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淅川山根村:村裡來了個女書記!

#淅川縣#美女書記

南陽淅川山根村:村裡來了個女書記!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山根村第一書記靳丹淅(右二)帶領黨員志願者搶種白玉木耳菌棒。資料圖片

2019年9月,我到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上集鎮山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看到村裡來了一個年輕的女書記,村裡的男女老少七嘴八舌地議論:“咱村來了個女書記!很年輕!估計是來鍍金的吧!看著像城裡的,擱咱這能幹好?”


“是不是來鍍金的,過幾個月,你們自然就會知道。”我在心裡默默地說。


消除老百姓的質疑,唯有苦幹實幹


怎麼融入這個村?這是我駐村工作的第一道難關。


沒有捷徑可走,就是真心實意、腳踏實地付出。哪怕一堂小小的黨課,我都準備了一個多星期,力求講得生動實用。村裡的貧困戶我是一家一家地走,村裡的人講輩分,上門之前,我先了解每一戶的家庭成員結構、致貧原因,進家門時就“二嫂”“五叔”地叫。稱呼事小,但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我跟他們拉家常,把他們的需求和想法放在心上,盡其所能地為他們解決。


貧困戶龔振紅,在村裡的扶持下,發展了蝦蟹混養產業。我在走訪中發現,經過危房改造,他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平房,養殖之路也算步入正軌,可還是一直愁眉不展。我問他什麼原因,他說:“我要跟五哥說,跟你說沒用!”他說的五哥,是村支書。聽這話,他是覺得我這第一書記是來當擺設的。在他們的認知裡,我一個年輕女子,肯定幫不了他。


從村支書那我得知,他第一年搞養殖,銷路沒打開,害怕他的蝦蟹賣不出去。原來他愁的是這個。於是,我聯繫了縣裡一家粉絲量最大的新媒體公眾號,在他出蟹的時候,上門給他做宣傳。公眾號的一篇網文《前天,我嚐到了上集鎮的大閘蟹!嗯,味道不錯》讓他的訂單電話接連不斷。我又聯繫了單位新聞科的同事,看看能否為他宣傳一下,得知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要在我們縣做一個田間示範秀節目,我聯繫單位協調把他推介上去。


當我在他的蝦塘邊,把央視要過來採訪他的消息告訴他時,他搓著手,有點羞愧了。這個樸實的農家漢子,一下子轉身回到他的塘邊,給我拎了兩簍螃蟹出來。螃蟹的味道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從邁進他家的門檻到走進他的心坎,這艱難的一步,我做到了。


駐村時間一點一點過去,我知道,要消除老百姓的質疑,唯有苦幹實幹。我真心實意為村裡謀發展,把單位作為後靠力量,竭盡所能為村裡爭取項目資金。協調幫助村裡配置一臺電腦、一臺打印機,爭取2萬元資金用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村廣場配置了籃球架、乒乓球檯、健身器材等……得知村裡的群眾為看一場戲要走到鄰村,我請來縣劇團的專業演員,在村裡演出了兩場古裝戲,讓村民過足了戲癮。


當你付出真心,村裡的黨員幹部和老百姓都看得見。逐漸地,村裡人在路上遇到我,都會主動跟我打招呼。


把自己當村里人,竭盡所能為村民辦實事


我不怕工作辛苦,我最怕也最難過的是去有的五保戶家裡。他們無兒無女,生活暮氣沉沉。有的人家裡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沒有一點生機活力,自己也沒有自食其力的意願。由於文化程度低,有時候給他們講了很多遍政策內容,剛講完他們又忘記了。還有些貧困戶明明享受了各種政策福利,可就是說沒有享受,讓我們很頭疼。如果一天下來都是走訪這些貧困戶的話,回來我都吃不下飯。但委屈歸委屈,天一亮,還是要打起精神繼續幹。


扶貧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是容易的話,就不會成為三大攻堅戰之一了。俗話說,千軍易領,一村難管。山根村有產業基礎,村幹部也有號召力,只是交通比較閉塞,長期影響發展。我雖不能讓這個村子一下子富裕多少,但求自己在村裡的每一天,都能把自己當成這個村的人,竭盡所能為村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2月中旬,七組的組長李紀華找到我說,疫情期間,老百姓都出不了村,很多戶的土雞蛋都賣不出去,問問我能不能想想辦法,幫他們賣點。就這樣,我在微信朋友圈裡打起了廣告,賣起了土雞蛋。消息一發出,朋友們紛紛向我發出訂單,收到訂單後,我就挨家挨戶去收雞蛋,晚上再把收來的雞蛋分好,一一送到朋友們手中。


短短三天,就有20多戶農家的400多斤土雞蛋經我手售賣出去了。一兩百元對於我們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於貧困戶來說,可能就是一袋化肥,還可能就是半個月的生活費。


很多事情看起來是小事,卻都是老百姓的心坎事兒。


能夠參與這個時代的大事,是我的幸運


駐村工作是煩瑣辛苦的,週六週日基本不休息。


我到村裡的時候,剛好趕上我們縣擬退出貧困縣,縣裡集中扶貧業務骨幹和駐村第一書記力量,成立了縣級脫貧攻堅專職核查隊伍,逐鄉鎮、逐重點村地毯式核查,以決戰決勝脫貧摘帽。我們兩人一組,每天要實地核查15至20戶貧困戶,並對他們進行政策培訓。一天到晚到處跑,最長一次我在鄉鎮住了半個月,孩子和家裡的事情都顧不上。


我女兒10歲、兒子3歲,實話說,剛開始我還是猶豫了一下。但脫貧攻堅是這個時代、我們這個國家的大事,如果能有機會參與,何嘗不是一種幸運。而且我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待在機關,我想到基層幹一幹,更加了解農村生活。


駐村半年來,我最虧欠的是家裡人。駐村後,我再也沒有接送兒子上下幼兒園,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給女兒輔導功課,家裡的很多事只能依靠丈夫。他學著給孩子們做飯,學著給孩子們縫縫補補……有時我會想起當初婆婆說的一句話,讀了十幾年書,終於從村裡出來了,又要回農村去,不知道你圖的啥?我也不知道自己圖的是什麼,我只知道在村裡的每一天,我都能收穫到感動、溫暖和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