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径第四站:人类的基本推理方式


亲爱的读者们,每周六周日两更的哲学小径在这里又跟大家见面了,在第三站里面,我们讲述了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方式:墨辩、因明、形式逻辑。这三种方式与文化深度嵌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被注意到。但是与此相对的,我们却很注重研究一些基本的推理方式,并且在论述和交流中会刻意的使用。那就让我们走进哲学小径的第四站:人类的基本推理方式。


这里作者需要先说一下前提条件,人类的推理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给人感觉无懈可击,有的则给你感觉很吊诡,有的很绕很难懂,有的又很简易明了。但每一种方式都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共同搭建了璀璨耀眼的文化


那接下来,让我们一个个的来梳理一下吧。


1、演绎


演绎就像一个种子要发展成一颗植物一样,虽然种子和植物的形态差异巨大,但是我们总结过演变的规律,知道一个种子和一颗植物的关系。其他推理类似,比如我们知道一个自私的人,一定会在关键的时刻抛弃队友,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演绎法推论此人不可委以重任。

演绎推理是保真推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了。


2、归纳

归纳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发现其中的趋势,从而建立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概率论和当前比较流行的大数据、模糊学习,是对归纳应用的很好案例。

归纳可以发现规律,但是归纳不能推论必然的结论。因为归纳可以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但是因为世间万物的种种形态通常难以穷尽,所以不完全归纳反而是重要的手段,其推论的结论也不可以作为必然结论。


3、类比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类比既不同于演绎从一般推导到个别的方法,也不同于归纳从个别推导到一般的方法,而是从特定的对象或领域推导到另一特定对象或领域的推理方法。


4、赋色

赋色就是对所见所感,赋予情感的认知。就像正常人眼中见到的世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而红绿色盲患者眼中见到的世界是另一个颜色分明的世界。谁的世界是正确的?我们大多数人就一定正确吗?

如果读者你此时认为我们正常人一定比红绿色盲看到的世界更正确,那作者就要再跟你争论一下了,你知道鸟类是四维色觉吗?在鸟类的世界里,人类是否都是色盲呢?那我们看到的真的就是真实吗?


4、通感

通感是五官的挪移转换,借助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在通感中,颜色会有温度,声音会有形象,冷暖会有重量。

中国的古典典籍中多有记载,比如听声类形,曲喻等。

通感是人类很重要的智慧,因为它很容易的突破了语言的界限,从而更加丰富的表达情趣和审美。有心的读者读到这里,会很容易的联想到哲学小径的第一站里讲到的,哲学一定需要语言吗?通感告诉我们,哲学是多么强烈的突破语言的束缚。



5、虚设

虚设通过人为的设定,假定某物的存在。

学过几何学的应该都能够理解,虚线在几何中的重要作用。凭空虚设一条线,却可以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国内外目前对虚设的研究明显不足,哲学小径会在后续的篇章中,对虚设进行专文分析,从而让读者清晰的看到此类思维方式的重要用途。


6、替代

替代思维是商业谈判中用到最多的思维方式了。在市场上不止存在一家竞争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努力找到两者之间更多的相同点,从而达到替代的程度。

同样的,还有替代性能源,替代性产业等等。替代,是重要的思维方式。


7、制衡

法者,国之权衡也。是先秦商鞅提出的权衡。

通过多权分立来限定高位权力者的权限,则是孟德斯鸠的抗衡。

让社会上所有人都成为拥有监督权、参政权、决议权、行政权的公民,建立一个公民联合执政的公民体制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的大同,是交叉制衡。


8、浸染

浸染如果用一个更为通俗的词来解释,或许更方便理解,对,你猜对了,就是洗脑。

浸染是典型的心灵控制术。读过弗洛伊德作品的读者应该知道,人的意识最粗略的可以区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浸染的主要原理则是突破意识的保护层,改变人的潜意识。浸染是人类可以组建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


9、抽象

从具体事物抽出、概括出它们共同的方面、本质属性与关系等,而将个别的、非本质的方面、属性与关系舍弃,这种思维过程称为抽象。

万事万物的繁芜复杂,导致人类难以一一辨证和认知,抽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认知问题,但是也一起了很多的悖论问题。比如中国先秦名家的三大论题:离坚白、合同异、白马非马等。哲学小径也会在后续篇章中一一解析。

对抽象思维进行分析最透彻的,是因明学中的共相与别相,持续关注哲学小径吧,后续也会逐一解析,此处不展开了。


10、遣余

遣余是因明学得概念,鉴于大家可能了解的比较少,作者多啰嗦两句。

遣余,以否定(遮破)与自己直接相违背的分别念,来肯定它的对立面(对境)。

遣余可以分为四个维度,两两可以相合,分别为:名言遣余、心识遣余、有实遣余、无实遣余。一个人如果执念于有,那必然指向一个无,这就是遣余。

遣余不同于排中律,因为遣余可以考虑真实,也可以思维虚幻,但其遣余与确定实际是一体的。而排中律是在某个定义的框架下,往下努力的切了一刀。

一个著名的哲学名言就是:存在包含了分离。亲爱的读者,如果你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试着解释一下这句话吧。


跟思维方式一样,推理方式也是不可穷尽的,随着人类智识的不断提高,也随着科技、艺术、生活方式的不断演进,会催生出各种新型的推理方式,比如在近代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催生了量子三值逻辑,如果喜欢逻辑学的读者应该还会感到震撼! 因为排中律失效了!就像讨论大于1的数字,和不大于1的数字,应该包含了全部的实数。利用希尔伯特空间和格演算的对称性,量子三值逻辑并不难理解,也不会引起混乱,但是在传统的形式逻辑中,却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难以接受不代表错误,量子力学的快速发展和量子超算的推进,证明了量子逻辑的正确性。

这个例子也告诉了我们,没有推理方式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最实用的。


好啦好啦,今天的论述已经太长了,估计有心能够读到这一段的都是真爱了。希望各位亲爱的读者持续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并积极予以转发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