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朝统一了,那么多前六国人造反,到了汉朝统一了,就没人造反了呢?

lnzz1987


因为秦朝是第一个灭六国实现大一统的王朝,六国的人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国家从繁华到外战扛秦,直到最后灭亡。

谈起国恨 ,没什么比亲身经历侵略和亲眼目睹自己国家的消失更让人印象深刻,让人不能释怀的了。自己的国家在自己这一辈人手上被毁了,放谁身上能接受。六国人民自然要反抗,要恢复以前的荣耀。这是一种情怀和对他们国家的热爱,他们对个自国家的爱,根深蒂固,容不得半点践踏,更别提毁了这个他们依靠了一辈子的地方,失去了依靠和方向。

而到了汉朝,造反的人几乎没有了是因为:

1.那些起来造反的,已经永远的留在了秦朝,他们和他们向往的国家永远待在了一起。

2.汉朝是在灭秦之后建立的,灭掉的是一个国家,而非六种国仇家恨交织起来的。

3.个人认为最重要的,秦朝的一百万大军中,三十万大军在抵抗匈奴,不得南下;五十万大军在守南中国,不得北上;这八十万大军,不管秦朝发生什么事,他们不准回来支援。这是秦始皇下的遗召。就是为了保护这个大一统的中国,保护华夏,不被外族侵略,不让这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重蹈覆辙。剩下的二十万军队,跟项羽和刘邦战后,所剩无几。除此剩下的都是平民百姓,已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努力努力再努力P862


秦朝有人造反,而汉朝无人造反,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秦吞灭六国,人心不服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在李斯的建议下,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原来的六国贵族和富豪全部迁到咸阳来监管,在现在看来没什么感觉,但是在当时,确实划时代的创举,形成了中国两千年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原来的六国人民对秦始皇有灭国之恨。再加上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朝后,并没有考虑到战国时期连连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没有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而是对民暴虐、奢侈享受,大量征集社会劳动力修建宫室,修筑长城,开道修路,致使民不聊生,天下人摄于秦始皇的威名,忍气吞声,积怨已深。所以,始皇一死,大家都一哄而起。

二、汉初休养生息、人心思定

高祖当政时,虽然实行了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该封赏的都进行了封赏,但是社会并不稳固,还存在着“功臣”、“宗室”和“外戚”之乱,所以,高祖基本上没有享受过安稳的日子,一生劳碌的命,但是,高祖除了出兵平叛之外,对民是主张休养生息的,真正实现的是在文景时期。《汉书·孝文帝本纪赞》记载: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孝文帝爱民如子,常常反思自己的德行,实乃天下人之福。而且经过500年春秋战国,后又经过楚汉争霸、高祖平叛,在战争的摧残下,整个社会已经极度衰弱,天下人人都想安定下来,再加上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略,大家都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所以,无人愿意再反汉。


正史风云


其实可以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秦朝刚统一的时候,那么多前六国的人都不造反,反而要等到十几年以后,秦始皇死了,才出来造反?这十来年的时间,他们都在做什么?是畏惧秦始皇么?还是无人响应?

说到底,秦始皇统一那段时间,虽然对于六国贵族来说,都有亡国之恨,毕竟他们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一下被打落到了凡间;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反而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相反,他们内心深处还有一种,终于不用打仗了,不用上战场了,可以过几年太平日子的感觉。

看起来战国七雄打得不亦乐乎,最后吃苦的还不都是老百姓么?此时的老百姓,如果能过太平日子,给谁交税不是交呢?

可问题是,秦始皇虽然给了他们希望,但是很快又打破了他们的希望。不停地搞基础建设(长城、驰道、豪华宫殿等等),又挑起了战争大旗(对南越50万大军、对匈奴30万大军)。虽然说的是“天下苦秦久矣”,实际上,天下的百姓已经苦了很多年了。

天下百姓绷的那股绳随时有断裂的风险

秦始皇在的时候,秦朝还是有很大的威慑性,所以除了像张良这样的搞搞偷袭以外,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是,秦始皇一死,似乎就在给天下传递一个信号,机会来了。所以,没过多久,陈胜、吴广就站了出来,一声怒吼,群起响应,不过就是一种释放而已。

为什么这个时候前六国的贵族会有号召力?

