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回讲的什么?如何评价?

幽忧子H


第四回的标题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主要内容是两条线:一条明线为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后遇上第一个人命官司。


富家子薛蟠因争买美女英莲打死其未婚夫冯渊。贾雨村手下门子拿出护官符,密授机宜,说明四大家族的利害关联,阻止了雨村发签拿薛蟠,雨村于是听其计,徇情枉法,忘恩负义,胡乱判了这桩冤案,于是当年资助贾雨村出仕的恩人甄士隐被拐卖的女儿英莲被薛蟠霸占为小妾,开始了她薄命悲惨的人生。

一条暗线为薛蟠进京办事,他的妹妹薛宝钗因待选,因此也一同来到京中,住进了贾府,女二号出场,真正展开了红楼梦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震古烁今的精彩开篇。

第四回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的社会历史意义,呈现出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相关情节,体现了作者曹雪芹高超的小说结构组织水平和不可多得的艺术创造能力。


月盈红袖


在鸿篇巨著《红楼梦》中,每一回,每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就是在看似不经意间,赋予每个故事情节和人物深深的寓意,哪怕再小的情节和再小的人物,都是如此。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也不例外。

01、 第四回的故事情节

靠着林黛玉父亲林如海的介绍信,贾雨村得到贾政的鼎力相助,在贾政的多方周旋下,贾雨村补任金陵应天府,官复原职走马上任。

没曾想刚上任就接到一个人命官司。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大公子薛蟠,因与小乡绅冯渊争买一个被拐卖的丫头香菱,竟仗着财大气粗,不顾无法地将冯渊打死,并带着香菱扬长而去,只留下管家料理此事。

开庭时闻听此事,贾雨村大怒准备下令抓人,可在门子的眼神示意下停止了。后来他得知门子是他落魄时借宿的葫芦庙中的小沙弥,被拐卖的女子是恩人甄士隐家在元宵节丢失的女儿,还给了他一张贾、史、王、薛“护官府”。

原来薛蟠一案,牵连着贾家、王家和薛家脸面,薛蟠的的母亲薛姨妈和贾政的夫人王夫人是亲姐妹,而在京城为官的王子腾是她们的亲哥哥。

刚刚靠着贾政才官复原职的贾雨村,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是万万不敢得罪他们的,于是就徇私枉法,胡乱判给冯家些银子,就草草结案,讨好贾政和王家了。

为了怕东窗事发,贾雨村寻事将出主意让他办理冤案的小沙弥发配到远处去了。

02、如何评价这一回?有何深意?

一、让贾雨村完成从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一介书生,到忘恩负义的小人的转变,使他真正 成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的见证者和有些事件的真正参与者

贾雨村开始也是胸怀大志、颇具才华。只因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他一人,贫困潦倒,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没有盘缠,只能暂寄甄士隐家旁边的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他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就表达他不甘于济济无名的现状,总有一日要辉煌腾达的豪情壮志。后甄士隐赠与他50两银子和两套冬衣,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升为知府,进入仕途。没想到清高耿直的他,因恃才侮上,不到一年就被上司参了一本被革职。是受聘到林如海家当任林黛玉的启蒙教师,借着林如海的关系攀附上了贾政这棵大树,在贾政的帮助下,他才又官复原职,当上金陵应天府的知府的。所以,在恩人的女儿和贾府的权势及自己的前途面前,他选择了后者,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二、表达了曹雪芹对官场和社会黑暗的讽刺和厌恶

从贾雨村徇私枉法对草菅人命的“葫芦案”的胡乱处理,再联系到之前贾雨村到戏剧性地被革职,有在贾政的周旋下,荒唐地官复原职。曹公既巧妙地揭露了贪酷成风的官场黑暗、胡作非为一手遮天的官员上司和昏庸的朝廷,并不着痕迹地将当时朝廷任命官员制度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极尽讽刺之意味。

三、让薛宝钗和香菱顺利进入贾府,进入大观园的生活

《红楼梦》表面主线主要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故事,通过大观园中众钗的命运,揭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通过第四回,将薛宝钗顺利引进到贾府,为那个3角恋爱故事达成条件。同时也让失踪8年的香菱和薛宝钗一起进入贾府,为她以后波澜起伏的人生和四大家族兴衰史的见证,提供了条件。

四、小沙弥的被流放,为贾雨村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贾雨村恩将仇报,借故将为他出谋划策,让他为讨好贾府而出具“护官符”的小沙弥流放,留下了以后贾雨村被做了官吏的小沙弥报复,革职流放,枷锁扛肩的命运这一伏笔,体现了前后呼应和因果报应,读来令人深思。


行走与写作


聊几句:

宝玉黛玉宝钗是一部之主,宝黛己经会合,第四回必当叙及宝钗。

但一住应天,一住都中,如何合并一处?

