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输得冤吗?

猫婶陛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北洋水师覆灭不冤枉。

事实证明,一个政府腐败、制度落后的国家,是无法建立真正强大军队的。

大家注意,北洋水师的发展几乎和日本联合舰队同步。

北洋水师的初期投入,其实比日本海军还要大得多。

我们有钱购买了2艘铁甲舰,而日本直到黄海海战也没有先进的铁甲舰。

在1888年北洋舰队完成组建的时候,日本海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如果当时双方决战,日本联合舰队必败。

然而,从1888年到黄海海战的1894年,长达6年时间北洋水师没有购买新式军舰,也没有进行武器的升级换代。

海军是一个技术性兵种,也是一个考验综合国力的兵种。

所以五年空军,十年陆军,三十年海军!

一个国家发展海军必须有长期的计划,还要有相应的国力,不然最终一定会完蛋。

当然,初期可以选择购买军舰的方式,日本也是一样。

但很快就要建立自己的造舰、维护、训练、科技等几个系统,维持几十年的持续投入,这才能有强大的海军。

同时,海军的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在19世纪末,每隔10年就有很大的发展。

你一定要不断更上世界不乏,进行技术更新。

如果你跟不上,曾经很牛的舰队也可能在5到10年后不堪一击。

日本发展海军,是一个科学和持久的过程,建立在日本先进的制度上以及国力的持续发展上。

满清则是建立在封建王朝灭亡的过程中,根本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海军。

上面已经说了,日本在北洋水师听够的6年内,不断购买新式军舰。

黄海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三景舰、千代田号、吉野号、秋津洲号,共6艘先进驱逐舰,都是1888年以后才装备的。

要知道,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舰只有8艘,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北洋水师停止发展以后才服役的。

如果北洋水师也能同样购买、建造6艘军舰,黄海海战就不会输。

然而,海军衙门军费都被慈禧挪用了。

另外,不去购买军舰可以解释为没钱,毕竟一艘新式军舰都要一二百万两银子。

但很多技术上的升级,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比如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水师的中口径速射炮,刘步蟾认为整个舰队更换一下也就需要三四十万白银而已。但这点小钱也没有出,根本没有关心!

最终就是,我军150毫米火炮射速,不到敌人的四五分之一,完全被压制,惨败。


萨沙


当然不冤。买了一堆武器就应该赢吗?买了一堆武器就可以赢吗?当然不是。这就好比一个班里的同学,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最后问没考上的冤不冤。

北洋水师的由来

满清一直在陆地称雄,为何发展水师?这是因为日本曾经对台湾用兵,而满清苦于没有战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吃瘪。从太后来说,感觉到没面子,所以愿意打造水师。

而从李鸿章来看,他在朝中的对手带着陆军对西北用兵,于是朝廷的许多军费都被陆军拿走了,这让他非常难过。朝廷下拨的款项,如果他能争取过来,不但能喂饱自己,还能拉拢一大帮大臣倒向自己。于是此时他也一直在说水师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水师就成立了。

战舰组成

满清是有造船厂的,这是当年左宗棠奏报朝廷建造的,但是技术落后,不堪战场上使用。于是李鸿章就出国考察,最后把第一批4艘轮船订单交给了英国。

在1878年的时候,因为感觉这些船实用性很好,于是又订了四艘;1819年再次购入两艘。这几年中,李鸿章继续鼓吹海军的重要性,于是在1880年清廷拨款,向德国又订购了两艘。

截止1881年的时候,北洋水师的手上已经购入了超过10艘外国的高性能战舰,这在当时的亚洲来说,已经是最强大的水师了,连日本都比不上。

出名引起的后果

水师扩编给满清增加了自信,1882年,朝鲜发生了动乱,他们还派出舰艇去支援,朝鲜人一看立马就投降了。

此事引起了日本的注意,他们认为满清海军的崛起值得警惕,于是不久就通过了一项决议:首先是从日本财政里面,用六成的资金去打造海陆大军,其次,天皇拿每年拿出自己相当一部分资金资助海军发展,而且还要从官员们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也补充到海军去。

