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南國無雪,秋日豔陽。無端地,讓我想起了木心。

陳丹青說:“我寫書,我出書,就是妄想建立一點點可疑的知名度,藉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來讀木心先生的書。”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木心,是誰?為什麼一個功成名就的陳丹青願意為他費盡心力。

他哲思精微,開口便是金句;他返璞歸真,文字如詩,美得讓人自慚形穢。他的作品,引無數人風風火火而來,傾慕這冷冷清清的文學大家。

原來,在大洋彼岸有這麼一個迥然絕塵、拒斥流俗、深諳中國傳統,卻又與世界文學合拍的創作者。

拙筆一支,國館君也希冀引你來一睹先生風采,一讀驚世之作。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滄海遺珠般的當代文學大家”

與福克納、海明威一同被編入美國大學教材


木心,烏鎮桐鄉人,天資聰慧,家學深厚,從小浸淫中西文學。曾就讀上海美專與杭州藝專,繪畫師承林風眠,藝術風格自成一派。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 1946年,19歲的木心斜站著,學生裝、戴副白手套。

當年,才情勃發之時,他橫遭文革災禍,二十多部作品手稿被全部沒收。抄家、入獄、母死、姐亡,孑然一身;後平反,已年過半百,隻身前往紐約求學,創作、謀生、漂泊半世。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 木心《獄中筆記》手稿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 木心書桌

木心的文字如千峰一角,筆底藏著萬千世界。其寫作功力和文史哲藝術素養都很深厚,極擅長創新,非一般名家所能比。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的作品就被選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一同在冊的還有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

在全球華語文學最具影響力的《聯合文學》創刊號上,他的作品首登華語文壇。在40多位頗負盛名的作家、詩人中,他一人便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版面。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 《聯合文學》創刊號


“愛木心的,都是極愛美的人”

美、得體、有趣、豁達是他給你的力量


讀木心,是讀美。

現如今,目之所及多有淺薄,耳之所聽多是聒噪,我們都急需美的滋養。而木心的文字,隨口讀來,都是美的,都是享受。

讀木心,是讀修養。

木心的創作是和其他文明、其他世界大師對話。這種來自文字的衝擊力,如醍醐灌頂。寫作者的涵養會透過鉛字浸潤心靈,不知覺間,

你會習得木心那得體又有趣的氣質。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讀木心,是讀風度。

木心的容顏有一種難言的、讓人過目不忘的安然俊美,絕不肯透露半點他所遭遇的時代不幸。他的文字自信又頑皮,即便是寫悲傷,都透著一種力量,一種文士風度。

讀木心,是讀赤誠。

木心的藝術野心是很大的,但是他卻又是最赤誠、坦率的創作者。他每天讀書2小時、寫作12小時,黑地昏天地寫,小心翼翼地改。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他一生謹守“讀者觀念”,時刻抱著與列夫·托爾斯泰

“對未來讀者負責”相同的心態。

讀木心,在承習東西文脈的用心之作裡,遇見這早熟而晚成的天才。

“放下自己去讀,他會點亮你”

驚豔了華語文學圈的作品再版迴歸


當年,我們錯過了木心,如今,他就在眼前。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木心一直是主流文學史的局外人。當作品在故土出版時,他已近耄耋之年。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這套《木心一輯》收錄了最早為大陸讀者所識的經典之作。書籍所收內容由木心親自編訂,書封更是他親自設計的,是為珍藏版。

童明教授,木心好友、研究者和英文譯者,木心認同的“評價木老最高度者”,把木心和博爾赫斯、納博科夫等人相比,認為他們都是跨越文明、具有世界性美學思維的“飛散作家”。

他的詩話娓娓,讓人遐想翩翩;散文律動,哲思深厚,如觀中國山水畫;小說如詩,頗富深意。


陳丹青說,“木心真有這個力量,你稍微一個小時放下自己去閱讀,他會點亮你”。

木心: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