正因为秦朝让天下百姓更苦了,所以给了他们一种错觉,似乎回到过程的战国混战的状态会更好,至少那还是自己的国家。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换一个人会不会又跟秦朝一样,继续压榨百姓。

所以,刚开始的起义军,更有号召力的恰恰是六国的贵族后裔。只不过,到了最后,反而昌刘邦以其独特的平民身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汉朝为什么没人造反?

说没人造反,这就有些过了。西汉虽然没被造反成功,但是被造反还是不少的,只不过最开始是异姓王,后面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刘姓子弟了。

题主大概想说的是六国贵族不造反了吧

1、一个原因是,六国贵族势力被大大削弱了,先是秦始皇统一的时候移民了十几万,再者在秦末战争中又死了一大批参战的,到了刘邦统一,又一次搞了一次大规模移民,人数也有十几万。剩下的自然也就形不成什么气候了。

2、再一个原因是,随着六国的连续失败,他们的号召力已经降到谷底了,老百姓从自身角度来说,绝大部分是抵制战争的。日子过得去,谁也不愿意打仗。尤其是汉初又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国贵族的号召力自然也就无法吸引普通老百姓的大规模加入了,兵源这条路自然也就堵死了。

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有造反的呢?

因为刘邦为了联合更多的力量,帮助自己取得胜利,分封了很多异姓诸侯王。但是这些异姓诸侯王在统一以后,就会对他的汉家王朝形成威胁。所以,壮大的异姓王国与汉朝统一之间就形成了根本的矛盾,必然要解决,或主动或被动,刘邦最终还是对他们下手了。而刘邦下手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有率先反抗的,就形成了造反的局面。

后来造反王也是一样的道理,当诸侯的力量变强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对统一造成威胁,当他的利益无法得到满足或者被削去的话,造反就成了其中一个最大可能性的选择了。


水一白聊历史


很多人说秦朝法律严苛,导致人民不满,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秦朝以法治国不假,可是以法治国不等于法律严苛。

1975年,湖北出土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竹简记载了秦朝法律。其中关于误期之事是这样规定的:

迟到三到五天,口头批评;迟到六到十天,罚款一盾;十天以上,罚款一甲。

也就是说,陈胜当年罪不至死,顶多是罚款而已。所以他造反是另有原因的。

我们都知道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可以说说得很有水平。可是在秦朝,老百姓识字都没几个,别说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了。

而陈胜在当时的职位是屯长,也不是一般的平民,所以陈胜很有可能是原六国下层贵族。对比原来的贵族身份,现在的屯长明显失去了很多特权。

这才是他不满秦朝的根本原因。

所以秦朝被造反,恰恰不是法律严苛,而是太宽容了。很多原六国贵族不但没有追究,反而任用他们为官吏。

当然,被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秦始皇和隋炀帝一样,步子迈太大,扯到蛋了。

我们都知道原来六国是什么样子,文字不同,连道路宽度都不同。

秦始皇统一也不过是十几年时间,虽然嘴上说车同轨,书同文。可中国很大,车同轨是多浩瀚的工程?短时间很难完成。

本来当时就没什么飞机高铁,好不容易跑个马车,道路宽度还不同,这交通已经不能仅仅用不便来形容了。

你想想,你今天从杭州到西安全高速都要跑2天,就秦朝这交通,没2个月怎么跑得下来?

而在这样的交通条件下,秦始皇居然废除分封制,搞郡县制。虽然这是进步的表现,但在当时很不合时宜。

一道政令下达下去有些地区可能几个月后才收到,地区有情况,中央也要几个月后才得知。这还怎么玩儿?