经过这样的决定后,日本的海军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有钱,所以他们也向英、德等国家购买高级战舰。

北洋水师的骄傲

就在日本积极发展海军的时候,满清政府、北洋海军却有了极大的松懈,因为在朝鲜露了脸,他们个个感到自豪。于是,水师里面有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财政方面,朝廷没有继续购入战舰,而给水师补贴的款项,几乎都进入李鸿章等人的腰包。

其次是人员上的安排,虽然舰艇的舰长没边变,但是下面的船员却有了变化,一些船员靠关系“补了缺”,他们根本不懂水战,又缺乏训练,所以在日后对站中,见面不精瞄准咚咚咚放完了炮弹便坐等被击沉或者投降。

最后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买了外国的船,却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买过炮弹,所用的炮弹,都是满清自己造出来的,质量低下。

在北洋水师内部腐化的过程中,日本已经逐渐完成了对海军的升级,到了1882年的时候,人家的战舰数量有32艘,排量是满清的三倍,而且在战前已经派了大量的间谍刺探清楚北洋水师的虚实,这样一来,北洋怎能不败?


小小嬴政


这两天利用串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铁甲舰上的男人们》,说真的,我对北洋海军也曾经有误解,但是当我了解北洋海军之后,我一直为一百多年前那群忠勇的军人惋惜。他们驾驶着老旧的战舰,用着劣质煤炭以及即将报废的锅炉,操作着落后于时代的火炮,使用着劣质炮弹,顶着敌人密集的炮火。他们殊死奋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致远舰因舰体进水,严重倾斜,离沉没已经不远了,但是依然开足马力向敌舰发起冲锋。最终因为锅炉进水导致锅炉爆炸,致远舰含恨沉没。管带邓世昌因战舰沉没,义不独生,沉水自尽。
经远舰二副陈京莹在战前给老父去信,在信中向老父说明了以死报国的信念,并叮嘱老父勿以儿为念,最后战死沙场。而且经远舰奋勇作战,军官几乎全部殉国。

来远舰一名负责运送炮弹的水兵在战时被敌军弹片削去了脚后跟,依然不顾伤势向炮位运送炮弹,直至战后才察觉到伤情严重。而且来远舰在战时奋勇作战,后甲班被日军下濑火药开花弹烧变形,舰上水兵依旧奋勇扑灭大火,并将战舰开回旅顺,当时人视为奇迹。
定远镇远两条铁甲舰,作为海军的中坚,在海战时死战不退,
甚至被烧成火龙依然向敌舰开炮射击。海军提督丁汝昌在负伤之后坚持不进铁甲堡躲避,而是坐在铁甲堡外面的走廊里,激励将士们杀敌。

而且,作为旗舰,定远舰冲在最前面,也成为日舰重点打击目标,但是定远舰被烧成火龙仍然拼死作战,日军甚至发出了不沉的定远的惊呼。而且镇远舰一炮重创了敌军旗舰松岛,引起了日军开花弹和药包的大爆炸,燃起的大火甚至一度烧到了弹药库,日军无一人敢于顶着浓烟进去救火。如果不是战场忽然起了一股妖风吹散了浓烟,让松岛的损管队进去救火,松岛很有可能就会沉没。天不佑中华!
还有北洋海军英勇的陆战队队员们,他们只有几百人,但是他们被日军称作开战以来最嚣张的中国军人。在南帮炮台、鹿嘴角炮台反击战中,这些英勇无畏的军人们称作小划船向日军发起了冲锋,一度攻入了日军指挥部,最终因为寡不敌众,除了少数幸存者游回刘公岛之外无一人投降苟活,伤者为了不被俘受辱用刺刀切腹自尽。

