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要殺韓信的時候,陳平和蕭何都不幫他說話,反而出主意加害韓信?

飛熊說歷史


都沒回答到點子上,因為陳平和蕭何都是和劉邦更親近的心腹,什麼叫心腹?急主公之所急,想主公之所想,才是心腹。

飛鳥盡,良弓藏,懷璧其罪就是韓信的為何會被劉邦,呂雉加害的原因,韓信參與陳豨謀反,可以說漏洞百出,前後不一,完全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韓信的主使陳豨謀反,雖然是史記明確記載,但是其說法完全是扯犢子。韓信被蕭何稱為國士無雙,歷代被推崇為兵仙、神帥,這樣的人造反會這麼兒戲?

韓信首先是被陳平的計策所賺,陳平的計策很簡單卻很實用,因為陳平知道劉邦的心病就是韓信,所以劉邦提出要找韓信麻煩的時候,陳平站出來了,硬來是不行的,劉邦的用兵能力是遠遠不及韓信的,更何況韓信這時候手握大權,逼反之後的代價和後果是新生的漢王朝所無法承受的。

陳平清楚,韓信、彭越、英布等等這些人都是會被清除的諸侯王,這和他們造反不造反沒有關係,你有能力有資源造反,那就是皇帝所不允許的,所以韓信必死,這一點蕭何、陳平心裡門清,是不可能為之求情的。陳平還清楚,韓信是沒有政治頭腦的,如果有政治頭腦,防範劉邦,早在做齊王的時候就已經造反了,而不是等到現在。所以陳平讓劉邦以打獵為名邀請楚王韓信,韓信果然無所防備,被貶為淮陰侯,弄到了京城居住。

這時候的韓信,基本已經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當然這時候醒悟還是可以避免悲慘結局的。然而史記上卻說韓信密謀教唆陳豨造反,約定裡應外合的韓信,再次之後卻毫無動靜,甚至到陳豨

反叛被平定的消息都不清楚,這才又被蕭何騙入宮中。這不是扯淡嗎?說好的裡應外合呢?還有韓信怎麼可能找陳豨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將領說這些,所謂的韓信心腹更是扯淡,除了韓信身死對外的說法是參與陳豨造反之外,兩人沒有任何交集。

韓信真有心造反,就不會毫無防備的去見劉邦,中了陳平的計策。更不會放著彭越、英布這樣的名將不去拉攏,去策反一個不入流的小將領。總之,史記中韓信虎頭蛇尾的太明顯,年紀僅僅35歲的韓信應該不會老年痴呆,那麼真相呼之欲出了,捏造了韓信參與陳豨謀反,誅殺功臣。

陳平慣會見風駛舵,蕭何和劉邦是利益緊密結合者也是心腹中的心腹

陳平原本就不是一個善於直諫的人,更何況設計到站隊問題和王朝興衰的問題上,聰明如陳平怎麼會不明白,所有分封出去的異姓諸侯王對於劉邦來說都是定時炸彈,劉邦是一定會解決的,這是大一統王朝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蕭何作為沛縣集團的代表人物和劉邦是知根知底,也是從龍之臣,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蕭何很清楚,韓信的能力和年紀就是威脅。劉邦老了,自己也老了,還有誰能治得住韓信呢?不趁早解決的話,將王朝的安危寄託於個人的忠心之上是不負責任的,這是蕭何願意哄騙韓信的原因之一。

更何況,如果蕭何不知好歹的話,那麼蕭何也無法善終了,要知道後期蕭何和劉邦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緊張的,蕭何不得已採取自汙的方法來保全自己,卻因為一方面自汙強賣土地,一方面又勸諫劉邦將上林苑的土地給百姓種植而被下獄,好在有人為蕭何求情,這才逃過一劫。

可見即使是心腹中的心腹也是伴君如伴虎的,何況是明知道劉邦會徹底剪出所有的異姓王,蕭何豈會為韓信求情?


