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與“延緩”的差異——英國最初的算盤錯在了哪裡?

在此前見聞VIP的文章《一份改變英美抗疫政策的報告:必須“阻斷”,放棄“綏靖”》中,我們介紹了帝國理工這份重磅研究報告,他使得英國甚至美國徹底改變了此前對病毒的“延緩”策略。

我們有必要再仔細說一下這個報告核心邏輯:

“阻断”与“延缓”的差异——英国最初的算盘错在了哪里?

如上圖,也就是三種情景。

如果什麼都不做,那意味著英國50萬人死亡,美國死亡數將高達220萬人,而這還是沒有考慮醫療擠兌帶來的死亡率激增(也就是意大利現在的局面),這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第二種策略就是“延緩”,也就是實施一定程度的控制傳播措施,但儘量減少對經濟和人們生活的影響,也就是此前英美採取的策略。這種策略的理想情況是,控制重症和死亡率,讓絕大部分人感染病毒並痊癒,從而產生所謂的“群體免疫”,使得整體經濟和社會效益損失最小化。

第三種就是最嚴苛的“阻斷”策略,也就是英美當前轉變的方向。這種策略的目標是將R值降低至1以下,從而最大限度的阻斷病毒傳播,而代價就是經濟活動的停滯,從而導致大量企業受到重創。

英美之所以會發生轉變,關鍵在於圖上這根紅色的水平虛線。考慮到新冠目前的傳染能力,重症率(20%)和死亡率(不發生醫療擠兌的情況下1-2%,發生醫療擠兌則迅速上升,目前意大利高達9%),第一種和第二種策略幾乎確定會產生醫療擠兌,從而迅速引發交叉感染、重症和死亡人數激增,醫療體系癱瘓。這也是為何英美不得不迅速調頭,轉向“阻斷”策略的邏輯。

而上圖隱含的進一層含義是針對第三種策略的,根據帝國理工的報告,首先由於此前策略的失誤,即便採取阻斷策略,英國可能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醫療擠兌。

其次,英美目前這種程度的阻斷策略,雖然能夠更大程度的壓低病毒傳播速度,但由於沒有“群體免疫”,這意味著一旦放寬,病毒會捲土重來,甚至產生一個更大的高峰。而放寬措施是必然的,因為經濟無法承受長時間的封鎖措施。

因此帝國理工報告提出了一個“補丁”策略,即在放寬措施後不定期重啟阻斷,這取決於醫療資源是否已經耗盡,如下圖。

“阻断”与“延缓”的差异——英国最初的算盘错在了哪里?

那這個時期有多長呢?帝國理工的判斷是至少18個月,或者直到疫苗出現。

目前市場對於第二波疫情的衝擊準備是不足的,人們普遍預期歐美疫情在轉向高強度“阻斷”策略後會在未來兩週達到峰值,隨後逐步回落。伴隨著高強度的貨幣和財政刺激(目前歐美即將出臺的財政刺激規模高達GDP的10%),三四季度的美國經濟將出現大幅反彈,全球市場將報復性的回升。

如果帝國理工的預測成真,全球被迫不定期實施“阻斷”措施呢?

據WHO,目前全球有20個可能的新冠疫苗正在全力衝刺。讓我們祈禱疫苗儘快面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