这是头条网友顾氏造船厂厂长曾经发布的陆战队队员殉国的照片,其中一名烈士的尸体肚子已经被划开。

最终,北洋海军在抵抗日军七次攻击之后,因为弹尽粮绝,后援无望。海军提督丁汝昌为了保全幸存将士的生命,甘愿牺牲个人名节签署降约,并吞鸦片自尽。而日本也因为尊敬北洋海军这个可怕的对手,给与北洋海军幸存将士荣誉投降的待遇。丁提督生前挚友,日本海军创始人胜海州听闻噩耗,为挚友写下挽诗,并用双美这个武士道对于武士最高的评价来称赞丁提督的忠勇。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镇远舰帮带杨用霖等军官皆自尽殉国
,当然有键盘侠会以高级军官吞鸦片来抹黑北洋海军都是大烟鬼,这不仅是可笑,更是对先烈的不敬!鸦片是当时医疗用的阵痛剂,而且历来阵痛剂都可以用低纯度的毒品来形容;再者,吞鸦片自尽符合中国人死后留全尸的传统,因而北洋海军高级军官都选择以吞鸦片的方式自尽。而且吞鸦片自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气绝身亡,过程也极为痛苦,所以我很好奇键盘侠哪来的勇气去污蔑北洋海军的先烈们。

而且北洋海军已经用他们的战斗表现出了他们高超的军事素质,就命中率这一方面来说,北洋海军远高于日本海军。而且日本海军旗舰松岛因为被重创挂出了不管旗放弃指挥,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定远被烧成火龙的情况下仍然带队冲锋,这种勇气和决死的精神感染着北洋海军每一名官兵,即便是个别军舰因为修复战伤暂时退出战场,但是修复完毕之后依然返回战场奋战。
而且北洋海军高级军官除了方跑跑之外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参战,各舰管带身着礼服指挥战斗,在战斗激烈的时候还让人拍照,以证明他们的忠勇无畏。而且北洋海军各舰在战前就撤去了船上的救生艇,这分明是去拼命的表现。

那么,北洋海军为何会失败?表面上看是装备落后,实际上是人祸。

当时清政府上层因为翁同龢同李鸿章有私怨,所以把北洋海军作为扳倒李鸿章的目标,以海防以已建成的名义上,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停购船械案》。结果清政府上层缺乏战略眼光,以为有就可以,没有意识到海军甚至国防是需要持续投入的事业,居然愚蠢的通过了这一提案,这对严重依赖外购的北洋海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为这一提案
不仅掐断了北洋海军购买战舰的渠道,海军连战舰的维护保养工作都做不到,很多战舰的锅炉即将报废,舰上水密门橡胶圈破损都无法更换。所以,由于清政府的短视以及政治斗争,北洋海军不仅无法购买新舰,仅有的十条老式战舰也因为无法维护保养而加速老化。

而且,煤炭也是个大问题。按理说,供应给北洋海军的煤炭是五槽煤这种优质煤炭,负责提供煤炭的开平矿务局把优质煤炭用于出口,出口对象甚至包括日本,给海军提供的都是散碎的劣质煤。这种劣质煤炭不仅燃烧值低,导致军舰航速降低,更是加速了锅炉老化。有资料表明,海军快船致远级两舰,致远因为使用劣质煤炭导致航速从18节降低至12节,靖远更是因为劣质煤炭的使用而导致锅炉即将报废。

在北洋海军危难之际,朝中大员想的不是如何救援海军,而是如何置海军于死地。尤其是清流的废物们,他们编造了大量抹黑北洋海军的谣言,而且极为恶毒。山东巡抚李秉衡因为身为清流,故意把战斗力低的河防军派去援救威海卫,其结果可想而知。河防军一触即溃,北洋海军援军无望。

如果北洋海军能够得到优质煤炭,并且持续购买军舰并进口相应的设备维护战舰,那么北洋海军也不至于全军覆没的境地,而且大东沟海战的结果还会反过来。

说到底,北洋海军的覆亡就是人祸,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惋惜那些忠勇的军人。这些忠勇的军人用他们的战斗证明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证明了他们对海军的忠诚!他们对得起这个国家,对得起海军这个高贵的军种!


