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小麥返青水大家都施什麼肥?

福起東來1


返清水麥田要適當增施磷、鉀肥。若氣溫穩定小麥返青後,需及時進行早春耙耱,適時澆返青水,對於旱的麥田,則可適當早澆返青水,但水量不宜過大,並需控制田間溼度,對於苗數較多的一類苗,或偏旺而未脫肥的麥田,則不用施返青肥。這樣可以抑制小麥紋枯病、白粉病和鏽病的發生。

小麥返青期,漢語詞彙,“返青”指的是早春麥田半數以上的麥苗心葉(春生一葉)長出部分達到1~2釐米時,稱為“返青”。從返青開始到起身之前,歷時約一個月,屬苗期階段的最後一個時期,稱“小麥返青期”。

澆小麥返青水的時間,應根據土壤墒情來定。凡是冬前搶墒播種又未冬灌、耕地質量差、田間失墒嚴重的麥田及小麥個體發育較差、群體小、旱情嚴重的麥田均應及時澆返青水,澆返青水的時間為日均溫度達到3℃以上時方可進行。

如中國華北地區,春季氣候特點為多風少雨,倒春寒頻繁,早春澆水過早,容易造成田間降溫大,對小麥返青後的生長十分不利,重者還會因冷空氣來臨引起凍害,所以不要盲目澆返青水。

一般麥田只要墒情允許,應延緩或不澆返青水,將返青水推遲到起身或拔節期進行。澆返青水要嚴格控制澆水量。澆水量以澆小水為宜,不宜大水漫灌,防止一旦有寒流發生氣溫及地溫太低給小麥造成凍害。



農村小燚


追施小麥返青肥要“三看”,確保小麥豐產豐收。

  一是看苗情施肥

  在追肥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苗情分類追施。一般來說,晚播苗、弱苗應重施肥,提高分櫱成穗率;壯苗則少施或不施返青肥。同時,對於冬季沒有形成壯苗或單株分櫱少,每畝總莖櫱數在40萬以下的麥田要早施、重施,一般每畝追施三元素硫基複合肥20公斤。對於越冬期個體發育良好,群體適中的壯苗則少施或不施,主要控制拔節肥以減少春季無效分櫱的滋生,防止行壟鬱閉,有利於通風透光。對群體過大的旺長苗,除在返青期控制肥水外,還要採取深耕、化學調控等措施,控制小麥根、莖、葉的生長。

  二是看土施肥

  由於沙土地發小苗不發老苗,保肥保水力差,應適當多施肥,如果施肥不足,對穗數和粒數以及後期的生長都會有一定的影響。黏土地由於前期肥效發揮較差,返青期應少施,孕穗期可採取根外施肥,注意施肥不要過多,以防貪青和倒伏。

  三是看天施肥

  如果返青期遇下雨天,用化肥施播器將化肥施入,嚴禁撒施化肥,避免造成燒苗、燒葉,影響小麥生長。化肥撒施不僅不能被小麥很好地吸收,還會造成肥料揮發與流失,導致浪費。天旱時施肥後要及時灌水,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注意】 小麥返青水亟須謹慎澆

  返青期影響小麥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不是肥水而是溫度。入春後雖然氣溫逐漸升高,但夜間氣溫仍偏低,適宜小麥生長的溫度尚未達到,只要墒情充足,中耕鬆土提高地溫才是小麥返青期田間管理的重點。地溫的高低與土壤含水量關係密切,春季我省的氣候特點為多風少雨,倒春寒頻繁,早春澆水過早容易造成田間降溫大,對小麥返青後的生長十分不利,重者還會因冷空氣來臨引起凍害,所以不要盲目澆返青水。

  具體澆不澆返青水要根據苗情來定。對冬前適期播種的麥田,由於地力不足造成分櫱少,穗數不夠的(冬前每畝總莖數50萬左右)可澆返青水,並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7.5~10公斤加入5~7.5公斤的硫酸鉀或氯化鉀,促進早春分櫱產生,儘可能爭取較多的穗數,為豐產打好基礎;晚播麥及總莖數70萬~90萬的壯苗或90萬以上的偏旺苗肥水充足一般不澆返青水,以中耕鬆土、保墒增溫為主,把春生分櫱壓到最低限度;冬前旺長的麥田因冬前生長量大消耗肥水多,而冬前又未澆灌凍水,田間墒情差,早春遭遇倒春寒易導致死苗,也應注意及時澆返青水。

  澆返青水的時間應根據土壤墒情來定。凡是冬前搶墒播種又未澆灌凍水,整地質量差、田間失墒嚴重的麥田及小麥個體發育較差、群體小旱情嚴重的麥田,均應及時澆返青水,澆返青水的時間為日均溫度3℃以上。一般麥田,只要墒情允許,可以不澆返青水,或推遲到起身或拔節期進行。







農村牛老二


你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