因借人命一案牵合相聚。即将英莲带出以为引线。

后来许多事件俱于此回埋根。且将贾王史薛四家亲戚均即带叙。省却后文许多补笔。

真是匠心独苦,亦是天衣无缝。

莲花命名大概用青红香白紫绿玉等字,今取英字与人独异。

英者落英也,莲落则菱生矣。

葫芦庙小沙弥断案,说尽仕路趋炎情态。又见赫赫诸大宦跳不出小小葫芦。

小沙弥劝结冤案,自己仍被贾雨村寻事充发,不但报应不爽,可为小人儆戒。且了结此沙弥,以省后来闲笔。



大丰205065954


看红楼梦必须多看几遍前五回,对理解整部著作很重要,作为大纲作用的第四回围绕一个糊涂乱判的案件写了以下几件事:

1.冯渊,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完全可以没有名字,本来好男风,就是同性恋,但是遇到英莲后变了,非要娶他,这个被贩子卖的女子就是第二回中甄士隐在元宵节走丢的唯一女儿。

2.贩子贪图钱财,又把此女子卖给薛蟠。薛家出现了,故事顺便交代,薛姨妈,也就是荣国府贾敬的嫡妻王夫人亲姐妹,是带着薛宝钗来金陵待选秀进宫的。哥哥薛蟠作为典型的坏人富二代,打死了冯渊。自此看出三大主角很快就要见面了。

3.作为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带着林父亲的推荐书信互送林从扬州到金陵贾府。在贾敬推荐下,贾雨村担任应天府尹,正好判此案。

4.第二回中甄士隐元宵夜走丢了女儿,隔壁的寺院着火顺便把他的家业烧个精光。寺院的一僧人也没有好去处,就还俗,使钱买了个衙役当。他认识曾经居住寺院,常去甄士隐家蹭饭的贾雨村。衙役指出可以让薛家破财免灾,并当街做场法事慰藉亡灵。通过介绍四大家族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让他写封信告知贾,王两家,其实是卖四大家族一个人情。

5.贾雨村明知那个英莲是自己恩人的唯一血脉,任由她被纨绔子弟薛蟠带走,不施以援手,薄凉之人!英莲后改名香菱。《红楼梦》后有香菱学诗一段。她最后的命运在第五回的判词中有预示: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意思是薛蟠的正夫人夏金桂把香菱折磨死!


野人可乐


程甲本《红楼梦》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却遭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其中“护官符”揭露了其骄奢淫逸的丑陋面目,也暗示了四大家族关系纠结复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雨村才上任,那个门房就跟他说明当时他审薜家案时应该怎样去办?一个官员想要官做得长久就必须拿着这一纸护官符,看四大家族的眼色行事,足见当时社会之黑暗和四大家族的显赫势力。


否极泰来yeah


《红楼梦》第四回的信息量还是蛮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简要介绍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两个人物——李纨和薛宝钗;副册中的一个人物——香菱。二是此回的重点内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三是透露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势力。四是薛宝钗进驻贾府。

至于如何评价此回,笔者认为,此回的评论应重点围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展开,因为这个线索既是此回的重点,也是最能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典型事例,可以说是曹雪芹先生的立意所在。通过对一桩涉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命案和拐卖人口两宗重大案情的荒唐审判,背后的内幕完全颠覆了法治观念,严重违背了法治精神。但这一切均是源于封建社会肮脏的体制,也反应了底层人民对封建社会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的哀叹以及对正义的呼唤。

另外在写作手法上,曹雪芹先生将几个事件巧妙地穿插铺排,层层递进,成功地调动读者感情,引起强烈共鸣,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懑。


尊前谈笑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这一回应该是《红楼梦》最著名的一回。因为多次入选不同的课本。加之故事情节叙述的又比较直白,再解说难免有蛇足之嫌。但既然约定每一回都要解说,那就还是照旧吧。

前面说过,为了避免文字狱和政治迫害,本书在开头部分就一再交代,“大旨谈情”啦,只记“家庭闺阁琐事”啦,“毫不干涉时世”啦。翻开全书,也确实很多情节都貌似日常生活琐事,然而这只是“假语存焉”,绝非曹公所要真正表达的主旨。而主旨的表达,又不可能全靠“隐去”的“真事”。其实,“真事”也不可能全都隐去。比如这一回,就忍不住干脆拿出来直接说了。

上一回说过,贾雨村通过“夤缘”,借助贾家的势力补任金陵应天府。这一回则叙述他到任就赶上了一个人命官司。这官司的起因是两家争买一个被拐卖的丫头,一家是豪门公子薛蟠,另一家是小乡绅冯渊(逢冤)。这本是一个案情并不复杂的人命案,证据确凿,是薛蟠指使豪奴打死冯渊,抢走那个被拐卖的丫头,扬长而去。“打死了人,竟当成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什么不了的”。

偏偏这个官司拖了一年之久,“竟无人做主”。书中写道,雨村开始的态度是大怒:“竟有这样放屁的事”!正要下令发签拿人,却在手下的一个门子的提示下,放下了。而最终自己也做了“放屁的事”----使这个案子胡乱了断,任由真凶逍遥法外。

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一张“护官符”。什么是“护官符”?按这个门子的介绍:“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的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保不成呢!”