这是海军在大东沟海战120周年之际组织的纪念活动,海军士兵在过去的战场上竖起船桨向海军先烈致敬。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北洋海军可以说是输的冤,但同时也不冤。北洋海军的失败除了清政府内部的腐败无能以外自身也是有原因的。北洋海军成军以后很快就取得了远东第一世界第六的地位,这一荣耀一直持续很多年。但是从1890年以后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暂停了北洋水师购买军舰的经费,时间为两年,其实这些钱是被节省下来支持慈禧圆明园的建设工程了。也是这一年日本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日本为了实现“大陆政策”非但没有减缓军队的发展建设,反而是为了尽快实施对清朝的侵略加紧了军队的发展,军费是连年递增,最多的时候日本竟然拿出了全国总收入的60%用来扩军备战。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这支近代化的海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军队之一,为了这支军队的建设清政府先后投入大批人力物力,仅仅是各种舰船的采购经费就高达3000万两白银,加上威海卫,刘公岛以及旅顺等炮台以及舰船配套设施总共花费白银超过1亿两,晚清这一段时期对海军的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但是成军之后由于清朝内部官员相互倾轧,特别是李鸿章的死对头翁同龢在坐上户部尚书之后就断绝了北洋海军军费的拨发,同时由于为了支持慈禧修建圆明园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先后挪用海军军费260万两,而他的后继者李鸿章更是挪用海军军费大约700万两,据统计北洋海军军费先后被挪用约为1000万到1400万两,海军军费遭到挪用使北洋海军经费严重不足,对军队训练以及舰船的保养维护产生巨大阻碍,从这一点来说北洋海军输的冤。

而北洋水师自从成军之后自身问题也是接连不断出现恶化。北洋海军成军之初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成为一支让人敬畏之师,可是由于承平日久北洋海军慢慢腐化堕落。对于赌博在北洋水师是严禁的,但是作为北洋海军提督的丁汝昌不但不禁止自己还参与其中,并且和下属因为争夺妓女产生龃龉,并怀恨在心,“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常年吸食鸦片,即所谓上行下效导致北洋海军战斗力急速下降。北洋海军里面将领大部分是福建人,这些人自成一系,对丁汝昌的命令阳奉阴违,不但如此他们竟然利用军舰出海巡视的时机走私贩运。而且北洋海军每次对东岸沿海以及南海进行巡视停靠香港,新加坡或是上海时,很多官兵私自上岸嫖娼赌博。而且对军舰鲜于保养,把保养军舰的经费据为私有等,这一些列的行为可以说北洋海军输的一点都不冤。

在黄海海战以前北洋海军已经和清朝的旧式军队八旗和绿营在作风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了,但是就算如此他们在黄海海战爆发后依旧奋勇杀敌,在装备完全落后的情况下死战不退,而且邓世昌在打光炮弹军舰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的弹雨奋勇出击撞击敌舰,丁汝昌为了激励将士在腿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誓死不进船舱,同时命令“定远舰”率先冲击敌人舰群,为北洋海军其他军舰做出表率,海战进行五个小时之后日本舰队率先撤退,北洋海军剩余舰只集结追击但是由于锅炉老化行动迟缓才放弃。北洋海军在面对外国入侵时所表现的英勇气概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在当时的一种腐败环境下北洋海军输的可谓是冤,同时也不冤。


李帅领


“拉不出来怪马桶”就是我对甲午海战的评价

提到中日甲午战争,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失利的原因归咎到武器落后,可在北洋战舰残骸重见天日后,所有人都该明白,“武器落后”只不过是种托辞罢了,而且十分不靠谱。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输的是真冤



慈禧上台后,在列强的步步紧逼中意识到满清国力的虚弱,为了振兴国防,她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并同意了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的提议,不管在水师船舰的购买上、或是在舰艇武器的配备上,在当时都属于“顶配”,在这上面,慈禧真不“抠”。而且,李鸿章还购置了数千门克虏伯大炮和重型加农炮分配到沿海炮台,从武器配备上来说,满清的实力确实在日本之上



那为什么还会输?

