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高强,曾积极营救谭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终的结局如何?

廖栩


王正谊,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他出生于贫寒人家,三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而后为了撑起这个家,他开始学武,希望借此有个能养家的技艺。最初,王正谊是向村中一个叫肖和成武师学习武艺,后为了获得更高的武艺,他决定向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双刀李凤岗学艺。



最开始,王正谊曾数次被李凤岗拒绝,但因他长跪于李府门前的诚心,最终感动了李凤岗。在入了李凤岗门下后,王正谊凭借着本身的领悟力,不负李的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就已不在师父之下。因王正谊拜李凤岗为师时,在门中排行第五,因此人称“小五子”,同时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当时民间皆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后来随着王正谊武功的越来越高超,李凤岗觉得已无能力再教他武艺,于是并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让其跟随着押镖,行走江湖,积累江湖经验。1877年(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积蓄,再加上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镖局,那就是源顺镖局。



因王正谊在经营镖局时为人仗义,童叟无欺,且收费合理,因此在短短的时间内,源顺镖局就在北京城竞争激烈的镖局行业中脱颖而出,声名鹊起,生意可谓是红红火火。当然,本来王正谊完全可以凭借着镖局做一个舒舒服服的富家翁,可是王正谊并没有这么做。

大刀王五之所以受世人尊敬,不是因为镖局,而是因为他的嫉恶如仇,他的爱国义举,如果他这之后安于享乐的话,他就不会有后人名扬天下的名声。



当年甲午之战,清朝失败,被迫与日本和,此时朝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纷纷向慈禧、光绪上疏,力陈议和之弊,并严惩卖国贼,而御史安维峻就是其中一位,当然他的上疏并未被慈禧接受,反而是被革职戍边,而此时大刀王五不顾自己可能会被朝廷惩罚,他义愤毅然地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将他安全的送到边关。回京后,王五就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去帮助那些贫穷子弟学文、学武,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从而让他们日后可以有振兴中国的机会。

当然大刀王五最让人熟知的事情,无疑是他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友情。当时他十分欣赏谭嗣同的才学和爱国之心,而谭嗣同亦是如此,所以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大刀王五亦跟随入京。在北京期间,王五一直尽心尽力的负责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安保工作。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了“愿以颈血刷污政”,怀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心思,他毅然决然的放弃生的希望,拒绝了王五的救援,甘愿受死。谭嗣同死后,王五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他曾多次组织人员对清朝皇室宗亲进行暗杀活动,但都未成功。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觉得推翻清朝的机会到了,于是率众积极加入。但王五并不像大部分义和团的拳民是孤家寡人,他有着自己的家业,有着自己的家庭,他有着太多太多的顾虑,因此当清政府派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时,以100余口人威胁王五时,原本可以逃脱的王五选择了束手就擒,后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享年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其头颅被清政府高高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此时远在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悄悄将王五的头颅取下,然后埋葬,如此一代豪侠终得以安眠,魂归天国。


澳古说历史


大刀王五,历史上大名鼎鼎,他并不是小说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王五武功高强,在晚清十大高手排行榜中排列第二,仅次于董海川,力压黄飞鸿和霍元甲,排行榜如下:王正谊、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李景华、孙禄堂和释海灯。


王五原名王正谊,河北沧州人,自幼酷爱武术,先是拜当地一名武师为师,打造了坚实的根基,后来又拜双刀李凤岗为师,武功更是精进,最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连李凤岗都不是他的对手。

出师之后,王五开了一家镖局,取名源顺镖局,他为人仗义,收费合理,很短的时间内就声名鹊起,名气越来越大。

后来,王五又参与护送爱国义士—御史安维峻,更是令其闻名遐迩,到了北京之后,王五开了一家武官—父武义学,与霍元甲的精武体操会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王五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参与营救谭嗣同。

谭嗣同与王五亦师亦友,谭嗣同喜欢武术,经常向王五讨教武术,一来二去,谭嗣同就将变法思想灌输给了王五。


王五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也支持变法,愿意为变法出一份力,于是义务给谭嗣同担当保镖。

谭嗣同被捕之后,王五花钱买通了狱卒,秘密联系武林同道,准备救出谭嗣同,然而谭嗣同婉言拒绝了,他大义凛然地说道: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天底下能说出这番大义凛然话的人,寥寥数人而已,后来得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斩杀,王五悲痛欲绝。