塵子渝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史記》中韓信被殺的情況

關於韓信被殺的事情,是出自於《史記 淮陰侯列傳》,過程就是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以後,心生怨恨,想報復劉邦。有一次一個叫陳豨的要到代這個地方領兵對抗北方的匈奴,於是韓信就找到了陳豨,說服對方和自己一起謀反。他的計劃是,陳豨在代地起兵,然後韓信在京城響應,陳豨答應了韓信的計劃。

後來陳豨在代地起兵,這個時候京城內人心惶惶,於是呂后就騙韓信說,陳豨造反已經被平,陳豨也被殺了,現在宮中正在大擺宴席慶祝平叛的勝利,你得過來。於是韓信就進宮了,進宮後就被殺了。

陳豨拜為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現在通常的說法就是來自於《史記》,畢竟是史學權威,所以這個說法一般也被人們接受了。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麼?

《史記》中關於韓信之死說法的疑點

我認為是有著很大的疑點的:

一是韓信的計劃非常地不韓信。韓信作為兵仙,作戰是非常有一套的,沒有可行性的軍事計劃他也是不會去做的,因為一旦失敗就會喪命,即便要做,也不會做的這麼漏洞百出。

這個計劃就是陳豨在代起兵,然後韓信在京城響應。問題是,陳豨起兵後韓信說好的京城響應呢?結果是沒動靜。如果韓信要京城響應,那麼他手上要有兵吧,即便沒有兵,那麼帶兵的將領他要能夠策反幾個吧,問題是都沒有。京城裡的大將基本都是跟劉邦一起從沛縣打出來的,如周勃、樊噲、夏侯嬰、盧綰這些人,韓信和他們的關係也不好,一個都策反不了。在手上沒兵的情況下,在京城發動兵變是不可能的,韓信也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有這麼傻麼?

二是他怎麼會找陳豨合作呢?陳豨是一個沒什麼名氣的將領,作戰能力很普通,即便要找合作對象, 當時來說最好的對象就是彭越和英布了。

韓信和彭越、英布同為異姓王,彭越和英布手上都有相當規模的軍隊,彭越善於打游擊戰,英布是當時天下第一猛將,而且策反他們可能性非常大,韓信的遭遇他們也都看到了,自身也有恐懼感。如英布,就在後來劉邦殺了韓信和彭越以後主動造反了。而且他們造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再造反也是駕輕就熟的事情。

這兩個人無論是戰鬥力還是影響力都不是陳豨能比的,一個陳豨不可能搞的天下大亂,但是這兩個人就能做到,韓信要造反的話,他應該知道,越亂越好,越亂他的機會才會越大,所以如果韓信真的要造反的話,合作對象也應該首選這兩個人,就算策反不了,也會想辦法和他們有些往來,但是這些都沒有記載表明韓信和他們有往來。

三是韓信作戰,向來注重收集情報。在《史記》中,當陳豨造反之後,長安京城內說陳豨的叛亂已經平定了,這種忽悠的把戲,只要注意下情報的收集就不會上當。但是韓信竟然矇在鼓裡,不知道陳豨那邊的情況。如果韓信策反陳豨造反,那麼他們就會有很多的聯繫,不至於陳豨是否兵敗這樣重要的情報韓信都不知道把?整個過程就是韓信和陳豨約好計劃後就沒下文了,韓信誰也沒聯繫,對於韓信來說,他這樣做可能麼?

四是韓信的優勢在於帶兵,有了兵的韓信任何人都拿他沒辦法,但是沒有兵他就只能任人宰割。如果韓信要叛亂,那麼他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要得到兵,而不是搞什麼不切實際的計劃。他可以想辦法從長安出逃,出逃後或是投奔某個有兵的軍閥,或是自己去召集舊部,而不是呆在京城等死。在歷史中,這樣的記載從來沒有。

所以《史記》中的這個記載就暴露出了問題,那就是《史記》中記錄的情況應該不是真的。

韓信被殺的真實原因

韓信被殺的真實原因細思極恐,就是劉邦一定要殺了他。

因為韓信的軍事能力太強,也太年輕。

韓信的軍事能力超強,這個已經不需要我多說了,在楚漢戰爭中就充分體現了他是一個軍事大家,當初劉邦只給了他一萬多的兵馬,他竟然能打下趙國、齊國這樣的大國,一時間成為劉邦、項羽之外的第三股勢力,能夠自立為王,能夠左右局勢,他幫劉邦,則劉邦贏,他幫項羽,則項羽贏。