9月17日,即平壤陷落日军的第二天,黄海海战爆发。这是中日海军部队第一次进行主力决战。在这场持续5个多小时的海战中,北洋水师浴血奋战,重创日军“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日军死伤500余人;北洋水师也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伤亡1000余人。可以说,双方打了一个平手。北洋水师仍然具有与日军一战的实力,在威海港内还有20多艘舰船。可是李鸿章为了保存北洋水师的实力,竟然命令舰队躲进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将黄海的制海权拱手让给日军。

一味避战,并没有保护北洋水师。1895年3月17日,虽然日军攻占刘公岛,躲在威海港内的北洋水师顿时成了“瓮中之鳖”,最终全军覆没。



不是武器不行,是人不行。可以说,李鸿章的指挥失误才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我并非要刻意抹黑历史人物,但是当看到很多人依然在赞美李中堂的时候,有点不解,翻遍历史资料,在对抗外敌侵略时,李鸿章有一次“主战”吗?中法战争,满清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多亏”了李鸿章;甲午海战在战斗没有打完的情况下李鸿章就请洋人帮忙求和,主帅都无心恋战,能打赢才怪,而且,人家还不鸟你!

对洋人永远都是卑躬屈膝、永远都是议和,所以看到把李鸿章称为“杰出的外交家”都笑了,不是他多有才,能在洋人中周旋,而是洋人喜欢这样的“奴才”。

看完之后,你觉得北洋水师冤不冤?


回眸满清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输的不怨。

领导层不懂得经营海军

北洋水师的最大的老板是李鸿章李中堂,他虽然创办了北洋水师,但是从他经营水师20多年的情况来看,实际上他并不懂得如何经营海军。

最能体现他对海军不懂的地方就在于开战以后,李中堂希望能够通过购买军舰的方式快速增加北洋水师的战力。在购买过程中他被忽悠了不少,比如实际报价28000英镑的猎雷舰,被驻英大使龚照瑗报价50000英镑,还骗了李中堂说是巡洋舰。(龚照瑗也太贪了)

到了临时抱佛脚的时候,李中堂对于军舰的舰种、装甲、火力等情况还是一窍不通,只知道去买,但是海军是技术兵种,就算买来了还要招募人员,还需要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

而北洋水师的提督丁汝昌却没有多少文化水平,之前是骑兵出身,因为干过水师所以当了北洋水师的最高指挥官。丁汝昌不会英文,到国外考察了一圈之后就回来该干嘛干嘛了,整天守在一个小圈子里,没有关注海军的发展动态。

相对来说,日本的伊东右亨英文就十分流畅,能够和各国的海军将领建立良好的私交,也能够及时掌握海军发展的最新动态。

所以在开战的时候,北洋水师对海军的发展还停留在很低的层面,日本已经跟上了国际发展的潮流了。

指挥层腐化堕落,士兵多数抽鸦片

要说到北洋水师的总兵和舰长,基本都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刘步蟾和林泰曾为总兵,其他基本都是各战舰的舰长。

李中堂的想法就是最好的军舰配上最好的人员,就万事大吉了。于是这些人从一开始到最后战败都是在一艘军舰上当舰长,这在世界海军史上也就此一家了,其他国家的海军从来都是舰长经常轮换,基本一两年就要轮换一次,就是为了防止舰长成为战舰上的土皇帝。而在北洋水师,舰长就都成了战舰上的土皇帝,没人能管束的了。

