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科学家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

歌尽桃


科学家是等于傻瓜吗?回答是否定的,任何科学家都是很聪明的,所以他们不会认为时间不存在,只有傻瓜才认为时间不存在。

时间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任何科学家在计算任何方程时,都要把时间作为一个度量,否则就不会有任何结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指出,时间、空间、物质三者为一体,不能分开解释。没有独立的时间,也没有独立的空间,更没有不存在空间的物质。但时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观测者在不同的速度系统里或者在不同的空间结构里,所测量的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之所以叫相对论的来源。

但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到摸不着,只能感觉,因为它只是物质的运动感、变化、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脱离了物质和空间去谈时间,就是扯蛋。

人类经过几千年认识和积累,确定了时间的度量单位:时分秒年月日,这只是人类为了时间的纪录而确定的,大家都认同统一,就有了交流和合作的可能。

一些人由此就错误的认为,这些时间符号都是人为的,可以变化的,因此时间本来不存在,只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真是如此吗?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不管从可以看到的宏观事物,还是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事物,都是在不停的运动着,什么叫运动?怎样运动?这些都必须以时间来刻度和计量,而且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是一往无前的,从来也回不到过去,这就是时间的一维向前性。

很多科幻电影都描写过是使时间停滞,或者使时间倒流的情节,掌握了调控时间的能力,就可以掌控这个世界的一切。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间在我们这个世界的无比重要性,时间无处不在。当然科幻所想象的这些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时间倒流有一个祖孙悖论和蝴蝶效应,这个死结是无法克服的,因此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时间是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主观确定的刻度只是为了让人们思维和交流的统一方便而设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调整和改变,但客观存在的时间是任何人也无法消灭和改变的。

不信,哪位说时间不存在的大神不用时间去思考记忆看看。我再说明白一点:你想明天去干什么,昨天干了什么,你和女友的那次亲热的回味(那次是什么时候?),随便想一个问题,没有时间这个刻度能做到吗?

还有你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时间概念,什么蚂蚁和人类时间流速不同,宇宙开始和结束等等,没有时间你能表达出这样一层意思吗?

根本不存在什么人类和蚂蚁时间流速的问题,你这个问题问反了。时间是客观的,不同动物的感受是主观的,宇宙时间一维向前的性质是不变的,同样一个粒子,在蚂蚁身上的衰变速度和在人类身上的衰变速度是一样的。

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一圈,人类看到的日出和蚂蚁是一样的,只是这两种动物的感觉器官不一样,得到的感受就不一样而已。当然前提是我们在同一个坐标系,在不同的运动系统里,时间才会出现相对论效应。

人类是有意识和思维的智慧动物,能够观测和感受到时间的客观存在。蚂蚁可能什么都不知道,或许会认为没有时间吧。当然它们根本就没有“认为”,你愿意与蚂蚁同一条起跑线去思维吗?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所有文章均属原创,请尊重作者版权,谢谢关注支持。


时空通讯


爱因斯坦晚年曾经说过一句话:像我这样相信物理的人都知道,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持久而固执的幻觉。

如果翻译成禅语,正是《金刚经》中那句著名的谶语:过去心不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实际上,我一直觉得佛陀或者佛教徒都是科学层面的哲学家,它们的很多思想,比如一沙一世界,比如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等,都可以从微观或者宏观来解读世界,当然,这是题外话,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是,我们中国人尤其重视的贵如金钱的“时间”到底存不存在?

绝对时空观被颠覆后,时间都去哪儿了?

这在20世纪之前,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显而易见,我们的年龄在老去,时间都去哪儿了?