这就为造反创造了条件。

其次,修筑长城,这就和隋炀帝修运河一样,是个超级大工程。虽然理论上只是把原来几国长城连起来,可就秦朝的生产力而言,这也是相当劳民伤财的。

老百姓可不管你为了经济发展还是抵御外族,你让他们背井离乡去修长城,他们就是不爽,就这么简单。

第三,六国灭亡时间短,残余势力还很强。典型的就是项氏一族。

而汉朝就不同了。首先,汉朝在汉武帝之前都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分封制的优越性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交通不便离中央太远?没关系,那就组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独立决策权。

就是交通再不便,一个省之内总该交通便利了吧?

其次就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战争,已经把这些有实力有想法的贵族都诈出来了,剩下的几乎没有威胁了。

至于汉武帝时,车同轨这种工程早已完成了,生产力又在文景之治下发展了几十年,郡县制这才有了实施的基础。

而汉武帝的推恩令,本身也是温水煮青蛙,并没有着急,还预留了几十年时间,才完全转化为郡县制。

所以我一直认为,秦始皇、隋炀帝其实是一类人,史书上的诋毁不过是因为他们都得罪了同一批人——儒家。

他们意识超前,却又急功近利,这才是导致覆灭的原因。而他们之后,都出现了强大的大一统王朝——汉和唐。

这仅仅是巧合吗?我认为并不是。只是胜利果实被人窃取了罢了。


逼我用真名吗


秦始皇是始皇帝,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摸石头过河的状态,所以秦始皇很不容易,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

好在秦始皇的秦国有一些模式可以让他复制到全国,但是六国的贵族利益被伤害,所以推行起来非常困难,最终秦始皇离世,六国旧贵族复国反叛,刘邦和项羽俩人打着灭秦的旗号,给秦朝终结了。

刘邦后来打败项羽,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前前后后享过405年。那么问题来了,为啥那些造反的旧贵族在秦朝的时候呜呶喊叫的造反要复国,到了汉朝的时候就原因接受大一统了呢?

第一、郡县制二次推广易接受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推广很多新政,咱们就拿郡县制为例,推行的过程十分困难,又推广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马同辙等等,这些基础的建设已经整得差不多了,六国百姓差不多都接受了,唯一不接受的就是六国贵族,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他们的利益了,但是秦始皇在,他们不造次,只敢过过嘴瘾,加上秦始皇征百越,转移了国内的矛盾,这才维持住,但是秦始皇死后,一些叛乱爆发,秦朝兵力在外,竟然一时不能平叛,这让六国旧贵族看到了机会,纷纷起兵造反,想恢复旧制。

到了汉朝就不一样了,当汉朝再次统一的时候,刘邦的军队都是能征善战刚打出来的精兵,谁敢炸刺儿,刘邦就敢了灭了他,他们比之项羽何如?自然没人敢造反。此时刘邦继承了秦朝的制度,继续推行秦朝之前推行的郡县制等制度,之前秦朝已经大力推行多年,百姓和贵族对这个制度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接受,二次推行的时候,矛盾和冲突就没有秦朝时那么激烈了。

第二、秦始皇和刘邦对贵族的手段不一样

秦始皇灭了六国,对六国贵族采取了安抚的怀柔手段,希望他们能跟着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百姓和地盘,配合自己的工作。

结果六国贵族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不为秦始皇着想,建立秦朝之后,六国贵族成为了矛盾主体,他们总是想回到过去的模式,但是秦始皇肯定不愿意。

到了汉朝,刘邦可不惯着他们,只要是表露出不听话的迹象,哪怕是半点,刘邦就把他的势力灭掉,大汉建立,六国贵族的势力基本被刘邦给灭没了,他们就算有造反之心,也暂时没有那个实力。

