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為何要改為先認字,再學拼音?

李敏營山縣教研室


根據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起,中小學語文將全面啟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我們今天以一年級上冊為例,來具體分析一下教材中漢語拼音的變化。

一年級上冊原來共有41課,包括漢語拼音13課,識字8課,課文20篇;而新教材的變化在於,把漢語拼音課減少為8課,識字則增加到10課,課文14篇。

我們知道,孩子們在踏進小學的第一課開始,接觸的就是漢語拼音,但是,部編版教材讓孩子們先接觸到的是漢字,不但減少了漢語拼音的課時量,位置也被後移,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第一、要讓拼音教學服務於識字教學。

開心後先做入學教育---《我上學了》,開始識字教學,然後才學拼音,並且降低漢語拼音的難度,這樣識字教學和拼音教學能更好地結合。

第二、改變孩子的“第一印象”。

這樣安排可以使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漢語拼音,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漢語拼音一覽表(收藏):

當然,教材除了漢語拼音的變化之外,其他變化也是非常大,後面我們繼續具體來分析。







Xu老師


原來一年級學生剛上學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現在統編教材改了: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並且邊學拼音邊認字。其實,我剛上學先學的就是漢字,不是拼音。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部編本教材多少有點回歸傳統。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六個生活中高頻率出現的漢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的可能是一輩子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 ,雪對風”,很傳統,也很有趣。部編本教材要的就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把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學拼音只是為了識字,給普通話正音,拼音是識字的工具不要把它當做閱讀的工具。因為漢語拼音只是識字的柺杖,不是目的,學會識字就不要這個柺杖了。

另外,讓孩子們先認字後學拼音,也是給幼小銜接,放緩坡度。對於一年級剛上學的孩子來說,一上學就是拼音,比較難,並不利於培養孩子對語文課的興趣。現在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孩子們學拼音的畏難情緒。


憶夢月華


我記得小時候好像是上小學就直接學拼音了,但我媽告訴我,我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在街上認字,看門牌、店名什麼的,能認一些。現在比較將就教育的方法論,先認字再學拼音,從思維過程來看,是有道理的。



一是從易到難

孩子從一歲多視力發育健全開始,他就能看見各種各樣的字,對於字的形狀、字體其實是熟悉的。只是他還沒辦法將字的形和義跟音對應起來,所以你跟他說一個詞,他能聽懂,要他看一個詞他就看不懂。學認字就是學將音與形和義對應起來,對於已經熟悉了字的孩子來說,這是相對容易的。而拼音比較難是因為,他不僅要將字母的音對應出來,還要學會組合,比只認字是多了一個組合的環節。



說白了認字是記憶的過程,拼音是有邏輯推理的過程。比如說,我認得“個”這個字,就完成了認字的過程,而拼音除了認“ge”這兩個字母,還要分辨“ge”應該是一聲還是二聲還是三聲還是四聲,然後通過拼“ge”知道“各”和“個”是一樣的讀音。這其實是比較複雜的過程

二是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

孩子在9歲以前都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意思是,他們接觸事物會首先看到形狀、大小,他們能直觀感受到的特徵。6歲以後,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起來,直到9歲以後就發展得比較成熟,他們就能理解通過拼音推導字的讀音的過程。



先認字再學拼音,比較符合人思維發展的規律,讓孩子學起來不至於那麼難、那麼枯燥。


肥羊媽媽


孔子不也是先認識字麼,拼音是後來才出現的,我兒子也是2歲開始識字,大班後半學期我在家教他拼音!幼兒園中班開始不用我陪讀,不會的字圈出來,一年級開學自己學會了查字典,更不需要家長了,現在生氣的是把眼睛看的好像近視了。看書太多了,2/3個小時不動


徐州丫


一年級小學生語文學習中,先認字後學拼音,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通過對很多一年級兒童的觀察,我發現這種改變完全適應了兒童的學習特點,下面我做一下介紹。

