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你想讀這本《張岪與木心》書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不想
<button>投票/<button>

《張岪與木心》,知道陳丹青寫了這麼一本書時,我就一直在想,張岪是誰啊?等我一讀,我就知道了。原來張岪是木心送給陳丹青的筆名。張,是陳丹青的母姓。岪,指山。因為陳丹青喜歡山。張岪,真好聽。陳丹青一直沒公開使用,給的理由也確實合理。張岪與木心,這五個字,讓人挺感動的。尤其讀完書,其中情感,更是一言難盡。

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怎麼會有這麼深厚的感情,這感情說不上來,不知道該怎麼描述和形容才恰當,亦師亦友?父子?知己?不恰當,不合適。還是不去琢磨了吧,他們就是張岪與木心。

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我一直看不得風燭殘年的老人,不管他身處幸福中也好,還是在孤獨中也好,我都覺得老人可憐,絕沒有半點同情的意思,就是覺得他們可憐,他們眼神裡是與現實相距很遠的世界。看到老人的臉,我會想起我的姥姥,可老人是生下來就這麼老嗎?自然不是。我看過姥姥年輕時的照片,風華正茂、清秀可愛,但我參與的姥姥的人生,大多數時候是她的老年狀態,也就經常會忘了,姥姥也曾年輕過。

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這本書第一章,寫的是木心先生的最後時光,這一章,讓我看得格外難過。讀《文學回憶錄》時,腦海裡的木心先生精力充沛、生命旺盛,可到了這裡,陳丹青來病榻前看他時,他認真的定住,問他:你是誰?瞬間,我鼻子就酸了。

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讓人心驚,陳丹青也心驚,我也心驚。這就不認識了?照片中的他垂垂老矣、骨瘦如柴,醫院的場景冰涼刺骨,白色的被子、冰冷的儀器,這是讓你不得不從那個幻想中的世界回到現實世界。真冷,他已經不是病人,而是平躺在機器間的展示物,他不知道別人是誰,也不知道自己是誰,那個木心這時候其實已經走了。

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木心死了。葬禮我讀得害怕。我覺得一切出現在葬禮上的物件都嚇人,真花假花、真人假人、紅布白布黃布黑布,包括給逝者穿的衣服,都恐怖得很。可能這與中國的喪葬文化有關,中國講究厚葬、重孝,本質上是信奉靈魂不滅。西方主張"簡喪薄葬",氣氛安靜肅穆。木心的葬禮,更趨向後者,但在陳丹青的回憶裡,也讓我讀的時候不那麼舒服。看到那張照片,他與家人拍攝在江南園林中的一張照片,當時他四五歲。我更加相信,人的一生,就是一瞬間的事。

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後面的部分,讀的就是恍恍惚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