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面当个副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老男孩钓鱼岛岛主


副职,要看什么单位了。不说大了,往小里说,地级市里一个局,副职就是副局长啊,权力还小嘛?手底下分管好多科室、分局、下属事业单位呢。

没权力只能干活的副职一般是科室的副职,副主任啊,副科长之类的,那是没什么权力,而且干活得在前头。


糖果情人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干了十年的中层副职,到去年好不容易有一次提为中层正职的机会,她却放弃了这个机会。

我非常不解,问起她原因,她说:其实做个副职真的也不错,挺适合我目前的职场状态,你需要听理由的话,我就给你说三点。“

一、当副职工作压力相对更小,可以平衡家庭需要

在单位里当个副职,无论是中层还是高层,相对正职来说压力会减轻不少。

我朋友干了十年的副职,忍痛放弃晋升的机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家庭的需要。

首先她是个职场妈妈,不仅有事业,家里还有两个娃需要照顾,她老公呢职业是干销售的,常常会出差,所以两个孩子的读书与生活起居需要她费心。

如果晋升做了正职,公司里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都需要她参加,还有管理上的压力显然就更大。

而只作为副职的话,更多是辅助性质的工作,当然压力小了很多,尤其是作为女性,更乐于这样的岗位。

听朋友这个理由,我确实觉得很有体会,因为我几年前自己就是做副职,在部门里面虽然也要加班干活,有不小的压力,但那种压力更多是单纯的工作量,没有心理层面的压力。而这些年自己做了正职,那就感受完全不同,我需要对高层领导负责,也需要对下属负责,背负整个部门的考核指标,有时候思考管理上的事情晚上睡觉都会失眠。

从这个角度看,当个副职还真是个好差事!

二、从经济的角度看,当副职性价比似乎更高

朋友告诉我,她们公司的中层正副职,收入方面其实相差并不大,副职整体收入基本等于正职的80%。比如一个正职年薪30万,副职也就是24万。

对我朋友的家庭条件来说,她并没有很大的动力需要多赚这20%的差额,这也是促使她放弃晋升机会的一个原因。

收入不会高太多,但职责却多了不少,所以她并没有很大兴趣。

当然,你想要继续往上发展成为高管,那还是得经历正职这个阶段,直接从副职跳上去的概率不高。

所以职场上许多副职的人员,一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就很难再突破了,仅仅靠常规的加薪激烈性不足,所以这些副职要么安于现状没什么大追求了,要么积极寻求做正职的机会,即便自己的公司看不到机会,也会寻求跳槽来实现,好比当年的我就是如此。

三、作为副职,如何配合好正职很重要

在一家公司里头,副职管理者要想混得好,与正职的配合度很重要。

我朋友说,她干了10年副职很开心,主要也是因为和她的正职领导搭档得好有很大关系。

她们两人首先都是女性,除了工作上,生活中也是好友,常常周末一起带着娃出来吃饭。

其次,两人性格上有所互补,她的正职是个急性子,雷厉风行的女强人;而她呢,做事比较慢热一些,但非常细腻,很多工作细节可以帮正职考虑周全。

所以她们两人搭班子就把整个团队凝聚得很好,因此公司里另外一个部门有正职岗位空缺了,她也舍不得自己的直属领导和好搭档。

她说,其实正职领导也有找她谈过话,认为这是一次比较好的机会,毕竟这家公司也干了10年,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另一方面呢,确实也舍不得分开,内心希望能继续与她合作。

在双方这种矛盾心理下,考虑再三,我朋友还是放弃了。毕竟职场上人与人的追求不同,也许目前的工作状态就是她最喜欢的模式了。

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正职

朋友说完上述三点理由,我又给她总结归纳了一点,也就是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正职领导。

就好像不是每个学医的人都适合做医生,每个学师范的人都适合做老师一个道理。

朋友的性格如果放到游戏中去,也许就是那种辅助性的角色,给前锋线“加血”之类,直接冲锋陷阵并不是她所擅长和1喜欢的事情。

听完我的总结,她连声说“对、对”。

职场上,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比起所谓的“价值正确”更为重要!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头条职场教育领域营销号排行榜前十,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欢迎点击关注我。

丁路遥知事


干过两年的单位部室副职,说说感受。

1、活干的不少,功劳不一定

我的一把手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每次我跟他汇报完工作之后都会让我去给领导直接汇报,不抢功劳。另外一个部门的副职则不是,所有的功劳都落在了一把手的头上,自己有苦说不出。