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进入了“科学大爆炸”的100年,首当其冲的就是1915年的第二次物理学大奇迹年,当时还在瑞士专利局当小公务员的爱因斯坦用手中的纸和笔,凭借着天才的想象和数学工具写了6篇论文,揭示或者描述了包括我们如今如雷贯耳的相对论,量子理论的奠基之作——光电效应,质能方程,分子论的里程碑等至少赢得至少三个以上诺奖价值的现象或者推论,当然,相对论的伟大根本不需要用诺贝尔奖来证明,正是从这一刻起,爱因斯坦完全颠覆了牛顿所创建的经典物理学大厦的绝对时空观,将人类带入了变幻莫测的相对时空观之后,真正开启了通往宇宙的时空之门,而量子理论则进一步证明了构成时空的基本粒子不但相对,甚至无序,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于我们人类貌似通过科技越来越清晰的世界和宇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处于一种茫然不可知的混沌中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开始爱因斯坦将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时间“变量”引入相对论作为第四时间维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它的身影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神秘了。

举个例子,假设你和你的女友在一起,如果你想知道她“现在”在干什么,很简单,你看看她就知道了。那如果你在上海,女友在华盛顿呢?当然,我们可以打个电话,或者视频通话。

但是,你看到的、听到的她,就是此刻的她吗?

你看到她,只是你接受了从她那里传到你眼睛里的光线,光需要花一点时间才能传到你那里,哪怕只是几纳秒的时间。所以,你看到的不是此刻她在干什么,而是几纳秒之前她在干什么。

这不难理解,而且几毫秒作为人类来说根本感知不到,讨论这个仿佛没有意义,那么我们把尺度拉大,假如你在离地球4光年的比邻星上呢?光从女朋友这里到你那里,要花4年时间,这就意味着假设你能用望远镜看到女友,你只能知道女朋友4年前在做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是,4年之后的我,是不是就跟此刻的女朋友处在同一个时间点呢?

不是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的真相。在相对论里,时间和空间是不能分开讨论的。可是,我们在定义“现在”这个概念的时候,没有考虑空间因素,只考虑了时间因素。所以,这个意义上讲,在整个宇宙中并不存在一个共同的“现在”。

“现在”就仿佛是远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当你走过去的时候,它并不在那里。“现在”不过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感受。

时间也一样。

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时代以及之前,人们都觉得时间是统一的,物理学和天文学也都是在描述统一时间中的现象,但是这个统一的时间其实是人为设定的。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并不存在统一的时间,时间非常非常多,时空中的每一个点都有自己的时间。举个例子,人类已经发明了比传统钟表更精密的仪器来测量时间的差距,可以证明爱因斯坦的观点。如果你把一个仪器放在喜马拉雅山顶,另一个放在印度洋的海平面,你会发现,时间在海平面上比在喜马拉雅山上流速度更慢。今天,这个结论已经不只停留在理论,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了。GPS卫星的时间跟地面的时间速度不一样,就是因为考虑到了时间流速这种微小的差距。

过去未来心不可得,时间甚至没有方向

这还只是开始。继续深入下去,你会发现,时间还没有方向。破镜难圆,覆水难收,发生的事情无法倒转,这些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但是在物理学家眼里,时间不是这样。时间在物理学里有一个特点,叫作反演不变性(反演就是反过来演示)。但是,你也可以倒着算,算它在过去的位置和速度,这就叫反演。既然正向和反向都可以,我们凭什么说一个方向是未来,另一个方向是过去呢?

这就是物理学方程里透露出的关于时间的秘密——时间其实没有方向。

我们为什么觉得时间有方向呢?

物理学家认为,时间的方向和热量有关。这是因为在物理学方程式里,有一个方程是不能反演的,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定律的核心就是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反过来就不行,也就是说,我们感知到时间有方向和热量有关。

描述热量变化的变量叫作“熵”,正因为时间和热量变化有这种关系,所以物理学家都在猜想,时间的流逝和熵的增大(简称熵增)很可能是一回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表现。

我们知道,熵的增大就是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有序和无序本质上是人主观的判断,不是客观的现象,所以宇宙中也就没有一种客观存在的时间。

如果从量子理论来讨论也许更为简洁,量子的变化毫无规律,只是突然出现了,又消失了。但是,如果我们从人类的尺度观察,就会觉得量子的变化好像是有序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的尺度是模糊,一定会忽略掉很多变量;而量子的尺度就是绝对精确的,不会忽略某些变量,相当于考虑到了所有变量。这就说明,我们观察到有序,是因为在人的尺度上只能模糊地观察,无法观察全部的变量。