而且韓信還太年輕,死的時候也才35歲,那會劉邦已經60多了,劉邦的陽壽沒多少了,而劉邦死後正常情況下韓信還能活很多年。

如果韓信一直活著,劉邦留給自己後人的大將,無論是周勃、樊噲還是夏侯嬰這些人,在軍事上都不是韓信的對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項羽是劉邦一生的陰影,而韓信是另一個項羽的存在。

劉邦一生與項羽作戰了很多次,很遺憾,每次都輸了,即便是在軍力絕對佔優的情況下,如彭城之戰,劉邦50多萬軍隊被項羽打的落花流水,連老婆老爸都成了項羽的俘虜,自己都差點被俘。後來的垓下之戰,也是因為韓信擔任了總指揮才打敗了項羽,可以說韓信和項羽是一個級別的軍事家(韓信雖然比項羽弱了點),這樣的存在對於劉邦來說本身就是極大的威脅。

自己都搞不定的人,自己的後人就更會搞不定,這是劉邦的真實想法。當時劉邦已經步入晚年,時日無多,他知道如果自己生前不能解決韓信的問題,留到自己死後,韓信就很可能會成為自己大漢江山的掘墓人,不管他到底有沒有反叛的心,存在就是威脅。所以劉邦要在自己死前解決這個問題,才能放心地走。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我認為真實的原因讓人感到很悲哀,就是劉邦要韓信死。當然,韓信因為對漢朝有大功,劉邦直接殺韓信也沒有理由,於是就編了一個韓信謀反的理由,才殺了韓信。


老威觀史


因為韓信最後的確是謀反了。讓別人實在是沒辦法幫他說任何話。如果他只是犯了一些能大能小的錯誤別人還能替他說說情。幹了謀反這種事是任何情都不能說的。在古代謀反是最大的罪。根本就無法辯解。這可不能怪蕭何什麼,蕭何是劉邦的臣子對劉邦忠誠幫助呂雉對付謀反的韓信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怪的話只能怪韓信自己。

韓信的被殺並不是必然的。如果韓信沒有謀反劉邦很可能不會殺他,會讓他一直終老。即便是他曾經脅迫過劉邦,即便是他讓劉邦感到十分的不安。但只要他從此以後好好待著也是可以終老的。但是韓信不知道珍惜機會非要作死。這就不能怪劉邦什麼了,也不能怪蕭何什麼了。韓信的死更多的是他自找的而不是劉邦等人無情無義導致的。

在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以後他終於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在他被封為大將軍不久即迎來了展示身手的機會。項羽在帶兵討伐齊國,韓信採取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方式迅速擊敗了項羽分封在劉邦周邊的三個秦國的降將。開始兵出函谷關東進涿鹿中原。

劉邦率領諸侯聯軍迅速的佔領了項羽的首都彭城。項羽聞後大怒,立即率領三萬精銳的騎兵殺了回來。劉邦沒想到項羽這麼迅速的就殺了回來,沒有一點準備。被項羽殺得大敗。劉邦也差點葬送在了項羽的手裡。

後來劉邦好不容易才逃過了項羽的追擊來到了滎陽。在來到滎陽之後劉邦就讓韓信率軍去攻打魏國。因為諸侯們在劉邦彭城兵敗以後都背叛了劉邦。在韓信將魏國和代國拿下後劉邦派人調走了韓信的大部分軍隊,前往滎陽抵禦楚軍。

接著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並輕鬆的將他拿下。韓信和張耳拿下趙國後劉邦在有一天早上趁著韓信還沒起來就來到了韓信的軍中大營。拿走了韓信的虎符,調走了他的大部分軍隊。並命令韓信攻打齊國。其實劉邦在前天就到了,他一直在等第二天天剛亮這個機會來奪取虎符。這就表明劉邦對韓信已經不太信任了!!

