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三國地圖

歷史沒有如果,讀過《孫子兵法》後,再來縱觀曹操一生,真是合其所述則勝,不合則敗,也難怪《孫子兵法》在歷史洪流中歷久不衰!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孫子兵法

丞相的謀略:曹操讀通兵法,不用打仗就能贏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東漢十三州

在從《孫子兵法》角度談論曹操幾個重要戰役之前,首先要了解《孫子兵法》其實主要著墨的地方不是那些陰謀詭計的戰術,而是能在開戰前就用外交、諜報等等手段來讓自己佔有優勢,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曹操

而曹操為它寫過注,自然是爛熟於心,然而道理人人都懂,怎麼有效的聽從、運用、執行才是重點。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曹操征討荊州,讓劉琮不戰而降;除了因為曹操統一北方,兵多將廣的武力威脅和荊州刺史劉表新亡,繼承人內鬥的原因之外,曹操擁立漢獻帝佔據道德制高點也是主因,各地諸侯們名義上仍為漢臣,不得不低頭三分。現實與道德上都佔據優勢的曹操,讓劉琮和掌權的蔡氏一族評估後決定投降,因為他們同時還面臨劉備、劉琦、孫權的威脅。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戰爭觀上,主張重戰、慎戰、全爭、備戰+孫+武+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然而能兵不血刃就能降伏其他對手的情況畢竟少見,因此《孫子兵法》強調的是如何讓自己在開戰前就佔據優勢,不打沒有勝算的仗。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三國全圖

開戰後如果戰況陷入膠著,《孫子兵法》的建議是堅守待變,意即努力堅守戰線,採取外交或智略手段來改變戰局,或者等待天時氣候轉變為自己有利的時候。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官渡之戰

曹操在官渡之戰時,面對兵多糧足的袁紹猛攻一籌莫展,但他苦守待變,後來袁紹謀士們彼此勾心鬥角越演越烈,許攸來投,獻火燒烏巢之策策,幫助曹操成功扭轉戰局。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袁紹

袁紹死後,其子袁譚、袁尚兄弟鬩牆,袁譚勾結曹操,曹操又是按兵不動,坐收漁翁之利;後來袁譚敗亡,袁熙、袁尚兩人逃往遼東。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遼東位置圖

遼東為不毛之地,曹操不願縱虎歸山,又難以進軍;於是在郭嘉建議下緩進不退,終於讓公孫康將二袁首級奉上,成功統一河北。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東漢地圖

征討馬超時,在擅長野戰且勇猛驃悍的西涼軍前,曹操苦戰難支,也是苦撐堅守,等韓遂和馬超合兵一處時,一面採徐晃的分兵奇襲之策,一面用反間計讓馬超、韓遂產生矛盾內訌,終於讓馬超一族敗走,韓遂等西涼將領投降。之後劉備入蜀,令鎮守荊州的猛將關羽發動大軍來侵襲,而後于禁率領七軍前往支援曹仁,結果兵敗投降。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戰爭示意圖

曹操利用孫劉之間矛盾,成功讓孫權的奇兵攻下荊州諸郡,不但解除前線之危,又除去關羽這一心腹大患,且讓孫劉反目成仇。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征討馬超

曹操將營救天子東歸洛陽視為第一要務,他掃平黃巾餘黨、震懾袁術。為了迎天子,曹操使出卑鄙但有效的計謀和手段,首先是接到皇帝的返程路上,謊稱楊奉、韓暹造反,將漢獻帝改迎到許昌嚴加看管,還名正言順除掉楊、韓二人;攻伐袁術時糧草不濟,曹操先令糧官改換小斛分糧,幾日後軍心沸騰,曹操卻宣稱糧官貪賄,私自苛扣糧餉,斬其首而安定軍心,最終一鼓作氣擊潰袁術。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三國魏冀州幷州(景元三年,公元262年)

曹操也愛招攬人才,他身邊的文武之才就不多說了,在這裡說幾個點。劉備、袁紹、呂布三人在徐州的勢力消長變化萬端,戰敗的劉備來投奔曹操。曹操對這個賣草鞋的小子頗感興趣,明明是個小角色卻有獨特的魅力,吸引許多大人物傾心與他。待見到劉備本人,不禁在心中贊他相貌出眾;之後他又見到了朝思暮想的關羽,曹操絲毫不掩拉攏之意,但人家關羽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要死心塌地跟著劉備。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許昌位置圖

天時地利人和,曹操順抵洛陽,表面勤王,實則要把朝廷遷到豫州許縣(許昌),坐擁實權,在42歲這一年,他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三國地圖

曹操一生中的幾次失敗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三國鼎立形勢圖

然而,曹操仍有幾次大敗值得探討。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曹操

首先是共討董卓時,曹操年輕氣盛看不慣其他諸侯苟且不進,於是孤軍追擊撤往長安的董卓軍,最後中了埋伏,幾乎賠光了所有兵馬又差點陣亡。當時聯軍討董只是勢大,董卓的兵馬其實損失不多,遷都長安只是想暫避鋒芒,而日子一久諸侯們必會為了利益問題作鳥獸散;而曹操孤軍追擊,兵馬疲憊且敵眾我寡,當然戰敗。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三國志通俗演義-明萬曆十九年書林周曰校刊本-共討董卓

