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给江南造成了哪些损失?

风之子一内少


涤生提笔讨粤贼,龙弧染血报国廷!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晚清中兴四大臣之首,是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一生最重要的功绩便是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因功受封为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却使他陷入了舆论漩涡,至今仍未停息。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如果说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农民高举义旗,以解放民众,推翻帝制压迫为目标的反清斗争,那么曾国藩便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是双手沾满农民鲜血的“屠夫”。可事实上,太平天国运动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纳会众作为开始,逐渐演变和发展成为一支流窜于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十余个省份的流寇,并且在所占地区,毁庙掘墓,打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号召贫苦百姓灭清妖,捉妖头,建立一个理想中的天国。

可实际上,洪秀全等起义军领袖却大享特权,自封天王,号称天父二儿子(大儿子是耶稣),大肆搜罗美女,打下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时便已有王娘36人,定都天京(今南京)时王娘更是多达88人。大肆封王,据统计,太平天国封王者多达两千七百多人,堪称世界历史之最。太平天国领导层生活上穷奢极欲,兴建富丽堂皇的天王府、东王府等多座王府,俊婢美仆环绕身畔,天王府中有多达两千三百多名女侍应。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却严禁下层军士存在男女关系,就连夫妻也要分离,男入男营,女入女营。攻城打仗的将士却要饿着肚子自己去抢粮,真不知道这算哪门子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根本意义上就是一场邪教组织头目为了满足上层少数人私欲而蛊惑煽动群众,打着虚伪口号领导发动的一场流寇性质的动乱,但因其历时长(14年),范围广(半壁江山),影响大(年代近),以致于孙中山幼年也曾被这场运动的表象所蒙蔽,自称“洪秀全第二”,经历了一段从推崇到批判的过程,孙中山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洪秀全的覆亡,只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所谓太平天国,所谓四海兄弟,所谓平和博爱,所谓平等自由,皆不过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实与中国古来历代之流寇毫无所异。”---梁启超

既然太平天国运动和嘉庆年间的天理教起义,白莲教起义是同样的性质,那么曾国藩镇压这场运动就是名正言顺之举。曾国藩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平定太平天国,功勋卓著。按清制,异姓无军功者不得封爵,但在平定这场动乱之后,除曾国藩获封一等侯爵之外,打进南京,立下首功的曾国荃(曾国藩九弟),也获封一等伯爵。

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十年时间从翰林院庶吉士升迁到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算是速度非常快的官员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他因母亲过世,回乡丁忧。原本无须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的曾国藩,却临危受命,奉旨办理团练,在家乡湖南湘乡(今湖南湘潭)利用师徒,好友,亲戚的关系组建起了湘勇(湘军的前生),目的是保卫家乡,造福桑梓。却在时代和历史浪潮的冲击下,征战半个中华,立下不世奇功。从1854年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到1864年攻克南京,曾国藩用10年苦战,使清朝灭亡时间向后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

曾国藩的老乡,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这样描与道:

“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匪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掳焚掠,无所不至,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若金陵其尤凋惨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湘军攻城后贪婪抢掠,使江南大地生灵涂炭,这块朝廷财赋重地至少要三四十年才能恢复元气。个人相信谭嗣同的描述是事实,但他没有领军打仗的经历,只是个哲学家,哲学家的思想都是非常理想化的,就像他英勇就义前说的那样:

“各国变法从来没有不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从没听到为了变法而流血之人,因此国家强盛不起来。如果说有流血之人的话,从我谭嗣同开始。”这便是理想主义者谭嗣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粉身碎骨,不愿委屈求全。这样的精神,值得大大的敬佩!

谭嗣同所说的确是事实,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长期以战养战,因而每破一城,必有劫掠。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打仗其实打的是钱粮,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朝廷的库银短缺造成了这样的后果!鸦片战争后的赔款使清朝元气大伤,英法联军入侵更是雪上加霜。湘军只能在收复地区设立“厘局”,依靠抽取厘金,也就是商贩的过路费,来支撑这支庞大军队的开销。但就这么点钱,各省督抚还时常拖欠。为了士兵能打仗,能打胜战,湘军内部出此下策,队伍破城后抢掠三日,既往不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湘军士兵把劫掠的财货运回湖南,吸引了更多湖湘子弟,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效力,血染疆场。

不单湘军如此,美国人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常胜军”也是如此,朝廷除了要按时支付军饷外,攻城略地后必劫掠一番,这也算是当时军队的一项潜规则吧!

