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考點一

1.商品: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勞動產品:勞動創造的,不勞而獲的不算。

(2)交換:自給自足的勞動產品不算,必須用於交換,目的是交換。

2.判斷:

(1)長白山水源地附近的人喝長白山水,不是商品。長白山水不是勞動產品,是地球的贈與,是不勞而獲的;喝水時沒有給錢,沒有用於交換。不滿足兩個條件,不是商品。

(2)農夫山泉的水源地之一是長白山,農夫山泉礦泉水是商品,把水收集到瓶子中體現了勞動,農夫山泉礦泉水是勞動產品;把水搬運到各大商場超市進行出售,購買時需要花錢,用於交換,滿足兩個條件,是商品。

(3)例子:甲種茄子為了自己吃,自給自足,不是商品,只能算勞動產品;甲把茄子賣到市場上,茄子是商品。商品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4)人道主義救助捐贈的救災物品不是商品


1.商品二因素:也稱為商品的二重屬性。

(1)使用價值: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即有用性。如水的有用性是解渴,糧食的有用性是充飢,衣服的有用性是取暖。

(2)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①商品:如甲種茄子,茄子可以吃,有使用價值,但是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前提為是商品,自己吃的茄子不是商品,沒有價值;拿去出售的茄子是商品,有價值。

a只有商品才有價值(正確),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b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正確)。只有商品才有價值,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因此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

2.考點梳理:

(1)自然屬性:使用價值。

(2)特有屬性:只有商品才有價值,有價值就一定是商品。

(3)價值是社會屬性。

2.推出命題:

(1)商品一定有價值(正確)。

(2)商品一定有使用價值(正確),原因:商品的二因素(二重屬性),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

(3)有價值一定是商品(正確),原因: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4)有使用價值一定是商品(錯誤),原因:如長白山的水、空氣、自給自足的茄子都有使用價值,但沒有用於交換,不是商品。

(5)有價值一定有使用價值(正確),原因:有價值一定是商品,是商品一定有使用價值。

(6)有使用價值一定有價值(錯誤),原因: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是商品,不是商品就沒有價值。


1.空氣是商品(錯誤),原因:空氣是自然的,不用於交換。

2.商品二因素包括使用價值和價值(正確)。

3.使用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錯誤),原因: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4.個別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錯誤),原因:與個別無關。

5.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價值圍繞價格上下波動(錯誤),原因: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6.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勞動成為商品(錯誤),原因: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勞動力成為商品。

7.資本流通是為了獲得想要的使用價值(錯誤),原因:商品流通為了獲得使用價值,資本流通是為了賺錢。

8.資本家讓工人加班2小時是絕對剩餘價值獲取(正確)。

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徵是生產絕對過剩(錯誤),原因:不是不想買,而是沒錢買不起為相對過剩。

10.資本積累的後果是出現馬太效應(正確),兩極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