1900年义和团起义,王五参加了义和团,慈禧先是鼓动义和团杀洋人,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慈禧反过来又镇压义和团,最终王五被清政府捉住并交给了洋人,而后遭到枪杀,终年56岁。

王五的人头挂于城楼之上,无人敢于取下,尸体一时无法入殓,霍元甲听说了之后,急忙从天津赶来,趁夜偷偷地爬上了城楼,取下了王五的人头。

王五终于入土为安,王五死后,他的大刀一直保存,直到1958年,被人扔进了炼钢炉,最终炼成了钢铁,也算为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了。


一半秋色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河北沧州人,善使一柄大长刀,且刀法娴熟,武艺高强,一生救死扶伤,行侠仗义,可以称得上是德艺双馨,因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所以,人们称赞他为“大刀王五”。

至于营救谭嗣同失败后,他的结局如何?且听读史三悟一一分析。

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为他做了三件事,每一件都称得上是惊天动地。

1.冒险收尸,让谭嗣同得到了安息。谭嗣同在菜市场临行前,王五曾率领侠义之士劫法场救人,但是,清军戒备森严,人多势众,王五等人无从下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好朋友死去,这种滋味令人十分痛苦。谭嗣同倒下去了之后,周围的朋友没有人敢为他收尸,总担心会连累到自己,被清军视为同党。

只有王五冒着巨大的风险,给谭嗣同收尸,并在自己家中密设灵堂,祭奠了7天,然后护送谭嗣同的灵柩至湖南浏阳,也就是谭嗣同的老家,安葬了他,让他得到了安息,此举,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戊戌时,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其血殓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参政剑师王五公也。” ----《柏岩文存》赵炳麟

2.冒险给谭嗣同的夫人李闰寄信。李闰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博览群书,擅长吟诗作赋,是湖南知名才女。嫁给谭嗣同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妻关系十分融洽。谭嗣同将毕生精力放在了维新变法上,李闰也非常支持自己的丈夫,多次帮助丈夫宣传新理论。

谭嗣同死前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大致意思是安慰妻子不要伤心,不要难过,言语之间透露着眷恋之情。这封信交给了王五,王五将信从北京寄到了湖南谭家人手中,完成了谭嗣同交给他的最后使命。

3.组织人马,为谭嗣同报仇雪恨。王五在当时是京城武林名侠,平时仗义疏财,助人为乐,结交了许多武林中的侠义之士,像什么义和团、小刀会、红灯照都与王五有过深厚交往。谭嗣同死后,王五悲痛欲绝,组织了数百名义士,为谭报仇,但是,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不在国内,王五自己带领这些义士对荣禄、载漪等朝廷官员展开了刺杀活动,都无果而终,无奈之下,报仇一事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谭嗣同的遗志一直埋藏在王五心中,从未遗忘。

这三件事,仅凭其中任何一件,就足以让清政府杀他的头,问他得罪,夷他的族,风险巨大,王五敢于出面办理,也算是对得起泉下有知的谭嗣同了。

参加义和团,组建大刀队,可惜没有战胜洋人的洋枪洋炮。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势头渐盛。义和团的大师兄叫张德成,非常仰慕王五的能力和为人,亲自去北京拜访王五,恳请他出山加入义和团,王五便赶往天津,参加了义和团运动。起初,他担任义和团的武术教练,负责整训民团队伍,后来,帮助义和团成立了大刀队,在天津的老龙头火车站、北仓等地,与八国联军展开了血战,王五率领大刀队冲锋在前,刀劈了很多洋鬼子,可惜,刀光剑影再快也快不过子弹,最终,这次运动败在了洋枪洋炮之下。

返回京城,不幸遇难

天津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王五再次返回京城,本想远走塞上,另谋发展,企图再次变革。可是,京城的许多朋友前来投奔王五,住在了他的源顺镖局,这些人有老人,有孩子,行动多有不便,没有办法跟随王五远走塞上。

王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觉着自己不能丢下他们不管,于是,自己冒着巨大风险留了下来。

由于王五曾经组织人员刺杀过荣禄和载漪,还参加过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一直想将他捉拿归案。1900年10月,清政府得知王五在家,便派军包围了王五的源顺镖局,为了不连累镖局内的朋友,王五出来自首,被清军捉了去。