2、出力非常多,工资挺寒心

干了很多活,却只能拿正职的百分比。没办法,这是制度规定的,怎么也不可能跟部室正职一个水平。尤其到年底发年终奖的时候心里总会有多多少少的落差。

3、领导直交办,角色很尴尬

有时候领导会直接交办给任务,但汇报的时候却做了难,是直接跟领导汇报还是先跟部室的正职汇报,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总结了一点,多干事多请示,少说话少表态。


职场战士


在单位里面当个副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还真有过在公司当副职的经历。


记得当时有个老板看我做事还不错,就让我给他当个助力类职务,薪资待遇谈好,就开始接手工作了。


老板算是对我本人也比较器重,当然器重的背后,就是你得是个全能手,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我工作期间,从公司的早会,团队组织学习,到老板发言写发言稿,企业的文化墙,还要涉及到公司招兵买马,团队同事状态不好你还要负责开导,老板有时候喝酒了你还要给他开车,公司搞活动宣传文案少不了你,活动缺主持的时候你要上,老板做商务洽谈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你得坐旁边辅助,并协助筛选人才,商务合作合同你肯定也是要拟的。


还有很多时候公司的发展战略,团队核心开会你要负责协助,有些临时的事情你要给老板整到位。


做了一年半的时间,感觉真有点“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的节奏,整一个老板和公司的高级思想保姆。公司发展好了,但你一直清楚,你出的力都是幕后英雄,荣誉和奖励都是老板拿,而且你也一直明白你在帮别人带孩子似的,孩子也永远不可能是你的。


这就是做一个副职的感受,要是一个全能手,还能经用,称职,但内心里一直清楚自己只是辅助公司走一程的人,你内心其实是没有太多的踏实感的。


80后杨同学


作为在两三个单位当过副职的我,对这个问题有着充分的发言权。我想结合自身经历来谈谈我的体验。我第一次当副职是在一个乡镇任党委副书记,第二次当副职是在一个区县党委的常委部门任副职,第三次是在某个市级政府组成部门任副职。个中滋味,容我娓娓道来。

第一,既要贯彻“一把手”意志,又要兼顾干部职工感受。要想当好副职,必须要把“一把手”的意图在单位很好的贯彻下去,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下面干部职工的感受。一句话,既要有刚性,也要充满柔性。刚性和柔性还要很好结合,体现原则和灵活。有时候“一把手”的决定可能不近人情,这时候就需要副职去充当“一把手”和普通职工之间的润滑剂。夹在中间的感觉是很难受的。我的做法是找一切合适的机会与职工聊天交流,喝点小酒也不错,反正想尽一切办法与大家充分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在时机成熟时加强与“一把手”的交流,从而让单位上下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合力。

第二,既要维护“一把手”权威,又要考虑单位实际情况。这也是考验副职能力水平的关键。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吧:我在部门分管财务时,一次单位会计找我签发票,是“一把手”的接待费用。那张票据金额不小。我让会计找来办公室主任询问情况,主任说那天上了名酒。那时虽然没有八项规定,但接待费用是纳入单位预算的,一年就那么多,像这种用法一年的预算两三次就没了。我向“一把手”进行了充分汇报,最后采取了在当时不违反规定的办法处理了(现在这些办法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不签那张票,“一把手”最后可能会为难我;如果我就那样签了,后来审计的时候可能不好过关。在征得“一把手”同意后,采取折衷的办法处理,至少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对他对我都是一种保护。

第三,既要与领导班子融为一体,又要保持自己特有风格。平心而论,当副职的人,几乎没有不想再进一步的,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想进步,就必须主动自觉维护班子团结,这是副职该有的觉悟。但是也不能一团和气,要有自己的风格。注意,我说的风格不是个性和棱角,而是自己工作的特有作风,如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等等。形成并保持自己的风格,让上上下下认同你,你就容易脱颖而出了。

如果有更多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问题,尽管向我提问。也可关注“州县小吏”头条号,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州县小吏


副职,有协商权、无决定权。主要职责就是要辅导好正职。一般副职在单位里都是比很被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副职一般都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到正职只差一步。所以,很多副职的想法是再进一步。所以,多数干副职的,都不是很服气正职,但是官高一级压死人。有能力的副职,很多想法可能会被正职给否定掉,时间一长,就觉得正职领导很多地方可能不如自己,为什么不如我的人要当我的顶头上司?这是很多副职经常私下抱怨的地方。

同时,有能力的副职会有很多想法,但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一定是以正职的思路为主的,所以,副职很多时候的想法都不能实现或者被正职给压制着,把自己当做一个怀才不遇者,这能不憋