实际上,我们只能用一种模糊的方式来描述宇宙。这个时候,你才会觉得某些排列是有序的,才会觉变化的过程是从有序到无序,你才会觉得存在熵增,存在时间。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达到量子级别的精确,熵增不就不存在了吗?这就等于说宇宙中没有客观存在的时间。

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结论是:时间既不是匀速的,也没有方向。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里,它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时间不是世界的基本法则,而是我们人类从特定的视角观察世界的时候,显现出来的一个变量。


高维宇宙观


时间其实就是人造的标准!确定无疑,我来用小学生都懂得逻辑推理告诉你们。

什么是时间?小学生会指向墙上的挂钟告诉你那就是时间,一个最简单的回答,却无比的深奥。要分析时间的概念,首先要了解年月日从何而来?

很久以前的人们用天黑天亮作为一天的标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逐步了解到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经过统计,转一圈的同时地球自转365次,也就是有365次白天黑夜(准确地说是365又1/4),于是人们定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1年,1年里有365天,并且用月亮的转动定义了月的概念(具体历法细节参考相关书籍)。

虽然人类通过感官很容易知道天黑就过了一天,天亮又是新的一天,但是具体到细节,我们的生物钟却无法精确,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精确的时间越来越重要,于是人们不满足1日的概念,进而把一日分为24等份,也就是24小时,1小时分为60分….等等,精确的标准制定了,如何直观的表现并普遍应用呢?

于是回到本篇第一个问题,小学生指的挂钟,它的作用就是把时间的标准精确显示出来,从古到今,有着多种形式,从日晷、沙漏、水钟到现在电子钟、手表以及精确的原子钟。它有着生物运动无法达到的稳定和精确,通过这种按规律的机械、电子运动,于是时间的概念走到了人类生活中,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

人类造出了时间这个概念,它就如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标准一样,是人类对于更好的掌控运动过程以及相互协调而定义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而时间的本质--运动,它却不是人为的,是在宇宙产生时就已形成的,宇宙所有一切都是在运动的,地球在动,太阳在动,黑洞在动,所有的星系都在运动,所有的人,车,云,水,风,空气。。。都在运动。。。

时间,只是人类为了记录运动而发明的一个比较方便大家用的标准而已。



因陀罗indra


时间是指什么呢?中国的文字,有时就是对事物的定义表示,时间可以分开:日,寸,门,日四个字,意思就是以日开始作基本量度尺寸,日为白天,日落而息,就是晚上,形容将日关在门中,白天黑夜为一间隔。

如果在光速飞船上,没有在地球上以日为时间基础的白天与黑夜这种时间发生,在光速飞船上找不到白天黑夜,也就找不到时间。也就没有时间。

地球上的时间,一日是时间的基础,只在地球上起作用,离开地球就没有地球的一日存在,在飞船上没有一日的存在,又怎么有一月的存在,没有一日,没有一月,那一年怎么来,时间是一日加一日一直加到三十日算一月,一月加一月加到十二月算一年,时间是人所使用,人是在地球上生活的,在地球上生活的人,没有创立太阳上的时间,时钟是对应地球自转工作的,地球自转就像一个人的心脏,时钟就像跳动的脉搏,跟飞船没有任何关系。时钟是表达时间的工具,机械时钟表,一般是圆形🕙刻有总共12小时,一天是24小时时针要走两圈,其中分为小时,分钟,秒。时钟是表达时间的工具,自己不能生出时间,由时钟🕤来看,一日是时钟的基础,那么一日是从那里来的呢?就像一棵树,总有它的根部,总得从根部长出来,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一圈,时间就是一日,地球自转就是长出时间的根部,飞船长不出时间,没有飞船时间的发生,也就没有用来表达飞船时间的时钟工具,飞船即没有生出时间的条件,也就没有表达飞船时间的时钟工具存在,时钟工具是表达地球自转的。时间一日就是地球自转一圈,我们知道地球有引力作用,引力从地球的外层一直通到地心,人生活在地球上,是浸在空气中,鱼生活在地球上,鱼浸在水中一样。除此,地球上所有事物都浸在引力之中,引力也是一种无形看不见的,但人发明了秤,引力通过秤表现出来。地球旋转一圈,就像唱片旋转一圈,这一圈就被记录在上帝的本子里。人为了更方便使用一日时间,就将一日时间分为24小时,又将1小时分成60分钟,又将1分钟分成60秒。由于引力穿越地球的全部,过一日,人,动物,植物及任何事物留下被引力扫过的时间记录。一日只在地球上存在,由一日分成的小时,分,秒也只在地球存在,出了地球就没有这些。由于太阳就像手电筒光柱一样照着地球,照到地球的一面为白天,照不到的一面为黑夜,由于太阳光像伞状的照向地球,太阳当直接照射地球上的是中午,地球两边缘分别是早晨与傍晚,照在地球边缘由于光线存在一个夹角,是一个分力,产生的热量没有中午高。