而刘步蟾在北洋水师当中搞起了福建帮,不是福建帮的邓世昌当时在北洋水师就遭到了排挤。

北洋水师可以说从最大的领导,丁汝昌到总兵刘步蟾、林泰曾再到下层的士兵,很多人都抽鸦片。最后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等人自杀的时候都吞食鸦片,可见毒瘾之大,上了战场还有抽两口。

基础设施建设没跟上,在日本泄露家底

北洋水师最大的定远和镇远舰排水量在7000吨左右,是整个舰队最大的战舰,但问题在于当时竟然没有建好保养用的船坞。为了保养军舰,北洋水师竟然跑到日本长崎去进行保养,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也就把北洋水师的家底给摸清了,这就等于是花钱把自己的情报都给了对方,实际上是愚蠢至极。

而当时日本根本就没有排水量7000吨的舰船,都想到了要先建造能够容纳这么大舰船的船坞,这也是按照世界主流的海军经营方式去做的。比如英国在香港的船坞,在20世纪初英国远东舰队还没有万吨以上的军舰,就建设了能容纳万吨军舰的船坞,后来远东舰队有了万吨以上的军舰,这些船坞就派上用场了。

这方面日本已经做得很好了,而日本当时最大的船坞并不在长崎,而是在东京。

装备不更新,海军发展动向充耳不闻

自1881年以来一直到甲午海战开战,北洋水师的舰船一直都没有得到过更新,以为一次性买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他们没看到,海军一旦建立起来,是需要不断地升级换代才能跟上海军发展的。

另一方面,日本则勒紧了裤腰带不断地购买军舰,他们及时掌握了海军的发展动向,购买了吉野号等高速战舰,配上了速射炮,这就比当时北洋水师的经营理念超前了很多,在实战中也证明了日本的战术水平已经超过了北洋水师。

在短短五个小时的海战里,北洋水师共打出了2000多发炮弹,而日军则打出了4万多发炮弹,火力输出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除了先逃跑的济远号中弹30多发外,其他的军舰都中弹非常多。被击沉的战舰中弹都在200发以上,其他的战舰中弹都在100发以上。而日军军舰,基本中弹数为个位数。

所以,就火力情况而言,北洋水师输的也不冤枉。

而且日本人非常善于并且认真地学习,一旦国外出了期刊,日本人马上就翻译了过来。反观北洋水师,经营理念没跟上,装备没跟上,训练没跟上,就连攻略也懒得买。以北洋水师当时的影响力,弄基本英国出版的海军期刊是没问题的,但这个事情却没人去做。

所以综合以上原因,北洋水师在开战的时候,从海军的经营到装备到训练到技术到指挥,都被日本联合舰队拉开了差距,所以输的不冤枉。


老威观史


洋务运动与同治中兴

清朝咸丰十一年(西历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并留下了一个处于混乱状态的大清国给后继者处理——此时清朝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

在这个节骨眼上,慈禧太后伙同恭亲王及时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最高权力,史称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后,洋务运动也拉开了序幕,很快,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许多近代化工业项目陆续上马,太平天国运动也被清政府勾结外国势力成功镇压下去。

历史上,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同治中兴”。

在同治中兴的余荫下,清政府也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成立了北洋水师。

在同治中兴——甲午战争爆发之前,由于清朝的一系列改革、建设,以至于国际社会一度将清朝,视为远东新的列强。

甲午战争的意义

清朝光绪二十年(西历1894年),以朝鲜问题为导火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爆发不久,在当时号称亚洲第三的北洋水师,就几乎被日本全歼。唯恐日本陆军攻破北京的慈禧太后,急忙委任李鸿章奔赴日本求和,最终,李鸿章同日方签订《马关条约》——在条约里,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向日本赔偿了巨款,并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在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具备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意味着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破产,与此同时,大清国的“列强”身份,也被识破,当被发现是纸老虎的大清国输掉甲午战争以后,西洋列国惊叹“第二次发现中国”,并掀开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前夕,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北洋水师败在哪里?

