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許多名言警句,更是千古流傳,發人深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便是其中熠熠生輝的一句。


《孟子.滕文公上》: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指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種嗜好,下面的人為了投其所好,必定愛好得更厲害,由此上行下效,對社會影響深重。


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壹—

好鶴亡國


話說衛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即位,在位九年,縱情享樂,不恤國政,最喜好的是羽族中一物,其名曰鶴。


鶴色潔形清,能鳴善舞,所以懿公十分喜愛。俗諺雲:“上人不好,下人不要。”因懿公偏好那鶴,凡獻鶴者皆有重賞,國人便千方百計,都來進獻。為此新建宮廷處處養鶴,鶴不計其數。


而衛懿公所畜之鶴,皆有品位俸祿,他根據鶴的品質、體姿將鶴封為不同官階,上者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懿公若出遊,其鶴也分班跟隨,陪駕伺候。大車排在前面載著鶴,號稱“鶴將軍”。而養鶴之人,也有俸祿。


由於養鶴開銷巨大,國庫不夠,懿公便強徵暴斂、搜刮民脂民膏,以補充鶴糧,而民有飢凍,卻全不撫卹。


周惠王十七年冬,北狄揮戈南下,侵犯邢國,因齊國援救邢國,狄兵便轉移兵力攻打衛國。


懿公正在尋鶴作樂。聽聞狄人已入侵國境,大吃一驚,趕緊調集軍隊防守,可百姓早就四散奔逃,不肯抵禦。狄人已攻到城下,衛懿公驚慌失措,吩咐將士和被抓回的老百姓趕快披甲上陣,但大家都無動於衷。


眾人說,用一物便能抵禦戎兵!

懿公忙問:“何物?”

眾人說:“鶴。”

懿公問:“鶴怎麼能抵禦狄人呢?”

眾人說:“鶴既然不能禦敵,那就是無用之物,國君損害有用的人而去飼養無用之物,百姓又怎能去拼命禦敵?”


懿公悽然淚下,悔之莫及,為表悔過之意,果斷讓人放走鶴,可鶴已習慣了豢養,盤旋故處,久久不肯散去。


懿公悔恨至極,親自出馬迎敵,與北狄大戰於滎澤。


《左傳》記載:“衛侯不去其旗,是以甚敗。”甚敗,敗的非常慘烈。


衛軍全軍覆沒,懿公被斬成肉泥,死無葬身之地。


後由戰前奉命出使陳國、僥倖逃過一劫的衛國大夫弘演,捨身以身納懿公肝臟,讓人在為弘演的忠勇之舉讚歎不已的同時,又為衛懿公的好鶴亡國而唏噓感嘆。


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好鶴亡國


—貳—

楚王好細腰


從前,楚靈王喜歡男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因而不敢多吃,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頓飯。每天起床後,整理裝束時,先屏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再去上朝,唯恐腰身太粗,君王不高興。為了腰身纖細,即使他們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也不敢多吃一點東西。


等到了第二年,滿朝文武官員的臉色都是黑黃黑黃的,十分虛弱,站都站不穩。


“楚王好細腰”,既寫出了楚靈王的不良嗜好,也把滿朝臣子的諂媚迎合之態描寫的淋漓盡致。


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叄—

獻鳩


邯鄲的百姓,在正月初一那天,捉了大量斑鳩去獻給晉國上卿簡子,簡子非常高興,就重重加以賞賜他們。有位門客問他原因。


簡子說:“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呀!”門客說:“百姓們知道您要拿鳩放生,便爭先恐後地去捕捉斑鳩。從捕捉到送鳥的過程中,不知死傷了多少鳥。您若真想讓它們好好活著,不如禁止老百姓去捕捉。他們捕捉來您再來放掉,這樣的恩惠補償不了您的過失啊!”簡子說:“很對。”


“獻鳩”這個故事,生動的批判了一些權貴階層只重形式,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


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獻鳩


衛懿公、楚靈王因一己之私慾,而全然不顧國家、人民的命運,最終作繭自縛、自食其果,趙簡子虛心納諫,懸崖勒馬,他為趙氏宗族鋪平了由家入國的政治道路。


在權力主導一切的社會,君王的喜好就是社會民眾言行的座標和指南,因此,孔子和孟子都充分重視在位者的德行。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風,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風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著倒。對於位高權重的人物來說,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必須謹慎行事,否則便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上好勇,則民輕死;上好仁,則民輕財。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儀以自正也。”


