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偶老人為啥喜歡找老伴?孩子不同意父母找老伴,該怎麼辦?

新大風歌


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大都喜歡勞動,這也是他們一輩子養成的習慣,好像不做事不勞動就沒有胃口,也閒不著。所以生話在農村的老人喪偶後都希望再找老伴一起生活一起勞動,有個伴就更加有個人幫忙一起勞動,一起生活。農村乾的大都是體力話和野外作業,有個伴就有個照應,從而增強勞動和生活樂趣。

我們做子女的要充分理解老人,如果父母一方走了,應該允許和鼓勵另一方再找老伴。不要為了經濟上財產上、還有社會關係稱謂上的不利因素,而阻止老人再找老伴。


情感江山如畫


因為我就是農村的,根據我對農村老人的瞭解,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農村喪偶老人找老伴;一方面是因為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半載的回家看看,他們有很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獨守老人,

在我們農村也沒有棋牌室、老年活動中心等愉樂場所,所以他(她)更顯孤獨與寂寞,如果有點啥事,那就是孤立無援,沒人幫助,找個老伴也能相互關照一下。

另一方面多數老年人的思想觀念封建保守、勤儉樸素,看著現在的年輕人睡懶覺、鋪張浪費啥的也順眼,所以婆媳之間、翁胥之間的關係不好相處,不如找個老伴離開,眼不見心不煩。

說到父母一方離世以後再找老伴,多數子女持反對態度,不同意父母再婚,他們也有擔憂,一怕父母到對方家裡受氣,受到不公平待遇。再就是怕以後的養老以及因為財產問題產生糾紛。

如果自己親生父母先一步離世,對方不願意離去,由於他們身體逐浪衰弱,疾病日漸增多,自己一點也沒有享受過他們對自己的恩惠,還要為他們支付很多的醫療費用,甚至還要將對方養老送終,感覺不應該,即使對方有的願意離去,也要分割父母的財產,也將會產生糾紛和許多麻煩,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多數子女才不同意父母的再婚。

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做子女的也不應該剝奪父母的的幸福生活,而父母的幸福也應該是我們做子女大的最大心願,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把這些利害關係向父母講清楚,在婚前雙方把這些事情進行協商,在雙方都能接受的情況下,簽訂一個協議,去有關部門公證一下,免去後顧之憂,之後我們做子女的就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他們,以使雙方老人能夠互助互愛,共同渡過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


老牛拉破車


我來回答這問題,農村喪偶,四十多左右的男士都希望找,條件不好的,就沒希望了,女士喪偶比較好找,多數不找,為了孩子。

喪偶的男士再續賢,家門都來祝福,賀喜,擺幾桌酒席,有的還大辦婚宴。

女士喪偶就不同,她漂亮,賢惠,丈夫去世她才三十出頭,她坐家招夫,幫丈夫把這個家撐起來,男士也是喪偶,願意來她家過日子,可丈夫的家門為難她說:“你坐家招夫,只能私密過,家門有事不準帶去,你們可以去,他不能去……”

男士受不了他丈夫家門的歧視,後來走了,走時說:“你丈夫的家門去部車把我接來,把結婚證拿了,就這麼簡單……”




芳草212856302


少來夫妻,老來伴。兩口子生活在一起雖然磕磕絆絆,但是老了,當一方先去以後,跟自己伴嘴的人沒有了。那種寂寞有誰能懂,為彼此而活的突然一方不在了,生活還有什麼意義?看著人家白頭偕老,喪偶之人怎能不勾起想念,人死不能復生,當悲痛期過了以後,肯定或多或少想再找一個老伴。

讀過書或者閱歷多,愛好多的老人少之又少,而農村就更加少了,而現在社會生活條件好,壽命也長,而喪偶的漫長日子裡沒有一個常伴左右說話的人卻實寂寮。加之與後輩之間又有代溝,共同語言又少,不找個老伴,生活何以為繼。所以喪偶的人同病相伴,想找個伴的人肯定會多起來。