KongZWang


关于时间的定义

时间:是对事物运动过程及变化过程的度量,度量的数值等于相应标准的倍数。

时间与质量、尺度、角度、温度等的度量体系属于同一范畴,均属于相对的度量,度量的数值等于事先所制定标准的倍数。

由于人类历史上还不曾明确定义时间,又由于对当今时代起绝对影响地位的科学家牛顿在其开创性的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关于时间的描述与运动的关系有些混淆。他认为“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又名延续;相对的、表象的和普通的时间是可感知和外在的(不论是精确的还是不均匀的)对运动之延续的量度,它常被用以代替真实的时间,如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

再加上人们各自亲身的,特别是对生命运动现象的感受和记忆,所以通常认为时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然而,它其实是人类为了把握事物运动规律、为了在大脑的记忆中定位事物运动的过程而设计的度量体系。所以,在宇宙中一切现实事物之间只有运动,没有时间。时间是人类衡量事物运动关系的一把无形的尺度。

其实,时间概念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宇宙中是因为有了动物,特别是有了人类这种高等动物对于一切外在事物真实存在现象的感知、记忆及处理等功能,具有把握事物运动之间相对关系的能力,才出现时间现象的。由于大脑对事物整个运动及变化过程能够以一个虚拟的轴线方式串联在一起,作为一个信息来储存,而这个虚拟的时间轴线通常被误认为是真实的存在。

2)由于时间的参照标准不是来自人们身边,而是来自天上,由于天体运动的神秘感加深了人们对时间的神秘感,人类选取天体运动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参照标准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它是处于人们现实生活之上的,不由人类主观控制的运动现象,它是一个对于地球人类大统一的标准。相对而言,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对长度及重量的度量标准却显得纷繁复杂得多。

3)人类关于时间概念的出现与宇宙中任何物质之间并不总处于相对静止,而是存在相互作用及相对运动的特性有关。而任何物质的其他特征属性变化其实也是属于微观层面的相对运动,包括生命的诞生、成长及消亡也都是由无数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微观运动所组成的。在这些宏观及微观运动过程中的处于不同外在关系及状态的相邻俩时刻的区间便构成了时间。

所以,作为一个名词,时间是人类为了把握事物运动规律而创立的概念。作为一个度量体系,时间是以现实中存在的某一运动现象(比如地球的自转及公转运动、月球的公转运动、铯原子的跃迁运动等)为标准,用以量化及度量事物运动及变化过程的数学工具。作为一种测量或者预测结果,时间代表了事物某一运动过程所经历的或者有可能经历的数学的量。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137a9cf0100xuml.html


前进波涛


这个只是一个哲学问题。如何理解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个别科学家(要看他是哪个领域的科学家)以自己熟悉的理论领域对时间持有不同的观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哲学家的“时间”有点五花八门

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智者安提丰,在他的主要作品《论真理》中保留下来的片段中认为:“时间不是现实(本质),而是概念或衡量标准。”巴门尼德(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学家)走得更远,他主张时间、动作和变化都是幻想,导致他的追随者芝诺的悖论。作为一种幻觉的时间也是佛教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上图:安提丰的《论真理》纸草书残片,公元3世纪。


