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捨生就義?一人當真枉死,哥哥逃跑,當弟的頂替人頭

“戊戌六君子”捨生就義?一人當真枉死,哥哥逃跑,當弟的頂替人頭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留下了這一句響絕千古的名句,從古至今,無論是在任何時代,都有這樣的勇士存在。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歷史的進程之中,難免會誤入歧途,總有人頂著驚濤駭浪,為民族大義和國家長生逆風前行。

他們做英勇爭鬥的勇士,但是當真正的死亡到來,也未必是所有人都能夠坦然面對的。1898年的9月28日,在北京的菜市口,就有這樣的六個人為民族大義而失去生命,但是當真正面對最終的結局,他們的反應,也是迥然不同。

民族危機

19世紀下半葉是一個混亂的年代,資本主義正在中國迅速萌芽發展。經濟的飛速發展也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誕生,世界局勢動盪不安,雞飛狗跳,而國內的政治局勢也是不如樂觀,清政府還在苟延殘喘,國家處於危難存亡的關鍵時刻。

十九世紀末,正是中國民族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刻,各個資本主義列強國家都相繼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而由於清政府閉關鎖國的錯誤決策而導致國家發展進程落後於世界腳步的中國,自然就成為他們眼中

緊緊盯住的一個獵物。

“戊戌六君子”捨生就義?一人當真枉死,哥哥逃跑,當弟的頂替人頭

資本主義侵略使得當時的中國四分五裂成為一塊塊被列強瓜分的殖民地。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中國面對著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更是讓國家難以喘息,一步步墜入半殖民化的深淵。

而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的工廠,使得列強能夠得以將自己的資本一步步輸入中國,這無疑於打破了中國自然經濟發展的平衡,但是與此同時,無疑於對於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中國的城鄉商品經濟自然也是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而就在這個時刻,洋務派這為民族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條件,因此他們發出了“實業救國”的呼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發展,而這也恰恰為了後來的戊戌變法建立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但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將洋務運動的一切努力和美好願望全部打碎。這證明了洋務派“師夷長技以制夷

”的想法在救中國的偉大願望面前還是太過單薄。就在這時,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人提出想要救中國不僅僅要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還要去學習他們的思想文化,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來救中國。而戊戌六君子也是在這時初露鋒芒。

戊戌變法

康有為和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無疑也是戊戌六君子前進導向的明燈,他們提出了“託古改制”的口號,提出了將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於與中國的傳統政治思想中的儒家學說結合起來,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思想,在當時也可以說是轟動一時,這也為之後的維新變法奠定了基礎。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雖然他們的這個思想十分先進,但是卻依然沒有擺脫封建主義的色彩,這無疑是一大弊端,也是他們對於封建勢力的妥協。

戊戌變法中提出的維新思想大大地影響了當時地許多有著愛國熱情地知識分子和新鮮思想地開明官僚,使得維新變法的聲勢一步步擴大,是戊戌變法能夠最終得以實施最為關鍵的人物,也最終致使了戊戌六君子的悲慘結局。

《馬關條約》的簽訂是戊戌變法行動實施的導火索,《馬關條約》的簽訂讓人民不能夠在坐以待斃,人民憤怒,沸騰,消息傳到了北京之後,維新派成員立刻組織了當時正在北京應試的近一千三百名舉人聯名上書當時清政府的任命皇帝光緒帝,這便是著名的“公車上書”,但是遺憾的是,由於封建勢力和頑固派的阻撓,這份珍貴的上書最後還是沒能送到光緒帝的手裡。

“戊戌六君子”捨生就義?一人當真枉死,哥哥逃跑,當弟的頂替人頭

在公車上書失敗後,維新派便正式開始了戊戌變法的活動。他們積極宣傳活動,著書立說,創辦了許多的報刊、學堂和書會。戊戌變法運動開始逐漸在全國興起。可惜這場意義非凡的偉大運動,因為損害了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勢力的利益而被強烈抵制,最終,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短短的一百零三天,便以戊戌六君子的鮮血告終。

英勇就義

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康有為和梁啟超只能逃亡海外。而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卻卻英勇就義,在北京菜市口被殘忍殺害,以此示眾。譚嗣同、劉光第、楊深秀、林旭、楊銳和康光仁,雖然他們被合稱為是戊戌六君子,並且被一同處死,但是在最後關頭,有人視民族大義重於生命,因為民族大義而死露出微笑,但是有人卻露出了自己貪生怕死的一面,痛哭不止,也是令人嘆息。

據說譚嗣同在最終被逮捕之前本來是有逃走的機會,但是他不願意苟且偷生,他說,

變法自然會有人因此而流血,中國還沒有聽說過有人因變法而流血,就從我譚嗣同開始。即便是最終去往刑場,他也絲毫沒有害怕和恐懼。

“戊戌六君子”捨生就義?一人當真枉死,哥哥逃跑,當弟的頂替人頭

劉光第在刑場上寧死也不願彎曲自己的雙膝,選擇有尊嚴的死去。而楊深秀也是在獄中寫下豪邁詩句表現自己毫不後悔。林旭被捕後,也是神情坦然,即便即將被執行死刑,神色也沒有絲毫變化。

這四位無疑是可以被稱為是真君子。

但是另外兩位,就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了。楊銳在形式開始變得嚴峻之時,立場就開始不穩,他害怕自己會因變法活動得到悲慘的結局,果然怕什麼來什麼,在最後被逮捕即將被執行死刑之時,他還大喊申訴聲稱自己是冤枉的,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死刑。

“戊戌六君子”捨生就義?一人當真枉死,哥哥逃跑,當弟的頂替人頭

而最後一位就是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但他確實沒有參加戊戌變法,甚至還反對哥哥的行為,但是由於哥哥已經逃亡海外,他便被慘無人道的封建勢力拉來當了替罪羊,可以說是很冤了。

無論怎樣,歷史永遠都在向前發展,無論時勢是動盪還是和平,歷史從來都沒有停下他發展的腳步。在歷史的進程中,永遠都有人為了自己的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在其中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無論是光彩的還是不光彩的,都將最終被載入史冊,最終被歷史的洪流吞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