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在中國的經驗和教訓

譯者的話:非洲豬瘟病毒會通過豬的所有體液散毒,其中,血液中病毒濃度最高。豬可通過鼻對鼻接觸、精液、母乳、糞/口、含有病毒顆粒的皮下注射以及攝入受感染豬的組織而感染。該病毒的潛伏期為3-14天,臨床症狀包括無精打采、皮膚紅斑、豬扎堆、發熱、血痢疾和猝死。關於ASFV疫苗將在中國上市(或已經上市)的報道廣為流傳。獸醫和生產者傳統上用來控制任何病原體的第一個工具就是疫苗,疫苗能夠成功地減少受感染豬群的死亡率並阻止病原體在陰性動物之間的傳播。一種好的疫苗的另一個特徵是能夠鑑別免疫過疫苗的豬和感染過野毒的豬。科學無國界,疫病無國界。在全球範圍內,為防止ASFV的傳播和循環提供技術幫助和知識是每一個具有養豬業最專業知識的個人的責任。

2018年8月1日,中國農村農業部(MARA)官方報道了家豬的非洲豬瘟。過去的20多年裡,應中國的養豬生產者、豬業供應商、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NGOs)之邀,派斯通(Pipestone)的員工拜訪了很多中國和亞洲的豬場。這些現場拜訪使我們的工作人員有機會在正式報告ASFV之前和之後對亞洲豬群的臨床疾病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觀察。值得注意的是,同種病原體在亞洲的田間表現,與在北美豬群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表現一樣。在大多數病例中,病原體的表現被廣泛描述和發表。然而,在一小部分田間觀察中,由於混合感染、不同的病原體分離株、操作上的差異以及實施的干預措施或藥物的不同,導致表現可能不同,甚至差異很大。此外,北美和歐洲已從豬群中淨化掉的幾種病原體(稱為外來動物疾病FAD),包括口蹄疫(FMDV)、經典豬瘟(CSFV)、偽狂犬病病毒(PRV)等,在中國豬群中也經常發現。這些對病原體(外來動物疾病病原體FADs)或混合感染的田間觀察可能為培養未來的全球獸醫和衛生官員提供機會,從而改善全球豬群的健康狀況。這篇論文將著重於亞洲商品場ASFV的田間觀察。

一、ASF的全球分佈

在官方報道全球第一養豬大國出現ASFV之前,ASFV已經在過去的近100年裡廣泛傳播,從非洲到伊比利亞半島,到東歐,俄羅斯,最後進入亞洲。病毒的轉移通常被認為是病原體隨人移動的結果;據推測,病毒的轉移是由受感染的豬或豬肉隨生產者或工作人員的活動而轉移的。 ASFV是已知和已報道的能感染所有年齡段豬的最致命病毒之一(若按死亡率衡量不是最致命的話)。在亞洲的小型豬場中,該病毒可能導致豬群中100%的豬死亡(請注意,倖存的豬通常在死亡前被出售,導致報告數量低於真實死亡數量)。在更大規模的豬場中,已發現一小部分豬能在ASFV爆發中倖存下來。ASFV感染的臨床表現已被廣泛刊發,這些表現通常被認為包括出血熱、在豬群中緩慢傳播和高死亡率。這些已發表的報告在亞洲大型田間條件下有不同之處,這將在本屆會議期間加以審查。 從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中國33個省中有32個省官方報道了160例非洲豬瘟病例。該病毒已在中國各地蔓延(現已波及10個亞洲國家),感染了所有年齡段和品系的豬。此外,所有類型的生產體系都受到了感染,並在田間條件下進行了觀察,包括所有不同設計和運營模式的小型傳統豬場(500頭以下)到現代化的西式豬場(8000頭以上母豬)。 目前,據非官方報道,中國的生豬數量大幅減少,人們普遍擔心,從2018年8月開始的官方報告中記錄的總損失數量被低估了。雖然官方報告確實報告了中國豬群數量的減少,但人們普遍猜測,官方報告低估了由於豬群數量減少而造成的全方位損失。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或普遍接受的方法來確定確切的損失量,許多報告的作者推測,至少損失了30%的豬群,而還有許多來源的報告所認為的損失程度不一,但母豬群損失接近50%以上。且不管具體的損失究竟有多少,田間的觀察證實這種病毒的影響與報告所述的一樣嚴重。 關於ASFV疫苗將在中國上市(或已經上市)的報道廣為流傳。獸醫和生產者傳統上用來控制任何病原體的第一個工具就是疫苗,疫苗能夠成功地減少受感染豬群的死亡率並阻止病原體在陰性動物之間的傳播。一種好的疫苗的另一個特徵是能夠鑑別免疫過疫苗的豬和感染過野毒的豬之間的區別。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開發一種有效的ASFV疫苗,在撰寫本文時,尚未有官方批准的ASFV疫苗來預防陰性豬感染。