J.M.E.麦克塔加特在他1908年《时间的不现实性》一文中提出:由于每个事件都具有当前和非当前(即未来或过去)的特征,因此所谓时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想法。

这些论点往往聚焦于不真实性上。现代物理学家普遍认为时间与空间一样真实——尽管还有些人,如朱利安·巴伯在他的著作《时间的终结》中,认为宇宙的量子方程在包含现在或瞬间的每一个可能配置形式时情况下才能表现其真实的形式,这种形式被巴伯称为“柏拉图尼亚”(Platonia)。


而一种被称为“当下主义”的现代哲学则仅仅将过去和未来视为人类对运动的解读,而非时间的真实构成。这个理论不承认存在与过去或未来的所有直接互动,而只把现在视为有形的存在,这是反对时间旅行的哲学理论之一。这与永恒主义(所有时间:现在、过去和未来都是真实的)和不断增长的区块理论(现在和过去是真实的,但未来不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物理学家的“时间”有点烧脑

在爱因斯坦重新诠释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物理概念之前,宇宙中的时间被认为是同步的,宇宙中所有观察者以相同的标准来测量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这就是牛顿的非相对论经典力学的时间观念,这个观念比较容易懂,但不正确,不是我们宇宙的真相,因为我们发射了卫星、对遥远星系进行观察之后就发现“整个时间”都不对了。


爱因斯坦则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发现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时间的流逝因相对速度的不同而不同,相对论因此展开,并产生了这样让人困惑的情况——对于宇宙中的某个事件:

  • 如果单看时间,对不同观察者来说此时间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取决于观察者与两事件的相对速度);
  • 但将时间和空间合起来看,则宇宙中任何事件到观察者的时空间隔,无论由谁来看都是一样的。
所以相对论体系中时空间隔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对应于三维时空的“距离”这个概念),但往往被一般的科普文章所忽略。

正因为相对论关于时间的认知则是基于四维时空观,这种反常识的观念的数学理论基础在于四维时空的间隔与三维时空距离的定义的差异:


宇宙中两个事件在四维时空中的距离(术语称为“间隔”)定义是:

而不是

在四维时空的“间隔”的定义当中包含了一个时间参数ct。c是光速常量。


我们必须记住:四维时空任何事件之间的“时空间隔”无论谁看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速度运动的观察者观测到的“时间间隔”不同。(千万注意上述“时空间隔”与“时间间隔”的差异。)


心理学家的“时间”有点诡异

大脑对时间的判断是高度分散的,时间的感知至少包括大脑皮质、小脑和基底神经节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而一个特定的区域——视交叉上核,则负责昼夜节律,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胞簇似乎能够进行短时地计时。

精神类药物会影响时间的判断。兴奋剂可以导致人类和大鼠高估时间间隔(感觉时间流逝慢),而抑制剂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时间流逝快)。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大脑活动水平可能就是其根本原因。这些化学物质会激发或抑制大脑神经元的放电,更大的放电率允许大脑记录给定间隔内更多事件的发生(增加时间的感知,从而产生时间变慢的感觉);而降低放电率,则会降低大脑在给定间隔内对发生的事件的区分能力(降低时间的感知,从而产生时间过得很快的感觉)——经常人在受到惊吓时会有时间停止的感觉。


不同年纪的人对时间的感受也不一样,原理就是上面提到的,因为人随着年纪增加,大脑的放电频率会逐步下降。

上图:横轴是年龄,纵轴是感受到的实际时间。随着年龄增长,感受到的时间流逝似乎变得越来越快。幼儿的一天是漫长而丰富的,但成年人的一天就跟流水一样。


总结

时间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但哲学的问题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脑接受不过是放弃自己的智力权;时间在物理学上也有明确的定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地理解与日常经验不符合的那种观念,于是很多人放弃了物理的时间观念,确实这种观念的实用范围实在太小;最后,心理学的时间很诡异,但却是离我们的生活最近,近得让人不察的那种。所以时间其本身就有很多内涵,不是简单的一句“不存在的”就能说清楚的。



关于你自己对时间理解,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小宇堂


时间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属性。下面来分析一下:

假设现在,宇宙的一切都瞬间消失,只剩闭着眼睛的你,独自存在。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有时间感吗?

