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谈“逆流挽舟”

“逆流挽舟”也是中医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说理的一个用语。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条小船,在湍急的小河里面行着,在小河的上游,有个人,用绳索逆着水流动的方向,用力的拉小船,我把这个画面画出来啊。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谈“逆流挽舟”

我画的,就是这么有才华!

“逆流挽舟”这个词,我也是从喻嘉言的书里面看到的,其用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服用以后,坐于温暖之处,忍住不大便约有两个小时,得为微汗出后,痢疾便可治愈。下利不止虽为在里,可以使邪从表透出而解。其实这个方法是喻嘉言从《伤寒论》而化裁出来的,学医不学伤寒论,翻遍医术也枉然。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先讲一个我治疗的一个儿科病案:

该患儿,女,2个月大,未满月时因受凉出现大便溏泄,服斯密达(蒙脱石散)止住后,又随即出现大便不利,七日一行且量少,但并不干结,夜卧不安,出汗多,入睡时反复摇动头部,反复摩擦枕头致后枕部头发较少,脉细滑,指纹不显,色淡,寸口潮湿,精神可,面色白。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原方:桂枝5克 生白芍5克 炙甘草4克 葛根6克 生姜两片 大枣两个为引 六付。

嘱每付药熬两次煎出100毫升混匀,一次喂一小勺,隔数小时喂一次,多余药液弃之不用。

不是中医看不懂系列:谈“逆流挽舟”

当时的病案记录

2016年9月17日复诊:药后第四天大便得行,不干,但量较多,出汗已不多,夜卧较前安静,诸证大减,嘱守上方再取六剂以为巩固。

按语:小儿科古又称为哑科,因问诊不好进行,且脉多为滑数之像,诊治颇为不便。病婴未满月时腹泻,为受凉所致,此时用生姜、葱白等温中散寒,再不济用理中汤、桂枝人参汤之类小量,即可收工。但家长一见腹泻,首先想到的是要止住腹泻,蒙脱石散类似于中药赤石脂之类,有涩肠止泻的功效,用收涩药虽把腹泻勉强止住,但外邪因而不曾得出,气机逆乱,外邪入里,导致大便不顺,腑气不通,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而夜卧不宁;外邪入里,荣卫失调则易致汗出。故而选择桂枝加葛根汤以调和营卫,托透邪气,服之果然有效。

《伤寒论》第32条有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此即论及因表邪不解,影响阳明和降功能的正常运转,出现下利的治疗方法,同理因外邪郁闭亦可导致大便不畅或大便秘结,若表证仍在,仍当先解表,如《伤寒论》234条所言: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意即为虽有阳明胃肠大便不畅的表现,但由于外邪不解为主要矛盾,犹当解表达邪。

后世所谓“逆流挽舟”之法,其道理与葛根汤治疗下利是一致的,不过所用为人参败毒散而已。用解表的方法可以治疗下利、痢疾,同理当然也可以治疗便秘便结。

后世还有所谓“提壶揭盖”之法,意为用辛散开宣的办法来治疗小便癃闭,点滴不出。同理,若为由于外邪闭阻所致的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也可以用辛散开宣的办法,曾治一青年男子,大便秘结,数日一行且大便量少,脉象浮弦而紧,脖子后背僵硬似背着一块大石头,处方葛根汤原方,颈项僵硬得除,大便亦得畅行,自诉舒畅无比。怪不得有人总结:便通精神爽,表解一身轻!诚然!

中医治法中的包括“欲求南风,须开北牖”以及“提壶揭盖”、“逆流挽舟”等治法,都是对从“气机”的角度,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拘泥于症状,治病必求于本的思维及辨治方法,认真观察自然与生活,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中医就是自然生活中的智慧!

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