後來韓信在拿下齊國以後給劉邦上書希望劉邦能封他為假齊王暫管齊地。劉邦見後大怒。他責怪韓信在他自己被圍的時候不前來營救竟然還讓自己封他為假齊王。後來經張良陳平提醒劉邦才緩過神來封韓信為真正的齊王。這次如果劉邦弄不好就會導致韓信倒戈,不是自立就是和項羽一夥,那樣對他都是不利的。劉邦這時對韓信已經是十分不滿了!!

後來韓信消滅了龍且所率領的二十萬楚軍。項羽聽後感到害怕了就派人去拉攏韓信。韓信念在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份上沒有反叛劉邦。

在劉邦被項羽圍困在固陵的時候他讓韓信和彭越一起率軍前來消滅項羽。但是他們二人都走的不緊不慢的。張良讓劉邦承諾消滅項羽後分封他們更多的土地。劉邦承諾後他們這才迅速的前來與劉邦一起消滅了項羽。

在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就採用突襲的方式奪了韓信的兵權並改封韓信為楚王。

在劉邦稱帝之後有人向他告發韓信謀反。其實當時韓信並沒有謀反的意圖。只是項羽的部將鍾離昧在韓信哪裡。劉邦很怨恨鍾離昧就在四處緝拿他。而劉邦也想借這個機會來削弱韓信的力量。要不然如果韓信真的謀反了這個大漢可能沒人是他的對手。到時候這個天下就要姓韓而不姓劉了。於是劉邦就採用了陳平的計謀在雲夢澤召見韓信。韓信來到後就被拿下了,然後被押往了長安。在韓信被押到長安後被釋放,貶為了淮陰侯。

在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心中日漸不滿。覺得劉邦對自己的封賞太低了。後來韓信竟然真的生出了反叛之心。於是韓信就和陳豨聯合謀反,陳豨在代地謀反,韓信在長安做內應。韓信認為以自己的軍事才能這事肯定十拿九穩。但是沒想到有人將這些事情告發給了呂雉。呂雉本想叫韓信進宮但是又怕打草驚蛇讓韓信發覺。最後呂雉跟蕭何商議了一下,然後蕭何去叫韓信進宮。韓信進宮後就被呂雉安排的人殺死。韓信死後他的三族被滅。

韓信的死還是由他自己造成的。劉邦奪他的幾次兵權都是採用突襲的方式進行的,並沒有直接讓韓信來救援他。這就能看出劉邦對韓信是極度的不信任。而且如果給別的君王當時臣子不來救君王而要求君王封他為王那個時候可以說自己的死就已經註定了。但是劉邦在做了皇帝以後並沒有殺韓信。還是將韓信封為了楚王。只是後來有人告發韓信才讓劉邦不得不擔心韓信謀反的事情,念他有功又善於用兵不能封王於是就將他貶為了淮陰侯。本來韓信安安生生的做自己的淮陰侯也不會被殺。但是他覺得自己的功勞比那些封侯的都大,自己被封侯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所以他就謀反了,最後沒成功被殺了。

也許將來呂雉掌權以後會殺韓信,但是劉邦掌權的時候韓信如果老老實實的劉邦肯定不會殺他的,如果劉邦真的很想殺韓信那有人告發韓信謀反那次劉邦就不用將韓信貶為楚王了就直接將韓信給斬了。由此來看劉邦對韓信還是挺厚道的。

開國武將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很微妙。因為武將這一行業特殊,所以就註定了自己就很難善終。而武將大多都是粗人,都不如文官那麼有學問懂得明哲保身之道。這也就導致了武將比文官更容易被殺。而韓信只會帶兵打仗,對帝王心思是一竅不通。又對帝王不是那麼忠誠,而且最後還真的就謀反了。所以他有那樣的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南宮雁門說史


在當初韓信追隨劉邦四處征戰時,可以說為劉邦的大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韓信,劉邦能否成功還要兩說。而同為臣子的陳平、蕭何與韓信的關係在大家看來相處不錯,為何最後卻是他們出主意加害韓信?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韓信勢力強大,軍事才能傑出,已對大漢王朝產生巨大威脅。

在當初與項羽作戰時,劉邦被項羽大軍包圍,要求韓信前來解救,而韓信順勢提出了自己想要封王的打算,當時的劉邦迫於困境,只能答應了韓信的要求。在韓信那個巔峰的時期,其擁有整個漢王集團的大部分軍隊,其當時擁有的兵力是劉邦和項羽的總和,還擁有趙國、齊國等廣大地區。可以說當時的韓信只要願意反,劉邦是最先出局的那一個,到最後奪取天下也並非不可能。