实际上,太平天国对江南的破坏力比湘军更为恐怖,太平军裹胁青壮年男子参军入伍,对妇人的摧残也很严重。因起义之初,广西客家妇女在军中的比例很高。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据武昌居民描述,这些客家女贼“大脚高髻”,气力非凡,不少人能背二百斤货物,是太平军运输辎重的重要力量,也是得力的后勤保障。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裹挟了众多江南女子从事城墙修建,运送粮草辎重,后有皮鞭驱策,稍有怠慢便皮开肉绽,打死累死者不计其数。这又该找谁来算账呢?


文/历史茶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关注!

原创不易,码字辛苦!请动动您的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历史茶坊


一 直接战事的损失

由于中国的动乱一般都是出自北方,宋明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向南转移,江南一词成为文明富庶的代名词,可是经过太平天国的战事这些景象就不复存在了。

根据清的《户部清册》从1851金田起义年到1864年天京攻破,中国损失人口1.6亿,占当时人口的40%,仅江南五省江苏 安徽 湖北 浙江 江西人口损失就达5000多万,算上广西湖南福建四川的达一亿人,与大量人口损失相随的是大量田地的抛荒,苏南地区抛荒的土地占三分之二,浙江一个省抛荒的田地就达11万倾之多,与战前人多地少,阶级矛盾尖锐相比,战后江南竟然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开垦荒地,经历天平天国战事之后,江南可以说是一片瓦砾了。

二 纵兵劫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听过吗?这个曲子在这之前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歌曲,在袁世凯之前这首歌是曾国藩的《爱民歌》,前期曾帅确实对士兵的要求挺严,但是到了中后期由于兵饷拖欠,鼓舞士气方面的原因,曾帅对于强索豪绅杀人劫掠的行为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也在文章中写道。。。。。以怜其贫鼓其士气。。。最夸张的是 曾国荃攻入天京国库时,开始说发现太平军的宝库,后来曾国藩问的时候,又说没有,一点钱也没有看见。当然对江南的祸害主要要算在太平天国头上,但是湘军也不干净

三 厘金制度

整个湘军的兴起与发展,政府没有给过一分钱,这巨大的军费是怎么来的反正是各种渠道,最主要的来源是厘金局,就是清允许湘军自己可以在河道商路设卡,收取过路费,以资军用,可是口子一旦开启就难以收拢,不但湘军官方可以设立厘金卡,那些将领也私设哨卡,十里一局,五里一卡,而且各个地方的收费标准都不一样,开始是百分十一,后来百分之五,后来还有百分之十的,你想一下过几个关卡,这商品的价格就没边了。

当时正赶上外国商品的进入,厘金局不敢收取外国人的赋税,就造成了本来成本很低的国货,一旦卖到市场上价格就远远高于洋货,而中国的货物因为害怕厘金局的盘剥,也不怎么敢流通,太平天国时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最低潮之一,也是洋货入侵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对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打击也是难以估量的。


百悦轩


就说一个现实好了。

古代江南的意义,一般是指代现在的江苏浙江,还有安徽等地带。

太平天国之乱后,江浙的人口一直负增长几十年,直到1911年,都未必恢复到战前一个比较多的时候。当然有人会说是太平军的屠杀。

但是想对来说,太平军撑死了在1869年被清军彻底剿灭。这之后要是再负增长,那可就很不对劲了。如果看后来刺马案的发生,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即使太平军被剿灭,湘军势力依然控制江浙地带。即使在和平年代的湘军集团还不能很快的投入到战后恢复当中,就可见湘军的残忍了。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从不同的阶层自然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评价。大家都是越讨论分歧反而越大,这才是最可怕的。

首先,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内斗永远是罪过和内耗。然而,推翻满清对中华民族的歧视性落后统治,这不是简单的内斗,而是大是大非的民族解放和反抗。

其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运动自然难以跳出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局限和框架。如何客观看待太平天国和湘军对平民的杀戮和奴役必须一碗水端平。

再次,如今最有说服力的假设,就是太平天国如果成功,根据它定都天京后的统治能力和手段看,或许比满清更腐败野蛮无能。

最后,其实大家与其担心民粹暴力,为何不反思,为富不仁、权贵耍权炫富、社会不公的贫富悬殊,才是破坏社会稳定的罪魁祸首和制造动乱的根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