亚洲第一的水师、亚洲最大的国家,在被西洋列强打开国门不久,又被日本打败,这一事件,在当时以及后世,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愤不平。

历史是用来借鉴和反省的,那么,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到底是偶然因素还是必然因素?换而言之,北洋水师输得冤不冤?

个人认为,关于甲午战争,应该从多方面,来衡量当时中日两国的情况。

政治上,清朝依旧奉行中世纪的政治状态,并且腐朽的官场文化,朋党斗争左右着清朝的时局,同时也影响着军事建设,而日本当时刚经过明治维新不久,政局较为清明,在整合力量上,比清朝具备优势。

而这带来的对应反映就是,日本能正确的建设自身的近代国防工业,而清廷则不能,最终,清廷所需要的武器弹药,要么依靠自身以次充好制造,要么则进口西洋的武器,而在进口过程中,腐朽的利益集团少不得中饱私囊,用购买上等军火的钱置办劣等武器。

此外,管理上,日本已经实行技术官僚管技术问题——既明白海军建设、军事建设的人管理海军,而清廷则非如此——比如一代腐儒翁同龢,一生只知道官场斗争和四书五经,对理工军事一窍不通,但是居然可以利用职务便利,对北洋水师指手画脚。

文化上。早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就已经引进了“兰学”(兰指荷兰,这里指西洋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因此在明治维新之前,很多日本有识之士,对于西洋的科技、文化,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积累,是洋务运动不过几十年的清朝人所比不了的。


军事上。武器配置上,由于种种原因,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北洋水师的武器配置,已经并不比日本占据优势,这一点,对北洋水师也十分不利。

因此综合来看,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失败,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历史必然性的一种体现。而北洋水师的失败,归根结底,清朝政治腐败要居首要原因。

也因此,甲午战争后,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开始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寻找救国之路——于是有了后来的百日维新、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藤树先生


战争没有输得冤不冤这种说法,所有的结果都是无数细节共同促成的,非要深究那么输家都有无数的借口,来解释说自己本来是不会输的。只是对于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是非常让人痛心的。

日本明治维新和清朝洋务运动的区别

19世纪下半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是很幸运的,直接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日本是个小国,所以在“黑船来航”事件之后,开始积极的向欧美学习,其实资本主义接触中国更早一些,但是中国当了老大太多年,自认为天朝上邦,虽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输给了英国,但是还在生活在梦境之中,所以接触了西方先进文明之后,清朝和日本对待西方世界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图为黑船来航

中国也是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又一次被列强们蹂躏,才决心搞洋务运动的,但是根本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非全盘的照抄,虽然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也能看出来当时大多数清朝的官员,从心底里还是看不起洋人的,特别是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师夷制夷”,也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重点。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但是洋务运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运动中的中国

日本海军的崛起,反超北洋水师

日本我们别看他国土小,野心不小,一直梦想着称霸世界,中国也只是他的一个跳板,甲午中日战争在日本称霸世界的梦想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战败,和清政府腐败无能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这并非是北洋失败唯一的因素,在洋务运动才开始时,清政府也曾斥巨资逐渐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压制着日本海军。

甲午海战图

到了1890年之后,日本政府意识到就凭目前的进度,别说称霸世界,连中国都很难赶超,于是日本开始将国家财政收入60%全部投入到了海军,陆军的建设中去,不惜一切代价的追赶中国,而中国清政府在建立了亚洲第一海军之后,又开始狂妄自大了,且不说亚洲其他国家还在追赶,可能这时他们连西方列强都没放在眼里。新型舰艇装备都不在购置了,而军队建设中,科技更替是非常快的,北洋舰队在之后的甲午海战中就吃了装备落后的亏。图为日本联合舰队松岛号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1894年8月1日,战争正式爆发了,北洋舰队总吨位32396吨,日本联合舰队40849吨,北洋舰队仅有“定远”和“镇远”两艘7000吨排水量的巨舰,其他的舰艇吨位小于3000吨,日本除“赤城”、“千代田”、“比睿”三艘吨位小于3000吨,其他舰艇排水量均大于3000吨。重型炮火的数量上,北洋舰队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两倍多,但是射速远不及日本联合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在航速上也更快些,并且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大多数是1890年之后新购入的,北洋1890年之后,只购入了一艘“广丙”舰。从军力对比上来说,北洋水师已不占优势。