这张“护官符”,“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除了四句大字,下面还用小字“皆注着始祖官爵并房次”,由此也展开了金陵地带的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而这几大家族之间“全都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盘根错节。

进一步说,这实际上反映了本书所着意表现的,当时的社会政治基础---横行地方的豪强势力。要在一地当官,必须要知道这“护官符”,或者说,必须得先把这些“功课”做足,并必须不遗余力地保护这些家族的利益。这个案子的凶犯,正是贾家的至亲,薛家的公子(加上本回内容中交代的姻亲关系,这就直接涉及到四大家族中的三家),这公子名叫薛蟠,这薛蟠本是个昏天黑地的恶霸。而这被买的丫头,原来就是当年甄士隐丢失的女儿英莲(应怜)。

第一回中提到,元宵灯节,甄士隐5岁的女儿甄英莲(真应怜)由家人霍启(祸起)带着去观灯,霍启因要小解,结果英莲被拐走。等到这一回,英莲再次出现,已经是七八年之后了。那个拐子将英莲这个薄命女,同时卖给了两家,这样,这个薄命女就再次遭遇“逢冤”的噩运。

在这里,曹公对这个命运不公的颠倒世界怀着极大的不平,并通过具体人物的悲惨命运予以表现。甄士隐济困行善,却遭受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而受恩者贾雨村眼看英莲的堕入火坑非但不施援手,反成了其在仕途攀升的阶梯。在这里曹公也许要表达,在那黑暗的时空中,对“善有善报”的理念所感到的某种失望和无奈吧。

贾雨村出于政治投机的目的,徇情枉法,胡乱断了这个案子。请注意书中的这样几句交代:“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

上一回的末尾处还说到,王夫人正拆金陵来的书信,言说薛蟠惹了人命官司。至此,“王夫人也知道了薛蟠官司一事,亏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由此可知,贾雨村徇情枉法一事,知情者,或者说是共同者,还应该包括贾政、王子腾以及王夫人...

在这一回中,曹公通过触目惊心的案例,管中窥豹,努力试图探索末世产生的原因,社会腐败的原因,官僚利益集团形成的背景及条件...

这一回中,薛蟠的妹妹,本书的另一个主要人物——薛宝钗,也就用这样的方式,随着来到了荣国府。不过,薛宝钗进京的目的原本是“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蟠原本不愿住在荣国府,因为“怕有舅舅管着,不能任意挥霍”。没想到入得府来,却如鱼得水,而且这缸里的“鱼”还各有特色,其斗鸡走狗的本领,并不在他之下,或者说,他只能是“八仙”中的一仙。贾宅族中“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正所谓,物以类聚,薛蟠这个臭鲍鱼,入了“鲍鱼之肆”,“反恶芝兰香”了。

有伙伴读了前三回,从审美的角度发现了本书的多个“入口”。也许读到这一回,随着这起“葫芦案”的胡乱了结,又为读者打开了另一个黑色的“入口”,后面接二连三的那些徇情枉法,图财害命,草菅人命的情况,不过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未形成官司的“葫芦案”而已。而这些往往又多是在仁义道德的假面下进行的。正所谓以点概面,写出了“这一个”,就显示了与其同类的“这一群”。


Mr张先森說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主要人物:贾雨村,薛蟠

主要内容:贾雨村来到应天府。正赶上薛蟠与冯渊争买英莲,冯渊被打死一案,最初贾雨村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放了薛蟠。之后薛蟠进京办事,妹妹薛宝钗因待选和母亲一同来到京中,住进了贾府。

评价:薛潘到贾府不到一月,就便恶了十倍。可见当时权贵门第之说,封建士农工商的等级森严,几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也可以窥见贾府其他人的借权势之威。

贾雨村因为护送黛玉而又得到起复。他曾虚伪地对门子说:“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

但是功名利禄对贾雨村的诱惑力很大,机会很不错,所以徇私枉法,胡乱判案,想借此讨好贾府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凭他们之力等待君恩加身,可以爬得更高。

这也是曹雪芹先生对官场的辛辣讽刺的描写。也是对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入木三分的刻画。


咕噜顾十三


《红楼梦》中第四回在全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 交待了前回书中甄英莲的下落,对前回书中提到的甄士隐之事做了一个总结。从甄士隐一家的兴败预示了贾府后期的败落,同时写明甄英莲即香菱之薄命。

第二 写薛家入京原因,引出本书主角之一薛宝钗。在本回中详细交待了薛宝钗的家世出身,性格,容貌。

第三 着眼于"护官符"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交代出四大家族荣枯与共的关系,同时刻画出贾雨村忘恩负义的奸雄本色,为使官帽稳,宁教我负天下人。

《红楼梦》一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到底谁能解呢?


听风轩主


主讲薄命女偏遇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作者通过本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抨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