第二、正职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一般不会太让副职太出风头,所以,副职的能力并不会完全释放出来。正职本身就有一个想法:他说我的下属万一有一天成了我的上司,那多没面子。所以,正职一般会适当的打压下副职,不让他太过于高调。所以,我们看到,除非正职获得升迁,副职直接越级提拔的很少。我们经常会看到,单位的正职和副职关系不好,但我就是利用我是你上司的权威打压你,你能奈我何?一旦出头就被打压。

第三、副职的做了很多工作,业绩也不错,但是并不会完全被上级领导知了解。你工作怎么样,很多时候就是正职的一句评价。至于评价好坏,看正职的气度和你的运气了。职场就是层级分明,副职向正职汇报工作,正职向高一层领导汇报工作。这里面套路就非常深。

我们知道,开部门会议,一般都是部门正职参加,轮不到副职。比如,很多副职做的工作,都被正职拿来作为部门的业绩;还有一种情况,副职作出了成绩,领导会问正职:你下面的那个副职怎么样?正职说:能力是不错,但是管理水平上,我感觉还是差点。一句话,把副职的很多优点都给抹杀了。

副职并没有很多向高层回报的机会,即使去汇报,一旦反映正职的不好,领导肯定觉得此人心胸不够宽大,没有气度。

所以,副职一般都有如下的状态:

1、对正职表面上很服从,但私下里有所抱怨,但还不敢明着来。多数都是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2、很多时候,不敢承担责任,因为有顶头上司压着;

3、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升职的机会。


职场菜根谭


在单位里当副职,个中滋味也许只有自己心里明白。只是,副职和副职遇到的单位不一样,遇到的领导不一样,遇到的下级不一样,遇到的组织结构不一样,所以,体验也会各不相同。综合自己和朋友的体验,做个归纳和梳理,与大家分享。

体会一:有些副职其实就是个摆设。

多数情况下,副职其实就是个摆设,要权力没权力,要实惠没实惠,基本上正职的傀儡,干得活和基层干部差不多,有时候更像是一个跑腿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工资或许会高一点,周边的同事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不会叫你“X副总”,而是把“副”字去掉了,直接叫“X总”,听上去还是蛮舒服的,混在正职的圈子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正职”呢。

体会二:有些副职上面没正职。

自己的圈子里有不少做副职的,说是副职,实质上是和正职是一样一样的,因为根本就没有正职。或许是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或许是因为副职干正职的活挺好的,正职的位置空着,也有利于调动副职“积极向上”的积极性,或许是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正职,于是就那么一种空着......反正这些做副职的朋友,有实权,有实惠,没有人与其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挺舒心。就是工作压力大,一切责任都得自己扛着。

体会三:副职不值钱,像是个陪衬。

一个朋友在政府机关做了十几年副职,一直觉得没什么意思。我说,你这都副职了,距离正职一步之遥啊。朋友曰:兄弟,你是不知道我这个副职有多窝囊啊。像我这样的副职一共六个!我本来不应该上这个职位的,但市领导相应国家“号召”,管理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国际化。领导们挑来挑去,就我一个比较年轻而且又是“留洋”后听从祖国召唤回来的,就硬生生把我给推上去了。就这样一直陪到现在。单位里也没人把我当副职对待,天天跟我嘻嘻哈哈、没大没小。我就像个花瓶一样被摆在那里作为他们的一种工作建树:看我们的领导多年轻、多有知识、多有国际范。不过,退休的待遇不错,知足吧,哥们儿。

体会四:如果挑战成功,副职比正职厉害。

说起另外一个朋友,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家伙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当上正职,但相当于是正职。这个人有点神!嘴巴厉害的要命,说起话来可以几个小时不停嘴,天南海北没有它不知道的。厉害的是,这主逻辑性强,又很强势。那个正职在他的“气魄”压力下,事事都听他的,正职见了副职和见了大领导一样。我能想象那个正职有多么尴尬,但没办法。这个朋友的气势的确少见。也可能就是由于这种“气势”,一直没上到正职,但也活得逍遥自在,因为似乎没人“治得了”他。没办法,天生一个正职的料只能当副职。

小结:可能其他人还有其他的体验吧。正职也好,副职也好,体验的好坏真的和自己性格、眼界、魄力、气势、知识、逻辑、表达、谈判等因素正相关(当然,在某种环境下,背景和关系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副职更是一个傀儡,除非分管着某项业务。不过,要想在将来走向正职,还是多个心眼好,毕竟向上走,还是正职的上面说了算。表现得好,老板退去正职,让你来做正职都有可能。而有些副职,或许一辈子也就到顶了。正职和副职一字之差、一步之遥,但所需要的素质可不是差一丁点儿。


