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現在公認的說法是:目前的華語樂壇正在衰退。

你覺得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是哪個年代呢?

留言一起分享吧。

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90年代的歌曲和音樂人的故事。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我們是從哪裡驚覺時光飛逝的呢?

一位母親曾對我說,是身邊那個聲聲喚她“媽媽”的稚兒,彷彿轉眼間就成了少年。

90年的周華健事業、家庭兩開花,1990年,周華健創作了《親親我的寶貝》。

歌詞中“親親的我的寶貝,我要越過高山”裡的“寶貝”,就是周華健的大兒子周厚安。

1989年,妻子懷孕後,周華健決定為即將出生的孩子寫首歌,卻一直沒有思路。

直到孩子降生,體味著初為人父的喜悅和一路走來的辛苦,這首歌終於一氣呵成。

1991年,一曲《讓我歡喜讓我憂》橫空出世,有些淡淡的喜悅,又間雜淺淺的憂傷,朗朗上口的節奏,悲欣交集的共鳴,讓整個華語樂壇記住了周華健這個名字。

兩年後,專輯《花心》的發行奠定了周華健華語歌壇“國民歌王”的基礎。這張專輯連續數十週穩坐音樂排行榜前三,與《吻別》、《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濤聲依舊》合稱為“四大國民歌曲”。

這張超白金唱片在當年的銷量是400萬張,讓周華健再攀事業的巔峰。

他用柔情似水,又溫暖向上的聲音驅散了無數人心頭的陰霾。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1990年,郭富城剛剛走紅,就被命運捅了一刀。

他在香港多年,除了給張學友伴舞,只能給黎明跑龍套……

後來去了臺灣,竟憑一個機車廣告走紅。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郭富城

然而回到香港,他的心卻在滴血。

他最親密的二哥,頭天夜裡還和他開玩笑,第二天就在自己店裡被人槍殺。

從此天人永隔,他的光環再多、成就再大,二哥都看不到了。

擦乾眼淚,作別二哥,郭富城第一次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可捉摸。

曾經,二哥的路,也正是自己的路啊。

1990年,郭富城憑藉專輯《對你愛不完》走紅,唱片公司決定迅速推出了第二張國語專輯。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郭富城在錄音的過程中,他的哥哥意外過世,郭富城帶著悲傷的的情緒錄製了這首《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郭富城以深情和沙啞的嗓音來做詮釋,紅遍大江南北。

此專輯也是郭富城一塊里程碑,至今保持著國語專輯銷售最高的地位。

郭富城一直以來給人以花花公子的形象,和女星熊黛林相戀8年,卻換回了一句“鞋子不合腳”,讓無數人斥其為渣男。

但有其果必有其因,我想這個因就是1999年的“澳洲桃色 事件”,這個事件差點就毀了郭天王的整個演藝事業。

郭天王當時一片痴情,但卻被有心人暗算,幸好最後官司勝訴,但這之後也對他的事業造成了巨大影響,當然心裡肯定也受到了一定創傷,不過最後郭天王還是站了起來。

郭天王憑藉額2005年電影《三岔口》和2006年電影《父子》兩度奪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也是繼成龍後第二位蟬聯金馬影帝的演員,完成了從一個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轉型。

2016年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郭富城憑藉《踏血尋梅》首奪金像獎影帝。

可惜的是他的音樂再也沒了起色。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有些女人,越老越耐看,

林憶蓮算一個。

1966年,林憶蓮在香港出生。她是家中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弟弟。

她的父母都是從上海移居過來香港的,家裡的生活習慣一直很上海。

她成長於一個非常包容的藝術家庭之中,父親擅長二胡,而母親唱紹興戲,從小家中不缺音樂聲。

1985年,19歲的林憶蓮推出了自己首張個人粵語專輯《林憶蓮》,從而正式進軍歌壇。

第一張專輯是在極為“笨拙”的情況下推出的,作為一名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新人歌手,專輯的每一個步驟對於林憶蓮來說都極為複雜與陌生。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1990年,推出首張個人普通話專輯,林憶蓮唱了《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道盡了每一個女人的脆弱、痛苦、愛戀、可愛和堅強。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待一扇不開啟的門善變的眼神 緊閉的雙唇何必再去苦苦強求 苦苦追問

那一年,她被奉為「最懂女人的歌手」。

那一年,她成為了90年代首位橫跨內地、香港、臺灣地區的天后。

那一年,24歲的林憶蓮,獲得了“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

後來盧業媚提到林憶蓮的變化時,不禁感嘆「羨慕人家成功,人家背後的血、汗和淚水,你又能否付得上嗎」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林子祥,1947年10月1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林子祥曾就讀於德信學校,拔萃男書院及英國多佛學院,學生時期就有組織過樂隊。

林子祥,在香港歌壇的影響力在四大天王之上。

在八九十年代,那是何等的叱吒風雲啊!