第三、刘邦和秦始皇情况不同

秦始皇是始皇帝,是中国大一统的开启者,秦始皇是征服六国建立的国家,六国那一代人对秦始皇杀死自己的亲人恨之入骨。

但是刘邦不一样,刘邦打着反抗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从某个角度来讲,他和六国贵族共同利益,也是一个推翻秦朝的一员,一开始,刘邦不仅不是他们的仇人,还是他们的“好战友”呢。

第四、刘邦平叛能力大于秦二世

秦二世的能力不行,这才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

其实汉朝也有很多的叛乱,只不过都快速镇压下去了,没有因为造反而亡国,所以给人的假象,好像六国贵族消停了,其实不是。

1、淮南王英布叛乱;

2、济北王刘兴居叛乱;

3、淮南王刘长叛乱;

4、七国之乱;

5、梁王刘武的储位阴谋;

6、淮南王刘安叛乱;

7、南越国相吕嘉之乱;

8、东越王郢叛乱;

9、朝鲜王卫右渠的叛乱;

10、广陵王刘胥谋反事件;

11、江都王刘建谋反事件;

12、光武帝刘秀之子楚王刘英谋反事件;

13、阜陵王刘延谋反事件;

其中的七国之乱也差点要了汉朝的命,并非一帆风顺的王朝。


总体来说,刘邦造反和秦始皇荡平天下有着本质区别,秦始皇是六国的敌人,刘邦开始的时候是六国的朋友;秦始皇打下了推广的基础,刘邦二次推广容易被接受;刘邦将异性王和贵族都屠灭了,所以扫除了一些潜在的威胁,而秦始皇属于另一条路,他在世的时候还好,但是秦二世却玩不转。


野史日记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最终灭亡六国,平定天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等等,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国家。

但是,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胡作非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一个大帝国搞得天怨人怒。在随后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和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入了关中,秦朝灭亡。在接下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又战胜了项羽,建立了中国最辉煌的朝代之一的汉朝。

但是,我们看这段历史,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依然有很多六国的后人在暗中活动,企图恢复六国。在秦始皇巡视的时候,在博浪沙还遭到了六国的后人张良的袭击,险些丧命。

在秦末时,六国的后人也争先恐后的造反,六国又纷纷复国。他们和刘邦项羽组成联军,一起灭亡了秦朝。

但是,到了汉朝建立后,这种情况又有了改变。刘邦建国以后,虽然天下的叛乱此起彼伏,可是却看不到六国的后人再起兵造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秦末和汉初的情势不同。

秦国灭六国,是经过长期的艰苦战争才取得的。在这长期的战争中,六国的君臣竭尽所能保守自己的社稷,形成了各个的集团。秦朝虽然建立,因为秦国本身也是由贵族统治的国家,因此,秦国对六国的贵族网开一面。

这使得六国的贵族集团并没有遭受重大的打击。而各国的臣民,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国家的概念,所以在六国后人的煽动下,在下面破坏秦朝的统治基础。在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下,走投无路的百姓在这些贵族的带领下,很容易造反。

而到了刘邦建立的汉朝,当皇帝的刘邦是平民出身,他对六国的贵族是吸收使用,但是,绝不给他们以任何造反的机会。在他的朝廷里,重新进行了权力洗牌。六国的贵族并不占主流。刘邦以自己为中心,重新建立了新的贵族体系。这个体系完全压制清洗了过去的贵族体系,使得他们在民众中失去了权威,没有了造反的基础。

二、在长期的战争中,刘邦显示出了他的能力。

当时有一位政治家总结刘邦的功业说,当秦朝灭亡的时候,天下有能力的人都开始争夺天下,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必得天下。但是,最终天下被刘邦所得。这使得天下英雄全都失望,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勇气。

确实,在当时的战争年代里,前有秦军,后有项羽,天下人都不能抵挡。只有刘邦以一介平民的身份,仗三尺剑打败了他们,取得了天下。在经历了那个战争年代之后,不管是不是六国的后人,都自问不是刘邦的对手,就放弃了造反的打算。

