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近日,俞敏洪在一次採訪視頻中有這樣一段原文:孩子需要玩伴,生兩個孩子喝普通的牛奶、吃普通的飯、用普通的尿不溼,其實沒有多少錢;上普通的學校,為什麼上公立學校,上其它的學校就上不好了?;第一個孩子用的舊東西,第二個孩子依舊可以用。所以,我鼓勵大家生孩子,非常可惜我只有兩個孩子,要是有四、五個孩子就更好了。

但是別忘了,俞敏洪還講了這樣的話:“孩子成不成功,更重要的是你父母教養好,你父母從小就帶的好,孩子上什麼學校都是成功的……我們說生孩子成本很高,很多是來自什麼?很多是來自於我們父母的不成功”。換言之,就是孩子想要成功,取決地不是教育,還是父母是否成功,這才是關鍵和前提。

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俞敏洪使用了兩個限定語,透露出了兩個重要信息。

1、父母教養要好,教育孩子得當是成功的關鍵;

2、孩子的成功取決於父母的成功。

俞敏洪的視頻一出來,引來網友們的紛紛吐槽,尤其是女網友們的集體反對 , 網友們在下面的評論很有意思。(其實,往往評論才是大家最真實的反映,是大家的心聲)有人說孩子的吃穿真的是小錢,但教育卻是無底洞;也有人說,帶娃成本高,尤其是女人全職帶娃的,不僅是勞心勞力,還有來自丈夫和婆家的看不起;還有人說一孕傻三年,家庭、工作不能兼顧;我是不想生嗎?我是缺少帶孩子的那個人……

網友們的理由不一而足,個人仔細梳理了一下網友們的訴求,再加上個人的理解發現:不願再生孩子的多是女性,尤其是職業女性的寶媽和全職寶媽。


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為什麼女性會有如此強烈地不適了?

其實,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

第一,經濟原因: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生孩子成本不高,養孩子正常吃飯、生活開銷,一般家庭都沒有問題,然而,養孩子真正的大頭是教育和醫療。比起教育、醫療,生活上的成本真的只是九怕牛一毛。有研究發現:即便三、四線城市,按照最低標準,從懷孕到孩子大學畢業,一個家庭在經濟上至少要支出教育費用20萬元左右。如果本科之後要繼續深造,那麼也還得準備10-80萬元,以供孩子在國內讀研究生或留學。而一線城市則更高

曾經網上有篇很火的網絡版的“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討論了上海子女教育投入的微博,微博上的顯示,上海市生育成本排在全國第二位,在上海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高達247萬。榜單以上海市家庭收入一年12萬計算,最後得出結論為,上海家庭夫妻雙方不吃不喝工作20.58年才能攢夠生育成本。

對於上海一個孩子247萬的教育支出,可能我們會認為不夠接地氣,但是,從客觀上來講247萬真的很多嗎?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兩張圖片,大致地可以瞭解一下,孩子教育的支出到底錢花在了那裡,一個孩子的教育成本到底要花多少錢。

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圖一

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圖二


只要看看上面的兩張圖,你就會發現,這些都是些正常教育開銷,並不算奢侈。所以,這隻能說教育成本真的高出你的想像,有人形容教育支出就是個無底洞,其實並不為過。

第二、時間成本:眾所周知,養育一個孩子付出的不只是金錢,有時,教育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有人說有老人可以幫忙帶,或者有錢可以請保姆、家教。但是隔代培養, 由於父母的缺席,會產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隔代親容易產生溺愛,妨礙孩子的自身發展,也容易造成孩子與父母的隔閡,另外,祖輩的教育理念也容易與現代教育理念脫節,不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至於保姆、家教你首先得有錢,還有安全的保障才能放心,並不是說全部扔給保姆、家教就萬事大吉。孩子終歸還是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陪伴。

第三、女人尬尷的家庭地位:現在社會對女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女人不但要跟男人一樣出門拼事業,回到家庭還要挑起養育孩子的重擔,壓力可想而知。全職寶媽,雖然沒有拼事業的應接不暇,然而,卻需要面對老公、婆家的蔑視,同樣壓力山大。而且孩子,一旦長大,全職媽媽還需要面臨更大的考驗--重新走入社會拼博事業。這樣,反而全職寶媽將來面臨的生存壓力會更大。

第四、觀念的轉變:中國自古以來,秉持著“多子多福”的觀念,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思想觀念也逐漸受到衝擊和轉變。以及近四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深入人心,再加上,社會經濟壓力,教育成本的高昂讓生更多孩子的想法扼殺在了搖籃中。


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因此, 說一千道一萬,如果不真正從源頭上解決經濟壓力、降低教育成本,是很難真正讓大家,尤其是女性去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這是一個兩難的決定,很多時候,不是大家不想生,而是生不起,養不起,實在是無論為力。

說到這裡,我們再回過頭來分析一下俞敏洪說這話潛在意思和真正意圖。

俞敏洪上面所說得話,表面看來是適合於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生兩個孩子,甚至四、五個或以上孩子,但是仔細看,卻不是那麼回事,是似是而非的,想弄懂這個問題,我們暫且先來了解一下俞敏洪的背景,我們先來看看俞敏洪是何許人也!

