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哪個季節風最大?一起讀讀威海的“天書”

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3月22日,威海市氣象臺採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向市民和網友揭秘各類氣象儀器作用和威海氣候特點,同時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集中解答。威海哪個季節的風最大?氣象臺公佈的氣溫數據為何與體感差很大?……讓我們跟隨市氣象臺的工作人員,讀懂威海的“天書”吧。

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不一樣

溫度、降水量、風向、風力等級……這些氣象數據,每天都會通過各種平臺對外發布,它們都是怎麼測的?市氣象臺負責人梅嬋娟和工作人員王琛巖首先為大家揭秘各類氣象儀器的作用。

“測量溫度的儀器位於距離地面1.5米的小箱子裡,它叫百葉箱,裡面放置了溫度、溼度傳感器,會自動將氣溫、溼度等數據傳到氣象臺的系統中。”王琛巖說,之所以將溫度傳感器放在百葉箱內,是為了避開太陽對儀器的直接輻射和地面的反輻射,保護儀器免受強風、雨、雪等影響,並使儀器感應部分有適當的通風,能真實地感應外界空氣溫度的變化。

因此,氣象臺測報的溫度和人們的體感溫度不同。在相同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日射、空氣溼度、風速大小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比如同一溫度下,陰天與晴天人的體感溫度便相差很大。

雪深是降雪量的10倍左右

在市氣象臺,測量降水採用兩種儀器,一種是雨量傳感器,主要用來測量液態降水,每降0.1毫米,儀器內部翻鬥就會翻轉產生0.1毫米降水的信號。另一種是稱重式降水傳感器,可以測量液態和固態降水,包括雪、冰雹等,它的核心部件是稱重單元,通過對質量的變化快速響應測量降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降雪量和降水量概念是一樣的,單位是毫米,指一段時間內未經蒸發、滲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積累的深度。降雪量和積雪深度不同,後者是指積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單位為釐米。”梅嬋娟說,降雪量與雪深的比例大概是1:10,但是這個比例並不固定,而是隨著雪的乾溼程度有所變化,如果雪花鬆軟、溼度小,就容易形成較厚的積雪。

威海最大風速多在春季

風的測量包括風向和風速,測量儀器叫做單翼風向傳感器和風杯風速傳感器。

最近一段時間,我市頻繁迎來大風天氣。梅嬋娟說,威海屬於季風氣候區,冬夏受不同性質氣團的控制,各有不同盛行風向。最大風速在春季,最小在夏季,與內陸地區大體一致。冬秋季風速接近春季,比內陸地區明顯偏大。其原因是春季的西南風都受內陸地面摩擦作用,所以風速大體相似;秋冬季的北風,因境內北邊臨海,地面摩擦力比內陸小,所以風速比內陸偏大。

對於威海來說,五六級風很常見,七八級陣風不時會出現,超過八級大風(大於等於17.2米/秒)的日數,常年達到39.8天。目前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博爾特,創造了9.58秒的百米紀錄,對應的平均速度也就是10.4米/秒,基本相當於6級風的水平。

威海晚報記者 沈道遠 通訊員 李旭傑 周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