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打造增長極 提高輻射力 開放引領增強區域輻射帶動力

□河南日報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王金玲

3月20日,位於洛陽市伊濱經開區的洛陽福通中德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上,隨著項目集中開工,土地平整、基坑開挖等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該園區是洛陽2020年重點建設的現代開放體系項目之一,也是洛陽“明日新城”開放新載體,項目致力於建立常態化的中歐交流,打造中國製造與德國工業相結合的園區平臺。“我們全面搶抓工期,力爭中外企業按期入園。”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說。

開放度有多大,發展空間就有多大。2016年以來,洛陽科學謀劃,提出了推進“9+2”工作佈局,把構建現代開放體系列為九大體系之一,出臺了指導意見和高水平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著力提升洛陽的國際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

“近年來,洛陽充分發揮‘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的優勢,通過強化自貿試驗區開放引領作用,加大自創區開放合作力度,提升高新區開放創新能力,推動了自貿、自創、高新‘三區融合裂變’,成為引領洛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洛陽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

對外貿易逆境中實現新突破。眼下,萬基石墨公司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接連獲得巴西、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訂單;洛陽北方企業集團積極復工復產保外貿訂單,預計本月可出口4000輛摩托車……近年來,洛陽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組織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已與176個國家和地區發生貿易往來,475個“洛陽製造”走向世界。2019年全市進出口首次突破150億元,同比增長7.6%。

融入“一帶一路”跑出“加速度”。中信重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9個海外公司或辦事處、7個備件服務基地,實現了研發、製造等全流程的國際化佈局;洛鉬集團現已發展成為資產營運遍佈五大洲,資產超千億元的跨國礦業集團……

走出去,更要引進來。洛陽圍繞現代產業體系,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等,引進一批引領性、突破性、方向性、標誌性的龍頭項目延鏈補鏈強鏈,讓“洛陽製造”向“洛陽智造”加快轉型。隨著美國惠普、法國迪卡儂、格力集團等紛紛搶灘洛陽,在洛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達到103家,合作的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

進入新時代,洛陽被賦予新定位。洛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引領全省發展‘雙引擎’之一,洛陽承擔的責任重大。下一步,我們要用好洛陽城名聞天下的知名度,建好開放平臺,打通開放通道,提升城市功能,構建更高水平的現代開放體系,用擴大開放引領新引擎。”

前不久召開的洛陽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聚焦發力“都市圈”、提升“輻射力”、打造“增長極”、形成“新引擎”的思路和要求,明確提出要厚植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新優勢,加快構建現代開放體系,提升“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功能,高水平推進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建設,加快航空口岸、鐵路口岸等開放平臺建設,著力建設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洛陽開放型經濟發展將迎來戰略機遇期和黃金髮展期。到2025年,洛陽計劃培育30個以上國際知名出口品牌、100家進出口規模超億元的“大個頭”企業集群、1000家進出口規模超千萬元的“小龍頭”企業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