他取得了巨大的音樂成就:至今辦過百十場演唱會,1994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九次獲得十大金曲獎,堪稱拿獎專業戶。

《男兒當自強》是林子祥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收錄在林子祥1991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溫馨集》中。

這首歌有多火想必不用我多說吧。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林子祥風格鮮明獨特,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了他的受歡迎程度,但同時也保證了他不會那麼容易被忽視和取代。

在“三王一後”統治樂壇的80年代,甚至“四大天王”當道的90年代,他依然無所畏懼地佔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在整個華語樂壇贏得了極高的地位與聲譽


“歌壇掃地僧”林子祥功力就擺在那,不鳴則已,一開嗓就能驚倒一片。

至於好不好聽,這就各花入各眼了。

可以肯定的是,像他這麼唱歌的人,現在基本沒有了。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香港娛樂圈人才輩出,美女如雲,而當時最紅的要數葉倩文。

這位天后可不簡單,歌壇,影壇成就都很高,她被譽為是梅豔芳之後成就最高的香港女星。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樂壇正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

閃現了一大批個性突出,才華橫溢的音樂人,穿過流金歲月的煙雲,流淌了無數光芒四射、風格各異,至今仍傳唱不息的經典作品。

成就了香港樂壇的四大天王、三大天后,創造了香港流行樂的黃金時代。

葉倩文就是香港歌壇鼎盛時期的一代天后。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瀟灑走一回》是葉倩文1991年專輯《瀟灑走一回》的主打歌曲,同時也是91年臺灣電視劇《京城四少》的主題曲。

1992年,香港十大金曲頒獎典禮上,葉倩文美豔動人,手舉獎盃對尚在婚內的林子祥深情表白:

“我多謝你阿Lam,你一路這麼支持我,教我很多東西……雖然別人說我們在談戀愛,不過沒關係,我還是那麼愛你。”

隨後林子祥上臺,兩人甜蜜對唱“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這是我們的選擇。”

這段愛情轟動了整個香港,當林子祥離婚的消息傳出時,矛頭自然直指葉倩文。

1997年葉倩文、林子祥結婚後,便移居加拿大漸漸遠離歌壇,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

如今已走過了22年的婚姻歷程。

縱然她早已不活躍在樂壇,但這個“江湖”仍有她的身影和傳說。

她每次小小的露面,都讓人眼前一亮:這女子總是這麼有活力,比年輕時更瀟灑。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入行三十餘年,寫歌三百首。凡有華人處,皆有老李歌。

在那獨一份的“李氏念唱”裡,一段段人生的故事,一份份深藏的心事,總能扯下我們的堅強,讓歲月打磨的痕跡一覽無遺。

張艾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劉若英說:也許你現在不一定聽得懂,但是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寫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九十年代,李宗盛已經是滾石唱片的金牌創作人

趙傳的《我是一隻小小鳥》、陳淑樺的《夢醒時分》都是經他之手,成為後來的至尊級金曲。

陳淑樺在一眾女歌手中脫穎而出,不僅歌技大受認可,也引領了一種新的女性風向。

在另一首歌《你走你的路》裡,她又讓人懂得,即使沒有愛情,“我也許將獨自跳舞,也許獨自在街頭漫步。”

1992年,李宗盛創作《當愛已成往事》,首次與林憶蓮搭檔對唱。

歌名一語成讖,多年後兩人的愛情成了歌曲唱的那樣。

漂洋過海來看你》幕後的劇情是李宗盛大批創作中頗為人熟知的一段。

故事源自娃娃金智娟年輕時與戀人的的情感經歷。

她打工半年,積蓄被兌換成北上的機票,卻最終未能阻止這段感情的結束。

“一個女孩漂洋過海到北京去看男友,但對北京的認識一直僅限於男友的住所,我一聽就決定為這個故事寫首歌。”

就這樣,李宗盛在滾石唱片附近的牛肉麵店裡靈感驟現,在托盤紙上完成了這首被傳唱多年的經典。

相似的是娃娃在錄製這首歌的時候也哭到不能自已,連續兩天都無法完成錄製。

最後娃娃只能努力的將自己從故事中抽離,才完成了這首歌的錄製。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人世間的愛情,都已被老李唱盡。

