,必须三场雨,或人工灌溉。

三场雨指的是,年后的返青雨,是催生坯芽分孽发叉,枝叶茂盛的雨水。清明节前的拨节雨,是促生麦苗长壮长高,以承受果实之重。四至五月的一场雨,是灌浆水,以促进麦子颗粒饱满。至此没有反常的气候,麦子的八至十成的收获便丰收在望。

供参考!


天马909张冰河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麦收八十三场雨,顾名思义,麦收指麦子丰收,八十三指月份,合起来的意思是农历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各有一场雨有利于麦子的丰收。八月有场雨,保证种好;十月有场雨,麦根扎牢;三月有场雨,颗粒饱满。

以上是我的理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