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你有什么规划?

金山vlog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对我的生活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最大的一个思考是让我重新认识到个体对家庭和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程度。

因为平常的工作都比较忙,每天回家后与另一半的沟通都很少,要么坐在电脑前做工作要么自己抱着手机刷屏,对于孩子的教育一般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或者陪着孩子玩她喜欢的游戏,但时间不会很长,对于游戏中孩子提到的问题有时也就寥寥带过。记得知道全国疫情非常厉害时还是通过各方媒体知道的,那时我们内蒙还没有一例这样的病例,但是在初三那天,我老公说,他们单位下通知,所有在本地的人员全部到社区执勤,这一执就是40多天,有时是白班有时是夜班,白班还好过,但是一到夜班我就比较担心,因为分配给他们的是平房区,都是没有物业,更不用提有什么房子,值夜班的时候就躲在车子里,恰又是冬天,每天早上回来,都感觉到他身体凉凉的,我每次能做到事情就是赶紧给递上热水,吃上早点,让他赶快休息睡觉。结婚快10年了,想想从没有这般关心他有没有吃好穿暖,总是问他想吃点什么?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另外一点就是孩子了,因为疫情不让多外出,所以每天就呆着家里,一开始真的很难熬,但是渐渐地我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多,她看动画片的时候会跟我讲,她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角色,为什么。因为一顿饭,她会跟我讲在幼儿园的时候,当时也吃这种饭的时候,旁边的小朋友怎么把不想吃的菜故意剥出碗外,她觉得这样不好,但是因为那个小朋友比她个头大,她也不敢作声,呵呵,以前从来没有听她讲这么多她在幼儿园的生活故事。虽然现在疫情不像一个月前那么严重了,虽然我生活的地方也没有出现一个病例,但是使我对家庭生活中夫妻间需要互相理解、多沟通,应该怎么付出行动,与孩子的交流中让她觉得轻松、扔掉以前的那种只是简单的“这个不行”、“那个不好”的硬邦邦的教育方式。希望自己能保持这样的方式成为一个真正好的妻子和母亲。

二、 工作态度的转变和想更多的开发在其他方面的潜能,如接触自媒体。

以往觉得自己对工作还是蛮负责的,起码对交付的工作还是能够认真的完成,但是疫情期间,看到很多新闻说,在家里的时候收到单位发来的解聘通知,随之带来的是怎么交付随之而来的各种房贷、车贷等等的焦虑。我就职于一家企业,虽然想疫情这段期间,虽不会被通知解聘,可是接下来两个月工资收入应该会受影响,但是在后期弹性复工期间得到了公司通知,疫情期间也会按正常发放工资,说实话,就算当时企业按照基本工资发放薪资,我也是能理解的,但是听到会全额发放,当时还是很意外和感动的,所以我想在现岗位继续努力工作的同时,多多发觉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做自媒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会合理的分配支出。

自疫情以来,除了去超市购物以外就不再出门了,虽然也会上上网看看有什么网购的东西,但考虑到物流的问题,基本都是过个眼瘾,可这一个月下来,我发现其实平常花钱有点大手大脚,很多时候都是冲动消费,有些东西买回来也就拆个包装之后就被仍在某个角落里了,而且还不少,如果以前属于月光族,起码这两个月下来卡里还有点钱,虽然不能算很多,但觉得没有花不该花的钱,有一点点小成就,还是对消费行为带来了改变。

虽然我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但确实让我们对待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希望我们更加懂得感恩生活,感恩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健康和稳定的生活付出方方面面的努力的可爱、可尊敬的人们。


蒙蒙妞子


在这场疫情中,逆行的白衣天使最值得我敬佩,若不是过硬的自身价值,又怎能在国家有难是冲到第一线。我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学着长辈的样子,做和他们一样伟大的事


sunmmer文案馆


带着对 2020 年即将面临的挑战的焦虑,带着对疫情的担忧,我开始慢慢敲下这篇 2020 年计划。


全文共 5505 字,阅读需要 11 分钟

—————— BEGIN ——————

老实说,我的 2019 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它甚至都没有一个所谓的结局。悬而未决的生活方式,悬而未决的未来发展——这么多悬而未决,让我的 2019 总结一拖再拖。