第一,識字興趣有一個敏感期,抓住這個敏感期,可以讓孩子認識大量的字。

通過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我發現兒童在5-7歲間有一個識字興趣敏感期。既只要家長或老師能夠充分利用這個敏感期,可以激勵地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尤其是把識字和閱讀興趣結合到一起,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課文或課外書中認識的字,則會讓孩子印象格外深刻。在敏感期裡,兒童視覺記憶特別棒,只要注意力指向目標明確,很容易把看到的一個字通過視覺記憶,以圖片格式保存在大腦記憶中。但是如果過了這個敏感期,兒童的視覺記憶力會有衰減現象,記憶效果自然會就下降。

第二,先學識字便於引導孩子去應用和理解,減少藉助拼音拼讀這一環節。

在對很多兒童閱讀培養的過程中,我發現凡是先學拼音,再認字的孩子,會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當閱讀中不認識字時,馬上就去讀拼音。但是問題來了,當注意集中在拼音上面時,就容易去忽略觀察這個不認識的字的字形或結構。雖然孩子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的發音,但實際上並沒有達到認識這個生字的目的。先學識字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弊端,但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引導一年級小學生學會正確觀察字,從而對字建立視覺記憶。

第三,拼音涉及到發音準確與否,還有拼音的拼讀與應用規則,一年級兒童學起來相對有難度。

一年級兒童口語發展一般都挺不錯了,但是在學習拼音時,有些孩子就會遇到發音不準確的問題。如有一個男孩子整個一年級都不能正確發K這個音,當老師和家長不斷給孩子進行發音矯正,而孩子仍然不會時,會造成孩子學習的畏難情緒。但是如果先學識字,因為生字發音可以藉助詞彙或句子來理解,容易讓一年級小學生既通過視覺記憶記認識一個字,又能通過聽覺記憶記住字的讀音。

第四,隨著一年級兒童識字量的增加,學習語文的理解能力也隨之增強,再學習拼音規則時,就更容易理解了。

一年級兒童是從幼兒期向兒童期過度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孩子們雖然口語普遍都發展不錯,但是書面語學習也剛剛起步。如果不優先從識字上面開始教學與應用,實際上對孩子們的書面語學習是一種延遲教學,不利把識字興趣和閱讀興趣充分發揮作用。而隨著孩子們識字量的增加,在閱讀與理解方面也會同步增強。這樣一來,再學習拼音規則時,就相對容易理解,也容易應用,最大的好處是孩子們會不依賴於拼音去閱讀。

結束語:雖然從先識字到再學拼音這麼一個小小的變化,但是卻體現出學習科學的重視。這一改變既方便於教師教學,又讓孩子們學習相對輕鬆,可以說這一變化絕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只是家長朋友們要注意,千萬別忽視孩子識字興趣敏感期喲,如果你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識字卡片,每天安排一點時間,進行識字練習,會讓孩子一年之內,至少能熟練認識至少三百到四百字,甚至更多,這對孩子的學習絕對有好處。


寒石冷月


先認字再學拼音,是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

現行部編版教材,我們這裡已經使用了兩年了。

一年級上冊教材總共8個單元內容,第一單元教漢字,第二、第三單元教拼音。

可以看出,確實是先教的漢字,再教的拼音。因為這樣其實更符合認知規律。

相對來說,拼音更晦澀難懂一些,如果把一篇文章,全部用拼音來書寫,相信大家都要崩潰,因為我們就是文字書寫的文化,不是字母書寫。

在幼兒園階段,以及更小的幼兒階段,在給孩子讀繪本,或童書的時候,孩子實際已經接觸過很多漢字了,雖然不認識,不明白意思,但是總有很多印象,學起來也快。幼小銜接階段也會學比較多的漢字。

如果直接學拼音,拼音本身就是獨立於漢字的另外一套體系,孩子相當於要從零開始學習,而且整體認讀,平舌捲舌等等,對小孩子來說還是相當有難度的。

從第4單元開始,課文的字都有注音。孩子可以直接認字,遇到不認識的用拼音拼出讀音。這樣二者結合,是可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的。

