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杜甫的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影视蜃楼


怎样欣赏杜甫的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何理解最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呢,我是这么认为的,欢迎一起讨论。

第一,对仗之精美华丽。

首先要说的是,诗人笔触之老辣,有着点石成金的功底,因此才有千年之后无人不服的众多诗篇,这两句也如是。

“窗”对“门”,“含”对“泊”,“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雪”对“船”,仔细读和品,更有味道。特别是“窗含”“门泊”和“千秋雪”“万里船”的两两相对,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时空之明朗广阔。

“窗”与“门”都是近距离,而“千秋雪”与“万里船”则由近拉向远方,甚至千年之前,万里之外。

作者从小小的方窗间,眺望西岭的千年积雪,一个“含”字之绝妙,令早春之绝美的意境令人神往。诗中的“万里船”,诗人则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交通恢复,百废待兴,船只终于可以行于万里之外了。

第三,诗人之豪迈豁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由近及远,把远景拉到近前,以“千秋雪”“万里船”对仗的高超技巧,同时赋予了文字更为深刻的内涵。

千年之前与万里之外的广阔时空之下,是诗人爽朗坦荡的特性与豪迈豁达的胸襟,唯有如此之人,才有思之千载,望之万里的对百姓与国家的挂怀。


诗词与文学


杜甫七绝,有两首最广为人知,一首是《江南逢李龟年》,另一首是《绝句四首·其三》。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便是出自第二首。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组绝句,共有四首,写于广德二年(764)春。这一年,杜甫的好友严开再次镇守成都,杜甫知道后,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此时,杜甫心情非常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光,他写下了这一组绝句。这四首绝句中,最经典的就是第三首。

一、写作脉络

要理解这首诗的妙处,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脉络。

从后面两句中的“门”、“窗”二字,可知诗人杜甫,是在屋内感受这春天的风光景物的。

身处屋内,刚开始是看不到屋外的景致的,对春光最先的感受,应该是来自听觉。所以诗的第一句,便从听觉上写。

“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听到黄鹂悦耳的叫声,于是走到窗前,看到了两只黄鹂在翠柳上欢快的上下叫唤。

黄鹂能看清是“两个”,说明是近处之景,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便将诗人的视线引向远处高处,于是便引出了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三句中的视线,高远已极,于是第四句视线下回收,落在低处河里的船上。

二、全诗妙在哪里?

这首诗有三层妙处。

第一层:画面之美

杜甫的这首七绝,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全诗四句皆对。我们知道,写诗讲究起承转合,而对仗中两句的关系是对举的,无法承担承转的作用,而绝句只有四句,所以绝句一般是不对仗的。

而杜甫的这首绝句,通篇皆对,没有起承转合,而对通过四个画面的组接,来描写春光之美好。

前两句中,有颜色,有声音,有动作。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描绘出一幅艳丽的图景。黄鹂的鸣叫给这幅图景增添的听觉的享受,白鹭飞上青天又给这幅图景增添了动感。

后两句中,上句窗含积雪,极富意境之美,下句门泊船只,给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第二层:韵味之深

杜甫这首绝句,四句都是写景,写景要写得好,就是景中要含有情感。

前两旬那欢快的美好的春光,便将杜甫无比欢愉的心情寓于其中。

后两句写景实中含虚。窗含积雪,是实景,本已是极有意境的了,但补一个“千秋”,使得意境更加深厚。由眼前的积雪,联想到西岭之上,千年不断累积的积雪,充满了历史的纵深。门泊江船,是实景,由眼前之船,联想到船在万里江河上航行,使意境忽然壮阔起来。

“千秋”、“万里”,诗人杜甫由眼前春景,引发山河岁月之感,韵味之深,耐人咀嚼。

第三层:气象之大

懂得“千秋”、“万里”之好,只悟第二层妙处,此诗还有第三层妙处,第三层妙处在“窗含”、“门泊”。

“窗含”、“门泊”之妙,在于它勾画出了一个屋的形象,这个屋在天地之间自然是小的,但是,它的窗“含”着西岭上的千秋积雪,它的门“泊”着可行万里山河的船。极大与极小之间,便通过“门”、“窗”联结在一起,对比之中,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而这个屋,就是杜甫精神人格的象征,诗人虽然孤居小屋之中,但临窗放眼便是千秋岁月,出门举步便是万里山河,这是一种胸含天地,气惯古今的人格气象。