俞敏洪,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擔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06年帶領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2009年獲得CCTV年度經濟人物 ,2012年獲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 2018年10月24日,入選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新東方目前的市值143.87億美元,俞敏洪個人資產保守估計50億人民幣。按利率4%來算,定期三年,光利息每年都有2億的收益,別說四、五個孩子,就是四、五百個他也養得起。

另外,俞敏洪是1980年的北大高材生,那時候別說北大,就是大學生都很少。這說明他本人的智商超群。最後,俞敏洪從事的還是教育行業,他的孩子當然可以不上公立,不上名校,因為他完全有能力讓孩子上私立,出國隨便選。而這些卻是我們普通老百姓所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終其幾代都很難實現的。

這樣一位有錢、有地位,又有高智商的人,別說要養一個孩子了他即使養條名狗也照樣走向狗生顛峰。回顧俞敏洪的那席話, 個人認為,他無意中說的那句“養孩子成本高是因為父母不成功”無疑是最正確的大實話。


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我們知道成功的父母,不管是從教育投入,時間精力、還是人脈圈子,甚至父母的成功經驗都可以讓孩子複製,讓孩子少走彎路。父母成功從孩子出生開始,其實,家庭環境就起了無形的主導作用。家庭條件好,父母 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孩子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良好的基因能讓孩子有一個聰明的頭腦,而父輩的堅強後盾,讓孩子不管是在教育,還是未來成長,人生規劃,事業發展,都會有更廣闊的選擇。可以這樣說:智商、情商決定你的廣度,而人脈、資源、環境卻決定你的高高度。

說完俞敏洪的光鮮履歷,我們再來剖析一下的他說多生孩子所蘊含的 深層目的和原因。

俞敏洪從事的是教育行業,而且還是教育培訓行業,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當然是孩子越多越好。所以,想讓我不得不懷疑他鼓勵大家多生孩子的背後,難免不帶有這種利益的考量。

個人不是反對生孩子,而是不盲目鼓勵生孩子,富人可以不計成本的想生多少生多少,但是我們普通老百姓還是要量得為出,不要為生孩子而生孩子,為生更多孩子以降低生活質量為前提,真的不值得提倡。畢竟,孩子不在於數量多,而在於細養、精養,一個頂倆兒。

俞敏洪說,孩子的舊東西可以老大用了,老二用……老大用了老二用這句話的正確性本身就有待於商榷。奶粉、尿片,教育,醫療可以嗎?而這些支出,哪項不需要錢?所以孩子可利用的東西,其實很用限,充其量真正能利用到的也就是衣服和玩具了。況且,孩子大了,衣服還分男寶、女寶的好嗎。而衣服、玩具比起教育、醫療方面的支出,其實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

俞敏洪說養孩子不花錢,我們應該生他四、五個

再說,別人家的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你家的孩子穿得破破爛爛,玩具也只能撿舊的,你會忍心嗎?人家的孩子早教、私教、大學、碩士、博士、出國留學,恐怕大多數的父母都很難做到無動於衷吧。

如今,貧富差距很大,階層固化嚴重,能夠成功跨越階層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所以,才有人發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感嘆……2011年8月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帖稱,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網上引起熱議。另有來自天涯永樂大帝二世所寫的《寒門再難出貴子》,內容發人深思,提出了家庭教育所帶來的思維方式對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影響。他稱,近兩年學校裡的中高考狀元,基本家裡條件都很好。 有網友跟帖說:“良好的教育確實需要大量金錢,胎教要錢,早教班要錢,各種興趣班要錢”。據不完全統計,農村孩子上重點大學的越來越少,清華、北大的家庭條件差的孩子比例也在減少。

所以,你到底是願意把有限的資金、時間、精力給一個孩子,讓他幸福、快樂的成長、成才,還是願意平均分配給多個孩子,結果一個都沒教育好。我們真的應該拈量清楚。其實,個人愚見,生多、生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適可而止、量力而為,儘自己地最大能力去陪伴、教育孩子,儘自己一切力量去呵護孩子,保證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不要庸才,要成才。衡量幸福的標準不是你有多少孩子,而是你的孩子能不能快樂,健康,我們不期望每個孩子大富大貴,但是,至少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的生活、工作無憂,您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