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防護服如何生產?口罩質量怎樣把關?來!跟隨鏡頭親眼看

來!跟隨鏡頭,走進山東威海的威高集團防護服生產車間,只見12排約200臺設備組成6套生產線,工人們正在裁剪專用布料,穿針引線,壓膠條……身旁都堆積了一座座初步完成的醫用防護服“小山”。

由於醫用防護服必須在嚴格的消毒環境下進行生產,車間工人也要帶口罩、穿著全套防護服,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的工作。威高醫用材料公司總經理於許傑說,“防護服密不透氣,穿一會兒就覺得渾身難受,但是工人們知道生產這些防護服將交給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都在默默忍受著身體上的不適,加班加點趕工生產。”

醫用防護服如何生產?口罩質量怎樣把關?來!跟隨鏡頭親眼看

為了嚴格把好質量關,威高將檢測設備搬到現場,在現場對產品進行嚴格的水壓測試,通過了高標準測試的產品,才能放行。於許傑介紹,一件合格的無菌防護服出廠,除去生產環節的裁剪、縫製、壓膠、質檢、包裝、消殺外,還需要經過產品檢測、出廠放行確認等環節,以及質檢部門的微生物等抽檢四道“大關”才算真正合格。目前威高的防疫物資生產平穩運行,產量也在穩步提升。在轉產過程中,令於許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級政府的快速反應,尤其是市場監管部門的技術幫扶。

這裡是“落實‘三保’行動,關注防疫用品質量”視頻連線活動鏡頭直擊的現場。3月22日,該線上活動由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中國質量報刊社主辦,並通過中國質量新聞網在線直播,網友們跟隨鏡頭走進各地防疫用品生產企業、質量技術檢驗機構,走進“三保”行動的第一現場,瞭解各地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情況。

口罩也是此次疫情中的“硬通貨”,被消費者稱為疫情防護的“第一道防線”。疫情防控工作中,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全力加強口罩等疫情防控產品質量監管,堅持一手抓監管保質量、一手抓幫扶保供應,在保質保供上取得成效。據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抽查處處長苗雨晨介紹,質量監督司會同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全面摸清口罩等8類疫情防護產品及無紡布等4類疫情防護相關產品全國生產企業情況。同時,通過對抽查不合格產品的分析,查明口罩不合格問題。

“從抽查品種看,防塵口罩質量相對較好,日常防護型口罩不合格比例相對偏高。從抽查指標看,口罩的關鍵性能指標‘過濾效率’問題相對突出。從抽查企業看,小微企業和新設企業問題凸顯。不合格問題原因主要是部分企業對口罩生產的關鍵原材料把關不嚴,部分企業對產品標準理解不深,部分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苗雨晨表示,對不合格產品,一經檢出立即封存,嚴防流入市場,從源頭防控風險,第一時間堵住不合格口罩流入市場。

醫用防護服如何生產?口罩質量怎樣把關?來!跟隨鏡頭親眼看

疫情防控中,反應及時、較為快速的核酸檢測方法一度被認為是臨床診斷及大規模高危人群篩查的“金標準”。而包括核酸檢測試劑盒在內的各種醫療診斷、治療設備和測溫設備都離不開精準的測量,做好防控相關醫療設備計量檢定、校準工作十分重要。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共出動技術人員15.2萬餘人次,檢定標準測溫設備50萬臺件,檢定、校準其他醫用設備17萬餘臺件,服務醫療衛生單位2萬餘家。出臺6項計量技術規範,為社會提供檢測方法,為疫情防控做好計量保障。

自1月29日開始,市場監管總局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啟動了“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的“三保”系列行動。活動開展以來,全國已有15000餘家企業、30萬家門店積極參與,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維護消費安全、促進穩崗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保留了春節以來所有的超市購物小票,即便疫情最讓人憂心的那幾天,菜價也沒有離譜波動,感謝‘三保’行動,讓我們遠離‘天價菜’。”

“目前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器械物資已由保內需轉為出口加工貿易,這是中國製造的驕傲!這是中國質量的驕傲。”

“市場監管人員做保障,復工復產在加速!”……網友們紛紛在直播中為“三保”行動點贊。

醫用防護服如何生產?口罩質量怎樣把關?來!跟隨鏡頭親眼看

隨著“三保”行動的深入開展,疫情暴發初期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坐地起價等價格違法行為也得到了有效遏制。據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一級巡視員楊洪豐介紹,疫情防控期間,總局全面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復工復產,組織查處口罩等防疫用品領域價格違法行為,截至3月19日,全國價格違法案件共立案14800餘件,已處罰8800餘件,其中涉及口罩的佔比超過50%,額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佔比超過15%,有力維護了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資價格基本穩定。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還將持續加強涉企收費和水電氣運等領域價格監管,指導地方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抽查力度,保障價格收費優惠措施落實到位,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社融媒體中心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