而在大漢王朝建立之後,劉邦雖然想方設法的削弱韓信的兵權,但韓信手裡依然掌管有漢王朝的部分軍隊,也依然有屬於自己的封地。更為可怕的是韓信的軍事指揮能力,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哪怕韓信失去兵權,只要韓信不死,依靠其擁有的軍事才能,在後面也沒人可以擋得住韓信。所以不只是韓信擁有兵權的問題,在劉邦等統治集團眼裡,韓信是必須要除掉的。



二.陳平、蕭何是臣子,無論曾經與韓信關係如何,在大漢王朝的利益下,友情不值一提。

在當年韓信投靠劉邦不受其看重而出走時,是蕭何快馬加鞭前去阻攔並勸說韓信回來,並且還讓劉邦把軍權交給韓信指揮。可以說蕭何對於韓信有著極大的知遇之恩,韓信可以不尊重劉邦,但無法不尊重蕭何,這也是為何後面呂后要找蕭何出門引誘韓信進宮的原因,因為韓信會聽蕭何的話。


但無論蕭何與韓信關係如何,先不評論關係好壞,處在當時的情況下,韓信已是一方諸侯,其實力對於漢王朝有著巨大的威脅。而陳平與蕭何則是劉邦的陣營是臣子,陣營不同且為了國家利益,蕭何等人都要除掉韓信的,畢竟天下已統一,韓信作用已不明顯。

三.主要為了與深受劉邦猜忌的韓信劃清界限,獲取劉邦的信任。


因為當初韓信投靠劉邦然後出逃,是得益於蕭何前去挽留才留下的,並且勸說劉邦讓韓信統領兵馬。可以說韓信如今能爬到這樣的高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則因為蕭何的慧眼識人。而且在後面的很多時候,劉邦不理解韓信在前線的各種做法時,都是蕭何在背後替韓信說話,在無形之中為韓信省了很多麻煩,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覺得韓信跟蕭何的關係很好。



而在如今韓信已到了非除不可的地步時,曾經蕭何對於韓信的知遇之恩在此時的劉邦看來可能就是另一番味道兒了。所以蕭何獻計加害韓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想撇清與韓信的關係,不管他們關係好與否,蕭何還是要把事情做給大家看的,好省去劉邦等人的猜忌之心,獲取信任為以後除掉後患。

總結:無論陳平、蕭何等人與韓信關係如何,韓信的做大已經是事實,對漢王朝構成威脅也是事實,而且陳平和蕭何等人是劉邦陣營的,所以獻計加害韓信是不難理解的,也是人之常情。


溫史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西漢開國三傑之一著名軍事家,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有關他的典故。先投靠項羽,未得重用,後經夏侯嬰,蕭何轉投劉邦,拜為大將軍。幫劉邦平定六國,漢五年圍堵項羽垓下,圍殲楚軍。後封楚王,因被人誣陷,降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呂后蕭何和謀,將韓信騙入長樂宮鍾室,將其誘殺,夷滅三族。身經百戰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劉邦也無法保他周全,繩索綁住他強壯的身軀,麻袋套住他高傲傲的頭顱,武士將他調離地面,竹籤插進他的身體。因為劉邦與韓信有約,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兵器不死。只要韓信立身於漢地,絕不加兵器於身,所以將他調離地面用竹籤將它殺死, 用麻袋矇住他的眼睛,也不算食言。劉邦登上皇位後,也容不下韓信這樣功高震主的人,為保住劉邦的顏面,呂后充當了誅殺功臣的惡名。蕭何和陳平都很明白劉邦和呂后的心理,不可能會出面給自己找麻煩的。