而且漢語的發展,本身就是先有漢字,再有拼音的。

漢字的發展從幾千年前開始了,而給漢字注音,是近代才開始的事,現行的拼音方案,更是從建國後才逐步發展確定的。

發展拼音的用意,主要是因為國際上普遍使用拉丁字母,發展一套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方案,有助於與國際接軌。

只不過沒想到在後來,進入到信息化時代的時候,與國際接軌的,使用字母的這套方案,竟然挽救了漢字,要不然在電腦端輸入漢字,大家都得去學習五筆輸入法,那可比拼音更晦澀難懂的多了。


超人爸爸說教育


沒有特別研究過小學課本,為什麼要改版?

作為家長,我來說說:孩子先學習漢字,再學習拼音的一些學習情況,給大家做參考!

一、一年級剛入學,孩子們先學習的是常見漢字

對於這些常見的漢字,孩子們大多都是認識的,所以學習起來,孩子們並不會很吃力

對於剛剛升入小學的孩子們,我覺得這是一個過渡的階段

讓孩子慢慢地從散漫的幼兒園生活中,逐漸過渡到全日制學習的小學生活中。

二、雖然開學初期,孩子們學習的漢字都是常見的。但是擴充知識很豐富,調動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開學初期的時候,我陪著孩子在複習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課本上,寫滿了他的課堂筆記。

包括:組詞、近義詞,有些字詞還有反義詞

有的時候,孩子還會很得意的說:“這個詞是我想到的!”。

三、學習拼音的時候,上面也記滿了他的各種筆記

與之間學習漢字一樣的是,在學習拼音的時候,孩子同樣做了很多的筆記,只是這些筆記,不再使用漢字記錄,而是用拼音寫的各種組詞。

孩子在學習拼音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覺得拼音的學習枯燥乏味,不願意學習等情況。

四、我猜想:在學習漢字的時候,老師有可能就已經為學習拼音做好了鋪墊。

因為在改版之後的課文中,幾乎包含了所有漢語拼音裡面的聲母和韻母。

之所以有了鋪墊,所以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太難。

五、把漢字放前面,也是因為語文學習,是以學習漢字為重

在語文的學習中,我個人覺得拼音只是為了學好語文的一種輔助技能

學習好語文的最基本內容,還是對漢字的學習與理解

六、孩子很容易把字弄混

⑴ 很多詞語中拼音都是一樣的,但是字形不一樣,他們的意思就有了千差萬別。

孩子剛學習,並不知道同音字還要區別。

先學習漢字,可能也是為了要讓孩子區分字形!

比如說:八、吧、巴

⑵還有一些字形類似的漢字。

因為長的像,孩子分不清楚。

比如說:烏、鳥;申、田;四、匹,等等。

不論怎樣改版,我相信教育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改版肯定也是因為目前社會變化作用下的產物。

我們看起來簡單的課本,背後應該是集結了大家凝聚的心血!

我是a媽,家有上學娃,探討上學事!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讓輔導孩子學習更輕鬆!


A媽說教育


自從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細心的家長也發現了一年級的孩子先學的漢字,後學的拼音,那麼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上圖是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材目錄,通過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確實是先學一些基本的漢字,再開始學拼音,等到拼音學完之後,又開始學漢字。



培養孩子的興趣

其實這些課文就類似順口溜一樣,孩子很容易記住,而且這個階段對漢字的要求不是很高,只是停留在認識,會讀的階段,漢字是孩子從小能用的到的,不會特別抽象,而拼音則不然
孩子剛上一年級,現在幼兒園規定不讓提前教學,孩子對拼音的感覺要比生字陌生的多,先學生字孩子更容易產生興趣。