后人石勒曾经评价刘邦的才能,他说如果遇到刘邦的话,就投入他的麾下,跟韩信彭越一样为他效力。如果遇到刘秀,就和他争夺天下。可见,刘邦的才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除了被逼无奈,谁还敢去造反。

三、刘邦对六国的后人采取了断然措施。

在秦朝建立后,由于和六国的贵族们藕断丝连,所以对六国的后人并没有采取什么果断的措施。这使得六国的后人得以招摇过市,四处流窜,在百姓中煽风点火。一旦有风吹草动,就想复国造反。

而到了刘邦这个时候,在经过长期的战争后,这些贵族在战争中死亡惨重。而刘邦对这些贵族也毫不手软,一定斩草除根,免除后患。齐国的贵族田横逃到海上的小岛,向刘邦求饶,刘邦也依然不为所动,下令必须让他亲自前来。田横无奈,只得前来,在半道自杀了。

在建立汉朝后,为了长治久安,刘邦还接受了刘敬的建议,建都关中,迁徙全天下的豪门贵族。据史书记载:

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彊,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後,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彊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馀万口。

我们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在汉朝初建的时候,全天下的六国的后人豪族还有十几万人。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断然将这些人,从他们的故乡迁徙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关中。这样,一来他们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失去了兴风作浪的土壤。二来他们在关中落户,在汉朝军队的监管下,也不敢轻举妄动。三来他们的子孙经过磨合,向汉朝效忠,就慢慢失去了复国的理念,成为汉朝真正的臣民。

正如刘敬所说的,要想造反,除了这些贵族后代出来领导,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其他人是难以成功的。刘邦采纳迁徙的策略,就彻底消除了六国后人造反的根源。

结语:

在秦末的大动荡中,很多六国的后人都参与了进来。他们打着复国的旗号,利用自己的资源,纷纷建立起各自的国家。但是,到了汉朝建立,这些六国的后裔却无声无息了。

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战争中,六国的后人死亡重大,那些枭雄基本都死于非命。而作为平民出身的刘邦,在战争中展现了自己的能力,灭了六国后人的威风。刘邦对这些可能威胁自己统治的六国后人也毫不手软。他对那些残存的枭雄,比如田横之流的人斩草除根。

在建国后,他采纳刘敬的建议,将六国后人们从故乡迁出,全部移居关中。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六国后人造反的隐患。刘邦的种种努力,六国的后人慢慢放弃了复国的理念,融入了汉朝,真正成为了汉朝的臣民,并为汉朝建功立业。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秦始皇坐江山的时候用的是霸道和狠劲,刘邦坐了江山之后用了巧劲,这离不开他的市井背景。

刘邦起事之前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经常混迹于市井之中,这让练就了一身的圆滑功夫,所以才能让他身份卑微却能游刃有余。

可是若说秦朝末年诸侯并起,到了汉朝之后就没有人想要推倒刘家的基业的话,显然也太不妥当。

不过,倘若说的只是前六国之人的话,倒也能说得过去,所以提问者所要问的问题恐怕也是这个。

为什么秦朝末年的时候,前六国之人纷纷趁乱起事,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他们就偃旗息鼓了呢?

首先得明确所谓的“前六国之人”是哪些人,是前六国所有的人?不是,说到底只是前六国的高层,那些享受着前六国百姓供养的王公贵族,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思想实际上没那么复杂,有口饭吃就行。

所以在秦朝末年,群起搞事的前六国之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六国存在的时候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那一小撮人。

只要解决了这一小撮人,那么所谓的前六国之人早饭的事也就基本上可以写到竹简上,让这样的事成为历史了。

这一小撮六国王公贵族经历了两次严重的损耗,一次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另一次则是在秦亡之后诸侯相互征伐的过程中。

