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患者生命的一條特殊“運輸線”六醫支助中心疫情紀實


撐起患者生命的一條特殊“運輸線”六醫支助中心疫情紀實

支助中心人戰疫期元氣滿滿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尾聲,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支助中心全體同仁同心同德,同舟共濟,為患者生命撐起了一條特殊“運輸線”。

疫情期間,在醫院的整體統籌下,抽調超聲影像科、心功能科、體檢科、中醫科、康復科等員工,馳援組建了20人的馳援支助小分隊。

支助中心是醫院最早接觸新冠肺炎患者的科室之一,早期住院患者篩查、確診陪檢工作均由支助中心衝在一線。當醫院定點為第三批發熱醫院後,從辦公區域規劃到消毒隔離區域的劃分,到強化穿脫防護服流程,從每天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如何及時調整工作流程,到如何調整大家的心理恐慌和焦慮,從熟悉瞭解科室人員的身體狀況到安排好工作人員的生活等等,大量細緻工作均需短期內完成,事無鉅細,需及時落實到位。

支助中心的工作主要分送檢標本和陪檢兩大塊。標本收集時間根據臨床需要從兩小時巡視縮短為每小時巡視,還要隨時滿足急查和請血科室的需求,當電梯檢修或臨時故障時,支助人員還得爬樓梯,往往一次巡樓下來,全身都要溼透,連體力最充沛的年輕護士瞿婷上班巡樓5小時下來,也會出現身體吃不消。

撐起患者生命的一條特殊“運輸線”六醫支助中心疫情紀實

送患者陪檢中

陪檢工作更是體力和心理的雙重挑戰。在三級防護裝備下陪檢穿梭於醫院每個角落,真是體力、心理雙重考驗,尤其是陪檢急危重患者,更屬不易。患者在缺氧的狀態下,根本不可能帶口罩,吸氧狀態下仍然呼吸急促,推輪椅時和患者的口鼻距離也就20cm,易形成氣濃膠,這給陪檢人員造成極大心理壓力,他們無懼感染風險,在嚴密防護、運動量增加“缺氧”狀態下,逆行陪檢。疫情期間,因科室實行封閉式管理,科外的檢查協調工作落在了支助中心肩上,支助中心需負責送檢者安返病區,需協調轉運工具,氧枕急救用具,還要協調安排當天所有住院患者的CT、彩超等檢查工作,工作量較平常翻了幾番,患者陪檢、溝通協調更是腦力和體力的博弈。

撐起患者生命的一條特殊“運輸線”六醫支助中心疫情紀實

整個戰疫期間,平均每天陪檢70人次左右,輪椅,平車佔比30-70%,高峰期最多一天陪檢110人次。支助中心負責人徐滿麗介紹,整個戰疫期間,支助小分隊全體同仁一鼓作氣,克服重重困難,決戰一線。有一次,袁林和丁雲工作3小時後突然出現胸悶,呼吸不暢,體力不支,稍適休息後繼續請纓戰鬥;劉曼出現高血壓、黃政多天腹瀉這些年資高的老同志輕傷不下火線,堅持帶頭戰疫;年輕護士熊希希家在黃石,租住在光谷,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上班,紮根醫院;租住在醫院附近的閔雨萌,戰疫期間成為科室“留守員”,隨叫隨到,毫無怨言;張倫、張鼎、夏先鋒三位馳援男將醫生也勇挑重擔,默默奉獻,完成好支助任務;杜潔,王曦、童婷等勇往直前,帶傷帶病堅持戰疫一線。

撐起患者生命的一條特殊“運輸線”六醫支助中心疫情紀實

壓痕滿滿,毫無怨言,甘於奉獻,武漢必勝

正是她們和他們,六醫一群平凡的醫護工作者,戰勝自身的恐慌和焦慮,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難,在平凡崗位上做著不平凡工作,為患者生命撐起一條安全 “運輸線”。徐滿麗由衷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