起到過渡的作用

通過目錄可以發現,只是學幾課便開始學習拼音了,而不是一直學生字最後再學拼音,好多家長一開始擔心孩子幼兒園沒學過,一年級的拼音會跟不上,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一年級上冊的重點還是拼音!前幾課的內容是非常簡單的,就是一些常見的漢字,目的就是讓孩子有個緩衝,大致對語文這門課程有個瞭解。



對孩子來說,拼音的難度是要高於基本的生字的,所以孩子剛上一年級,主要是讓孩子先適應這個新環境,讓孩子收收心,等孩子徹底融入到校園生活,再學習重點知識。


陽陽爸說教育


部編新教材在我省發行之前,省教育廳曾組織我們一線教師和部編教材的編者進行過研討會,小徐老師作為語文教師代表曾參加過部編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研討會。

會上,新語文教材的編者首先介紹了語文教材的新變化,又介紹的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以及語文考試的新方向等,其中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變化最大,主要表現在:

  1. 教材編寫順序,從先認讀拼音改變先識字。

  2. 加大語文教材的閱讀量,增加傳統文化的滲透。

  3. 加大識字量,減少書寫漢字難度等。

關於小學一年級開始為何要改為先認字 ,再學拼音,編者列舉了以下幾個原因:

一、先識字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降低了認知難度,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日常生活中,漢字隨時隨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對於一些常見字,小朋友在幼兒園就已經認識了,而生活中拼音卻很少見,認知起來又很抽象,學習起來主要靠大量練習,提高熟練程度來掌握,難免枯燥乏味,因此為了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學習興趣,因此將簡單的漢字學習提前。

二、先識字,以有形之字帶動抽象的拼音學習,更有利於孩子將拼音拼讀和漢字讀音相聯繫,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拼音學習一直是一年級的一個學習難點,小徐老師小時候,拼音學習要用兩個月的時間來掌握,新教材的拼音教學時間安排在一個半月之內,加上幼兒園不允許超前教學,拼音學習的難度更大,先學漢字,以漢字的讀音帶動拼音學習,可以降低拼音學習的難度。

例如:”小“的讀音是三拼音節,"x-i-ao",”水“的讀是兩拼音節"sh-ui",其中"sh"是翹舌音,發音時舌頭要翹起,如果離開這兩個漢字,單獨講拼讀,如何拼,如何讀,孩子們會很難接受,有了漢字的輔助認讀,拼音拼讀難點就比較容易練習了。三、小學一年級第一單元的識字課是經過編者經心編排的,涉及身份認知——“我是中國人”“我是小學生”,涉及“天地人”——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涉及對人體部位和功能的初步認知;涉及傳統文化“金木水火土”初探世界萬物之間的聯繫,還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律之美等,既讓小學生學習了簡單的漢字,也給小學生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知識之門,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四、識字知義以及表達能力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拼音作為輔助學習漢字的工具,後學拼音更有利於學生運用拼音將漢字的讀音穩定下來,推廣普通話。

綜上所述,部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先識字後學拼音是經過教材編者和相關小學教育專家認真思考後做出的決定,在教學實踐中也得到了一年級老師和學生的認可,確實是一次有益的改動,大家以為呢?歡迎大家發表真實的看法。


指尖教育帝國


獲悉小學教材先學字再學拼音,感到很震驚,認為這是教育界的倒行逆施之一(我認為以前的廢除第四套簡化字和的地得、做作混用等也是倒行逆施)。

學齡前兒童都是通過語音進行交流的,讓他們通過學習拼音來認識自己的發音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並且拼音其實比漢字好學,只要老師正常引導很容易全面快速地掌握。有了拼音這個工具,學習漢字就會更加標準和快速,對字典類工具書就能較早使用從而大大加快識字效率。還能通過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來提高寫作能力。會了拼音,就能在別人還在費勁學漢字的時候閱讀一些拼音讀物了,從而更早開發智力,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另外,我擔心,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沒有了先入為主的優勢,學拼音的時候會比較困難,這種影響可能貫穿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