在此我发誓:我不是拖延症,我只是对于处理悬而未决的事情有些无从下手。

但无从下手也要下手,不管有没有准备好;该未完结的事情,都会实实在在地发生。

整理好心情之后,我更加认同这种没有如期 Ending 的状态,会成为我接下来年复一年社畜人生的常态。


虽然慢慢不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热血少年,仍然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面对主业的瓶颈、写作的瓶颈、爱好的瓶颈、身体的瓶颈和拉不回来不断增长的年龄。

正因为有那么多遗忘和失去,那么多着急和来不及,人很少有机会和心情踏踏实实留下些真心的文字。

所以,我很珍视这次年度总结规划的机会,并且希望每年都能平和、细致地做出总结。

那么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吧,不妨聊聊我是如何在那么多没画完的句号里面,找到线索和答案的。

Part 1:关于成长

成长是我人生的主旋律,不谈成长,对我来说就不存在光阴的概念。

2019 年我给自己定了蛮多计划和任务的,比如项目再上一层楼、周更公众号、读书、健身突破。

说实话,第一次感觉到各方面的极限和瓶颈。

项目方面,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大环境的冷静以及组织架构的变动,这些都让我进一步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慢慢学会如何在不可抗力中生存。

「人生快乐的真谛就是:接受你改变不了的,改变那些可以被改变的;最重要的是,有分辨两者的智慧」。

所以在面对大环境问题的时候,棘手的往往是缺乏足够的智慧。


当然,智慧这种抽象的东西,落实在任何场景下,都有不同的形态:从如何和女朋友吵架,到如何接受团队解散,实在是不太好有通用的方法论;但最核心的一点,我觉得就是「认知问题」。

意识到这一点,是有一天我去探索一个功能的背后逻辑,问了一圈后没有进展,于是我自言自语道,这个产品不可追溯。

旁边一个老员工听了笑了笑,说下次不要这样武断哦,然后扔给我一份历史资料,正是我要追溯的逻辑。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人是懒惰的,总是喜欢轻易下结论,尽快争对错,仿佛一锤定音的结论要远远比复杂的过程有吸引力,但这样往往导致错误的行为;而太多太多的错误行为,都是因为我们缺乏完整的认知,而造成的。

比如我们会因为一则新闻在网上和人吵架,但吵架背后的理论基石,居然只是事实的冰山一角。

所以,在成年人的世界,学会认知问题,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晚一些下结论,比是非对错更有意义。

Part 2:关于瓶颈

在「认知」之后,我清楚地看到了很多事情的边界和瓶颈。

比如:

当前环境下我的全心全意工作时间在每天 10 小时、每周五天的情况下,会达到瓶颈,如果周末不能很好地休息,状态会很差,也容易生病。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破瓶颈,就是我最核心的课题了。

「瓶颈」其实就是我们习惯的能力和方法论,当不足以支撑完成新的任务时,就陷入了瓶颈期。

所以突破瓶颈,就是要从各方各面重新审视并进阶。

这和我一个半职业台球手朋友说的一样,他说到了职业的阶段,9 球拼的就是一个一杆清台的概率,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老毛病,都会让你的清台概率掉下几个百分点,如果不能提高这些概率,就不能提高绝对实力。

所以,突破瓶颈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把每一个「有」变成「更多」——这和从无到有,完全是两个思路。

鉴于我的瓶颈很多,我只分享一个我觉得收获最大的点,那就是「自控力的提升」。

我本性和很多人一样,是一个很注重生活质量和享乐的人。我很认同一个经济学观点: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么所有人收益最大的就是放弃努力和投入,把现有的一切都转化为快乐。

这句话没什么不对,但是人是很难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的,很多情况下受挫以为是世界末日,就会更加放纵,永远无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于是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我都反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这样每天 Push 自己,急切地去努力?是不是放轻松一些,跑得慢一些,会让我人生总共的快乐更多?延迟满足带来的快乐,和当下的快乐,真的有高下之分吗?缥缈的功名利禄带来的成就感,真的好过今朝有酒今朝醉吗?