图为定远号

李鸿章一直主张大力建设鱼雷艇,因为舰艇最脆弱的地方在水下,鱼雷专门攻击舰艇水下部分,但是当时有一个问题,鱼雷的命中率非常低,所以鱼雷艇并不受重视,而日本人应变能力很强,既然因为舰艇航行时,鱼雷很难击中舰艇,那么就在舰艇停在海港时,撑着夜色来搞偷袭,这也直接导致北洋舰队损失惨重,而慈禧太后想要隆重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对这场战争并不支持,希望早点议和了事,李鸿章在朝中也和翁同龢等国贼关系不和,也让北洋水师被围困时连援军都等不来。

甲午海战图

北洋水师发展停滞了七八年,日本埋头猛赶,天时不占;李鸿章在黄海海战之后,误判形势,导致北洋水师被围困在威海港,地利也没有了;没有统治者支持,朝中党争,没有后援,人和也没有,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必败。李鸿章虽然在战略上犯了大错,但是如果他让威海港的军舰,出港迎敌,平心而论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并不会有多大改变,只是北洋舰队会全军覆没得更光荣一些罢了。

甲午海战图

总结

甲午海战,从北洋舰队停止发展,更新装备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失败,而日本自1890年起,大力发展海军,陆军,只是提前了这次北洋水师失败的到来,也从这场战争中,再次提醒了我们落后就会挨打。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经营建立起来的,不过据记载,北洋水师建立发展之后并没有参加多少大点的战争,仅甲午一战全军覆没。据说开战时舰队的炮弹都缺少,这怎么跟人家干呢。要我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战争没有冤不冤之说,只能说北洋水师比较遗憾!


北洋水师在当时说的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姑且不管这个排名的真假。就算是这么排名,总要比日本人的海军要强大吧。清政府发展洋务运动短短几十年,而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就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可以说日本海军整体实力要领先北洋水师,并不是一个排名就能够定位的。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直操心,一个大臣再怎么能干,能够当了主子的家吗?慈禧为了满足自己贪图享乐,挪用军费给自己过寿,就这个样子即便是世界第一又能如何,估计也不可能逃的了全军覆没的下场。反观日本,整个国家虽然不大,可是人家团结啊,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从上到下都是在积极备战,这种状态,哪个国家都不能够轻易打败他。日本人可以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就这事来看,这是装备占了主要原因吗。



遗憾的是北洋水师终究是完了,他不是被日本人打败的,而是死在了统治者目无他人,贪图享乐的精神之下。所以诺大的北洋水师是比较遗憾的,被统治者自己作死了,没有起到作为一支军队的作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历史小昆虫


其实北洋舰队输的一点都不冤枉,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支国家海军,它只不过是李鸿章大人呕心沥血给老佛爷摆的大排场,让老佛爷看着高兴有面子的玩意儿。朝内外有谁真心为这支舰队说过一句话,无论是创建之初还是最终覆灭,每一件小事都能够成为那些文官攻击李鸿章的文章,就连舰长在船上养的狗,都会被骂成是玩物丧志。

现在任何人都清楚,建设一支海军需要庞大的军费支持,可朝廷不但不拨款,相反还从海军军费中挪走一部分用来给老佛爷修院子。

北洋舰队的覆灭宛如一记重重的耳光抽在了中国人的脸上,只可惜这一嘴巴打的再狠也抽不醒腐朽米兰的清王朝,所以北洋舰队的覆灭只起到了一个作用,那就是让国人们明白了清政府的无能,同样加速了共和意识的启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