答案是有的,时间感来自于思维的变化,只要意识存在,不管外界怎样,时间感一定存在。所以,时间感是意识的属性,意识流动,时间感就存在,就如同火焰,发光发热是其身固有的属性。

再接着假设,如果此刻,绝对虚无的世界,突然出现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永恒的存在,并且不产生任何变化,此刻的时间感,来自于何处?

仍然是意识自身,光点作为一个标的,对意识的流动进行测量,你感知到的,其实是意识自身的运动,外界存在,只是一个参照物。所以,时间感本质是意识,对自身的一种测量,只不过,选择不同的外在标尺,会引起不同的意识流速,得到不同的测量数值(时间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五分钟,面对美女和老虎,心里的时间感天壤之别,因为意识的变化速率不同了。

也就是说,外在无论是光点、美女还是老虎,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把标尺,变化的是意识的速率,只不过不同标尺让意识流速不同而已。

再接着假设,如果此时,出现了两个以及许多光点,这些光点变化频率、运动方式各不相同。请问,你的时间感如何建立?

一定是选择某个体系作为基点,产生时间感,比如把其中一个红光点做主频,其他变化,围绕它进行诠释。就如同我们选择太阳,这种选择是合理的,因为用太阳,可以解释大多数日常现象,足够生存所需。如果选择造父变星,其实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造父变星自身的变化频率,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现象进行标记,满足日常需要。如果我们的生命无限长,空间足够大,太阳就会不适合,很可能用其他天文现象做标尺,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时间感。

所以,外在究竟存在不存在绝对的时间?我们不能用意识去考察,因为意识自身的流动,就会创造出时间。你所观察到的时间,是意识自身的时间,与外在标的物之间相对关系的一种叠加。

那么,对时间的探索,只能通过两种方式:1、纯粹逻辑抽象。2、去除意识后的觉知。

1、数学,就是将外在世界要素,抽象符号化,研究的是纯粹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数学公式中没有意识元素。目前,数学中不存在时间,公式两边是可逆的。现在科学研究中,只有热力学定律,具有时间箭头,但是热力学定律只是经验定律、也就是说,是我们意识观察现象的产物,这种现象,不排除是我们意识自身运作的结果。时间如果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那么,这么普遍、重要的存在属性,竟然在严格理性的数学中,一点痕迹都没有,难道不令人生疑吗?

哲学上,之诺悖论是最好的示例。兔子究竟是怎样追上乌龟的?现在最权威的说法是,时间是量子化的,不能无限的分割下去,所以悖论的前提就错误,把时间当作连续可分的,所以导致此悖论。但是,如果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离散、量子化的,请告诉我,在普朗克尺度(或者更小),因果是如果连续的?兔子这一时刻,与下一时刻,之间的信息,是怎么传递过去的?形成宏观的连续?

尴尬出现了,如果承认时间连续可无限分割,之诺悖论成立,兔子不可能追上乌龟;如果承认时间量子化,则因果如何连续,形成宏观经典世界?

所以,通过人类强大的抽象逻辑,并不能证明,客观世界存在时间。

2、去除意识后的觉知。就如同测不准原理一样,通过意识,永远无法探究时间的真相。佛法告诉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利用的是,意识与觉知的分离。意识无疑有觉知属性,但是佛法说,觉知并不是由意识产生的,而是由更基础的存在。就如同水中的漩涡,无疑是水形成的,但本质上,是一种结构形成的,如果把水换成气体,仍然可以形成漩涡。我们必须先训练,分离出意识与觉知的不同区别,才能找到、利用真正的觉知来探究实相。