很幸运有一天在社群里,一位考古博士给了我答案,让我认知到了何为多巴胺,何为我想要。

这位博士推荐了我一本书,叫《自控力》。我花了 5 个小时通读了这本书,然后得出了让我内心平和的解答,大概是这样的:

今天的一杯酒、一支烟、一场游戏、一次蹦迪,其实带给我们的都是多巴胺,他们快乐而短暂;如果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甚至会带来更大的悔恨。

这些多巴胺保证我们有精力前行,也往往成为毒药,让我们寸步难行。

而多巴胺影响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就是它会迷惑我们,扭曲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们往往会因为减肥的不顺,而迫切需要吃一块蛋糕来获得多巴胺,同时寄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继续坚持减肥。

多巴胺和我们形成了亦敌亦友的关系,稍有不慎,我们就变成了好吃懒做的放纵者。

而我比较认同的解释就是:多巴胺是廉价、短暂、唾手可得的,而成就和努力是有时机的;多巴胺和欲望并存,而欲望的特征就是迫切需要满足,但同时,满足与否,都会随着时间消逝。

想打游戏的欲望并不会因为明天有考试,就减少,甚至还会更强烈。而考试成绩,就只有一次而已;如果每一次都选择屈服于欲望,就会减少人生的成就,让我们过份活在当下,一步步走向深渊。

所以最终的答案,我给自己的原则就是「减少不合时宜的欲望」:在该努力的时候,克制欲望,在需要多巴胺刺激的时候,不滥用;清楚意识到我其实想要的不是玩游戏,我只是需要游戏带给我的多巴胺,而我真正想要的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产品人时,游戏瞬间变得没有产品书籍那么有趣了。

自控力的提升,能够让我们很好地管控自己的精力,这也是我 2019 年最大的一个收获。

2020 年我也会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欲望,看看到底想要的是哪些,又有哪些,只是我的多巴胺获取渠道。

所以我 2020 年的 Flag 就是:2020 年不立 Flag,力求变成一个不被欲望裹挟,专注于「我想要」的人。

Part 3:关于我想要

告诉世界你想要。

接下来要说说,「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老实说,我还没有完全想好,但是关键的几个方向上,我已经有了答案。

我的生活,即健身、投资。

健身方面,为了突破瓶颈,我把目标从肌肉量切换到了睾酮水平;更加专注于训练状态和身体素质状况,这样整个人从一个只会硬刚大重量的莽汉,变成了一个懂得运动康复、营养学的修身者,心态也更加平和了。

一开始我的愿景其实是借无氧运动来发泄,但后来我发现: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如果仅仅是无脑发泄,就太不值当了;既然选择了一个爱好,就努力把它做到更高的层次。

想想如果我大学玩英雄联盟再努力一些,不仅仅是在郊区王者分段乱玩,也许会打打城市联赛也说不定。

所以,事业也好,爱好也罢,都不应该是机械地重复。

投资方面,打算尝试一下美股和港股。

我身边一些电商领域的大佬,就依据自己对 PDD 等公司的价值判断,赚了一些外快;所以能够让自己的主业产生复利,也是一个应该探究的收入来源渠道。

我其它的爱好,说实话已经被我砍掉七七八八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获得明确的乐趣和价值,那么过杂的爱好只会让自己心烦意乱。

所以我已经很久没有刷过微博和社区了,同时努力把碎片化、媒体类的新闻都慢慢戒掉——因为即使你不花精力去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也会自己跑到你眼前的。

更多的精力,每天我会花一些时间在刷抖音上,来保持自己对流行内容的敏感度,后续也会开自己的短视频频道,制作短视频内容。

Part 4:关于有趣

记得孩子时的梦吗?

