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研究 I 方山與方山寺

吳山研究 I 方山與方山寺

方山坐落在官村峽西南方向深谷十餘里處,隔溪谷與吳山諸峰相望。方山四面絕崖,傲視群山,僅山前有小徑直通峰頂。方山之巔,地勢平坦,土質鬆軟,加之有泉水一眼,是方外人士修身的絕佳之地。

吳山研究 I 方山與方山寺

據隴縣舊志記載,方山絕頂有方山寺,佔地二百餘畝,規模宏大,僧眾如雲,明代遭兵燹焚燬,清初重修,香火得以恢復。同治三年(1864)(甲子、鼠年)因花門事變,關隴一帶連年匪亂,方山寺再次被付之一炬。方山寺遠離周邊村落,從此一蹶不振,不復再有香菸氤氳與鍾罄之鳴。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亂,光緒帝與慈禧太后西狩,隴州知州趙乃普出重金購買了方山,在山頂水泉處,修建房屋數十間,在山口修碉樓一座,以應對兵荒。精明能幹的趙乃普營建方山避難之所,一則為自身籌劃不時之需,再則有為朝廷盡力、為近在咫尺的帝后容身之謀。可惜趙乃普自己未及居住一日,即調任潼關同知,從此方山再次沉寂,房屋傾圮,淪為荒蕪。

趙乃普,(1856-1921),字識塵,今遼寧省遼陽市人。曾歷任陝西寶雞、韓城、洵陽、涇陽、洋縣、長安、岐山知縣,延安、風翔、乾隴各府州、潼關同知,西安糧務、北關釐務,直隸(今河北省)的豐潤、玉田、灤縣等十七屬的土稅總辦,陝西高等檢察廳長,奉天省(今遼寧省)議會議員等。《隴州志》記載其“為政嚴厲,清正廉明,懲治貪官,愛民重士”。與清末民初隴縣一干貪官汙吏相比,趙乃普無疑是官場一股清流,其對方山的慧眼獨具,乃至出資購置營修體現出這位亂世官吏對隴州山水的鐘愛。

吳山研究 I 方山與方山寺

方山與西鎮吳山相比,雖曰籍籍無名,卻也得到歷代名人的吟詠。崇禎六年(1633)任四川蓬州知州的任義,有多首詩專寫方山。

入方山詩

蕭蕭穀風獅子吼,沉沉澗水像王蹤;

西方靈鷲時常現,南海楞迦路不通;

峰頂廟高希見客,寺門幽香但聞鍾;

囑君休謾入荒草,此地黃昏有大蟲。

住方山詩

坐榻傍崖隈,柴門晝不開;

林深雲作蓋,雨久砌生苔;

野鹿親人臥,飢鴉乞食來;

閒呼竹侍者,聊復掃塵埃。

任義祖籍重慶,本姓李,遭家難後客居隴州入籍,改任姓。崇禎癸酉科任義中舉,出任河南祥符縣儒學教諭,旋又升任蓬州知州。明亡後,這位明王朝的中下層官吏捨棄安逸的生活,毅然拋下妻小削髮隱居在方山寺為僧,自號懶翁、方山子,以表示不再入世的決心,被後人尊稱為方山禪師。任義出家為僧,遠離塵囂,保持了明朝官員的氣節,而其選擇方山,則完全出於對方山山水草木的鐘愛。由詩中描述的風物來看,方山在明末清初時有十分良好的自然生態,不僅有蕭蕭穀風、沉沉澗水、林深雲蓋、石階青苔等自然雅緻的風光,更有諸如虎豹、野鹿、靈鷲、飢鴉一類的珍禽異獸與人相伴。

吳山研究 I 方山與方山寺

隴縣近人王宗維(字守賢)登方山懷古,亦有《登方山望吳山》詩一首:方山頂上望吳山,五峰歷歷在目前,鎮西望輦皆靈應,大賢峰上會群仙。

站在方山之巔遠眺,吳嶽五峰盡收眼底,一覽無餘,這是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的感受。不惟王氏有如此感慨,誰人又能對吳山、方山的景緻無動於衷呢。

吳山研究 I 方山與方山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