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没忍住在父母面前哭了出来,并且说了一些我心里的话,然后父母的态度忽然变得对我特别好不适应怎么办

WS8384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很多时候,我们长大了,都习惯什么事情都自己憋在心里,或者是跟朋友倾诉,但一般不会跟父母去沟通,可能也是因为长大了,我们跟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了,说心里话的机会也几乎没有了。可能就维持着表面的你想我让我知道,我才能知道的关系。

父母有父母自己的生活压力,有自己的烦恼,一般也不会跟我们说,可能有时候他们自顾不暇,所以看到我们表面上没什么问题,就以为是真的没有问题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没有交流,只会让关系越变越远。这个时候,彼此都感觉陌生了,可能就忘记怎么对对方付出了。

像你这个问题,因为你跟父母说出心里话了,父母可能责怪自己太疏忽了,没有了解你的真实想法,觉得愧疚了,所以想加倍补偿。如果你真觉得不适应,不如找时间跟父母谈谈,聊聊天,像朋友一样去交流,去了解彼此真实的想法,包括对生活的看法,对未来的看法。也让他们没必要特意对你好,告诉他们你会不习惯,你已经不是小孩子,拥有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不用太多于担心。


小至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从你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独立,平常不怎么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

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有几个孩子,父母的爱就会有偏差。我的原生家庭有三个孩子。我的姐姐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家庭的第一个孩子,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我的弟弟呢,是在父母的期待中降生的,对他的宠爱程度自然不在话下。与姐姐和弟弟相比,我就像这个家庭多出来的孩子一样。尤其是跟父亲关系变的越来越差,谁看谁都不顺眼。后来早早的就出去打工了,逃离了那个不欢迎我的家庭。

在外面打工的日子,就算是受了委屈,我也从不跟他们讲 ,只是把挣到手的钱,全部寄给她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妈对我变好了,甚至比对姐姐弟弟还好。邻居说我爸妈,你家小时候最不受待见的孩子,现在是最孝顺的。

我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对于童年的那段记忆,我觉得不是父母不爱我,可能是孩子多疏忽了,他们发现的时候,能感觉到有在尽力弥补我。

我的故事和你分享是想说,有时候因为疏忽,或者因为缺少沟通,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父母不爱我们的感觉。但是父母一旦发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态度来个大转折。一下子会让我们感觉受宠容惊,不习惯,但是慢慢适应了他们的改变,就好了。祝你幸福!


小洋洋的一家




迷糊的龙凤宝妈


最近抖音有一句已经刷屏:孩子,你这么懂事,想来一定很辛苦吧。

这句话其实也只是一杯鸡汤而已,但是却戳中不少人的痛点,让人泪流不止。

所谓懂事和辛苦根本毫不相干,或者二者的联系并不大,只是人都需要感情的宣泄,这句话只是开了一道口子而已。

话题好像有点扯远了,下面咱就说说题主的问答。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越来越不愿跟自己的父母谈心说爱了,就算有心思也会藏在心里,不愿示人。

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家庭情感关系吧。

我们一直都是一个感情内敛的民族,小的时候还好,向父母撒娇,抱着脖子说爱,纯真天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别说是跟自己的父母说爱,就算是坐下来好好谈心都有点小心翼翼,生怕会流露出太多情感。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知道这种现象,却不知道其中的因由。

但这却直接影响了我们和父母的感情沟通,所以平时里跟父母都是客客气气,或者是有话也不愿谈。

我真怕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会如此。

越是懂事的孩子,其实内心越是敏感,越是需要情感的关心和慰藉。

从题主描述来看,你真是我上面说的那个懂事的孩子;因为懂事,因为不用操心你也可以做到最好,也可以过得很好,所以父母对你就不太用心。

但是其实呢,因为懂事太多,因为心里知道父母的不易,所以自己就特别坚强;但是也因为懂事太多,所以在情感上会更渴望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只是因为考虑的太多,所以就可以隐藏自己的情感需要。

父母一直以为你很开心,你很自主,但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坚强和懂事不过是伪装,内心里还是渴望父母的情感关怀的。

这样以来,两方彼此都是自以为是,谁也不明白谁的内心真正需要,所以才会造成如此误会。

既然窗户纸已经捅破,其实也早就应该捅破,父母和自己坦诚相见,明白彼此的需要,这不正是好事一桩吗?

