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4000万奖金都留不住,他放弃哈佛大学教授职位,毅然返回祖国

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传承,我们的血液中也流淌着世界最优秀的基因,自古以来都不缺乏各式各样的顶尖人才。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强大,让人倍感无奈的是,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人才流失海外,为他国徒做嫁衣。

以清华北大为例,据网上的相关数据,选择国外深造的清北高材生,有86%定居海外,仅14%学成回国,甚至经常有评论说:清北就是美国高校的预科班!

好在国家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先后推出了“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誓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浙江大学“90后”博导杨树、28岁出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的美女教授刘明侦、34岁升任985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的邓露,都是归国人才的代表。

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国家才越来越强大,已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今天,胡侃教育就来分享一个超级大牛,他是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曾获得世界重量级生物医学奖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被誉为“离诺奖最近的华人!”在2018年7月,他毅然放弃了海外获得的一切待遇,选择全职回归祖国!他就是北大化学天才谢晓亮。

美国4000万奖金都留不住,他放弃哈佛大学教授职位,毅然返回祖国


提起谢晓亮,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熟悉,他没有舒红兵、高福、施一公、颜宁出名,然而他的成就却非同凡响。他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的存在,中国数以千计的孕妇得以避免染色体异常胚胎的移植,减少了流产、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谢晓亮1962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北大化学系的教授。可想而知,他从小就生活在怎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再加上谢晓亮本身也有着非凡的天赋,所以他一直被称作“别人家的孩子”,凭借着无与伦比的优秀一路从北大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读了上去。

直到1980年,18岁的谢晓亮如愿考入了北大化学系,在这里,他爱上了科研,业余时间还经常跑去别的教室旁听数学系与物理系的课程。

美国4000万奖金都留不住,他放弃哈佛大学教授职位,毅然返回祖国

1985年,经过国内一年的研究生生涯后,谢晓亮决定出国探索最尖端的科研,毕竟35年前的中国科技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于是,年仅23岁的他,收拾好了行囊,独自一人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结束博士阶段的深造后,谢晓亮又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的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谢晓亮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他进入到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工作,成为PNNL中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这个时候,谢晓亮才刚刚30岁,他的优秀由此可见一斑。

在此之后,谢晓亮潜心科研,连续发表了多篇高质量SCI论文(截至目前,谢晓亮累计发表SCI200多篇),并在1999年再次闪耀了世人的眼球,被哈佛大学聘为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成为了哈佛大学自1978年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

在此之后,他的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获得了资助总额达25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近2000万元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先锋奖,当选为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美国4000万奖金都留不住,他放弃哈佛大学教授职位,毅然返回祖国


2009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来自大陆的哈佛大学讲席教授;2013年,谢晓亮第二次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先锋奖,自由支配经费2000万人民币;2017年,谢晓亮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荣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由这一个个大奖、院士(会士)头衔可以想见,谢晓亮在美国是多么的受追捧,等待他的注定是一条让无数人为之艳羡的康庄大道。

然而,越是在国外取得卓绝的成就,谢晓亮却越想回到自己的家乡,报效养育自己的祖国。虽然人在美国,谢晓亮对祖国的那份热情与向往,却从来没有改变,在这些年间,他一直关注着国内的科研变化,并且始终与国内保持联系。

2018年,当谢晓亮带领自己的学生们完成毕业典礼之后,

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与牵挂,决定效仿钱学森、邓稼先等先辈,立即回到祖国,一刻都不能耽搁!于是他联系了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提出了在北大建设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建议。

对于这样一位在世界享有盛名的生物物理化学家,北大当然不会拒绝。7月,谢晓亮正式全职加盟北京大学,担任北大李兆基讲席教授,2019年11月,谢晓亮接过了北大理学部主任的重担。在他决定回国的时候,美国方面无尽挽留,然而谢晓亮关心的却是怎样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从来没有任何犹豫。

对于美国4000万奖金都留不住的谢晓亮,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