“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的明媚,“努力愛一個人,和幸福並無關聯”的無力,“我終於失去了你”的無奈,“不必在乎我是誰”的寂寞;

“為你我受冷風吹”的等待,“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的痴妄,“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的流動,“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的自嘲,“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的無常;

“漂洋過海來看你”的繾綣深情,“太太發現秘書裙子很短,去買了八千塊的耳環”的中年嘮叨,“男人久不見蓮花,開始覺得牡丹美”的煙火氣,“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的自我寬慰……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感受都在李宗盛的歌裡,答案卻在各自的人生裡。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王菲、竇唯。

1969年8月8日,王菲出生。

1987年,王菲與父親來到香港。

師從父親的好友戴思聰,學習聲樂。

從這層關係說,王菲和謝霆鋒是師姐弟。

1989年,20歲的王菲出了張個人同名專輯《王靖雯》。

該專輯發行後達到金唱片的銷量,王菲憑藉這張專輯獲得“叱吒樂壇流行榜”女歌手銅獎。

這一年,竇唯加入了黑豹樂隊,並擔任主唱。

1991年底,王靖雯滿懷希望打算到美國進修鋼琴和舞蹈,沒想到錯過了開學日期,進不了學校。

1992年,春節的時候,王菲不知以後該如何抉擇,於是她打電話給老師戴思聰拜年的時候問:“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戴思聰說,希望她回來,梅豔芳宣佈不拿獎了,陳慧嫻又去了美國讀書,樂壇女歌手正缺乏新生力量。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她大大的眼睛,高高的身材,唱功也好,星相十足,怎麼可能不紅呢?

如果不回來半年就會被人淡忘了。

王菲聽完後,第二天就回了香港。

那年的年底,整個香港的大街小巷,都能聽到歌迷們哼唱,一夜之間,王菲站到了香港樂壇的最頂峰,迅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此曲也成為她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珍珠即使一時蒙塵,也不能阻擋它終有一日釋放光華,天籟般的聲音總能穿越層層迷霧、打動俗世人心。

1990年,黑豹樂隊來了名中央音樂學院的高材生,擔任樂隊鍵盤手,他叫欒樹,山東青島人,日後成為王菲男友。

因為欒樹,她認識了黑豹樂隊的其他成員,其中當然包括竇唯。

當時王菲的男朋友是欒樹,竇唯的女朋友是姜昕。

因為愛上竇唯的才華,王菲和欒樹提出了分手,瘋狂追逐竇唯。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據說竇唯突然和黑豹決裂的原因,是王菲。

王菲有一次跟黑豹樂隊的喝酒,在聚會中途,大家讓竇唯出去買酒,王菲主動提出一起去,結果兩人一夜未歸。

1993年,王菲和竇唯有了第一次合作。

他們的首張合作專輯《執迷不悔》再次大火,王菲也順勢跟媒體默認了自己跟竇唯的戀人關係。

王菲第一次親口承認她和竇唯的親密關係,她說:我可以說,我們現在的確很要好。

竇唯的高傲、張揚、自我,都讓王菲著迷並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她不顧一切改回自己的名字,對待媒體毫不掩飾自己的囂張。

她不顧陳家瑛的反對,任性跟竇唯結婚並生下孩子。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有了竇唯的黑豹樂隊成了史上專輯發行量最高的華語搖滾樂隊,也是 90 年代初國內人氣最高的搖滾樂隊。

除了那首《無地自容》,另一首《Don't Break My Heart》和《別來糾纏我》也成為了黑豹樂隊的代表作,傳唱至今。

對竇唯感到陌生的朋友,對這幾首歌總不陌生吧。

這就是竇唯時期的黑豹樂隊。

在這三首歌裡,你可以感知到 90 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年輕音樂的熱血和激情。

甚至比起現在許多年輕人都要充滿血性和感染力。

這種力量是跨時代的,20 多年後的今天依然聽得人面紅耳赤。

可輝煌成了結束。

2015年,竇唯和他們的樂隊現身東海音樂節,他早已褪去了當年玩搖滾樂那會的反抗勁兒,只見身後的屏幕上列了四行大字。

天真君公 虛構抽象 言韻和樂 無實意解

16個字直截了當:「我的作品無實意解,不用強求什麼實際的意義。」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從小,張學友就熱愛音樂。

跟著唱片學唱歌,中學時組建樂隊,歌唱獲得全校比賽第二名,令他很受歡迎。

然而他也有缺點。

第一個缺點源自父親。父親是名海員,一生愛賭,愛喝酒。後來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張學智遺傳了愛賭,小兒子張學友遺傳了愛喝酒。