说完了「我想要」的东西,想谈谈我对最近发生一些事情的看法,也聊聊对未来的规划。

首先我想聊聊有趣这件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被认为比其它人有趣,比如会说俏皮话等等。

举个例子:刷抖音看到一个酷的动作,一般的人会说「666」、「NB」,而有趣的人可能会说「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手机」。

这些俗语,组成了我们语言体系的一部分。

而他们从哪来呢?其实是从我们日常看到的内容来的。

也就是说:如果每天都在看不流行、无脑洞的内容,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有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或者给出新的评论;而相比之下,那些思路更开阔、更活泼的人,看起来就更有趣。

这也是 2020 年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保持有趣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是这样思考的:

当我们刷很多内容的时候,大家的互动、评论,很多时候在我们脑海里形成了条件反射。

比如看到「出轨」和「渣男」我们就会想骂,而往往随着事态的发展,还有可能出现很多反转。

于是我们在一次次反转中,变成了吃瓜群众。

而吃瓜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当成一个瓜给吃掉了。

当你妈妈炒菜很好吃的时候,你就只会说 666,这就不太好了。

如果 666 = 很酷的操作,变成了你脑海中条件反射的规则,你会发现你对很多事情已经不再思考了。

我们的称赞只剩下 666——是因为看了太多别人的评论是 666,其实自己根本没有思考,也还有很多真实想法没有表达,很多话没有说出口。

当我们在网上看到不忿的事情,准备敲击键盘的时候,一定要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真的了解、思考、认真表达。如果永远只是跟风、吃瓜,慢慢很容易变成随波逐流的话题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意志。

所以为了让自己有趣,我会更多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现象,而不是一有疑惑就去网络媒体找所谓的答案。独立思考新的东西,才有趣。

Part 5:关于和世界相处

温水中的青蛙。

说完了自己,想谈谈和世界的关系。

我们生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原生家庭、升学考试、恋爱关系、欲望平衡,总有那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和无能为力的瞬间、无法说服的人、无法达成的共识。如何带着伤疤前行,是每个人都需要努力修行的能力。

人越大越会发现:身边的人,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发展轨迹、知识体系,已经越发变得固执和自我。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自我是我们在社会实现价值的根基,没有了自我,就行尸走肉一般摇摆。

但自我,是需要不断迭代的;不迭代的自我,会慢慢衰减而落后于时代。

当烦恼的时候,认真想想自己和家人的沟通不畅,还有没有改善的空间?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还有没有优化的可能性?难道真的想一成不变地和这个世界战斗到底吗?

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其实讲的就是一种水一样的心境,能够在问题面前,不断地包容更多。

所以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能够保持柔软和开放,面对新的事物、想法、意识形态的时候,可以打破自己的边界,慢慢容纳和接受。

因为看世界并不是只有一个角度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好事或者坏事,它们都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中间状态而已。

比如 996 给互联网从业者更高的负荷,也警醒了行业思考、变革;

比如贸易战影响了经济发展,也调整了华为等企业的发展方向;

没有事物是无法被理解的,我们需要的是一颗柔软而不浮躁的心。成年人应该少关注非黑即白的错与对,多去思考背后逻辑的利和弊。

写在最后

如果说我明天就失忆的话,我会留给自己八个字:认知、思考、实践、迭代。

这八个字是我摸爬滚打这几年,总结出来的心得。

方法论有前提条件、概念会过时、时代会演进,任何可以被学习、传授的内容和思考,都很容易被替代和模仿。只有那些用心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才会历久弥新支撑我们一次次螺旋式向上成长。

以上内容和诸位共勉,祝福每一个想改变世界的产品人,每一个认真读完的屏幕前的你。


托马斯在罗马


今年2020年了。一转眼间自己就过了30几个春夏秋冬!头等大事先把信用卡取消掉!!