而後,曹操為報父仇舉兵攻打徐州陶謙。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曹操為報父仇舉兵攻打徐州

在兗州任上,曹操打敗青州黃巾餘部,“得戎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青州兵”。也就是說,曹操手擁30萬大軍。這個時候,曹操才38歲,曹操一舉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地盤,有隊伍,有人物,大約有些飄飄然。曹操父親曹嵩在前來兗州團聚的路上被人殺害。兇手的背後,居然有徐州牧陶謙的影子。手握30萬青州兵的曹操,在利益和仇恨的雙重作用下,直撲徐州。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徐州位置圖

當時,根據地兗州尚立足未穩,進攻時又處處屠城;人心盡失,後院起火,兗州背叛了曹操,陳宮、張邈等迎呂布為兗州牧,自然是偷雞不著拾把米,讓呂布有侵奪兗州的可乘之機。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曹操作戰示意圖

儘管曹操最終還是擊敗了呂布,重奪兗州。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曹操成熟了許多。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三國區劃圖

再來就是影響最大的赤壁之敗。當劉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下荊州之地,而劉備、劉琦、孫權不願束手時,順利統一北方與收降劉琮的得意,讓兵多將廣的曹操驕傲自負了,一世英雄的曹操卻也躲不過人性最低級的弱點──驕傲輕敵,他被之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赤壁之戰慘敗而回。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赤壁之戰示意圖

《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是什麼?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以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詭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廣狹、遠近、險易、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孫子兵法》的五事“道、天、地、將、法”

公元前515年四月後至前512年八月前,《孫子兵法》脫稿殺青。伍子胥將此書獻給了吳王闔閭,作為他推薦孫武的前奏。闔閭對此書讚譽有加,最後任命孫武為客卿,帶兵出征,往西大破強大的楚國,往北威震齊、晉等大國,使闔閭得以稱霸天下。《孫子兵法》開始展現了它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力。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戰爭

而赤壁之戰慘敗,是曹操無視《孫子兵法》的五事“道、天、地、將、法”造成的大敗。

“道”:《計》,表示規律、計算、精確。此篇有統領、貫通諸系統之意。

“天”包括《形》、《勢》、《實虛》,表示無形的、抽象的概念、法則。

“地”包括《地形〉、《九地》、《九變》,表示有形的、具象的概念、法則。

“將”包括《謀攻》、《行軍》、《軍爭》,表示單純的軍隊運用等。

“法”包括《用間》、《作戰》、《火攻》,表示戰爭、戰術以外的其他考量。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赤壁之戰形勢圖

具體來說: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荊州位置圖

“道”指的是君主的領導力,意即部屬與人民是否支持你,當時跟隨曹操的部將謀臣們應該都是挺他的。然而後方被架空權力的漢獻帝會不會趁機想辦法奪權?西涼的馬騰、韓遂更是已經襲擾長安等地多次,雖然都讓鍾繇死守下來,這些都是隱憂。也可能因此讓曹操不願久持,想用兵力優勢強行輾壓。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赤壁之戰位置圖

“天”是指天時,“地”是指地利,“將”是指彼此統帥和將領的能耐,當時已經時序入冬不利進兵,且易生瘟疫;何況南船北馬,除了士卒水土不服,訓練不足外,謀士武將們都不擅長水戰,對水戰的謀略也不熟悉,因此兵多將廣也是無用,而新歸降的荊州士卒與部將久無操練,且軍心未穩。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賞罰分明

“法”則是軍法,曹軍素來軍紀嚴明,連曹操馬踏麥田都割發代罪,此點應無疑慮。當時曹軍條件要強攻下江東有些勉強,但守住荊襄絕沒問題,如果曹操派心腹大將鎮守,自己回朝安穩政局或討伐西涼,讓後方完全無憂;待己方軍士熟練水戰,天氣適合戰鬥之時,捲土重來也許能一戰成功!況且江東士族大多主張投降,而孫權也是舉棋不定。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五事七計

實際上,曹操博覽的群書中,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示意圖

東漢末年,隨著王朝的分裂、戰爭的頻繁,眾人對於兵法知識的龐大需求又再次出現,曹操、沈友、王凌等人開始為《孫子兵法》創作新的、簡略的註釋,而同時人賈詡更直接了當去除註釋、抄了一份原文《孫子兵法》流傳於世。而曹操為《孫子兵法》所作的《孫子略解》則是其中名氣最大的,同時也是唯一流傳至今的注本。曹操在《孫子略解.序》稱:“孫子者,齊人也,名武,為吳王闔閭作兵法一十三篇。”

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從《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談起

東漢末年

曹操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很奸詐,《三國志》中的曹操形象就比較正面了。至少在唐玄宗時代,李隆基少年時以阿瞞自詡。曹操如果不是正面形象,誰會以他自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