意识与觉知的区别,在于意识具有主观性,有主动解析的天性,现在的脑神经、心理科学,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佛法的思路,就是放下执着、分别心,排除意识的干扰,恢复基础觉知。通过禅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根据佛经,我们知道,我们的观察到的世界,只是一种形而上世界的,很少一部分的显现,形而上世界称为法界,也是柏拉图说的理念世界,或者有些人称的灵界等等,这个世界同样是能量流动的产物,但是能量细微形不成物质,就如同水蒸气在气态,形不成液态一样,当条件成熟,其隐藏的、法界的状态,才会显现。

佛说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其中的有,就是形而上的世界,有就是存在,生就是实在。你头脑中有很多想法,条件不到,暂时没有实现,你不能说这些想法不存在,它们存在的状态,佛家叫有,只是因缘不到,没有实在化而已。实在化的条件,就是有,与无为法的结合。

佛家认为,在法界,是没有时间感的,但是有法执,有对概念的偏爱,这种执取,决定了你接受什么协议,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场,从而产生不同的实在世界,意识与实在同时产生,时间作为意识的属性,相伴产生。

用科学概念解释,有就是场,当带电粒子(根据自身的状态,接受协议)进入磁场,就会形成实在的电流、产生现象世界,根据量子场论,物质就是场的延伸(凝固),是粒子在场中的激发态。

佛家的时间解释,时间是意识的自有属性,意识除了时间属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分别属性,就是通过概念分别事物的本能,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意识都在无休无止的分别,正是这种本能,让意识的时间感具有时间箭头。

根据佛理,时间不可能倒流,时间是意识分别的产物,分别不可能产生负数,意识停止分别,就是涅槃境界。所以可以如如不动、一心不乱,时间静止,却不能让时间倒流。

所以客观上,时间不存在,时间是意识的产物,外在世界“存在”,但并不“实在”,只有与意识结合,“存在”才塌缩为“实在”。外在世界,就如同镜子一样,存在但并不实在,只有观测者去观测,镜子里才会有实在的画面。这就是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

用这种理论解释之诺悖论,就合情合理了。兔子追上乌龟这种现象,其背后的世界运作机制,我们的意识,是先天就接受的,不管理解不理解,就如同不管你懂不懂互联网协议,只要认可接受,就可以在网络畅游。外在世界本质,就是混沌的能量,或者就像水分子一样形成的介质,意识接受了某种协议,就会形成意识场,去观测,混沌就塌缩成具体的实在,这种实在,是意识内概念的实在化。


哲学猪1975


我们通常说的时间是指“地球时间”,比如黑天白天,春夏秋冬,这与物理学上广义的时间定义有很大不同。

物理学上,时间是客观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还有物质等是不可分割的,不能打单独存在。你能找到没有时间的空间和物质吗?

并不能!同样的,你能找到没有空间的时间和物质吗?也不能!所以,我们讨论任何事物的时候,都会本能地在讨论的内容中显示出时间,空间还有物质的概念,三者缺一不可!

比如说,你与你女朋友约会,告诉你女朋友约会的地点就行了吗?肯定不行,你必须还要加上具体几点约会!这里的地点就是空间,几点就是时间,当然你们两个就是物质!

只不过时间的概念有些虚幻,同时又与我们形影不离,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又有谁能准确描述空间是什么呢?空间的概念与时间一样虚幻,我们为何能接受空间不能接受时间呢?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时空是一体的(还有物质),同时时空又是相对的,严格来讲每个人都身处不同的时空中,只不过在地球上很难体现出来!

说到时间的存在与否,确实有科学家持有不同的分支观点,但也仅仅是猜测而已,比如说有些人认为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存在宇宙里,我们只是像“电影回放”似地从过去来到现在然后走向将来!


宇宙探索


这个问题,我想没有人能证明吧?即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时间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所知的时间,是很多科学家推断而出的。时间真的叫做时间吗?时间在我看来:是为了让人们计数的,让人们真实的体验到这个时间的存在,如果没有了所谓的时间,那我们甚至都不知道现在处于什么时代,或许会像植物一样,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换,我们也只能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说到底,我更感觉:时间存在的意义其实是为了证明出人存在的意义。


百花盛开百鸟齐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