秦末诸侯再次卷土重来的时候,所用的口号以刘邦说的那句“天下苦秦久矣”最为出名,不论怎么说,中心思想也始终是这句话。

可是,说到底秦始皇还不够狠,如果他真的对六国王公贵族斩尽杀绝的话,后来的很多人就不会出现。

所以,虽然经历了统一六国之战的消耗,六国王公贵族虽然折损了很多人,可却在秦始皇“怀柔”的政策下得以苟存一部分。

也正是这一部分侥幸存活下来的六国王公贵族,一直忍气吞声,用他们的话也可以叫做忍辱负重地活着,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报仇。

他们之所以能够跳出来再一次兴风作浪,除了秦始皇没有将事情做绝之外,当然还离不开一个“乱”字。

秦末之所以会乱,原因也有两个,一个是秦始皇的突然暴毙,一个是李斯赵高拥立胡亥继位为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的震慑力绝对是无人可匹敌的,对于秦朝来说,他就是顶天立地的擎天柱。

他死了,擎天柱也就倒了,如果这时候秦朝不能及时找到替代品继续支撑的话,那么秦朝的天也就塌了。

可惜的是,李斯和赵高为了一己私利,没有选择那个能够继续支撑秦朝这片天地的扶苏,却选择了贪玩胡闹的胡亥。

扶苏素有仁名,思想又偏向儒家,倘若让他继位的话,他继位之后必然施行仁政,秦朝也不至于二世而亡。

秦始皇一死,胡亥继位,秦朝被胡亥、李斯和赵高三人一胡搞,终于彻底乱了,这时候已经忍辱负重多年的前六国之人当然也就趁乱跳出来了。

侥幸存活下来的六国王公贵族既然选择跳了出来,既然选择了起事,那么他们也就迎来了第二次消耗。

这部分六国王公余孽在起事之后,经过了短期发展,又形成了一个以项家为首的联盟集团,项羽则是这个集团的总裁。

史书上是这么写的:“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反正谁要是不服的话,那么项羽也不会和他们客气,直接打到他们服气了为止,所以当时六国虽说复国,可实际上却处于项羽的控制之下。

在这个过程中,陈涉因为融入不了这个集团,所以很快成为了过去,反倒让刘邦成为了项羽集团中的异类。

项羽先是带着所谓“五诸侯”和秦军打,灭了秦军之后,又陷入了内讧以及内耗之中,毕竟刘邦和诸侯也有脾气和野心。

项王再牛,却也只是在军事上牛,可在政治上,尤其是玩政治心机,他却可以说是个白菜,太耿了。

所以,项羽又和刘邦打了起来,至于那些前六国之人,他们要么继续跟着项羽,要么跳槽到了刘邦这一边。

最后项羽输给刘邦,可以说既是在意料之外,也是在意料之中,这完全是项羽个人性格所致,倘若他能够用好范增,也没刘邦的事。

但是不论是谁赢了,秦末以来以项羽作为代表的六国联盟集团经历了这次短暂的消耗战之后,可以说已经消耗殆尽了。

除了经历了秦初和秦末这两次消耗之外,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实际上对兵权也控制得很好,这也是硕果仅存的六国王公余孽再也不能兴风作浪的原因。

那些饱经战火折磨的百姓,虽然他们也确实已经厌恶了战争,可他们实际上对这些事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没人会听他们的声音。


史不知味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

个人观点,我姑妄说之,你故妄听之,不喜一笑了之。

秦朝结束了六国割据华夏的历史,华夏第一次完成了郡县制形式的统一,并结束了封建制度!