二、ASFV的流行病學
ASFV的流行病學信息在受控的研究條件下被廣泛發表:該病毒會通過豬的所有體液散毒,其中,血液中病毒濃度最高。豬可通過鼻對鼻接觸、精液、母乳、糞/口、含有病毒顆粒的皮下注射以及攝入受感染豬的組織而感染。該病毒的潛伏期為3-14天,臨床症狀包括無精打采、皮膚紅斑、豬扎堆、發熱、血痢疾和猝死。
因為來自中國的存在潛在混合感染的大規模商品場的田間報告與已知的某些報告結果不符,因此還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學研究和文獻。其中一些田間報告的差異可能是由不同毒力的病毒分離株導致的,毒力通常報告為高、中、低毒力。這些ASFV分離株的田間表現和發病機制也可能不同,分為極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田間觀察支持這些報告的臨床表現差異。
ASFV的鑑別診斷包括但不限於經典豬瘟、藍耳(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徵)、偽狂犬、沙門氏菌和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徵以及包括梭狀芽胞桿菌和鏈球菌在內的其他致病菌。
ASFV具有高致病性,但未見高傳播性的報道。一些作者將此描述為“接觸傳染力”(與其他病原體如口蹄疫病毒相比,ASFV具有高死亡率和低感染率)。在病毒未得到控制和對流行病學數據進行了監測的大規模商品場中的臨床田間病例中,總死亡率可在數天內增加一倍以上,直至造成大多數豬隻死亡。


已有研究已對亞洲豬群的感染源進行了調查,以瞭解疾病的進入途徑,以便今後預防病毒向區域內的其他豬場傳播。總的來說,亞洲的田間觀察支持了病毒在該地區的快速傳播,推測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受感染的豬、受感染的肉、受汙染的病媒、鼠類、蒼蠅、蚊子、工作人員、飼料的移動,以及缺乏執行適當的生物安全規程。受汙染的飼料在疾病傳播動力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在ASF病毒的各種傳播途徑中,死豬屍體處理不當和感染豬隻的轉移是最常見的把ASFV在全國各地傳播的方法。死於ASFV的豬需要正確的處理並加強生物安全措施,以限制ASFV向未感染豬群的傳播,因為死豬屍體散播的病毒量是很大的。
豬場清群和淨化程序已經實施並在田間條件下進行了觀察,結果差異很大。一個豬場在清群之後,一定要實施徹底的清潔和消毒程序以去除所有有機物質和病毒顆粒,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可以防止病毒向下一批豬傳播,從而使豬場保持健康,免受ASFV感染。目前普遍接受的針對其他病毒(包括但不限於PEDV或PRRS)的操作規程已在田間得到成功應用。中國正在嘗試使用檢測和淘汰技術從母豬群中淨化ASF病毒。這種採用閉群、部分清群和全群採樣的淨化方法或許行得通,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文獻來證明針對非洲豬瘟這種病原體是否有效。

為了確保ASFV不進入其他場點,應進行全面的生物安全評估,以確保有關人員入場、卡車運輸、裝載、飼料、隔離期以及其他可能的入場途徑的規程都正確的成文,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主題的培訓和教育,並正確地執行標準操作流程。還有至關重要的一步是,確保每天的監督也能到位,以便對豬場員工在培訓教育和操作方面的任何不足之處進行日常審查和糾正。
為了防止更多的場點和豬場受到感染和損失,常常需要額外的資本支出來改善生物安全。西班牙是唯一一個在1995年成功淨化了ASFV的國家,在此之前,西班牙多年來一直試圖將ASFV從其豬群中淨化,但均以失敗告終。亞洲現在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決策:ASFV不僅在中國各處傳播,而且也已進入其他國家,如果不謹慎地實施干預措施,阻止病毒在豬場之間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傳播,那麼病毒可能會繼續傳播。在全球範圍內,為防止ASFV的傳播和循環提供技術幫助和知識是每一個具有養豬業最專業知識的個人的責任。在美國,由養豬業的領軍者打頭陣將ASFV拒之國門外,政府也將緊隨其後。

來源:陽光畜牧網 作者:Authors;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