凡人民趨從君主,不是趨從他口裡說的什麼話,而是趨從他性情之所好。君主好勇則人民輕死,君主好仁則人民輕財。所以說,當政者喜愛什麼,民眾就一定愛好什麼,甚至更厲害。由此,明君知道人民必定是以君主為中心,所以要確立法制以約束自己,樹立禮儀以規範自己。


—肆—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普通人有什麼嗜好也就罷了,但手握重權的領導幹部有何愛好,就不得不慎了。如果被下級曲意逢迎,或者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那必定會成為滋生腐敗、墮落溫床的催化劑,或是成為壓倒自己的落井石。


一個時代的社會道德風氣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位者及社會各級官員具有什麼樣的道德水準、提倡什麼樣的社會價值觀。


1936年,美國作家斯諾到陝北採訪時,他看到毛澤東住著簡陋的窯洞,周恩來睡的是土炕,彭德懷穿著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繫著斷了腿的眼鏡……雖然延安物資匱乏、生活艱苦,然而這些共產黨領導人身上無一不煥發著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斯諾從這些細小的事情中,他發現了存在於我們共產黨人之中的一種偉大力量,他把這種力量叫作“東方魔力”,並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


斯諾講的這種“東方魔力”、“興國之光”,就是我們共產黨領導人一直大力倡導的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毛澤東同志豪邁地指出:


“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正是由於中華民族上至領導人,下至普通老百姓志存高遠、積極樂觀,不畏艱險、浴血奮戰,才在內外交困的艱難環境中,使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戰勝敵人,建立了新中國。


建國初期的新中國,可謂是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對這個新生政權虎視端端,欲以伺機而動。在巨大的困難面前,我們的黨沒有絲毫的畏難退縮。


毛主席說:“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麼?”


國家領袖的這種英雄大無畏氣概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民,在建設新中國的艱難旅程中,披荊斬棘,奮勇直前。


毛主席帶領全國人民,崇尚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大慶精神;崇尚甘於奉獻、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和“焦裕祿”精神;崇尚勇當英雄、勞模的社會價值觀;僅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提前完成,就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鐵人王進喜

鐵人王進喜


60年代初期,面對國外反華勢力的種種壓力和蘇聯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再加上國家三年自然災害,中國舉步維艱。對此,我們黨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鑽研精神,舉國上下,從毛澤東主席到廣大普通人民群眾,吃苦耐勞,艱苦創業,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硬是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弄出了“兩彈一星”和核潛艇。


而且,“三五”計劃期間,國家在遼闊的三線地區還進行了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建立了一大批具有戰略縱深意義的國防科研、生產基地。經過近30年的建設,在幅員遼闊的國土上初步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國防科研生產體系。


這一切的偉大成就,都是在建國後大力弘揚為人民服務、甘於無私奉獻的大環境下創建和形成的,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投身革命事業、奉獻青春的動力之源,也是中華民族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重新站起來,甚至是崛起的根本原動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還會上行下效……


新中國之所以能夠舊貌換新顏,能夠取得一系列偉大成果的主導因素,就在於我們的黨,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始終為國,一生為公,一心為民的楷模示範作用。這才有了國難當頭之際,無數有識之士奔赴延安、億萬民眾投身革命;才有了錢學森等科學巨匠冒死奔回祖國,為國效力;才有了中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短短8個字的千年名句,卻道出了治國安民的真諦


—伍—


新形勢下,受西方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影響,很多人產生了貪圖享樂、過分注重物質享受,而放鬆對思想品德的改造和提升,使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現象盛行,社會道德淪喪,極度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緊迫感。


毛主席曾經闡述: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是的,一個時代自然要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一個國家要有精神,它是國本;一個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樑。


這個“精神”,是一種家國情懷,一種忘我境界,一種不甘平庸、不甘屈從、敢於超越、敢於抗爭的血性和品格。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民族就得要有點精神,否則就會失去脊樑骨,不能自強自立;一個家族要有點精神,否則就會家業衰敗,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那麼就會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或是一心為己、毫不利人,那麼,生命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天下無難事,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於正心,志於修身,志於為民,志於興國……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一個國家、民族的興亡衰敗,其核心在於上位;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皆取決於民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憂民則興國,逸豫則亡身,在和平年代,我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才能有備無患,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