然而,找老伴肯定不單只是個人問題,他牽扯到家人太多,有的可能牽扯到家人財務分配問題,那子女可就不情願了。再者贍養一個都嫌煩,你再找來一個,生病年紀大啥的,又得分精力。這些方面也要權衡,但是人都會老,也都會死去,碰到不支持找老伴的子女,也只能靠你自己的教育能力了,你是受人尊敬子女肯定會支持你。你是靠子女養的,說話分量肯定不足,總之一家人,有商有量最好,實在不支持也只有認命了,慾望太多也不見得是好事。

凡事講求緣分,強求不得。



九龍飛仔


當今農村老人再婚兒女們干涉的不是很多,多數都能隨心所願,找到另一半。


目前,農村的經濟結構改革,給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惠農政策,給廣大農民吃了定心丸,土地不變,每年給予農民的種地糧補、直補,為農民減輕了很多負擔。種地不要錢,還給補助。如今,大部分農村都脫貧致富了,城市所有的農村都不差啥,住宅、家庭汽車、電器等等都是要比以前強很多。人們的精神面貌都是換髮了,通訊暢通,交通便利,現在對農村資源整合,多數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錢,勞務輸出,帶給現在的農村人多數都是和城市居民一樣生活,分享城市居民待遇。

目前農村從種地到夏鋤,再到田間管理都是機械化,以前的人力都是看不到了,我所區域農村的人們,從春種到秋收就是在半年勞動的勞動時間,其它時間就是待著,人們所有的體力勞動沒有了,休閒享樂的生活在新農村已經形成常態。人們的思想意識都是有了不同的改變。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人們常年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有的農村老人們失去了另一半,單身了,這部分人,有的是中年,有的相對年齡大一點的,因此為了解決後半生幸福,減少孤單、寂寞的心理,喪偶的老人們,就去尋求另一半的幸福,這部分人,多數都在年齡六十歲以下的,條件不好的超過六十歲以上的喪偶老人們,都是忍著不敢邁出尋找另一半這一步,不是兒女們干涉,也不是自己不情願,只要是受現實經濟條件制約,除了國家給予的養老費用和國家的新農合醫保,其他的養老保障都是靠承包地的收入,所以很現實,沒有經濟基礎,老人們誰都是不敢邁出這一步,每天都要面臨,吃喝拉撒,找個老伴,生活窘迫,有壓力,沒有質量,就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因素。

時間的流逝,農村老人們也不甘落後時代的發展,年輕人享受的老年人們同樣應有,農村老人們再婚不再是往日的封建思想束縛,也不再是孩子們干涉不能向前邁一步,都是能打消顧慮,衝破傳統觀念,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農村的老人們都體現出來。單身的老人們沒有後顧之憂,家庭富裕了,就有享受後半生快樂的權利!所以農村老人們找老伴也不能盲目,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一,單身了,不要我行我素,不要和兒女們治氣,更不能擅自主張,都要尋求家人的支持,這樣的再婚才會幸福!

二、尋求另一半,不能盲目,要尋根問底,瞭解對方的前期個人身體健康情況,家庭條件和子女情況。

三、找老伴要志同道合,心心相伴,不能因為某種因素,搭夥在一起,過幾天就散夥了。

四、找老伴就要合理合法,兩個人同意沒有矛盾,就去到當地民政部門登記領證,對雙方婚前財產進行公證,有了法律保障,婚姻才能穩定。


農村老人再婚應該受到社會的關注,由於多年的塵封思維,導致老人們不敢走出尋求後半生的幸福這一步,希望農村單身的老人們,不要再孤單,不能在這樣好的社會里痛苦的生活,折磨自己,也希望孩子們不能因為你們自己的享樂,忽視老人們的快樂,老人們有另一半陪伴才能幸福安康,延年益壽!


豐碩緣野


農村喪偶老人為啥喜歡找老伴?孩子不同意父母找老伴,該怎麼辦?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是一個實實在在存在的“大問題”。隨著農村大量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常年不在父母身邊,使得老人的養老更難。雖然有“養兒防老”這麼一說,但是,放在如今現實生活中,就顯得格外的不現實了。

為啥喜歡找老伴?