陈胜吴广起义,导致残存的六国旧贵族族群配合起义,结束了秦大一统国家。

形成了以楚霸王为共主的楚汉封建分封制,汉王刘邦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灭共主霸王及其它封国成立以“郡县+分封”并存的大汉帝国。

汉朝高祖刘邦剪灭异性封王均是以谋反而攻诛之。

吕后乱帮,吴王濞作乱,武王作乱都是武装叛乱。

题主有兴趣可以看《汉史》。


识柔


每到新旧朝代更替时,总会有野心家不满意天下将定,而作出乱事,不说远的,就说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人想当皇帝,在82年,四川巴中县兴隆乡人张清安就通过向巴中县当地民众宣讲《五公经》,逐渐蛊惑起了一批信徒,成立了“中原皇清国”,自当皇帝还任命副皇帝。还有丁兴来当上道德金门皇帝,虽是闹剧,可见人心不古,乱世出英雄的念头根深蒂固,新时代如此,旧时代更不用说了。秦汉两个王朝建立之初,都是造反者蜂起,此起彼伏,不同的是秦王朝因此灭亡,汉朝虽处理得当,也好不了多少,刘邦在平叛过程中还中了英布一箭,箭伤加老病而死亡。


秦王政秦始皇在前238年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拉开了平灭六国的帷幕,此后花了十年时间,在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天下一统,结束了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统一后的秦王朝,书同文,车同轨,海内混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集权的国家,由于它废分封,建郡县,与周朝分封天下不同,后人把它的制度称为秦制,与周制相对。(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秦国统一六国,表面是秦始皇完成,其背后却是历代秦国国君持续不懈努力而成,正如贾谊所说“奋六世之余烈”,不是一人一朝一夕之功。论及几代来增长国力,终成统一大业的功臣,莫过商鞅,他的变法直接促使秦国统一天下成为可能。但商君法严苛,残民、好战等缺点也为当时各国和后来者所抨击。而依现有史载看,统一后的秦王朝对律法的改变并不成功,商鞅之法还是大行其道,这就出现战时政策沿用到太平时期的问题,秦法苛刻,是乱民四起的原因之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秦统六国,靠的是武力,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比不上关东六国,虽然在军事上摧毁敌国,但六国人心仍在,精神不灭,就算在灭六国过程,乱象就已经出现,李信在秦王面前夸下海口,领二十万大军伐楚时,就受到奉秦王命令镇抚南阳一带的、原楚国公子昌平君的迎击,以致伐楚一役失败告终,此后,叛乱四起,从韩地的张良一直为刺杀秦始皇做计划可知,而张良与项伯等交好也可见六国后人抱团的事实,到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四起,看似庞然大物的秦王朝轰然倒塌。

汉朝吸取秦亡的教训,既没有全部分封,也没有全部实行郡县制,而是两者兼用采用郡国并行,分封异姓王到同姓王,再到削弱同姓王到推恩令才尘埃落定,汉朝处理统一初的人心比秦王朝好,所以它扛住反扑第一波而成了长命王朝。虽然如此,韩信韩王信英布等人的反事也是此起彼伏,并没有停歇,到刘邦死时,天下还不能说是大定了。


南方鹏


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作用,分析如下:

秦灭六国的主要手段是“远交近伐”,说白了就是先结交远一点的国家A,与这个A称兄道弟后,就进一步忽悠说,咱俩关系这么好,中间老是隔着一个国家B也不是事啊,想来你这串串门都不方便,A一想也是啊,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两人一合计,灭掉A。灭掉了A之后,秦国又与更远的C结交,灭掉了B,周而复始,最终吞并了六国。

所以,秦国灭六国是连忽悠带骗,所以各个国家的臣民都很反感秦朝,都认为自己上了秦国的当,所以秦朝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反抗者前赴后继。

那到汉朝统一全国为啥就没有反对了呢?很简单,因为刘邦是从社会底层混上来的,代表的是这帮亡国奴的利益,是替这帮亡国奴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是替他们报仇了,所以反抗者自然也就少了。再进一步说,秦朝传到二世之时,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有几十年了,很多人心中,什么“楚国人”“齐国人”观念已经很淡了,之所以反抗秦朝更多是因为她暴虐的统治,刘邦推翻秦朝统治,符合大多数的利益。说白了,老百姓只是想过一个好日子,具体谁来当皇帝他们并不是太关心。

我是文史并蒂,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