可是,清政府又将他交给了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毫不手软,将他在北京前门枪杀了,这一年,王五56岁。

王五死后,清政府将他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上,家人没有办法取回,也就不能为他安葬入殓。好在王五生前的好友霍元甲,趁月黑风高,爬上城楼,取下了王五的头颅,帮助王家人安葬了王五。

王五一生以侠义著称,但是,结局未免不令人唏嘘,不过也得到了后人的称赞,这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读者朋友,您感觉王五的结局残酷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读史三悟


大刀王五,沧州人,晚清武林名侠。自幼酷爱武术,曾拜侠客双刀李凤岗为师,在众师兄弟中排行老五,所以大家都叫他王五。


王五非常有武术天赋,应该算武侠小说里所说的骨骼清奇类型。几年时间武功就跟师傅李凤岗不相上下。李凤岗觉得自己已没货再教授王五了,遂赠送王五一把“青龙偃月大刀”,让他投奔师伯刘仕龙,在他门下精修武功。

几年后,王五艺成出关闯荡江湖,广交天下英雄豪杰。王五武功高强,为人仗义,很快在江湖上声名鹊起。因其擅使大刀,所以江湖中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同治十年,为解决生计问题,王五来到了北京到一家镖局当了镖师。王五押镖从未失过手,而且一路行侠仗义,路遇穷苦百姓都会慷慨解囊。王五也因此侠名远播。

光绪三年,王五在北京半壁街自己开了一家顺源镖局。顺源镖局收费合理,也十分讲信誉,加上王五的江湖威名,所以生意十分火爆。


甲午战争大清战败后,王五、霍元甲等江湖大侠都对国家的孱弱感到忧心。于是开始开馆授徒,宣扬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王五在开馆期间,结识了很多爱国义士,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王五很佩服谭嗣同,与之结义兄弟,不仅亲授他刀剑之法,还派徒弟负责保护谭嗣同。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王五多方营救无果后,决定劫狱。但谭嗣同坚决不同意,他一心要以鲜血祭奠变法。谭嗣同被杀后,王五悲痛欲绝,自此更加坚定了为国献身的决心。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王五率弟子积极抗击侵略者。由于王五非常有号召力,后来跟随者越来越多,给侵略者予以沉重的打击,很快王五就在八国联军那里挂上了号。

后来,清廷和八国联军议和,结果反过头来帮助八国联军剿杀爱国义士。而王五的武馆也在清兵的带领下,被八国联军团团包围。王五为不牵连大家,放弃了抵抗只身赴义。

不久,德军在前门外枪杀了王五,并将他的头悬挂在城门上。据说王五死后仍“嚼齿怒视,目光炯炯如生。”

天津的霍元甲听说王五被杀的消息后,只身赶往京城,趁着夜色将王五的头偷偷取下,将他埋葬在北京郊外。



花木童说史


大刀王五住在京师,开了一家顺源镖局,是京师豪侠,也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他祖籍河北沧州,回族人,本名王正谊字子宾,师从武术名家李凤岗,在师门排行第五,被叫做小五子,后来急公好义名声日盛,又擅使大刀,被尊称为大刀王五

王五的死有很多传说,这里例举两例,一个来自王五后人的描述,一个是当时文人写的王五传记

王五孙子叫王德海,早年参加八路军,因伤退伍后在顺源镖局原址娶妻生子,因为王五的死众说纷纭,有记者就采访了王家的第四(五)代传人王新

据他说,王五十分痛恨洋人,早些年参加了义和团,庚子年间带领镖局伙计围攻过西交民巷的外国大使馆,洋人占据北京后,要求清朝交出王五。清兵来抓人之前有朋友传递了信息,但王五认为好汉做事好汉当,清兵来了就跟着去了。最终被枪杀于德军司令部,当时同死的还有六人,四个义和团,两个镖局伙计