風雨中飄渺


首先,韓信是肯定活不成的。

韓信是個性情中人,英雄本色,但不諳權術;功高蓋主,但不懂自保。如今乾坤定矣,鐘鼓共樂之。眼前要解決的,就是韓信們的問題了。因為剷除異姓王是劉邦既定的立國之策。

韓信晚年有多慘,劉邦說煮了他,呂雉說軋死他。——《楚漢傳奇》劇照

陳平,這傢伙是不會站出來說話的。

陳平是劉邦的重要謀士,六出奇謀,協助劉邦建立漢室王朝。雖智謀過人,但詭計多端,全在玩弄權術上用心,而且招招陰毒。其人生哲學就是依附權貴而生存。

通過“雲澤夢事件”,陳平就嗅出味道來了。對於皇帝所猜忌的人,還是躲遠一點為好。

陳平的人品也不怎麼樣。楚漢爭霸時期,陳平經魏無知的引薦,投奔漢王劉邦。有人不服,說陳平與嫂嫂通姦,且有受賄行為。劉邦責問魏無知,魏無知說“我所薦是才能,陛下所問的是品行。”

陳平明哲保身,慣於見風使舵。曾出陰招“智擒韓信”。

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他的計謀太損陰德了,恐怕後代子孫都很難沾光的。陳平死後,其子孫均被革除了爵位,後人再也沒有獲得過封號。

此時因為“楚王韓信”遷都晉陽而與匈奴勾搭的問題(也不知是真是假)正受到劉邦的懷疑,此時再出頭,還有好結果嗎?

想指望陳平站出來幫韓信說話,幾乎不可能。

西漢丞相、曲逆獻候陳平。——《楚漢傳奇》劇照

對於蕭何,確實有太多的為什麼。

其實,韓信被殺的第一責任人就是蕭何。當初力薦韓信時,想必是為他說了不少好話的。後又連夜把悄悄離開的韓信追回來,肯定是珍惜人才方如此的。到如今,卻又與呂后共謀殺掉韓信。實在是令人費解,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是一個合格的大管家。位極人臣,左右逢源,因而得以善終。

老大的疑心病加重了,自己又貪戀官場,不願像張良那樣功成身退、歸隱江湖。那就只能“自汙名節”,明哲保身了。

為了保住官位,蕭何甚至連做人的底線也放棄了。於是,蕭何就開始幹些強買強賣、囤積居奇的勾當,這就是蕭何“自汙名節”而保官的絕招,何其憐也!

處處以劉邦呂雉馬首是瞻,老大高興了我就高興;老大不喜歡誰了,我就整誰。這就是蕭何的為官之道。何其憎也!

蕭何太會玩做迷藏了——《楚漢傳奇》劇照

中國第一後呂雉——《楚漢傳奇》劇照

所以,韓信被殺,對於劉邦來說是殺了才可以睡個安穩覺的;對於韓信來說早就應該報個培訓班補補課啥的;對於陳平來說是不應該有什麼指望的;對於蕭何來說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少說為佳”!

劉邦——《楚漢傳奇》劇照

我是聽海夜讀,歡迎相互關注,共同學習。


聽海夜讀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成也蕭何敗蕭何

韓信能得到劉邦的賞識,蕭何起了很大的作用。韓信最初是在項羽的帳下,給項羽提了很多建議,但是項羽都沒有采用。項羽能力比較強,比較自負,所以韓信在項羽那裡沒有用武之地。

後來韓信就又跑到了劉邦那裡,最初只是做一個治糧的小吏,劉邦也沒正眼瞧他。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蕭何,蕭何他們相談甚歡,覺得韓信是個人才,就想找個機會向劉邦舉薦韓信。但是還沒等蕭何舉薦,韓信就又跑了,覺得在劉邦這裡得不到重用,出頭無望。

蕭何知道後就著急忙慌的騎馬去追,終於追回了韓信。劉邦原以為蕭何也跑了,就非常生氣的大罵蕭何。因為當時劉邦的人大多是徐州過來的,嫌漢中荒蠻,經常會有兵士逃亡。蕭何就給劉邦說,他是為了去追韓信,韓信是個人才,如果漢王想要在漢中呆一輩子,就可以不用在意韓信的去留了。

如果想要東出,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沒有他不行。劉邦就說,那封他個將軍噹噹吧,蕭何說,雖然封韓信為將軍,但是韓信未必會留下。劉邦就說,那就封大將。蕭何說,漢王平日對韓信素來無禮,今封大將也如同叫小孩一樣,這才是韓信逃走的原因啊。