题主因为感情流露,在父母面前又流了眼泪,说了心里话,所以感觉有些难为情。

而题主父母因为一直忽视了题主的感情需要,所以便心有歉疚,感觉对自己的孩子太不了解,没有给够足够的关怀,所以就想着将功补过。

题主说不太适应,但是我想题主心里一定是很开心吧,这也不正是题主想要的吗?现在已经达成了心愿,不适应就不适应,时间长了就适应了。

再说了,题主一场哭泣和心里话就换来了父母与自己更好的相处,更好的家庭关系,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已的事情,也是多少人都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希望题主以后就按照这种模式继续下去,我相信你们一家人会越来越幸福的。


东凌情感说不停


我从小就是和我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一直到上初中,和父母关系吧也不是说不好,就是有点隔阂。到初中的时候,在父母面前干什么都很拘谨,就算吃了零食都要考虑好久,怕拿吃的会挨说,这种状态一直到大学吧,等我上大学才开始每周打电话,那时候才感情好点吧,但是有啥事我也不会说。也不是说很叛逆,就是不亲近吧。

我工作后每次回家我都不会空手回去,一般都是买点吃的,我父母对我态度还行吧,现在感情比以前要好了。

其实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尤其是像我这种小时候没在一起的,但是父母毕竟经历比我们多,多多少少会理解一些工作的不容易。我觉得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有什么困难也不会和父母说,父母可能知道一些也不会直接问,不管我们多大年纪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所以当我们在父母面前表现出遇到的困难,父母肯定不会责怪,毕竟他们更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有什么事要和父母说,真的心里很难受的话,该抒发就抒发,对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常小律


朋友你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来都是无私的,但是有的人却不能跟父母好好的沟通导致和父母的感情不是那么的透明。有时我们面对社会压力的时候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出来找人倾诉,其实这时候倾诉对象最好的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也希望对步入社会的我们增加了解,而你把心里话倾诉给父母 父母也能理解你的苦衷,谁父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有的人回到家总是感觉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不好,出门在外我们遇到事情了 遇到不快了,父母是并不知道的,如果我们心里毫无保留的和父母保持内心的沟通,父母的态度肯定会“眉开眼笑”的,觉得你真正懂事了[微笑]



阿伟君


心平气和的沟通是可以化解大部分矛盾与不理解的。每个人的阅历,经历和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的处世方法,也决定了他对事物的理解,对人的理解。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的孩子,而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孩子的父母。由于年代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经历的事物有差别,这才产生了代沟。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不要把自己的角色带入进生活,也不要完全脱离生活。举个例子,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在母亲的角度:这是我崽,变天了,有点冷,给多套几层衣服,热点总比冻感冒了强。什么,你不穿?你不听话?打都要打起你穿!在你的角度:我妈又要我加衣服,每次又不冷,还非要裹得像个粽子,一点也不活动ಥ_ಥ,诶!父母之命岂敢忤逆,我穿。这就是已经把自己的角色带入进了生活。其实,我们大可以像和朋友交流一样,不用过多的在意自己作为孩子的身份去和父母说话,这样反而会让父母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你的想法,这是对家庭和睦有重要作用的。毕竟,大多数父母会碍于自己的身份(父母)而忽略对子女的心理的关怀。所以,有什么话多对父母说说吧,他们是世界上绝对不会嫌弃我们的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父母的"成长"也离不开我们吖。


万缘休处是良谋


对父母更好,对自己更好


用户4104615084678


可能你太懂事,善于伪装,让父母觉得你无忧无虑过得很快乐。所以平时对你忽略了很多,经过这次的发泄,让父母醒悟,原来你并不是他们以为的那么快乐,心生愧疚,加倍对你好!

这无可厚非,作为父母深爱的孩子,尽情享受父母对你的爱,无需要不自在。


鄂之乡声


人吶,习惯了被虐,反而不喜欢怀抱了。

父母对自己本来就该很爱,只是因着世俗的各种琐事,强加了对子女的期待,变得功利。

把自己当成孩子,依靠着父母,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用。

把自己当成大人,宠着父母,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人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