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黄高铁“V”的设计路线,相比直线的杭黄高速有何不同意义?如果是商务岀差,你会选择哪条路?

友情岁月141827263


杭黄V字型高铁,比沿杭徽高速线,曲折的多,也远的多。这是浙江省为了发展千岛湖旅游和区县通高铁所坚持要求的。其实,从安徽和铁路总局的角度,都是倾向黄杭拉直,沿杭徽线走临安绩溪黄山。这样路程缩短很多,而且还能为武杭铁路所用。可惜的是浙江省的坚持,导致了目前V字型走向。这样浙江的好多地级市县都通了高铁,还连接到千岛湖,对以后的通往衢州也打下基础。

可这样的安排,对安徽对黄山就没有那么好,明明可以很短的距离到杭州,非要绕一个大圈。但浙江省一向是比较强势,安徽这个穷省没有办法。

还好的是,现在又传出杭临绩高铁,也就是杭州临安绩溪直通黄山,是武杭铁路的一部分,这条铁路建好后,V字型高铁就取直了,希望早点到来。

杭临绩规划图。不知哪年能实现。


梦回长安g


以前上公共汽车人们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这辆公共汽车最好能停一下搭载我回家,当车停下来之后就想能往里挤一下就好,当挤上车后又想,赶快关门,后面的就别上了,太挤了,小编往千岛湖,建德绕一下有什么不好,如果不经过建德,千岛湖,保准八节车厢四节空!


祖上古田人


从杭黄高铁的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的规划方案,就基本上明确了杭黄高铁不是以到达时间为第一要务。而是要充分考虑投资线路设计、建造成本合理性、选择站点的人口密集性,以及投资成本回收和投资回报率等多因素分析!

可对比与高速公路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暂且不说高速公路的过路费、汽油费、停车费、拥堵问题、车辆损耗、驾驶劳累等多重因素,就只从时间一个方面进行分析。

杭黄高速公路距离190公里,耗时预计要2个小时;而杭黄高铁总里程220公里,大约在1小时30分钟内可以到达。考虑到黄山城市的规模不大或杭州城市的限行因素,在商务出差来往时应该坐高铁更加方便。

杭黄高铁的建设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建德到衢州的高铁支线也获得审批通过。杭金衢高铁的另一条支线,杭衢(经建德)高铁也将要开工建设。从V字型变成了Y字型线路。这样可以更佳有效地利用高铁线路资源,让投资回收速度更快。

可这条线路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但是这条旅游专线还是有一些弊端,线路采用自负盈亏的方式运行,而且相对季节性太强。旅客在旺季之时或许很能买到票,而平时却又人数不足。在常用票价是可能会按照旅游线路来定价,从目前原杭州到黄山数百公里的线路,一等座票价388元,二等座票价231元,实在有些高的离谱。一般350公里/小时的高铁票价也只有0.5元/公里,这样要是只要一半的钱就可以了。而且类似250公里/小时的有砟线路其实票价还要更低,但杭黄高铁估计就不可能更低了。

希望以后可以采用淡旺季不同的票价体系,这样可以让更多普通人坐高铁去千岛湖和黄山旅游,不要让高铁变成了有钱人的交通工具。


鞅论财道


当然,现在的“V”字线路大大增加了杭州到黄山之间的距离。


如果沿着杭徽高速的线路,向西过临安走直线的话,就是用三角形的一个边代替了两条边的距离。

但是,高铁很多时候是以人口密集的城市为连接节点的,快速客运的目的还是为了要满足人口聚集区的交通要求。

况且对于这条“V”字线路来说,还要满足外地游客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风景向往,满足人们去千岛湖游乐度假的需要。

两全之计也不是没有,但是要看发展的需要与建设的决心:像有些地铁线路一样,建设A线B线,分出绕行的“V”线和不绕行的直线,供乘客自由选择。

不论是商务出差也好还是直奔目的地的其他需要也好,得其所愿,以最快最节省的方式抵达,自然是最好。

高铁建设方兴未艾,很多线路都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未来逐渐形成网络以后,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东方连话


杭黄现在走的线路完全正确,高铁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直线只有临安区服务的人太少,现在稍微绕了点,方便了更多人,萧山 富阳 桐庐 建德 千岛湖人又多景点又多人流量大,可以说这条线路设计的最合适不过了!


坝镇土贝


这条杭黄,不是真正的杭黄,这是一条“杭千”(千岛湖)加“千黄”的线路。当初看到这样的设计,我也是惊掉了下巴。后续肯定还需要规划建设一条真正的杭黄(杭临黄)。


杭州山不高


杭临绩是350km/h,是国家高速铁路干线。直接连接杭州、黄山、景德镇、南昌;

杭黄铁路是250km/h,只能走动车,是支路。


Epean2012


其实这条铁路,你把它当成旅游线路就得了。杭州,富阳,桐庐,千岛湖,绩溪。就当旅游大巴的升级版。不过话说回来,这一路人口相对密集,走临安的话临安西面没什么人口密集区。不过商合杭应该走临安


云栖001201


其实就是杭衢铁路东段+温黄铁路北段,时速350的杭(临绩)黄客专还没建,是武杭客专的一段


轨大叔


修高铁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画直线省钱??

目前设计是最合理的,领导和专家都是深思熟虑的。[赞][赞][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