王新的说法来自于他的祖母章氏,章氏是王五第三任妻子,1960年去世,享年98岁

王五传是近代诗人刘鹏年写的,他是南社成员刘泽湘的儿子,少年时见过王五,25岁那年为王五立传

在传记中,也提到了王五死因,不过和王家子孙说的不同,在传记中,王五并非死于清兵或者德军。1900年,北京闹义和团兵荒马乱,很多殷实人家都逃离了京城,有些人家财产带不走,就送到顺源镖局托王五保管。义和团来源复杂人员参差不齐,有一些拳民找到王五,要求王五交出那些财物。面对拳民,王五对他们说,我既然接了镖就要对镖负责,让我交出财物也行,从我尸体上踏过去拿吧。这时,拳民中有个拿燧发枪的,举枪就射,王五亡故

两种死因,都有较为权威的出处,个人相信王家后人说的,他们家还存有不少王五遗留下来的贵重物品,如果是拳民所为,家中应该被抢砸才对。当然,事情过了一百多年,当时具体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了,各位朋友,你们认为谁说的是真呢

感谢阅读,一家之言,我是不务正业的灵石蕴,喜欢点赞加关注,常聊聊呗

灵石蕴珠宝


大刀王五被洋人杀害以后,头颅被悬挂在(北京前门)城门上。王五好友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到北京,趁着夜色将王五的头取下,并埋葬。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三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年幼时,曾拜武师肖和成为师,武学根基扎实。后来,又拜“双刀李凤岗”为师,因其排行老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为他为人行侠仗义,善使一把大刀(据说重大百十斤,“青龙偃月大刀”),江湖中人都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后来,李凤岗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开始做“押镖”讨生活。1877年,王五自己在北京半壁街开了源顺镖局。王五为人敞亮,侠肝义胆,办事公允,很快在北京闯开了名声。

王五在往内蒙古一个叫托克托的地放押镖时,遇到几辆被抢去马匹的大车。在这冰天雪地里,王五慷慨施救,把自己车上拉套的马解下来,送给被抢劫的人拉车。这些人回来以后,为了感谢王五的救命之恩,送了块匾,上书“重义解骖”四个大字。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王五和谭嗣同成了好朋友。王五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他特别崇拜谭嗣同这样的爱国志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了惊醒世人,甘愿被捕。王五知道后,心急如焚,想法设法要营救谭嗣同。但谭嗣同早已决心一死,拒绝了王五的营救。

谭嗣同死后,王五走上了反清的道路。后来,王五参加了义和团运动,亲自拎刀上阵杀鬼子。可惜,不久,义和团被朝廷和洋人联合镇压。王五因为担心自己走了,镖局中的百十口人会被牵连,没有逃跑。

等到清兵围住王五的镖局后,王五对来抓他的人说自己不会反抗,但求不要株连镖局中的这一百多男女老少。抓王五的人对王五非常敬重,表示不会为难旁人。清廷将王五送给了德国人。最终,王五在西河沿儿被处决了。其头颅被洋人悬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

这时,天津的武师霍元甲听说此事,马上赶到北京,趁着夜色取下头颅,随尸身一起埋葬。而王五的大刀,一直被保留到1958年。后来,被扔进炼钢炉炼钢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洪金宝导演的电影《一刀倾城/神州第一刀》,拍的很有韵味。里面不仅有狄龙,还有关之琳。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国内时局动荡,国外列强侵犯。大多数身怀绝技的武林人士索性隐居深山,不问红尘。但是也有一位大侠,不仅行侠仗义,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给后人留下了“爱国志士”的印象。


大刀王五简介

大刀王五真名叫王正谊,因从师学武时在师兄弟里面排行第五,而被称为“小五子”。后来他武功大成,刀法纯熟,德义高尚,便获得了民间“大刀王五”的尊称。河北山东一带的江湖好汉都非常敬重他,把他当作首领。大刀王五常常告诫武林朋友,不要干出伤天害理之事,不得抢劫老百姓财物,除了贪官污吏之外。 1877年,大刀王五来到北京崇文区半壁街开设了“源顺镖局”和“父武义学”武术馆。后来谭嗣同来武馆向王五学练单刀和七星剑,二人从此渐渐成为莫逆之交。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

大刀王五很敬佩谭嗣同的为人。戊戌变法时,王五支持变法,并做了不少的事情。变法开始,谭嗣同得到光绪帝的应诏,担任四品军机章京,成为变法运动的主要人员。可是因为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掌权派人的利益,于是遭到了阻止,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变法人员遭到镇压,康有为等人得到消息后,脚底抹油,逃出了国外。谭嗣同不顾自己的安危,极力营救光绪皇帝。王五多次到谭嗣同住处帮助他逃走。但是谭嗣同坚定拒绝了王五的好意。并且表明为了表示变法的决心,要以死来与腐败的清廷抗争,愿意以死唤醒国人。最终谭嗣同在菜市口被官府杀害,他在绝命书中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句。两昆仑意指王五和康有为,可是他看错了康有为!


