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由於華北力量薄弱平津迅速淪陷,1937年9月底日軍已沿津浦鐵路進入山東境內,1938年初“徐州會戰”結束後山東全境淪陷。1937年底到1938年初數月間,山東全省爆發的反抗日本侵略的十多起,組建各種抗日武裝數十支。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1938年底,山東抗日武裝合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總兵力四萬多人。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後與先後進入山東的115師、129師等部隊並肩作戰開闢、鞏固了山東、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山東縱隊不僅自身發展壯大,也向八路軍、新四軍正規部隊輸送了大量兵員。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後經過五期整軍組建了五個正規旅等部隊,1942年8月改為山東軍區,部隊地方化轄魯中、清河、膠東、魯南軍區和濱海軍分區、第五旅等。其中,膠東軍區司令員就為解放軍著名戰將許世友。許世友在抗日戰爭時期率領膠東子弟兵縱橫山東半島,解放戰爭時期馳騁華東、東北,我軍著名的濰縣團、濟南第一團、濟南第二團、白台山英雄團、塔山英雄團、塔山守備英雄團、英勇善戰模範團等英雄團隊均出自抗戰時期的膠東軍區部隊。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膠東軍區於1942年7月由山東縱隊第五支隊改稱,司令員為許世友,政治委員林浩,副司令員為王彬。王彬是山東濮縣人(今河南範縣),曾加入國民黨軍隊,1938年由延安到山東組織開展抗日鬥爭,曾任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參謀長、山東縱隊參謀長、第三軍區兼第五支隊司令員、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三野第九兵團副參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王彬任第九兵團副參謀長參加了抗美援朝,回國後轉為行政工作並未參與授銜。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1943年3月,115師與山東軍區合併為新的山東軍區,主力部隊全部地方化,膠東軍區與原山東軍區第五旅合併為新的膠東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仍為許世友、林浩,王彬赴延安學習,副司令員由原山東軍區第五旅旅長吳克華擔任,後參謀長袁仲賢升任副司令員。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吳克華是江西弋陽人,1929年加入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吳克華赴山東開展革命鬥爭,曾任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司令員、第五旅旅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五師師長等職。抗戰勝利後,吳克華率膠東軍區第五師大部、第六師及一部地方部隊橫渡渤海海峽挺進東北,曾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四十一軍軍長等職,1955年授銜中將。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袁仲賢是湖南長沙人,黃埔一期,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等,後曾赴蘇聯學習。抗日戰爭時期,袁仲賢曾任築先抗日遊擊縱隊政治部主任、山東軍區教導團團長、膠東軍區參謀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副參謀長、華東軍區副參謀長、三野八兵團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代參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袁仲賢調任外交部為將軍大使,是我國第一任駐印度大使。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此外,著名抗日英烈陸升勳也曾被任命為膠東軍區副司令員。陸升勳是山東昌邑人,抗日戰爭爆發後於家鄉組建了一支抗日武裝,後被編入八路軍魯東遊擊第七支隊,陸升勳任特務大隊長,山東縱隊成立後陸升勳任山縱直屬特務團團長,後曾任第一軍區第二(魯沂)軍分區司令員等職。1942年10月,陸升勳調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同年12月於赴膠東軍區路上與日偽軍遭遇,在作戰中犧牲。

抗戰時期,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有誰,後為何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