耕然夫


个人观点:副职就像LOL中的超级兵。价值高,打人也痛,但是最终还是被英雄打。

一个单位副职一般有几个。几个副职把单位的工作分管完。正职管好人就ok了。

就我看来,单位副职一般有以下特点。

1.有真本事,能够为一把手排忧解难。但很多事情需要请示汇报才能做,自己没有绝对的话语权。

能够当上一个单位副职,说明能力至少是出众的,是被上级认可的。业务能力强,能够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为一把手排忧解难。

但是副职能做的仅仅是授权了的事情。大多数情况是:如果一件事情,一把手不知道,那么你就需要请示他,一把手讲了意见,你才能做下去。如果你没征求一把手意见,一次两次可能没关系,次数多了,一把手肯定对你有很大的意见。

副职一般没得绝对的拍板的权利,很多事情也需要请示汇报。

2.副职需要当好“参谋”,为一把手出谋划策。

每个副职分管不同的工作。但是并不是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你是单位的副职,不是一个办公室或者一件事的“头”。所以你在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要随时考虑到一把手的难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一把手出谋划策也是副职的本职工作。

3.副职往往是第一责任人,责任大,功劳不大。

这个大家应该都懂。所有的具体工作都是副职经手的,都是副职签批的。如果需要问责,那么副职第一个跑不掉,需要负直接的领导责任。

即使你是挂的名,没做什么事,该问责的时候你还是会“背锅”。

有功劳的时候呢?最大的功劳不是你的,是一把手领导有方。这个你还不能争,你争了就是不识时务。如果一把手让给你那就另当别论。

副职一般做的多,责任大。

综上,当好一个副职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能力强,抗压强,功利心弱,有担当等。同时副职也是问责的主体。


G哼哼哈哈


何南回答

哪儿痛你往哪儿扎啊老铁。

我们职场有句粗话,副职就是炮兵炊事班----别人打炮你背锅。

玩笑了。

在单位内,副职的利与弊要分两个方面说:

其一:副职是做正职的必要历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无法再产生如果去生而知之的大才了----比如十二岁当宰相的甘罗、比如三国的周都督等。那只是特殊时代下的产物。

在现代化的商业经营及行政管理中,第一要素是风险和收益的匹配,而驾驭这两种因素绝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多年工作、长期收集各种资料形成的潜意识概念,如果你从来没有管理某一方面的经验,你百分之九十九无法掌控一个部门或者某个企业,更何况即使你是那个百分之一,也得老板认同和放心啊。

所以,从职务的角度而言,副职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再说一大家子人呢,凭什么你从员工一下子成经理甚至总监啊,也要大家服气不是?

其二:副职真的是小姐的责任丫鬟的命,任何单位的权责架构设计,都一般只设计到部门正职而非副职,副职的职责一般是配合正职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这样就模糊了副职的权责概念-----其实是模糊了权的概念,责还是那个责啊。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一个副职,其实尾巴必须是夹紧再夹紧的,多干少说话是最大的技能。同时要尽可能的将功劳推给正职,这样当正职高升时会极力推荐你接班的。

我是何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精锐高考志愿


本人在行政单位当了六年副职,我的感受与体验有以下几点:

一、独当一面做好分管工作。一是,要有担当。对自已分管的科室,业务上要在行,工作上要有法,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对分管科室内部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尽力自已解决,不要动不动上交。二是,不可越位。对涉及分管方面的重要人事调整、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并提交党委会研究。

二、当好主要负责人的参谋助手。主要负责人是把握方向的,关注的是宏观层面。业务上不可能样样精通,具体情况也不可能了解全面,但又要负责决策。这个时候,副职就应该站出来,根据业务方面的政策要求和自已掌握的祥细情况,用心提出一些方案,陈明利害,供主要负责人决策参考。

三、自觉维护主要负责人的形象。为加强职工管理,单位会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定严了点,职工就会有意见,甚至对主要负责人心生怨恨。作为副职,要善于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同时,也要抓好自己分管科室的作风建设,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其实也是对主要负责人的维护。

任副职期间,自己就是这么去做的。有幸搭班子的三位主要负责人都很开明,共同的特点是对副职善于放权,对大是大非问题,又敢于担当。因此,我们配合的很好、很和谐,因为工作,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尽管现在各奔东西,但一直保持着联系。

据说,有的主要负责人,就爱插手副职分管的工作,整天指手划脚,遇到问题又不去担当,推的一干二净,这样副职就难干了,万幸自已没有遇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