英雄陨落

谭嗣同死后,王五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收殓,并设密室灵堂祭奠七天后送到浏阳安葬。为了给谭嗣同报仇,王五多次策划暗杀荣禄,怎奈防范严密,未能得手。1900年,大刀王五参加了义和团,四处杀洋人毁教堂,尽管他刀法厉害,然而终究敌不过大炮火枪,最后死于清廷与洋人的合谋。王五死后,头颅被奸人砍下挂在城墙上。津门大侠霍元甲不忍他遭此凌辱,连夜从天津赶往潜入城楼,把王五的头颅盗走埋葬了,使之入土为安。


总结:一代大侠大刀王五,之所以被世人称颂,不仅仅是因为他武功高强,武德高尚,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刀王五确有这个人,不是小说人物。

大刀王五是沧州人,回族。

单单上面一句话,就很有意思。

大家知道,沧州民风尚武,很多年轻小伙子都去学习些拳脚功夫。

而回族人又比汉族更尚武一些,练武比率更高。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在烧饼铺当学徒。

后来因身强力壮,拜武术大师李凤岚为师傅,学习了一些硬功夫。

当年是清末,枪械还不流行,冷兵器肉搏还是很有威力的。

大刀王五年轻时候,善于用刀。

他的臂力强,刀法速度快,一般人斗刀是打不过他的。

王五学成之后,先是进入镖局作为镖师,后去了北京开设了“源顺镖局”。

源顺镖局活动范围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

当时中国只有钱庄票号,没有西式银行,大量物资运输还是需要保镖的,因此大刀王五的生意不错。

他为人讲义气,同北京三教九流的关系都不错。

王五当时为源顺镖局设立了四条规矩:第一,重要的镖车亲自押送;第二,凡是来访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的要热情款待,走的时候还要返还给他盘缠;第三,冬、夏要为贫困的人施舍衣服,冬天要施舍寒衣、夏天要施舍单衣;第四,春节期间,镖局的车马装上东西去周济穷人,要做好事。

谭嗣同曾经向大刀王五学过功夫,算是记名弟子。

戊戌变法时期,王五一度派出镖师和徒弟去保护谭嗣同的安全。

后谭嗣同被捕,大刀王五曾经策划去劫狱,但最终没有成功。

谭嗣同被杀后,王五冒巨大的风险为他收尸。要知道,谭嗣同当时可以搞戊戌变法的乱党头子,谁敢去拉关系,自己随时可能没命。

但王五讲义气,将谭嗣同的尸体运回湖南浏阳家乡安葬。

王五计划秘密刺杀荣禄等人,为谭嗣同报仇。

但是荣禄也不是傻鸟,他只要会有人要暗算他,平时防范非常严密森严。王五埋伏了几次,发现荣禄出门必然带着大量卫兵,即便在家里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王五试了几次都没有得手,只得放弃。

只是,随着洋人逐步进入中国,银行开始兴起,镖局生意越来越差。

同时,洋枪洋炮大量进入中国,清军大部分官兵也装备西洋武器。

大刀王五引以为自豪的传统武术,在洋枪子面前不堪一击,大刀王五也是以前的英雄了。

义和团兴起后,天津的大师兄张德成请大刀王五出山。

大刀王五已经50多岁,仍然披挂上阵。

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挡不住八国联军,全军崩溃。

大刀王五只得逃回北京躲避,但他的名气太大,藏不住。

当时大家都劝王五赶快逃到塞外去。但当时义和团失败后,大量江湖上的朋友和寡妇孤儿都来投奔王五。

并不大的源顺镖局里外的住的满满,无立足之地。

王五这一走,这些人尤其是妇孺无依无靠,就得活活饿死。

王五一辈子讲义气,觉得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就冒着风险留了下来。

没多久,他就被清政府抓住。清政府为了向洋人献媚,将他交给德国人,随后被枪杀,头颅还被斩下示众。

大刀王五生前好友霍元甲知道这个消息,派人去北京设法赎回大刀王五的头颅,将他安葬了。

也算是条汉子!