如果漢王想要拜韓信為大將,就選個好日子,齋戒,設壇,拜韓信為大將。韓信就是這樣登上歷史的舞臺的,才有了後來的建功立業。

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就對韓信不放心了,韓信手握重兵,也曾不聽調度,要挾劉邦。劉邦得了天下之後肯定是要清算的。

蕭何,陳平都是劉邦的謀士,當初舉薦韓信是為了劉邦能當皇帝,自己也能封侯拜相。現在出主意加害韓信,還是為了劉邦,為了自己。除了韓信,這漢家天下才能坐的更穩,自己的地位,也能更牢。

所以蕭何就誆騙韓信入宮,因為韓信還是比較相信蕭何的。後來韓信入宮之後就被呂后謀反的罪名殺了,死在了長樂宮。

這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潁川論史


天才都是孤獨的,韓信就是一個孤獨的天才。熟讀《史記·淮陰侯列傳》你會知道,淮陰侯韓信的朋友真的不多,幾乎一把手就能數過來。

鍾離眜算一個,他多次向項羽舉薦韓信,最後落難投靠韓信時,卻活生生被逼死了。蕭何勉強能算上半個,畢竟對他有引薦之恩。不過,最終也是他對蕭何的那點兒信任讓他送了命。至於樊噲,韓信打心底瞧不起他,他曾不無感慨地說:“我這輩子竟然和樊噲這般人為伍了。”最後一個排的上號的就是陳豨了。朋友圈如此小,再加上韓信本身性格又高傲,人品也一般。劉邦在打壓他時,沒人替他說話也就在情理之中。

再有一點兒,就是韓信這個人功勞實在太大,說他功高蓋主也不為過。而且,韓信這個人也不好駕馭,就是劉邦自己用起來,有時也不免頭疼。還有一點兒,韓信比劉邦小二十多歲,這麼一個天才,這麼大的年齡優勢,這事兒誰攤上了都犯怵!


樂優夢然


其實就是得不到的就要殺。這事複雜的狠。且不說反沒反,首先劉邦要是得到韓信了。呂后沒得到怎麼辦?呂后得到了。呂后家臣沒得到怎麼辦。

這事沒有善了的。因為韓信偏科。

為什麼呢?

姜太公知道不?

周朝大封諸侯。姜尚不是姬姓諸侯。就把他封到齊國一大片鹽鹼地。還派周公封魯國一路看著他。

可姜太公憑藉食鹽商業。春秋首霸就是齊國。不偏科吧?

韓信是有才。但是偏科。但凡有一科別的學問拿的出手,也不至於這樣。要麼有本錢能把呂后伺候好也會晚死好些年,要麼有錢賄賂朝臣也不至於這麼好拿掉。偏偏是一個類似書生意氣的軍事天才,在那個宮廷朝廷混亂的時代,即是是淳樸的春秋戰國廉頗也是別國逃亡。別的不說,就是劉邦不鼓搗他。看上國防部長這個職位的人也饒不了他。

君子不器就是這個道理。你要成了傢伙,早晚更新換代。


哦發發發


這是環境變化造就的情況不同,一個大勢所驅的結果!

劉邦沒有成就大業時,他需要的是力量,因為自己勢單體弱。作為蕭何與陳平是劉邦團體的一員,共同目標強大自己團體,消滅所有敵人,可用之人要用,可用之才要攏,可用之能人要求!只要有用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借所有力量成就自己的霸業!

劉邦成就大業之後!他就是最大的力量,這時候的目標就是削弱所有可能危及自己霸業成果佔有的力量,其他的人都只是他的附庸者,瓜分他財富的分享者,也是潛在的謀奪者,寧可殺錯不可放過是帝王規則!誰和他唱反調誰忘!蕭何陳平現在最怕的是劉邦,最想得到的都是劉邦分給他們的!追求一生的東西都在劉邦手裡,要享用到就得乖乖聽劉邦的,再有他們的小命也在劉邦手裡,自保是第一,還顧得上誰,人都是自私的,要不一起死,要不你死我活著!生存法則讓你選,你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