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盛行的“昆仑奴”到底来自哪里

由于开放的对外政策,进入唐朝的外国人很多,他们或经商,或定居,或为奴,对唐代社会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当时国际大都市的长安与洛阳更是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作“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

  “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而在我们印象中所谓的黑人就是源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上的土著,难道昆仑奴是来自非洲的黑人吗?

中国唐代盛行的“昆仑奴”到底来自哪里

  据现代考古和史料考证,有几种说法:

  来自非洲北部

  人类史上第一批有组织大规模贩运非洲黑奴的奴隶贩子,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从公元1世纪起就开始了这项肮脏的“贸易”。而盛唐时期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长安与洛阳当然少不了这些阿拉伯商人,而昆仑奴很有可能就是在此时被阿拉伯商人从非洲东北部贩卖而来,然后经由印度辗转进入中国,或者从海路直接到中国南方。

  而且中国的史籍中也确实有阿拉伯商人贩卖奴隶以及关于非洲黑人国的记载。例如《慧超往五天竺传·波斯国》有云波斯人常往狮子国(即锡兰)取宝物,又往昆仑国取金。所言昆仑国皆为非洲黑人之地,因为非洲所产黄金自古以来就已闻名于世界。周去非《岭外代答》卷3“昆仑层期国”条云:“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物而擒之,卖为蕃奴。"赵汝适《诸蕃志》卷上“海上杂国"条亦云:“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飞,蔽日移晷。有骆驼,大鹏遇则吞之。”

  东南亚

  根据当时的史料、传奇小说,以及现今发现的唐代文物等方面来看,唐代的昆仑奴中的绝大多数应该是来自于东南亚地区。

  西北大学的葛承雍教授在《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文章中指出,唐代黑人来源不是非洲而是东南亚,即又称为小黑人的尼格利陀人,一直到现在这些类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种族仍散居在马来半岛以南的诸海岛上。

  南洋史学者韩振华教授则进一步指出:“昆仑人原指印度支那半岛的原住民——小黑人,凡是在半岛上统治这些小黑人的国家,中国记载上都称他们为‘昆仑之类’。虽然唐代记载上屡有提到的‘昆仑奴’是指整个半岛上的小黑人而言,但应包括老挝的小黑人的卡族在内,当无异议。”

  所以现在的主流观点,普遍认为昆仑奴来自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沿海地区。

  印度

  谭嗣同的《狱中提壁诗》中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用“昆仑奴"故比喻革命义士(也有人认为是指家中的义仆)。谭嗣同认为昆仑奴应指印度人,他在《石菊影庐笔识》‘学篇’第五十六则中,对“昆仑”二字解释为印度:友人邹沉帆撰西征纪程,谓希玛纳雅山即昆仑,精确可信。希玛纳雅山在印度北。唐人呼印度人为昆仑奴,亦一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