萨沙


想当年在大队喇叭里、家中的收音机里,听着评书大刀王五的种种英雄事迹存,无比崇拜和尊崇,可算儿时不多的乐趣了。大刀王五时为武林名家,本名王正谊,因他在师兄弟间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武艺精湛,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大刀王五一生行侠仗义,侠肝义胆,有拳拳之爱国之心,忧国忧民,侠之大者也。支持维新变法,与挚友谭嗣同一样,英勇赴死,不愧为一时豪侠!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1900年10月25日,清兵在其开设的顺源镖局将其抓捕,交于八国联军,被枪杀于前门,时年56岁。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为莫逆之交。两个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成为了挚友,传为一时佳话,只因为两人都有着忠贞爱国、拯救国家的共同理念。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捕入狱,大刀王五多方设法积极营救。奈何谭嗣同决意为维新捐躯,拒绝了大刀王五的营救。谭嗣同死后,对清廷彻底失望的王五,又投身到义和团运动中,继续奋战在拯救国家的第一线——抗击八国联军、打洋人,狠狠打击了八国联军侵略行为。迫于八国联军的压力,清朝政府将大刀王五抓捕,将其送给德国人。其实按照大刀王五的身手来讲,如果他想要逃跑的话,没人能抓得住他。可是,为了拯救躲避在他的顺源镖局里的100多号人。他自动放下武器,100多号人的性命为交换,束手就擒。后悲壮就义。这次真真正正的成全了他----忠肝义胆,侠义心肠、精忠爱国、勇于担当。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好友霍元甲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

与谭嗣同的政治变法的初衷——“救国”一样,大刀王五的慷慨就义,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爱国行为!虽然,在国家强大集权的面前,任何的个人行为,个人永远是渺小的,个人的抗争不过是蚍蜉撼大树,但是,谭嗣同、王五的个人事迹却依然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有识之士为祖国、为理想奋斗,不惜生命!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生的很伟大,死得更光荣!


壮哉中华民族


大刀王五是清末十大武林高手之一,据说能耍得一手好刀,为人行侠仗义,所以被称为“大刀王五”。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怀国家。不过大刀王五的故事,今天的年轻人知之甚少。

王五不是他的真名,他原名叫王正谊,是河北沧州人。在他3岁时,由于他的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被迫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尽了疾苦。等到年纪稍大之后,他就进山中跟一位大刀师傅学习武艺,练成了一身好武功。

由于他在众多师兄弟中排第五,所以被称为“五子”;后来因他刀法纯熟,行侠仗义,所以江湖上的绿林好汉都尊称他为“大刀王五”,当时河北、山东一带的好汉没有不知道他的。

可惜清末时局动荡,就连行侠仗义的大刀王五也不能独善其身。王五和变法义士谭嗣同是故交,两人惺惺相惜,但谭嗣同后来被慈禧太后下令斩杀,只有王五独自前去给他收尸。

甲午战败后,清廷一味向日本求和,与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土赔银。谭嗣同等人参加了戊戌变法,希望救国图存。

可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惨遭失败,而谭嗣同等六人也被押赴菜市口斩杀。为了折磨谭嗣同,慈禧太后特别下令刽子手使用钝刀,而不准使用锋利的刀刃。谭嗣同临死前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笔,然后慷慨就义。

王五和谭嗣同原本就是老朋友,他十分佩服谭嗣同的所作所为,一直偷偷帮助变法义士做了不少事情。在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出于义气为谭嗣同收殓了尸体,并设灵堂祭奠了七天,才将谭嗣同安葬。为了给谭嗣同报仇,王五曾多次策划暗杀慈禧太后,但都没有得手。

1900年,王五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四处杀洋人、烧教堂,结果八国联军以此为借口进攻北京。慈禧太后为了求和,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王五经营的顺源镖局已经暴露,被清军团团围住,他手挥大刀奋力冲杀,但最终还是倒在了清军的枪炮之下,就此殒命。

清军把他视为乱党,砍下了他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据说后来,大侠霍元甲不忍他遭此凌辱,连夜爬上城头将王五的头颅盗走,才使其入土为安。一代大侠大刀王五,自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