希望自己不再迷茫和彷徨,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再身心疲惫。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把酒控制在尽量不喝的状态,控制好每天食物摄入的热量。不再用渴望的眼神盯着甜品和炸鸡烧烤,尽量做到一天只吃三餐少油少盐。不再边充电边玩手机,调整好良好的作息时间,坚持在11点后不再玩手机。戒掉看到什么都像买的冲动,学会理性的消费。躺床上后尽量不再闲聊无聊的话题。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不再为与自己无关的事表现的多愁善感。平静大度的接受现实,不再刻意去了解人家办事的细节,客观的看待与他人发生的事,不再一味的自以为是。不把他人的批评当成敌意的针对。努力拓展朋友圈,不宅在家!闲的时候多看看理财的书籍。

也希望大家活着就要有目标,不能没有执行力和自律性。一起向着目标努力,愿当我们回头看2020年时有大量的收获,而不是空立志,无作为!


小昕与小庆


你好,我是海哥

2019年底把2020的工作安排好了,可是突发的疫情把所有的计划打乱了,我也在家蜗居了2个多月了,天天跟父母待在一起,说真的30多年了,今年待的时间是最久的了,每天上演不同的家庭剧,不是我跟父亲斗嘴,就是母亲和父亲吵架,不然就是妹妹和母亲吵架,父亲和妹妹吵架,哈哈哈,天天都很热闹

原来开的餐馆关了,打算重新找一份工作,然后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开展副业。

在这个特殊的事情感慨啊,人的身体健康一定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事业的发展,不能再好高骛远了,需要脚踏实地的认真做一件事情了。


海家家常菜


经过这次疫情,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共有三点,亲情、健康和储蓄。

因为疫情原因,这次是我毕业之后在家陪家人最久的时间了,差不多有一个半月。因祸得福,看着年迈的父母,很感激有这么一段共渡难关的时间可以让一家人齐心协力在家过平凡的日子,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般,父母负责我们的一日三餐,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会陪父母打牌、看电视、聊八卦,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一家人交谈打闹,父母也不会催促我们结婚生孩子,可能是经历了太多事,他们也看淡了很多。

我本来以为父母也会冥顽不灵,还想着要怎么说服他们重视这次的疫情,不要到处乱逛,也不要走乡串户、拜访亲戚了,没想到得益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传播,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完全不需要我们担心。我还听到母亲跟外婆他们开视频,解释了一下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先云视频拜年,等到疫情过去了再走动,不要给国家和政府添乱,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家就好。

我爸平时会跟老友一起外出散步、喝茶,偶尔也会约上三五好友打打麻将,这次疫情影响,差不多一个多月没出门了,他说在家也不误事,每天从客厅走到房间,一楼走到二楼,一天下来也能走5000步。喝茶的话也有我们几个陪着,一家人喝茶配花生零食看电视,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再不行就跟那些叔叔伯伯开视频喝茶。幸好家里工具齐全,人多的好处就是想打麻将不缺人,如果不行斗地主,再不行也能下棋,每天都在变着花样玩,母亲则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这样的生活,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过节的气氛,我们都会缠着父母陪我们玩游戏,现在是我们陪着他们玩游戏了。

每每看到因为疫情生病的人,都会很感恩我们现在的健康,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跟父母好好说了,只要你们健健康康的,就是给我们挣钱了,你们的健康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们就是我们家里的两个宝。我们自己出门在外,也会照顾好自己,只有把身体照顾好了,才有机会奋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一家人才能够平平安安团聚。

在家的日子虽然很舒服,但是一个多月没上班,心里还是有点慌,毕竟收入少了大半,开销少不了,所以这个时候身上要是没有点积蓄,就是在家也是心乱如麻,特别是那些做生意的老板,企业不能开工,没有收入,但是房租水电和工资照样支出,要是底子不够厚,很快就面临破产风险了,就是在家也是如坐针毡啊。因为疫情影响,有多少大企业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就算是海底捞也要跟银行借贷共同度过这次难关,何况我们普通人。所以古人很早就有先见之明了,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所以今年的目标很明确:

1.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尽可能每周都跟父母视频一次,不要觉得啰嗦,只要你耐心听,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有些话现在不听,就怕以后都没机会了。

  1. 照顾好自己,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最好自己做饭,卫生营养,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坚持早睡早起不熬夜,适当运动,多喝水,心态放平和,不要太执拗或者经常抱怨,身体是自己的,健康第一。
  2. 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开源节流,争取每个月完成储蓄目标,然后做好理财规划,定投基金,备齐保险,再有闲钱的话可以选择股票。

痴人痴梦


2020,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疫情就像当头一棒,敲醒了沉睡多年的我,不能再浑浑噩噩下去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堪一击;别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自己眼睁睁看着,很惭愧,大家都在做点什么。

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当疾病来临有好的免疫力,毕竟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不能倒下,从明天起,注重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我要积累一定的财富。灾难面前,现金为王,没有钱寸步难行。足够的钱保障一家人的生活,还有多余的帮助别人,不能到时候自身难保,还要拖后退。从现在开始挣钱,努力挣钱;省钱,能不能的就不用;存钱,每月存一点。

学一门手艺。我真的不想自己一无是处,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2020年,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好,做一个有用的人。一片叶子都在努力吸收阳光,让自己不断成长,给根提供养料,何况人乎!!!


方子和圆圆


2020年真是一个天灾开局。

我是一名在大学城做生意的餐饮店老板,每月房租6000多,从1月份开始学生放假,到今天3月20号已经3个多月了吧,大学生到现在也没有何时开学的通知,学生不开学,我那也就没有生意,哪怕学生开学了,可能学生也要对学生进行管制,不允许其随意出校园,所以今年上半年感觉我的生意是凉凉了,面对高额的房租,每天早上醒来,面对你的就是支出200多元的房租,有时觉得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又不能在家坐以待毙吧,之前是管制特别严,出入都比较难,现在疫情稍微缓解了一些,并且现在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那么就要想办法充实自己。

比如:

1、在家坚持锻炼,提高免疫力,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此次新冠病毒来袭,并且没有特效药,那些免疫力高的,可以避免病毒入侵,或者入侵以后可以通知自身免疫力尽快痊愈,以前一直在工作,那种工作程度应该叫劳累吧,不叫运动,所以趁着现在的时间,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左右,如果你不会制定运动计划,可以下载keep app,上面可以根据你的自身情况,比着去做就行了。

keep

2、思考一下除了之前的工作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干的,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我现在就对今日头条这种自媒体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会去投入精力了解他,看看如今的自媒体可以给我带来什么。

3、一旦复工以后,怎么才能做的更好,或者需要去改进什么。


憨憨李开箱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有些东西是我们真的需要的,有些东西是社会要求的,有些东西是我们被迫接受的。不管是哪一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需求。只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去构建自己的商业逻辑,去定位自己的商业模式,我相信,总会找到一条出路。

疫情过后,我想着以后不在打工了,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扰乱了整个社会秩序,致使各行各业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损失,企业不能开工,员工不能上班,市场不能买卖,街道没人逛街;各城市、社区、村庄和各单位、商业综合体等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人们的活动空间被严重压缩,大部分人都只能待在家里,足不出户,由疫情带来的不便和损失难以估量。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抗击疫情,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未来的生活还是需要自己去面对和承担。

疫情过后,我有一个愿望:我想去武汉看看!

很多人说:疫情过后,想去武汉看看,看看这个经历了一场大“劫难”的城市,变成了什么模样?那里的人们,还是那样坚强可爱吗?

更想去看看,那为人熟知的黄鹤楼、武汉大学、户部巷、武汉长江大桥……它们还好吗?


熙祺贝贝爱生活


2020年的春天,我做了义工,帮助从国内来蒙特利尔自愿隔离的同胞采购生活物资,很开心的看到至今天魁省121例确诊中没有华人,有点小小的感动。

等疫情结束,我希望可以去医院做义工,帮助语言不通的华人做翻译,或者去社区医疗中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在这次疫情中一起努力的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