杜甫的这首七绝,虽然不是传统起承转合的写法,但依然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所以《唐宋诗醇》中说:“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谢小楼


杜甫的这两句詩出自《绝句》之中,整个绝句非常精美,表达了自己一种乐观向上的感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也叫杜拾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所以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七岁开始写詩,到最后成了"詩圣",与"詩仙"李白齐名,人们都讲"李杜詩篇万古传"。可是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到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遭遇了不少的磨难。这个绝句是在成都浣花溪边草堂所写,此时生活安定,闲暇还能种花养草,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詩中是这样写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两句写了风景如画的场面,很是詩情画意,美不胜收,已成为了千古名句,直到现在都是妇孺皆知。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出了詩人的心情,窗对眠山看到积聚了千秋不化的积雪,用了一个"含"字,写出了

窗外的如画风景的美好,和詩人的感受。"用了一个"泊"字,就把草堂门前的热闹景致表达的栩栩如生,停了不远万里开自东吴的船只,勾起了詩人思念家乡的心情,对草堂的安逸有很喜爱的一种感觉。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的鼓励支持!





封护胜463


你确认没有错误之处??


楚天乐293


我居住的草堂,开窗就能遙望西岭雪山,它就象一幅画,窗框就画框啊!我一开草堂的门就是锦江的碼頭,那里正停着从東吴远来到芙蓉城的商船,一条,十条,百条,啊真是天府之国啊,我居住的地方美丽而又富足!


王之基


杜甫的《绝句》之所以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就是诗人以两副对联,采取从近由远,从西至东,有动有静有山有水有景有情地描写出其草堂周围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构出祖国美丽山河壮观的气势。特别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表达出他愉悦心情,也反映他乐观向上,豁然开朗,更写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情趣。可以说,这首《绝句》越读越让人精神振奋。


谭文禄


跟前两句对照解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关健字是,翠,说明时间是春天最绿的柳树。从没人入眼是什么时间?前两句说明盛世春天,鸟语蓝天,一片自由自在地欢喜景色。言外之意,象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与前两句形成景色对比。推窗看到西山的千年积雪,又在大门外看到从东吴来船。都是描写河山美丽,商贾繁荣的景象。纵观全诗,是写春天大好河山和商业繁荣,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言外之意,写当时背景肯定是安史之乱后社会又出现生机,或者是作者不忍战乱之苦,向往的一种自由自在地美丽生活。表面写景,实则暗示战乱带给社会的灾难。人们理想的生活是象春天里的鸟儿一样,欢快生活在繁荣生机的社会里。


驚石听声


1、它是很工整的对偶句。

窗含对门泊(名十动)、西岭对东吴(方位十名)千秋对万里(数、量),雪对船(名词)。

2、用词精妙。

名、动共用,既指窗户,又含打开窗向远处看的动作,又表明窗的位置宜于远视。门,名、动共用,即指房门,又含走出门去、看的动作行为。含,把开窗所见、天气晴好全纳入了。泊,不仅是停泊之意,还有船运船只之多、航运繁忙之意。千秋雪,既写山上之雪经久不化、山的高峻,还历史的厚重感。万里船,既有船行距离遥远之意,也有通航疆域辽阔之意。

3、富含作者在暂得安居、在天气情好的愉悦心情和心系天下的厚重的历史责任感。


逢春186177958


修辞用拟人,对偶,具象,夸张手法,观察角度以小写大,有意境之美。


杜英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诗人泊船码头投宿客店看到的景况,店后西岭终年积雪(千秋雪指终年积雪)店前码头停泊着远方耒的船只,依山傍水船船去船来,画面生动是一幅非常壮观的北国风光。从律绝整体看,是一首旅游诗,前二句写的是江南春光秋色,诗中可以看到作者秋后才来到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