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經全國人民兩個多月艱苦奮戰,“抗疫”戰爭已取得全面勝利。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實現清零,由軍事科學、醫學院主持研發的疫苗也進入臨床階段。

與此同時,海外疫情卻呈野火燎原之勢。最新的數據顯示,海外累計確診病例接近15萬人。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已確診53578人,死亡4825人,死亡率達9%。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宣佈,本國的防疫措施為“群體免疫”,引輿論譁然。所謂“群體免疫”,直白地講,就是讓老弱病殘自然淘汰,讓強壯者染病後產生抗體。

據統計,我國旅居海外的華人約950萬左右。英國更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達22萬人以上。英國的防疫策略,被指“社會達爾文主義”,遭到聯合國批評,也引起國內有留英學生家庭的恐慌。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日前,有一位孩子在英國留學的媽媽,發文呼籲國家包機接留英小學生回國。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給出霸氣回應:

正與英國有關部門協商,增開商業航班或包機,將孩子們接回國,盡一切力量保護孩子!

然而,國內對於接納留學生回來避疫問題,卻存在激烈的輿論交鋒。一句流傳甚廣的順口溜,很能表明某個群體的態度:建設祖國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

這種偏激的論調,竟然引起了龐大群體的共鳴,以至於理性的聲音被淹沒其中,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深味。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其實,海外疫情嚴重,接留學生歸國,是大國擔當的表現,有什麼好質疑的呢?每逢海外有事,國家投入力量撤僑,我們不都被祖國的強大感動得熱淚盈眶麼?

客觀地講,現階段,海外歸國人員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麻煩。近期新增病例中,大多數為境外輸入。如果控制不好,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有毀於一旦的風險。

但這只是人們抵制接納留學生歸國的重要因素之一,還有更深層的心理動因。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一是階層敵意。不排除有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海外留學,但留學生中,大多數還是中產以上階層家庭的孩子。特別是去英語國家留學,要求更高、費用更高、競爭更激烈,沒有較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和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是做不到的。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以前看過個故事:

老李為人忠厚,人緣不錯,鄰里關係很和睦。靠勤勞致富買了一臺小貨車跑運輸,月收入過萬。

村民羨慕不已,見了老李,都客氣而尊敬,心裡卻很不舒服。

為什麼呢?嘴上說的是,因為大家一直都窮,在同一個層次。現在老李有了錢,就“脫離群眾”了。心裡想的,其實還是“患不均”。只不過,誰造成了“不均”的結果,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指向,只好遷怒於老李。

有一次下大雨,老李的車掉到了河堤下,眼瞅著就要滑進河裡去。有人呼籲,大家都出點力,用鋼絲繩幫老李把車拉起來。結果沒人願意去。最後老李的車滑進河道,消失得無影無蹤。老李又變回一窮二白,還背了一身貸款。但鄰里關係,卻和睦如初了。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這個故事當然是虛構的,只為揭示一個道理——大多數人樂見富人倒黴,只會同情比自己更弱小者。小言而之是嫉妒,大而言之是階層敵意。

如果把這個故事修改一下,故事中的村民,都是老李的兄弟姐妹。老李發財以後,跟他們關係疏遠了。下雨天老李開車出了事,兄弟姐妹們會不會摒棄前嫌,幫老李把車拉起來?肯定會。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統一共識,疫情期間滯留海外的同胞,也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是我們的親人。現在他們有難了(這麼說也許有點嚴重),我們該不該幫一把?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二是對留學不歸者的憤慨。改開以來,留學海外不歸,確實成為一種現象。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重點高校的資源傾斜。國家為一個留學海外的學子,投入不可謂不大。到頭來卻為他人做嫁衣裳,想想確實心寒。

我們可以從道德層面譴責,說他們數典忘祖,不懂得報恩。卻不能否認,在當時當世,對留學精英們來說,留在海外,確實有更多發展機會,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具體到每個家庭,何嘗不是這樣?父母辛苦一輩子,送孩子上學,幫助孩子紮根大城市。孩子此生不會再回來,絕少有機會侍奉雙親。我們又何嘗不是心甘情願?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現在國家強盛了,科研環境好了,就業機會多了,發展道路通暢了,越來越多海外留學生生、科學家紛紛回到祖國,也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了。

以前,“海歸”們都很拽,眼高於頂。現在稀鬆平常了,在職場上並不被高看一眼。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回來的人多了。物以稀為貴,“海歸”們的稀缺程度下降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留學海外的學子們,大多數都回來了,而不是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都留在海外建設資本主義國家。

包機接留學英國的孩子回來?國內反響強烈,駐英大使明確表態

這次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換個角度看,也未嘗不是一個機會——讓我們看到了黨和政府的擔當,看到了祖國的強大,真正從內心體驗到了什麼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文化基因中,蘊含了家國天下的情懷。越是艱難的時候,華夏子女越能緊緊團結在一起,彼此不放棄。現在海外疫情嚴重,我中華同胞處境堪憂。在大局可控的前提下,我們有什麼理由拒絕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