常言道:“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懂什麼意思嗎?意思就是:老人喪偶後,身邊即使有很多兒女,即使兒女再怎麼孝順,那也不如身邊有個老伴,來的實際。想想看,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可不小啊。除了要面對工作,還得照顧自己的兒女。這種情況下,難免就會無暇顧及留守在家的父母,對他們缺少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精神上,那就更不用提了。可如果有老伴呢?那就不一樣了,他們之間會互相攙扶,相互理解。老人在生活中,有的時候,真的只有老伴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兩人相扶到老,至少在生活中,再不會那麼的枯燥無味。

孩子不同意,該怎麼辦?

在面對父母找老伴的問題上,沒有幾個做兒女的會坦然接受,多少都會有牴觸情緒。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他們心中,沒有人可以代替自己的爸爸或媽媽。所以可以理解,要好好的與他們溝通。

可以這麼溝通:你們做兒女要知道一點,就是你們即使再怎麼孝順父母,也體會不到老人們孤身一人,那種孤獨、寂寞的感受。你們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小家,難道可以不顧自己的小家,去常伴父母左右嗎?難道可以不用工作,去陪伴父母嗎?你們做不到,而老伴卻可以時時相伴,一起說說話,聊聊家常,這有何不可?

“少年夫妻,老來伴”。做兒女的,應該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如果兩位老人真的“情投意合”,那就應該支持。難道眼看著父母孤獨終老,才合您們的心意?


魯南小邵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讓人憤慨,孩子有什麼權利反對?

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到老了,老伴走了,就剩一個人,有多孤獨知道嗎? 相信很多老人,不怕吃的不好,不怕穿的不好,就怕孤獨,年紀越大越怕孤獨。

作為子女,父母辛苦一輩子幫你養育成人,操持這個家庭,基本沒過過什麼好日子,你所以得一切都是父母賦予的,有什麼權利剝奪父母的幸福?

再說現在有幾個子女,能夠時刻陪伴老人,照顧老人的,自己又沒時間照顧,還不讓別人照顧了?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當然我們也可以幫父母把把關,只要人好,兩個人又投緣,那就行了。

純屬個人觀點。



大俊seven


老有所依,老有所伴,不管是農村喪偶老人,還是城市喪偶老人,都邁不過這個坎,都要找個老伴。

喪偶老人,內心孤寂,無法排解心中的鬱悶,有話沒人訴說,有苦沒處訴。俗話說的好,滿床兒女,趕不上半路夫妻,兒女雖孝順,也不如半路夫妻,能陪伴他(她)到老。

陪護老人,就是在盡最大的孝心,兒女自有自己的事要做,要掙錢養家餬口,忠孝不能兩全,分身乏術。支持父母找老伴,就顯得尤為重要,你照顧不周的地方,找的老伴能替你做好,不要讓老人鬱鬱而終,這樣你就成千古罪人,抱撼終身。



真善美觀察員


滿堂兒女,趕不上半路夫妻。人老了,兒女們再孝順,總趕不上有個老伴互相依託。因為兒女們大都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家庭,事業負擔都很重,再孝順的兒女也沒有太多陪伴父母的時間。再者父母和兒女的年齡差自然形成了代溝,共同語言較少。

人老了,需要陪伴,害怕孤獨,需要心理慰籍。兒女們給不了的,自然就願意找個老伴了。不只農村老人願找,城市老人也願找。

現在的兒女們大多同意老人再找個老伴。可是也有部分兒女不同意老人再找。遇到這種情況要儘量做兒女的工作。講清老人找老伴實際上是減輕了兒女的負擔。把兒女們最擔心的遺產問題處理好。不給兒女們留後遺症。如果兒女們仍然不同意,最好就不要找了。


朱增林呀


老齡化比例逐步加大,獨居老人人數逐年增加,年輕人為了工作遠離家鄉,造成父母的孤獨,生活就醫等方面都要互相幫助,如有一方仙逝,另一方日後生活更加困難,所以導致大多的喪偶老人為了維護正常的生活,使自己後半生不至於無依無靠,都會去選擇再找一個可以相伴的人,一方面也是想要減輕子女都自己的牽掛。

但是部分子女由於對逝者的懷念,對這件事還是持有反對意見的。這件事的解決方法只能通過父母與子女之間進行溝通,互相諒解與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