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导读:因于“江南募捐”差事中的出色表现,皇四子胤禛尚未返回京城,就被举朝上下举荐为追比国库欠款的最佳人选,此时的康熙皇帝虽未明确表态,但在明确了皇四子胤禛“甘为孤臣”的正面形象以后,康熙皇帝正式委任皇四子胤禛全权负责国库欠款追讨事宜。

在整个追比过程中,皇四子胤禛虽未直接面对诸王公贝勒之下的欠款大臣,但身为帮办的田文镜却采取了“先难后易”的追讨顺序,第一把火就烧在了天子门生——陈文盛、康熙宠臣——魏东亭的身上。

因接待康熙皇帝而欠下35万两国债的魏东亭,并未像其他康熙朝老臣一样,向康熙皇帝诉苦、求助,而是选择了极端方式躲避债务——自尽。


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继魏东亭被逼自尽、皇十子胤俄当街叫卖家当、一帮老臣向康熙皇帝哭述以后,康熙皇帝召集诸王公大臣,就追比国库欠款事宜召开总结会议。会议上,康熙皇帝明确表示了对皇四子胤禛“失职”的训斥:

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这一次呢,该查的、该追的都查了吗?有些可以缓一缓的,你却不能量情度势,弄得不该死的死了,该办的没有去办!

注意,这是康熙皇帝于朝堂之上,公开指出桑佩、邓元芳、图伦升三人“贪赃枉法”罪证,皇四子胤禛主动请罪——“儿臣在户部清理债务一月有余,竟未能查出他们的劣行,儿臣自请处罚”以后,康熙皇帝才给出的训斥。

早在《雍正王朝》的开剧,就已经详细掌握了户部欠款账底的皇四子胤禛,果真没有发现这些欠款大臣们的劣行?

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我们来看下皇四子胤禛在魏东亭丧礼上的具体表现:

魏东亭自尽以后,前往魏府吊唁的皇四子胤禛,曾经在训斥了魏东亭的儿子后,有过对一个吊唁大臣的训斥:

就拿你王大人来说吧,这些年京城里有府邸,老家里有庄园,一次就买了两千亩土地,你为什么还挪借国库的银子?还浑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注意,这位王大人,乃系皇四子胤禛于众多吊唁大臣中随机选取的一位,从胤禛对其老家、府邸乃至土地交易都能详细掌握的情况来看,绝对属于了然于胸的所在。一个被随机选中的吊唁大臣,皇四子胤禛都能轻易给出详细家底,这是“未能查出借款大臣劣行”的表现吗?

这说明,皇四子胤禛在追比国库欠款的过程中,并未以借款目的为追讨依据,更不论借款大臣的劣行,而有着另外的目的。

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那么,皇四子胤禛的真实目的何在?

在和邬思道的对话中,邬思道给出过这件差事的困难所在:

这么多阿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接这个差事呢?是他们认为国库的欠款不应该追回吗?不是!他们是抱着这么样一个心思:不愿意得罪人,更怕得罪了人还追不回欠款!

而在第二天的君前奏对中,面对皇四子胤禛发出“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一个孤臣就是了”“孤臣”言论,康熙皇帝连发数声“好”,并予以积极评价:

好,有个做孤臣的心思,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得到邬思道的指点和康熙皇帝的态度,皇四子胤禛确定了自己“追比国库欠款”

的工作原则:让康熙皇帝看到自己乃系一个“真正的孤臣”,同时,将“得罪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皇四子胤禛在魏东亭的葬礼上,同样给出了说明:

不错,你们为朝廷出过力、立过功,可朝廷也没有负过你们!一个个顶戴花翎,再不济也是个总兵吧!你们当中谁敢站出来说一句,自己没有吃过空额、扣过兵饷!

挪借国库欠款的官员,并非只有“吃空额、扣兵饷”的武职官员,文职官员也大有人在,为何在魏东亭的丧礼上,皇四子胤禛单独将武职官员拿出来,予以明确说明?

别忘了魏东亭的出身,别忘了魏东亭的仕途履历,不管是御前侍卫,还是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期间,亦或者其后来担任的漕运总督,都集中体现了其武职官员的本质。也就是说,皇四子胤禛这通训斥武职官员的说辞,针对的就是魏东亭,就是那些曾经跟随康熙皇帝立下功勋、做出贡献的功臣、老臣们。

也只有拿这些在天下臣民乃至康熙皇帝看来,无人敢惹、无人敢得罪的老臣们开刀,皇四子胤禛才能在康熙皇帝心中落得一个“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我不怕得罪,我宁为孤臣”的正面形象!

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我们再来看下魏东亭为何必须得死?

欠下35万两国债的魏东亭,求情求到了皇十三子胤祥的府上,胤祥如此回应:

我记得您在漕运总督任上,好像也积了不少钱,您怎么反倒落下这么多亏空呢?

按照魏东亭的说法,自己之所以欠下这么多亏空,“这事也就皇上自己心里清楚”,可我们看下皇四子胤禛在魏东亭葬礼上对魏东亭之子的训斥:

告诉你,要不是你们这些不孝之子肆意挥霍、花天酒地,你老爷子会欠那么多债吗?一个三十岁不到的人,娶了四方妻妾,还要在外面喝花酒、养妓女!你当我不知道,鸳鸯楼那个叫桂花的妓女,花了你多少银子!上个月,为了给你第四房小妾打戒指,你又偷着花了五千两银子!如果说,有人逼死了魏大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这个不孝之子和你那阖府穿金戴银的小姐太太们!

啥意思?

皇四子胤禛,对于魏东亭阖府的巨大花销调查的非常清楚,对于魏东亭能不能于限期内还上这35万两的欠款,也非常清楚。而对于康熙皇帝曾在南巡时数次驻跸魏东亭府邸的巨大花销,才带来的巨大亏空,皇四子胤禛更是心中有数。

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也正是这段话,给出了魏东亭为何必须得死的原因!

这也是皇四子胤禛选择“逼杀”魏东亭的原因所在:

1、这35万两的巨大亏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康熙皇帝的花销,魏东亭绝不敢就此向康熙皇帝求助,这有违“忠荩”初衷。

2、魏府的巨大花销,决定了魏东亭绝对无法于限期内偿还清国库欠款。

3、对于魏东亭府上的荒唐花销,魏东亭自然非常清楚,出于保护儿子的目的,魏东亭也绝不敢出现“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嚣张对抗态度。

4、正如皇四子胤禛训斥那些武职官员的言辞一样,魏东亭也绝非清廉之臣。魏东亭的罪证,皇四子胤禛想必也已经大致掌握。

如果魏东亭无法于限期内还上欠款,恐怕就不单单是追责的问题,而是株连家人的大罪,从而落得晚节不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所以,皇四子胤禛笃定这个被康熙皇帝极为恩宠的老臣,必然会用一死来解决所有问题。

雍正王朝:魏东亭,为何宁死不向康熙求助?胤禛一段话,给出说明

而只要魏东亭被逼死,皇四子胤禛或许会得康熙皇帝训斥,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得罪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才能绝对稳固自己在康熙皇帝心中

“宁为孤臣”的正面形象。

用最小的负面影响,换回最大的积极效果,这就是皇四子胤禛的成功之道!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