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學取消事業編制,博士就業是否迎來新難題?

在大家的共識裡,想要去大學當老師,至少要達到博士學歷才行。也正是這個現狀,很多人讀到博士,畢業後願意留在大學當老師,因為門檻足夠高,體現了讀博的價值;還有很多人,其實讀博就是為了要留在大學任教。

然而,對於那些正在讀博或者想要讀博的人來說,一項規定將會打破大家的規劃,面臨人生的重新選擇。

那麼究竟是什麼規定威力如此之大呢?簡言之,2020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最後一年,根據之前發佈的內容指出,高校將取消事業單位編制,只保留事業單位性質,採用全員合同制聘用制。那麼對於廣大想要進高校當老師的畢業生來說,變化就是編制這回沒有了,也就是不再有所謂的“鐵飯碗”了,你的未來,你的去留,皆由得你的表現決定。

那麼這項規定又將影響到多大範圍的人呢?我們拿到了一組往年的統計數據,是關於博士畢業後的去向問題的,其中選擇就職高校的人數比例高達43%,是所有選項中佔比最高的。也就是說,至少要有一半的博士生要好好考慮下,是否未來還要繼續走這條路,當初選擇的理由究竟是因為穩定,還是因為其他。如今穩定不在,這份高校職位對你還是否有吸引力?

在董師兄看來,在如今的大背景下,即使高校取消編制,半數的博士生還是依然會選擇去高校就業,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政策雖然略顯“坑”,高校依舊笑春風

高校的門檻基本就是博士,所以博士能夠就業的單位也就相對比較固定,去了也是從事教育和科研類的工作,不像是企業或是公司,會有嚴苛的指標性工作,達不到就會威脅到飯碗。高校的整體氛圍還是比較溫和的,即便是取消了編制,那麼在合同到期後,基本還是一直續簽,進而實現另一種形式的編制。

2020年大學取消事業編制,博士就業是否迎來新難題?

其實這跟現在很多的國有企業比較相似,大家都是合同制,沒有編制一說,但是隻要你在職期間沒有犯過重大的錯誤,基本上都是一直續約,直到你自己不想留在這裡了,選擇離開。我這裡提到的犯過重大的錯誤,基本你犯錯的當時,就會直接被解僱,不會存在秋後算賬的情況,所以只要你能挺到續約的時候,你大概率就能繼續留下來。

2020年大學取消事業編制,博士就業是否迎來新難題?

所以對於廣大博士生來說,政策雖然感覺有點“坑”,不過對你來說,沒什麼實質性的影響,所以說高校依舊笑春風。

2020年大學取消事業編制,博士就業是否迎來新難題?


編制雖然有調整,待遇依舊有保證

其實大多數博士畢業生選擇去高校任職,並不僅僅是看重了事業編制這一個選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待遇。與去企業不同,企業主要是以工資的形式去體現博士的價值。而去高校,更多的是以地方優惠政策的形式體現博士的價值,諸如安家費,購房補貼,科研啟動資金,等利好政策。

2020年大學取消事業編制,博士就業是否迎來新難題?

​雖然編制發生了變化,但是待遇還是不會變的,而且有可能還會進行上調。畢竟政策不是高校推出的,無論是高校還是博士,其實都是受眾和執行方,所以高校可能會採取提高待遇的方式,來吸引更多博士的入駐。畢竟決定一個學校未來發展的,還是學校的科研水平以及領域內的影響力,這些和博士都息息相關。

2020年大學取消事業編制,博士就業是否迎來新難題?

所以對於廣大博士生來說,編制政策雖然有調整,但是待遇不會發生負面的調整,相反還可以期待是否會有更多利好的政策發生。

2020年大學取消事業編制,博士就業是否迎來新難題?

縱觀整體的影響範圍,著名高校,或是經濟發展相對較好區域的高校,受到的影響應該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變化可能主要會發生在中西部地區的普通高校身上,因為在這裡如果沒有一個穩妥的保證,如果真的出現一些對這些博士不利的變化,他們之後的路也將會非常難走。所以,此次政策的調整也是留給這些學校一個難題。

無論如何,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取消編制是大勢所趨,也是為了打破傳統固化思維模式和聘用模式,以此來激發和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工作活力和積極性,說到底,還是為了高等教育未來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如果一眼就能望到一輩子,會不會有怠惰的情緒出現,會不會有懶散的態度漂浮,我想肯定都會有的。所以與其抱怨變革,不如迎接新的局面。

高校編制雖取消,博士就業影響小。待遇福利節節高,激發熱情真心好。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考研專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