第二個缺點源自追星。

小時候崇拜李小龍,張學友跟堂哥“比武”,右臉被刀劃破,縫了五針,從此人稱“刀疤友”。

不過才華可以掩蓋缺點,張學友在音樂上的光芒,遮蔽了臉上的疤,因此,他的初戀提前到中學。

初戀姓名,已不可考。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1993年,張學友在事業上走下坡路。

當時學友的女朋友羅美薇對他不離不棄,細心安慰,使得張學友慢慢恢復信心,走上事業最巔峰。

為了感激羅美薇,獻給她《一路上有你》這首歌。

這首歌也是經典之作。

這時更好趕上譚詠麟宣佈不再領獎,張國榮、梅豔芳等歌壇大佬紛紛退出歌壇,香港樂壇真正迎來屬於張學友的時代。

1993年,他發行了轟動樂壇的國語專輯《吻別》,年度銷量突破400萬張,臺灣地區136萬張,張學友一戰成名,很多內地人也是因為這首歌認識他。

截止2003年,《吻別》銷量已超過2500萬張,堪稱華語唱片第一神作。

這張專輯裡的同名主打歌《吻別》、《情網》、《一路上有你》、《每天愛你多一些》都是傳唱度極高的經典。


“我和你吻別,在無人的街,讓風痴笑我不能拒絕;我和你吻別,在狂亂的夜,我的心等著迎接傷悲…”


街頭巷尾,高樓大廈,這首旋律無處不在,少男少女,婦孺皆知,人人都能哼上幾句歌詞。

而在迪拜的音樂噴泉裡,反覆循環的30多首音樂中,有兩首中文曲子,一首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另一首就是學友大哥的《吻別》。

當時國際上對他這樣評價:“只要張學友前進一小步,整個華語樂壇就前進一大步。”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有人說:“張宇的好,只有十一郎知道。”

十幾歲的年紀,張宇還叫“張博翔”,十一郎還叫“蕭慧文”。

一個“壞小子”和“才女”,愛情悄悄萌芽。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張宇和十一郎

1990年,張宇大學畢業後跟隨李宗盛學習創作,並雄心勃勃地借錢購置音樂設備練習編曲,卻籍籍無名。

生活的壓力讓他回到現實,找到一家中規中矩的公司上班。

不久後失業,他又做起了餐廳駐唱。

當張宇在臺中餐廳駐唱之路上掙扎時,十一郎意識到臺北才是大舞臺。

兩人在愛情之外,找到了事業上共同的烏托邦。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到臺北發展不到兩年時間,張宇終於迎來了機會。

1993年,張宇推出專輯《用心良苦》,立刻引起轟動。

同名主打歌正是十一郎的得意之作。

十一郎準確察覺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樂壇“苦情男”地位的缺失,將張宇獨特的聲線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聽過《一言難盡》《雨一直下》《月亮惹的禍》這一類“很張宇”歌曲的人,或許想不到它們的作者是個柔情似水的女人。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多年後,小蟲回憶說:“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我就看上小齊,我就覺得小齊有作為。”大概是任賢齊的氣質和修養,讓他覺得任賢齊“人品非常好”

任賢齊的人品確實不錯。在小蟲的辦公室閒置了兩年,他什麼打雜的事情都做過,買便當、買報紙、掃地,也很聽話地不再接綜藝主持的活,耐心等待機會。

1996年,任賢齊的合約快到期了,小蟲才想起來要給他出專輯。但任賢齊還有機會嗎?

當時四大天王的黃金時代雖然過去了,華語樂壇依然強敵林立。

那一年,王菲甩出了神作《浮躁》,轉身登上了《時代》週刊封面;

張國榮唱著《怪你過分美麗》,張學友寫出了他的《情書》,李宗盛為林憶蓮製作的《夜太黑》銷售破百萬。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1996年底,小蟲帶任賢齊去美國錄製專輯《心太軟》。

這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是小蟲寫的,歌詞幾乎就是任賢齊那一年的狀態:

“我當時面對著很多人的希望,家人、蟲哥,就覺得壓力排山倒海,那兩句歌詞‘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都是親身經歷。”

《心太軟》在臺灣發行後,銷量不錯,但這在臺灣已經司空見慣了,也說不上多火爆。

直到1997年初,南京音像出版社將《心太軟》專輯引進大陸。

彷彿就在一夜之間,《心太軟》的旋律灌滿了整個秦淮河。

90年代:華語樂壇最後的輝煌

時間來到2000年華語樂壇再無新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