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作品 · 日记】抗疫——薄燕妮(27)

乌拉特前旗文体旅游广电 今天


【战“疫”作品 · 日记】抗疫——薄燕妮(27)

【战“疫”作品 · 日记】抗疫——薄燕妮(27)


“疫”


2月1日 晴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开始值班。

一种从毛孔渗出的恐惧,滴滴嗒嗒掉进平常日子。不敢出门,不敢聚集,不敢走串。往年这个时候的小区,人流如织,车水马龙,鞭炮脆响接连不断,祝福问候不绝于耳。年味,尽管是初八,仍韵味悠长。

可是,小小的肉眼难见的病毒却如此吓人,裹胁了探亲访友的脚步,更把紧张的气氛如阴云一般笼罩在我们的头顶。它在哪里?只在武汉?还是悄悄的狰狞的笑,然后潜到软嫩的人肺扩展它的地盘。大约从年前就感到了疫情的震动,但脑袋还懵懵的。及至今天开始站在小区的门口值班,就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疫战已拉开序幕!

见到同事,彼此没法从嘴角捕捉到欣悦,习惯性地想握对方的手,胳膊刚动,被脑神经硬生生的提醒:停!于是,又都缩回兜儿里。

一张小桌,一个大门,无数要进出的人,我们负责的管控工作起步。

阴冷的天,正寒的地,天地之间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在2020年初春打响。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战役结束,我们——你和我,加入战斗的行列!


2月8日 晴

今天是元宵节,本应是“闹”的,即俗称“闹元宵”。

但这个元宵节注定要人记忆深刻……

一轮明月皎洁光辉,澄碧的九霄深遂寂寥,人间一片静谧。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啊,塞外小城人头攒动,车如流水马如龙,万家灯火通明,年味如酒甘醇。尤其是政府广场,那绚烂的烟花美丽夜空,万人空巷走出家门,老人绽放笑颜,孩子高声尖叫,一部部手机高高举起,美好生活被定格记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我和同事坐在乾源B区的大门外,抬头望月,月圆;低头望路,人无。植被上用以渲染节日氛围的小彩灯兀自一闪一亮,仿佛掉落地上的星星,衬映的却是清冷。帐篷内的炉火很旺,我们背后居民小区的主干路在昏黄的路灯下一直向里延伸,想彼此告诉些什么,话到嘴边,全是感慨:今年的元宵节啊。

是呵,2020年元宵节注定要人记忆深刻。

昨天值完班路过小区门口超市买了两种元宵,一种大而白,包着香甜芝麻;一种小而五彩,各色各味。今天出来前煮了,端给孩子,孩子不言不语的吃了几粒,其余的被丈夫“囫囵”倒进肚里,说:“还行。”是啊,我们起码还能不急不慌地吃一碗汤圆,那些奋战在武汉医症一线的“战士”连这点小小的安然恐怕也成了奢望……

今年的元宵节注定记忆深刻,“闹”元宵变成了“静”元宵。先贤曰:静能生慧。这元宵的静夜里,头上清辉明月,地上疫情防控,我们似乎该做些洗心的反——思!


2月9日 晴

昨夜元宵,今还明月。

“度日如年”四字真正契合了小区内外的人们。

前几日,仍有居民“蠢蠢欲动”,变着法儿的找着各种理由想出想进。虽然都知道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又觉得是一股经过楼群上空的风,刮过自家的窗户还有段儿距离呢。甚至有个别居民还晒笑:这些值班人员一个个戴着口罩,执行着愈来愈紧的规定,“大惊小怪”的!

这几日,似乎都能坐得稳了,小区门口的管控压力明显小了很多。居民们也不再对我们一二三四的检查程序泼烦,反倒是我们有些不好意思。一个居民甚至收好证件,诚挚地说了句:辛苦了!

辛苦了!这三个字平时听来不觉怎样,此番却像三个小春雷,让人心里暖意顿生!是呵,从开始值班冻得脚没知觉,到天天和居民“吵”,再到“辛苦了”的主动配合,这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彼此温暖的季节轮回!

“春风起了。”我把证件还给居民,顺便诗了一句:“花开之日,便是解禁之时!”

“那还!”居民微微一笑,点头认同。

正好没有居民出入,我打开手机急切地寻找那组敏感的数字。想想,我本是一文人,对数字从来“糊涂”,但这段时间却对有关疫情的数字格外“感冒”,或升或降,都牵动着我的心。

众志成城啊,中国加油,武汉必胜!

【战“疫”作品 · 日记】抗疫——薄燕妮(27)

薄燕妮,女,笔名燕妮,1979年3月生,现在旗政协工作。求学时,曾任校内“绿泉文学社”社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三级作协会员,文艺名家服务志愿者,本人被编入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名人录。巴彦淖尔市网评协会会员,巴彦淖尔诗词协会会员,乌拉特前旗诗词协会会员。已累计创作有关河套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小说、散文、诗歌、新闻、剧本等各类文学作品100万字,即将结集出版《一路歌一路走》。


乌拉特前旗文体旅游广电

扫码关注我们

【战“疫”作品 · 日记】抗疫——薄燕妮(27)

乌拉特前旗文体旅游广电

扫码关注我们

【战“疫”作品 · 日记】抗疫——薄燕妮(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